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法空恩师讲《广论》39讲 |
 
法空恩师讲《广论》39讲
阿弥陀佛!大家好: 又到学习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时间了,首先,在我们学习研讨之前,先做加行。 (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予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又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听闻讲说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叫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学修研讨听闻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为利如母有情,速疾成佛。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广论。 我们已经进入到修行前的教法,也就是依止善知识重要性,前面已经把善知识德相,师长具备的资格,给大家简单地讲述了。因为:道之根本在于亲近善知识轨理。经过讲解使大家认识到善知识的重要性,在修行道路中,善知识的指引和依止善知识、抉择善知识的方法、概念等给大家讲的都很清楚了。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二、弟子的德相(也就是徒弟应该具备的资格--弟子相) 如果要有完美的师徒授受过程,不但师长、善知识要具备应有的资格,弟子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在西藏有一种形容:传说当中雪狮的奶汁,如果用普通的器皿去装,器皿会自动裂开,无法盛装雪狮的奶,必须用宝器盛装。同样的道理,如果弟子并非是具备资格的人,是无法受持历代传承上师传下来的法和清净法要、仪轨和加持。 我们在学习佛法当中,最难的一关就是抉择善知识,其次就是依止善知识。抉择虽然难,但是方法讲了,大家明白了就能够找到。但依止就难了,因为依止要从信心上入手,对善知识能够真正生起坚固的信心,不动不摇,按善知识的点滴法语如教奉行是最难的。 因此在依止善知识方面,一般人都做不好,都是违背。如果你在修法方面不具资格、不具德相,不具弟子的条件,乃至弟子应该做的事师依止的方法和应该做的规矩你不去行持,这样你就没有办法受持历代传承祖师给你的法要和加持,给你也得不到,法要给你,你也修不起来,因为一切成就的渊源--道之根本亲近善知识。 我们佛法讲:万善根本从师出。一个好的学生有好的成绩,考到北大也好考到清华也好等等名牌大学,都是好的老师培养出来的,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培养,不会有如此的成绩。同样,他之所以有如此成绩,就是因为他能按照老师教的认真努力学习,肯吃苦,对老师所说的话绝对听,世间的学问尚且如此,何况出世间的法--佛法? 作为我们来说,不管你是哪一行哪一业,都要由好的老师教,佛法亦复如是,如果你对善知识的信心不坚固,对善知识的教诫、所说的法就会听不进去,义无反顾地顶撞、不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你再说我就是一个句“不听。”我不动,我的定力谁也奈何不了我,这样就没办法得到法要和加持,自己觉得自己聪明,实际上自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佛法贵在信,断疑生信才能进入。我们常说:“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天雨虽宽难育无根之草。”你没有信心就算想摄受你、加持你,也没有用,你不听、不做,师父也没有办法。因此一个完美的弟子,主要应具备三种德相,还有两个附加的德相,一共有五种特征。 弟子有五种特征: 1、有公正心而无门户之见:如果有爱执或者排斥的成见,学习会很难见到进展。故弟子必须有正直的心,摒弃门户之见。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分宗派,而是说不应该执爱自派,就自己的派好,别人的派都不中。或者因为私心而排斥他派。我们以公正的心说某见解比别的优胜,如果这并不执于门户执爱心,就并非门户之见。 2、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佛陀的教法分为了义和不了义和权说、实说等等。在教小乘部教法的时候,佛说一切观察现象皆为实有。在教大乘法的时候,却说一切本无自性。这是佛陀依不同程度的人而说他们能接受的法,得以相应的解释给他们听,也就是应机说法。单单有上面讲述的公正的心是不够的。弟子尚需具备一定的慧力、观察能力、分辨能力。足以明白什么是权宜的说法,什么是究竟的法义,才能通达了知佛法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如果没这个能力,就会觉得:佛一会说有一会说无,是不是有矛盾呀?就会生邪见。 3、有兴趣和决心学法:没有兴趣就不会下决心学法,也就是具有意乐心、善法欲有决心学法。如果只具备上述说的两点,而毫无学法的心,对佛法没有一点意乐心,整天瞎混,也仍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弟子,故学法的兴趣和决心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学的法是师父交代的,任何仪轨、传承、加行等等教诫都要如理完成,不能违背,不能自觉比师父还要聪明、精通、能干,而自己搞个方法出来。学习佛法不能投机取巧。 4、对师长尊敬:学法的弟子,尚需对师长和佛法有尊敬的心,才有利于学法。有关这点,前面已经略略讲述过。 5、专心学法:如果心公正、有慧力、想学法、又对师长尊敬,但学法时不专心、贪,这也要,那也求,不能专心学修,仍然不会有成就的。故弟子必须要专心学修才能有所成就。这一点十分容易理解,我也不必多讲。大家应该明白,我们不要一天到晚啥都贪,经不起诱惑,一诱惑就上当,一考验就上钩,不了解师长的密意,那就坏了。 我们在寻访师长的时候不但要审查欲依止的师长善知识的德相,也应该以以上所说五点来审查自己是否具有成为一个好弟子的条件。如果有以上讲的五点,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没有,我们应该努力令自己符合条件,同时也要常常发愿,未来生能够具足这些五种条件。要生惭愧心,善知识对我这么慈悲教诫,不辞劳苦为我说法,训斥、调教、培养我,而自己却不听话、不用功、不精进、懈怠、戏论,随着世间名闻利养跑,叫师长伤心,对不起师长。 在这里我在补充一下作为弟子成就的三大窍诀: 1、听话:就是在修行当中,对善知识所安排的大小事情都如法的、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去做。 2、放下我执,不要面子,以平等无私的心去对待一切事务。能使一切众生欢喜,就是上师最欢喜的事情,使一切众生快乐,诸佛菩萨最快乐,上师最快乐。能够随顺上师的心意去做事而不违背,也就是承事意乐善知识,不作一点违背上师的事情,一句话也不违背,不去顶撞,师长不愿意看见的事情,一件事情都不去做,要这样做。 3、如教修行。在仪轨、修法上不贪、不向外攀缘。不随便在外面到处求法、求灌顶而走错路,应该如教修行。对善知识传的法、仪轨、经咒、加行等等都能如教完成。心不往外攀,不为名利所动,专心致志用功办道。同时为师长担忧,也就是善知识心里想的、想做的而没做的,自己分担师长的负担、忧愁,替师父去做,这就是与上师相应。如果能作到这些师长是最欢喜的,这些做到了,就是睡大觉也会有成就。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这句话在西藏是很有名气的,这个教诫大家要牢记。 如果对此道理不认可,信心不能生起,还是老一套我执我见,放不下面子,没有平等心,虚荣心、嫉妒心严重,穿旧鞋走老路,延续自己老一套作风,不改习气、毛病,惟我独尊。谁都不听,就是我可以,你的话再高,你传法时是我师父,下来你就是我徒弟,这种做法对自己没有好处。一个就是不听话、不好好依止,没有信心到处跑。自己已经抉择依止这个善知识了,好的老师找到了,要好好依止、好好学,因为一点烦恼,禁不起考验,禁不起打击,禁不起挫折,一点挫折跑了,不听了,不学了,到别的地方去了,总觉得别的地方好,其实到那里学都一样,佛法都一样,都是这些规矩。在这吃不了苦,在别的地方就能吃苦了吗?我不相信。这就是我常说的:“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能去孝顺别人?那简直是在说大妄语。” 我们要时时刻刻观察抉择自己:在善知识面前点点滴滴的行为、起心动念是否在观过失,是否在如教修行,善知识在与不在是否一样。我们修法是修给善知识看的?在善知识眼皮底下修的?不对。应该做到善知识在与不在都一样。不能善知识在的时候,我怕,我赶快用功吧,善知识不在的时候就不干,认为自己聪明的很,见缝插针,只干善知识眼皮底下的事情。自己还觉得自己聪明,其实是在糊弄自己,这是修行当中最大障碍。我们应该做到在与不在一个样,善知识就是死了也应该要象活着的时候一样按他的教授教诫如法修行,佛不是也不在了吗?我们不是一样要按佛说的教法依教奉行得解脱吗?自己修的、自己学的,自己念是给自己的,是为了自己解脱,不是给别人修、给别人学的、给别人念的。哪个师长能沾上光呢?沾不上。你不拖累师长下地狱就不错了。在家弟子也是一样,师父在家,就去护持道场,师父不在家就不去寺院,不去护持道场。这就不如法。你的心不是护持三宝的心,难道其他出家人都不是三宝之一,都不是僧宝?这种心都是邪见。 无论在家人出家人,以上的三个窍诀都应该做到。不管师长在与不在,在家人都要去护持道场,护持道场就是护持师父,护持僧众也是在护持师父。不要认为师父在才是护持师父,觉得师父欢喜,师父并不欢喜这些,其实你在打马虎眼,干点眼皮底下的事情,这些都是小聪明,是世智辩聪。 在这方面我就不细说了,我们引经据典、公案、例子也说了不少了,关于依止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手里面都有《上师五十法颂》,《宗喀巴大师事师五十颂》。戒律我们也明白,应该如何去做,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讲的再多也没用,说千遍万遍不如行动。说千里路不如走一步,不走一步不会有进步。不改,你说的再多,就是说的天花乱坠,再漂亮,讲的再殊胜,没用。讲这么多道理无非是让大家明白理以后,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毛病,认真修行。不是说叫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以后还老一套,那有什么用呢?这么辛辛苦苦讲经就失去意义了。 我们除了了解弟子相以外,还有了解依止师长的正确方法。 三、依止师长的正确方法 我们这一生当中,无论在家人、出家人,在学法皈依过程当中会有:皈依师、传法师、灌顶师、受戒师、依止师等等很多位师父。不管是哪种师父,他们都对我们有恩,世间的老师对我们也有恩,没有老师我们能认字吗?不认字我们能看经吗?只要对我们有恩的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损害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善知识,没有他的损害你不能生起出离心,你不会厌弃世间,不能看透人心,不能看破世俗。在佛法上,不管哪种师父,只要对你有教诫的恩,说法的恩,我们都要对他有信心。 无论在家人、出家人,入佛门的第一步就是要经过谨慎观察以后,选择善知识一定要观察,不能先拜后观察,末法时期的毛病呀,不应该这样做。应该谨慎观察以后,寻找到符合条件的一位或多位师长以后,该如何承事依止呢? 此问题分两个方面来讲:(一)心中依止的正确态度;为什么我们所作所为不能如法,就是因为心中依止的态度不明确,心中有不欢喜的心。(二)在具体行为上的承事方法。首先在心中有正确的依止态度,在具体行为承事上才能做的好。 (一)心中依止的正确态度 心中依止的正确态度,分三:1、依止的态度,2、对师长生信心,3、常念师恩。这些开示并非藏传佛教所发明的,而是佛经中所开示的,如《华严经》亲近善知识一篇,我给大家也复印了,亲近善知识就是出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 1、依止的态度 《华严经》中说:弟子应该以九种心来对待师徒关系。因此《广论》当中所说的也是有经典依据的,不是藏传佛教也不是我在这给大家讲这个条件的,是诸佛亲自宣说的。 这九心为:1、孝子心;2、金刚心;3、大地心;4、轮围山心;5、世间仆使心;6、除秽人心;7、门犬心;8、乘心;9、船心, (1)孝子心:首先弟子必须有孝子的心,对师长犹如孝子孝顺父母一样,处处听话,随顺父母之意,永不忤逆师长,就是不违背,不引起他烦恼。 (2)金刚心:依止心要象钻石一样坚固,永不被摧坏。比如:当有人对师长诽谤的时候,我们的信心也决不退减,听到什么闲言碎语、诽谤,信心都不能退减,这就是坚固毅力的心, (3)大地心:象大地一样,默默地承受任何负担,对师父交代的任何事情都能默默负起责任,尽心竭力去做,不辜负师长的希望,交代下来的事情一定完成,不违背。 在大约一千年前,西藏有一位密勒日巴大师,大家都知道密勒日巴尊者,这个传记我也让大家看了,他在初学法的时候,他的师父玛尔巴见到他有很大的潜质,也就是很有大的根器,是个法器,,同时也有极大的罪业--他用咒术杀人等等,因此他师父玛尔巴就故愿叫他建造一座九层大楼,密勒日巴并未因此退缩,天天以背扛石上山建屋,导致肉破见骨,骨头都露出来了,最后终于建成师长所要求的大楼,这座大楼的遗迹在一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屹立不倒。密勒日巴的态度便是这种如大地心的典范。对师父交代的事情就如实地去做,这种态度像大地的心一样坚固,所以我们要学习。师父叫我们做的事情不能不耐烦、发脾气,当年密勒日巴尊者盖房子,一会师父让盖方的,一会让盖圆的,盖好了再拆,一会叫在这里盖,一会又叫在那里盖,但是密勒日巴尊者仍然不烦恼,还能去做,这种心就是大地心,这也是作弟子应该具有的心。 (4)、如轮围山心:弟子对善知识要有象群峰拱围须弥山一般,始终不动不摇的心。 (5)、世间仆使心:要视自己如仆使,任劳任怨。即使师父让我们做一些生活起居等低下的工作,我们也乐于从命,对于师父交代下来的任何事情,就是再脏再累都要任劳任怨,象仆人一样认真去做。 (6)、除秽人心:应该把自己看为最卑下的人,在师长面前不能贡高我慢,抬高身价,觉得自己了不起,认为自己比师长的修行还高的心要不得。一定要把自己看的卑下,不要功高我慢。 (7)、门犬心:我们要有《华严经》中所说的门犬心,什么叫门犬心呢?这个名词并非污辱性的字眼,这是个比喻,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家犬,在主人打骂它的时候,从不会因为嗔恨而反咬主人,他们顶多只会暂时逃跑,在被主人发脾气赶走的时候,他们也不走远,顶多在附近溜达一会,等主人气消了,便象没事似的回家了我们常讲“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它不会跑,也不会把刚才的事怀恨在心。不会想:“刚才被主人打了,我去别人家去。我不跟你了。”我们作为弟子的,也应该有这种态度,师长责骂的时候我们不怀恨于心,被骂的时候也不应该顾及面子,不应该想:“师父当这么多人面说我,有损我的自尊心了,我受不了,师父怎么这样说我呢?” (8)、乘心:我们要象桥梁一样,任何难行之事情都勇于承担,就是我们常说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9)、船心,对于事师的工作,我们应该象船运载人过河一样,日复一日,来来去去从不间断、永不厌烦。 这就是《华严经》所说的九心依止的态度。 2、对师长生信心: 在佛法修持中,上师的地位极为重要,对师长的信心为一切修持的根本,也为一切成就的种子和灵魂。如果已经建立了师徒关系,却对上师没有信心,所作的修行便犹如烧坏了的种子,决不会发芽生长。故此,除了上面讲述的依止态度以外,弟子还必须对上师生起信心,要视师如佛,三皈依上面也讲:即师即是佛,无边相好现。师就是佛,三宝的代表,总体现。这一点一定要明了。如果你不能把善知识看成佛,说明没有信心,不能看成佛你就要观过失。我们对师长不能观过失,要观功念恩,对一切众生都要观他们的功德、念他们的恩德,不能观他们的缺点毛病,看他的过失,这是修行当中应当注意的。 建立关系、依止师长了,就要如理去做。但在观察的期间,我们仍然可以审查他是否有缺点,一旦心中或者传承上成立了师徒关系以后,弟子便不可再观上师的缺点,依止的师徒关系成立了,就不能观师长的毛病了,观察期间可以观察,而应当常想他的优点,念他的功德等等,并要视师如佛。师长在客观上或许并无佛的境界,甚至或许只是凡夫的境界,但这并不重要,弟子仍然要把师父看成佛一样。 视师如佛--把师长看成佛,师长并不会因此得益,得益的是弟子自己。如能视师如佛,弟子便能得到佛陀的加持;如果你只把师长看为菩萨,就得到菩萨的加持;把师长看成凡夫,就得到凡夫的加持,把师父看成阿罗汉,就得到阿罗汉的加持。如果你把师长看成凡夫,那么即使客观上师长真的是佛,弟子也不会得到任何加持。举个例子:以前有一个人,向他师父求法,他师父大喝一声说:“玛果利渣!”这是印度语滚开的意思,而弟子却认为是一句密咒。因为他向师父求法很多天了,师父就是不传,但他却纠缠不休,抱着师父的腿不让师父走,师父就说了:“玛果利渣”!你滚开!弟子却以为是一句密咒,便很有信心天天的持咒,后来竟然成就了,有了以此咒为人治病的神通能力。在古代,有很多即生成就罗汉境界的案例--公案、例子,但在现在这些殊胜的事情却少见了,甚至没有了,这正是因为现在末法时期,人们对师长的信心薄弱的缘故。没有信心、信心缺乏或者信心不坚固,所以念什么咒也没感应、修什么法都上不去,就是这个原因。不象过去,师父一句难听话当成无上神咒去持诵,最后得到了成就。我们还曾听说过:历史上,有一个老修行,一天到晚念“嗡嘛呢叭咪牛(niu)”,他不认识那个“吽”,但是她有信心,最后因为信心坚固,饿了只要一念“嗡嘛呢叭咪牛(niu)”,石头变成芋头,石头在锅里一煮就变成芋头了,能吃。天天这么念,后来有个师父从他门口路过,看到房子里冒光,心想“什么人在里面修行啊?”进去看到是位老修行者在里面用功呢,就问他:“修什么法?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加持,还能放光?”他说“我啥都不会,就会一句‘嗡嘛呢叭咪牛(niu)’”,师父告诉他:“那不对啊,你念错了,你应该念‘嗡嘛呢叭咪吽(hong)’”,老修行:“喔,我念错了!”,师父讨了点吃的喝的就走了,师父出了屋后回头再看,老修行念了‘嗡嘛呢叭咪吽(hong)’,房子没光了。这师父一想不对劲,赶快回去告诉老修行:“我告诉你错了,你还是念‘嗡嘛呢叭咪牛(niu)’吧”,他一念“‘嗡嘛呢叭咪牛(niu)’”,房子又开始放光了。这个例子说明了信心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修法,只要用功、持之以恒、坚固信心不动,决定有成就。我们讲这个公案希望大家认识清楚。 如何才能达到事师为佛的信心呢?除非我们有宿世的善根因缘,否则就需要我们长时间努力培养才能达到。弟子必须长时间观师长的功德、优点,而避免挑师长的过失和缺点。佛陀是真正具一切功德而断一切过失的圣者--功德具足了,烦恼断尽了,一切过失都断尽了,是这样的圣者,但如果说弟子不以恭敬的心依止,即使自己的师长是释迦牟尼,弟子也一样可能觉得自己的师长满身是过失、毫无优点。就象当年的提婆达多把他的师长释迦牟尼佛看成不如自己一样。反过来说,若师长只是凡夫的境界,但弟子把他看为佛陀,便一样能得到佛的加持。所以若想修持有成就,便必须视师如佛。这一点确实难以做到完美,少一点功德便不能达到,但我们要有耐性训练自己。 在此我们必须说一下,师长并非只指根本上师或者正式的老师,同时也包括任何对自己传过法或者曾经对自己作过教授的人,比如出家人在受戒时男众便有十位老师,女众有二十位,皈依师、受戒师、传法师、灌顶师等等。我们在年轻或者小时候或许有长辈对我们作过佛法的启蒙,在出家的时候引导过我们,我们也必须把他们看作如佛的师长,无所遗漏。阿底峡尊者在世的时候,以传其修心法门的金洲大师为他的主要师父。在客观事实上说,金洲大师在见地上反而比不上阿底峡尊者,可是阿底峡尊者却把他看作佛,每当提起金洲大师时,他总会合掌-把手放在额头顶上,恭敬地称其名号,并常常说:“我的任何最小的善心的生起,皆赖师父加持而得。”我们当以阿底峡尊者对其师父的恭敬信心为效法的典范来学习。 3、常念师长的恩德 在心态上,除了以九种心承事师长和视师如佛外,弟子更应该常念师长的大恩大德。以我为例子来说,今天学习的知识、修持的教诫,从哪来的呢?从小几岁就出家,都是师长的培养:传戒、得到法位、得到传承。包括我的师父,在我过去受戒时亲自为我做过袈裟。我小的时候,照顾我的饮食,吃的、穿的、传法、管教,他的恩不可以用语言说得清,我的师父对我的恩德无量无边啊!感恩的不得了。所以我在观想皈依境时,我的剃度师就是头等大恩,上师、根本上师然后按部就班地来,就连我的法身慧命也是师父给的。在对我的衣食住行、学问上的教学、生活上的照顾方面,师父无微不至地象一个不辞劳苦的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呀,讲呀,小时候不认识字,学习困难,那就象讲故事一样教你,师长的恩德想起来让人惭愧啊!今天没有什么成绩报答师父。如果说我还有一点的学问、德行,无不是倚仗师长所赐。没有师父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所以当年,我在南无寺受位,往那儿一坐,衣一披,帽子一戴,当时泪夺眶而出,多年的酸甜苦辣涌向心头。这都感恩于师长的培育啊!感恩呀!这插一点小曲,给大家讲一下。 如果从功德的角度来说,佛陀的功德是最圆满的,师长再高也高不过佛陀,顶多也只是与佛同等。况且师长从客观上也可能根本没有超出凡夫的境界,所以从功德的角度讲,师长的功德既有可能与佛是同等的,也大有可能比佛低。可是如果从恩德的角度说,师长对我们的恩德比诸佛的恩德为最胜。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虽然曾经广弘正法,令许多众生得到利益,可是我们却没有直接得度遇到佛出世。而在二千多年前,我们或许是在三恶道中,也可能在别的宇宙中,也可能虽然是生于这个世界的人,但却没有遇到佛陀。总之,我们没有福报、缘份在当年遇到佛陀而得度。现在直接度我们的是师长,为我们授法的、传承的、授戒的、皈依的等等是师长,教我们如何成佛、如何修行的也是师长。由此角度来说,师长对我们个人的恩德与诸佛相比,可以说师长的恩德深似海。我们将来能够不堕三恶道,乃是拜师长教我们止恶修行所赐;我们如果能够得以生于人间或者天界,这都是由师长教育布施、授予戒律而得;我们如果最终能得到佛的境地--成佛,也因为师长的教授及传法之恩而成就。有某些佛教不盛行的地区,如果不是有师长的教授,别说不可能成就佛的境界、果位,甚至连“佛境”这个名词、“佛”这个字都没有听说过。由于他的恩德之大,所以师长是我们最胜的功德田。当然血缘父母也是我们的功德田,若无父母,我们就没有这个肉身,就没办法依赖此身修行,所以父母的恩我们要常念。师长的恩我们也应该常念,父母对我们有生身之恩、养育之恩。师长对我们有法身慧命之恩。父母虽有生身、养育之恩,但不能使我们出离生死、解脱轮回。师长给的法身慧命之恩可以让我们解脱、成就,恩德大得不得了。 曾经有些不太懂佛法道理的出家人对我说:“我尚未拜在任何师父门下,那我岂不是没有功德田啊?”这个问题是出于无知,一个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受具足戒也好,皈依也好,传法、灌顶,便至少有十位师长。此外常住道场的方丈、和尚,我们都应该依传统把他视为师长。不管到哪个庙,庙里当家的就是师长。上座、教诫我们的都是师长,有恩的都是,不能去分辨哪个是,哪个不是。 (二)在行为上承事师长 除了在心中依止以外,我们也要在行为上承事师长,承事师长的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别:1、以资财供养;2、为师长办事;3、依教奉行。 1、以资财供养 师长并不见得需要我们的供养,这样做是为了弟子自己的利益而已。刚才我们说过,师长是我们最胜的“功德田”,什么是“功德田”呢?世俗上说的田地,我们透过悉心照顾,如播种、施肥、浇水等,便有可能有所收获。你不这样做,你能有收获吗?同样道理,我们通过事师供养这些行为,就能得到无量功德。所以我们称师长为能长出功德的“功德田”。在我们上师供里面有一句话:“福田正士至尊上师前”,师长并非唯一的功德田。通过供养、顶礼佛像等也能长出功德,所以佛像等也称作功德田。但正如刚才所说,师长和父母是最上的功德田。 2、为师长办事 我们除了供养外,还为师长办事,比如替师长打水、做饭、洗衣服等等,这些行为都胜于以物质来供养,因为这是你身体力行去承事,比你拿物品供养功德还要大。 有关这点,我必须说明一下例外情况。如果我们已经与某些人建立了师徒关系,而这位师长让我们去做一些明显与佛法背道而驰的事情,比如说他让我们帮他偷东西等等。弟子便要很谨慎处理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完全能肯定师长与佛法要求不符合,而并非是我们对师长的密意要求误解,我们当然不能照办。可是为了维护自己师徒关系的清净性,我们尚须顾全另一方面,故此我们必须十分善巧地避免或者推辞,让你做这件事情,你理解不透,你要善巧的避免,然后推辞,不能说:“我就是不做,我看你说的就是不合理。”那不行。而不应该与师长发生冲突,“我就不明白你这有什么密意,你叫我干 这个有什么用。”起烦恼要不得。在推辞后我们仍应该视师如佛。虽然推辞,不做这件事情了,但是还要视师如佛。当然一些不如法的事情,与佛法背道而驰的事情我们当然不能做了。如果有些事情不是恶的,师长的密意你不懂,你不理解,不理解怎么办呢?应该善巧避免,避免以后还要把师长看成佛,不应该执着这是上师的过失而作批判或者诽谤。这一点就是前面说过的,象钻石般坚固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两方面都照顾好,便不存在违背上师的业因。一般来说,我们如果在拜师前好好地观察,便很少会遇上这样的困境。在末法时代,有许多不具格的师父,如果你不经过观察就依止了,或许你会常碰上这类无奈的情况。如果他不是一个好的师长,他肯定让你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背道而驰的事情,与佛法不相应的事情,损害众生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拜之前观察好,否则,你拜了,他让你做一些与佛法相违背的事情,那你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如我所教的,一边推辞,一边尽量保全师徒关系的清净性。 3、依教奉行 三者中,以依师所教的如法修持为最上等的承事。所以,西藏有名的密勒日巴尊者便说过“坚韧耐苦之修行,是令师喜之侍奉”。意思是“坚韧耐苦的修行,是令师父最欢喜的侍奉”。三者中以第三种最为优胜,第二种为次,第一种为最基本。以上所说的三种承事方式,并非是要我们挑一种而做,而应该长期全部奉行。我们日常课诵。念经的时候,固然要多修《兜率天众颂》或《上师供》、《上师相应法》等等,视本尊与师长为一体,对他在观想中作供养、礼拜和其他各种承事。同时,如果我们与上师在一起生活,或者在上师跟前,真实生活中的供养、顶礼和各种承事,全部是在修上师相应。 末法时期无论在家人或者出家人,都有一个毛病:在法上依止,在下面开玩笑、不谨慎,也不顾体面,不拘小节,不顾礼节,都是在造业,这都要注意。以上说的是承事方面。 四、依止师长的利益 有关师徒关系的教法,分为六支,第一和第二支是师徒应具的资格,第三支是弟子依止师长的正确方法,现在要讲的是第四支:依止师长的利益。 如法地依止师长的好处有八大点: 1、由于实修上师的教诫,我们可以趋向佛境,可以成佛。同时,由于上师是无上的功德田,透过供养和承事师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积集众多成佛所必需的功德资粮。 2、诸佛很乐于见到有人对师长恭敬,所以经论中云:“如理依止善知识……..无余佛陀至心喜” 如理依止善知识,是无量无边诸佛最欢喜的时候。我们供佛时,能得到供养的功德,但说不上能令诸佛欢喜,对师供养,既能得到供养的利益,更能够得到令诸佛欢喜的额外功德。 3、由于依止师长的功德力大,一切的魔类、非人等皆不能加害。 4、依照师长的教诫而止恶,便不会再积集恶业、罪因和受到果报。因为如法修行、止恶行善了。 5、如法地依止师长,便会得到修持上的成就。 6、由于如法恭敬师长的业因,我们生生世世都会有缘常遇到明师。 7、不堕三恶道。 8、任何心愿都能顺利达成。 这就是如法地依止师长的功德利益。你所求都满愿。 五、不依止师长的过患 下面说一下不依止师长的过患:这是有关师徒关系中的第五支。这一支分为两部分:一是没有师长的损失,二是有了师长但没有如法依止的过失。 先讲第一点,没有善知识作依止的过患。以为自己不必找老师,自己在家看本书用功修行就行了,这有什么过失呢?如果我们不寻找一位或者几位师长而依止,那么不会得到前面讲述的依止师长的八种功德利益。所以没有依止师长的损失就是:得不到前面依止师长的本来可以得到的利益。你没依止师长,你怎么得到八种利益呢?得不到。也就是不能趋向佛境,不能令诸佛欢喜等等八种。 第二点,不如法依止师长的过患。既然已经有了老师,却不好好恭敬师长和承事师长的过患。这一类的过患、损失也有八大点。 1、因为上师是诸佛的总体代表,如果弟子轻视师长,便会感召不尊重诸佛的果报。 2、如果对自己的师长生嗔恨心,会毁坏自己曾经做的种种善行--一下消灭完了。 3、不如法恭敬和承事师长的弟子,即使修无上密法,也难以成就。连无上密法都成就不了,想念佛往生就更没门了。 4、以不尊敬师长的心修持,不但难以有成就,更等同于修持往生地狱的因,下地狱更快。 5、不恭敬师长的人未生的功德和成就绝不会出生的,已经生出来的成就也会消失。以前一位修持密法而成就了飞行神通的人,在公案里面我们也讲过,有一次,他在空中飞过,见到自己的上师在地面,便在心中生起了得意之念“我有飞行的神通,师父却没有”,当他一念生起时,当时就失去了神通,从天上掉了下来。所以不可以不恭敬师长。 6、不如法依止的人,现世即会感召许多不如意的业报。从前有位叫“佛智”的大师,这位大师的其中一位老师是养猪的,有一次,“佛智”大师被众人拥戴着前往某地,途中遇到他的这位老师,由于“佛智”名声特别大,一时间他心中生出了师长地位低下,名声没我高的心。所以假装看不到师父,并且没有上前相认、顶礼、问安,由于这一念,他的眼珠马上就掉出来了。这并非佛陀、上天或其他上师对他所作的惩罚,而是自己不尊敬师长所感召的现报。不是说你不恭敬师长,师长惩罚你一下,整你一下,师长、佛菩萨都是慈悲的,不会这样做的,这是你自己的业报,这是不可思议的。 7、冒犯师长的另一种果报,是在未来生中生于无间地狱之中,不得脱离。在许多佛经中,佛陀曾经很清楚地开示什么业会感召什么地狱的果报,但在《金刚手灌顶经》中。大势智问佛陀:“轻慢师长会得什么样的果报?”时,佛陀却说:“我不敢说!”这种果报的严重程度如果说出来,连大菩萨都会吓昏倒。由此可见,轻慢师长的业报比其它业报要重很多。这是指一般的老师,如果是上师,那就更不得了了。 8、由于不如法依止的业因,将来多生中都不遇明师,闻不到正法。轻慢自己的师长是极严重的不善业,特别大的恶业。一旦轻慢了其中的一位师长,你在其他任何师父那里所学的法都难以成就。必须对所有的师父一视同仁地恭敬、赞叹,否则即使你不依止这个师父了,再找一个,同样成就不了。所以,轻慢上师、善知识是我们修行路上一块大石头,会障碍自己成就的路。在西藏三大寺,如果有一个学僧--修行学习的出家人,明显犯了这方面的大过失,多会被驱出寺院,赶出去,不要了,可见轻慢师长行为的严重性。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不容易犯这样的过失,因为这不单指与坐在高法座上传法的上师之关系,也包括平时管教我们的亲教师、皈依师、剃度师、授戒师,不管哪一类的师父都一样,你如果不恭敬,不好好发心承事,都会有果报。不是说你对上师恭敬,对别的师父不用,都要同样恭敬,乃至对任何给我们传过下至一四句偈佛法的师长。如果我们自问曾犯下这样的过失,如果师长还在世,就必须到师长面前发露、忏悔,放下面子、不要虚荣。如果师长已经圆寂,那要在他穿过的衣袍或者遗物面前发露、忏悔,直至在梦中重复梦到罪业已净的吉祥征兆,否则罪不能灭。 这就是不依止的过患,我们必须慎重小心。也不要一听就不敢皈依、不敢学佛了,那难道你甘愿在三界六道中堕落、轮回?如果这样我也没办法。 六、有关师徒关系的结论 在修行道路上,师徒关系是其中一项至为重要的修持,如果能好好地依止明师,所得到利益是不可思量的。如果不好好依止,即使所拜的师长是佛,你也不能得到利益,甚至反会生起无量的罪业。在古印度,历代修行人都以这些开示而承事师长,从而得到成就,我们要想得到佛法上的任何成就,也必须要效法他们恭敬师长和承事师长的方法。曾经有人问阿底峡尊者:“为什么在印度许多大成就者修行很短的时间就会有所成就,我们西藏人勤修无上大法很长时间,却见不到成就呢?” 阿底峡尊者回答说:“这是因为西藏人视本尊为本尊,上师为凡夫。而印度人视上师、师长、善知识和本尊并无分别,看成一体”由此可见,视师为佛是修持成就的关键因素。 这些有关恭敬师长、承事师长的开示并非是我发明的,也不是西藏独有的,而是佛经所教示的,大家可以参考《地藏经》、《华严经》等。 有些人要问,我们应该依止一位师长还是几位师长呢?答案是:因人而异。如果懂得如理依止的人,多拜几位师长,很可能有更大的利益,不懂得好好依止的人,你就拜一位师长或少数几位师长,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不容易犯事师方面的过失。所以开始时别依止太多了,依止一位就够了,先把这做好再多依止几个。如果开始就依止多了,最后假如一个依止不好,全部牵连了,那就麻烦了。 师长、弟子的关系,依止的胜利,不依止的过患,我们讲得很清楚了。希望大家能够明了,在这上面发挥佛法的作用,以身作则,把这个传统发扬下去,叫佛的法不灭,传统不灭,教诫后人不造如此重大的恶业,这也是我们修行人的本份,无论在家人、出家人,都要好好地承事,发心如法依止,希望大家如此去做。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回向………………) 界恒、寒冬恭敬整理 讲授的主要内容: 口授了:二、弟子的德相: 弟子的五种特征: 1、有公正心而无门户之见 2、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 3、有兴趣和决心学法 4、对师长尊敬 5、专心学法 恩师补充的作为弟子成就的三大窍诀: 1、听话 2、放下我执,不要面子,以平等无私的心去对待一切事务。 3、如教修行 三、依止师长的正确方法: (一)心中依止的正确态度 1、依止的态度 《华严经》所说的九心依止的态度:九心承事善知识:1、孝子心;2、金刚心;3、大地心;4、轮围山心;5、世间仆使心;6、除秽人心;7、门犬心;8、乘心;9、船心, 2、对师长生信心 3、常念师长的恩德 (二)在行为上承事师长 1、以资财供养 2、为师长办事 3、依教奉行 四、依止师长的利益 五、不依止师长的过患 六、有关师徒关系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