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与哲学(子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与哲学(子韬)

 

  人类的问题的两个:一、人生问题,二、宇宙问题。为要求得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于是就有东西洋的各种宗教、哲学以及科学和产生。

  但一般之所谓宗教、哲学以及科学,对于人生和宇宙的两个问题,仅仅只有解释的程度。而佛教,则不仅对于这两个问题要加以解释,并且还能解决和改造它!

  佛教以「十二缘起」观来解释并解决人生问题。

  根据「十二缘起」的观点,人类(乃至一切动物)生命的生成与活动,完全是建基在无明(迷昧于人生和宇宙的真理的无知,亦即昏愦蒙昧的意志)、爱(以「生存欲」为中心而纷驰于「****」和「繁华欲」的两方面的一种杂染的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取(以执着自我为基础而畅行其欲望的一种意志)、行业(就表面讲,即是促活动于身语意三方面的原动力,就内容讲,便是作为意志性格的业)、识(即构成生命现象与持续生命流转的主体)等诸法上的,而这诸法,又全是属于心理的或者精神的。就是说根据「十二缘起的观点来讲,人类(乃至一切种动物)」生命构成的基本因素,是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虽然****等的生理活动也是构成生命现象的主要条件),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不过,我们必须指出:佛教固然不承认有离开精神而独立的物质,但是,同样的佛教也不承认有离开物质而独立的精神!

  达尔文以后的生物科学家,企图以理化的物质法则来解释并解决生命问题 。但是,他们的实验,已经打滑了他们的这种企图:「我们承认生命由无生命物质发生之自然发生说,是已被证明失败了!」(魏斯曼语)

  诚然,佛教尚无法拿出正面的「证据」来证明它的生命观的完全无误,然而,像上面科学家自认失败的话,不是已替佛教拿出反面的「证据」了吗?况且,事事要「证据 」的态度,乃是吃了大粪宁知臭的经验派哲学家的态度呵!

  宇宙问题,也就是宇宙论问题。宇宙论有两种:一是宇宙现象论,另一是 宇宙本体论。

  佛教以「性空缘起」义,来解释并解决前一问题;复以「缘起性空」义,来解释并解决后一问题。

  所谓「性空缘起」与「缘起性空」,乃是佛教的两个最科学的命题,由于这两个命题,不但解决了一切的宇宙问题,并且还彻底地暴露了宇宙的所谓秘密!

  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基于无自性而缘起的,所谓「此有故彼有」。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此有故,彼有」,所以一切现象的生起,都不是自成的、常住的、独存的,而是有赖于众多条件的、和合的、刹那刹那生灭的、彼此相依互存的。无论任何事物的生起,都必须具备其应具的条件;如果生起的条件不具备,那就不会有任何的东西生起。如果没有氢、氧两种原素的化合,那就不会有水分子的产生;如果没有麦种、肥料、水分、阳光、人工 、时间以及空间等的条件相配合,那就不会有麦芽的产生;同样的,如果没有精虫和卵子的外在的条件,和行业成熟与本识受生的内在的条件(应叫根据)相结合,「人」也是不会产生的!以此 例余,我们就可以知道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没有一种不是这样的。因此,所以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中论中语)

  一切现象之所以都是缘起的,因为都是性空的;也正因为一切都是性空的,所以一切宁是缘起的。比如麦种之所以能够生出麦芽的,就是因为它没有麦种的「自性」;因为麦种都没有自生的、常住的、独存的「自性」,所以它才能在水、土、肥料、阳光、人工等条件的助成下而生起麦芽。假如麦种有不变的「自性」,那它就不会生麦芽,因为麦种与麦芽,「性」不相同啊!麦种与麦芽是这样,一切现象也都是这样。因此,所以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中论中语)

  这种「性空缘起」的宇宙现象论,说明了宇宙一切现象的生起、成长和消灭,都是无自性而缘起的;它否定了任何的宇宙的创造者!

  一切现象,既然都是「缘起」的,所以都是「性空」的。所谓「空,就是绝没有一种隔离的、单独的、呆定的、实质的东西」(太虚大师语),为什么?「因为一切存在的 事物都是缘起的,所以都是性空的」(同前)。「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中论中语),如果不是空,那就应当有自性,如是有自性,那应当是自成的、常住的、独存的,既非自成、常住、独存而是家缘生起的、刹那生灭的、相互依存的,可见都是无性的,因为无自性,所以说是室!「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同前)。这样「缘起性空」义,便是佛教的宇宙本体论。这便是一切法皆以无自性而为本体的意义!

  这种「缘起性空」的宇宙本体论,说明了宇宙的本体是无自性;它否定了一切的神秘的「神格」的或「理性」的本体。

  这种「空——有」、「有——空」的「性空缘起」舆「缘起性空」的宇宙论,统一了一般思想家所无法调和的宇宙现象论和本体论.它指出了现象和本体,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印本体而现象,印现象见本体。指示了宇宙的本体质,它否定了一切的神秘!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也是最最科学的宇宙观!它扬弃了一切的神秘思想,而最最科学地解释并解决了曾经而且还在使许许多多的人坠入歧途的宇宙问题。

  佛教如是,再看东西洋之所谓哲学。

  先谈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所谓哲学,素以儒家为正统,而儒家,对于人生问题则只谓「木知生,焉知死」。对于人生问题,他们可以说持了一种「避而不谈」的态度。

  儒家对于宇宙问题的解答,可以周易为代表。根据周易的观点,它认为宇宙一切现象都是变易不居的。这种对于宇宙现象的认识,可说是大致不错的。但它对于本体方面 ,则又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以为「无极生太极」,这可是周濂溪的「太极图说」的观点 。无极何以生太极?无极、太极,究竟又为何种东西(精神是物质的)?则全又略而不谈。

  以周易为主的儒家的宇宙论,对于本体方面既尚不能作正确的尽理的解释,更遑论乎解决?

  其次,我们再来了望一下作为变质儒家的宋儒。

  宋儒名为儒者,实则与孔子之儒迥异,周濂溪的太极图说,表面上或名义上系根基于周易,而其内容或实际上,则太半系抄袭道家的思想。可以说,以周濂溪的太极图说为主的宇宙论,已经不是纯儒家的了。

  二程呢?则侈谈于「理」(实则,明道之「理」和伊川之「理」又互不同;盖明道之「理」为自然之法则,非离物而独存者——由此而开陆王一派的「理学」或「心学」;伊川的「理」呢?则不离物而独存的形而上的「理」)—由此而开程朱一派的「理学」),打算以一个「理」字来解释并解决一切。以为宇宙和人生 ,全系由这个「理」宇所生起所创化;因之,便主张入既系受形体于自然之「理」,则其死也,即为还归「自然」,复何忧何惧以必求了生舆脱死?这种鸵鸟式的思想,和老庄的「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居时而处顺,哀乐莫能入也」的思想顿相似!他们(宋儒以及老庄)因为全未能把握人生系由惑业感致的问题的核心,所以他们对于人生问题的说法,仍属隔靴搔痒而不着边际。

  再看西洋哲学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

  所谓西洋哲学,我们应该指出它的敌对的两类:唯心论和唯物论。

  西洋唯心论,因为全系以「有神论」作起点,所以全都未能超脱「神」的羁绊!如柏拉图的存在于主观的「理念」,康德的超经验的不可知的「物自体」或「物如」,黑格尔的存在于客观的「绝对的精神」或「理念」,全是「神」的变相的产物。(这裹我们须要指出:西洋唯心论和佛家唯识论,是有着显着的不同的:一、西洋唯心论的「理念」或「精神」,是常住的 、不变的、实在的;而佛家唯识论的「识」,则是生灭的、变易的、虚妄的。二、西洋唯心论认为宇宙一切现象全系直接由「理念 」或「精神」派生的,佛家唯识论之「唯识」义,则系建基在「熏习」或「种子」之意义上的。)

  西洋唯心论既然都不能超脱「神」的窠臼,那么,对于宇宙问题自然也都不能作正确而尽理的解释;求其作正确而尽理的「解释」当不可得,自然更谈不到「解决」了!本来,西洋唯心论是以「解释」宇宙问题为起点的;但是,因其观点错误,因其未能把握问题的真正核心,所以连这个「解释」的任务,也不能正确而尽理的完成!

  西洋唯心论对于宇宙问题是语焉不正,而对于人生问题,间又筒而寡要。

  唯心论是这样,唯物论呢?

  唯物论对于宇宙问题的认识,较之唯心论,固然正确得多了,然而,这亦只能限于表面的认识,而并未能深中肯綮。原来唯物论者虽已认识到宇宙的现象是缘起的(即所谓是矛盾统一的)、生灭变易的(即所谓是质量互变的与否定的),而对于不变的空的宇宙本体的一面,则仍未能认识到。就其已经认识到生灭变易的宇宙现象的一面来讲,唯物论此唯心论的确是正确得多(因为唯心论连逼一点认识都没有);而就不变的性空的宇宙本体的一面会之,则唯物论仍然不能算是已经把握到问题的核心!因为,光谈世俗的一面,而忽略世俗法性的胜义空性,所以总不免有随迷逐物,作茧自缚之失!因此,唯物论仍然未能圆满地真正地解决宇宙问题!

  对于人生问题,唯物论虽然也企图解释并解决它,但以观点错误(否认有相对的独立的生命现象的唯物的观点),正确的解释既犹未能,当然更谈不到解决!

  最后,我们要附带指出的是科学。科学虽可能相对地解释并解决人生和宇宙问题,然一则以观点或有错误,再则以往往被野心者所利用,所以仍不能澈底而合理地完成它的使命。我们可以断言:必须以平等、无我为内容的佛教文化来辅助来领导,而后科学方不致流于大弊!

  从上面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的真义、真价值。我觉得,佛教是有充分的资格被人类所接受的,假如人类真想避免全体毁灭,而重建真正的永久的和平的世界的新文化的话!

  三十七年十月十日

 
 
 
前五篇文章

佛学舆哲学(张尚德)

佛学与哲学上的认识论

东西哲学与佛教(铃木大拙)

佛教舆实验主义(念生)

佛教与宗教及哲学(贤悟)

 

后五篇文章

梁漱溟人生哲学的佛教底蕴初探(杨孝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善的链条(仁者)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孤独的放生者(林清玄)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护生能长命(果真)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富而贪吝饿鬼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