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一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一讲

 

  天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 译

  蕅益沙门智旭 解

  智圆法师 讲述

  此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一中略录名数,而名为大乘百法明门者。盖小乘立七十五法,但明补特伽罗无我,犹妄计有心外实法。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不惟实我本空,亦复实法非有。若于一一法中照达二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也。

  这部论是简略地记录《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的名数,而取名为“大乘百法明门”。

  这里要知道百法是指哪些法?明门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宣说这一百法?我们要从中得到什么认识?简单地说,这是因为小乘的教法里安立了七十五个法,让我们只明白了补特伽罗无我,此外无边的所知法,我们还妄计它为实有,或者说还虚妄地计执心外有很多很多的实法,现在开始从小乘进入大乘,就像学完小学再深造中学、大学的课程那样,这时就扩大为一百个法,而且要透过一百个法生起更深、更广的认识万法的智慧。所谓的更深有两个内涵:一是明了万法唯识,二是明了万法无我。

  所以这里蕅益大师说:现在大乘教法是要明了这一百个法都不是离识另有存在,所以万法唯是识,识外无法;由万法唯识,就会明白,不但没有实有的补特伽罗,也没有实有的法。如果能在百法中的每一法上都了达人、法二空,那么每一法就都成了大乘悟入法性的门径,因此叫做“明门”。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此借圣言以征起也。法名轨持,我名主宰。今既言一切法无我,须遍于一切法中通达二无我义也。

  首先,天亲菩萨依据佛的圣言作为本论的发起。意思是说,佛在经中处处说到“一切法无我”,现在要问:这个“一切法”到底是指哪些法?“无我”又是怎么回事?这样就引出了本论的阐述。现在既然佛说“一切法无我”,那就必须普遍在一切法上都通达二无我,也就是要在百法上通达二无我,因为百法是一切法的归纳。

  如何通达呢?这又要分成两步来趣入:

  第一步、要了解这一百个法的体性和作用,最终认识到这一百个法都不离开自己的识,每一个都能在自己心上找到这样的体性和作用,由此会彻底明白,确实离开自己的心识没有一法可得。

  第二步、再观察百法中每一个法实际都没有自性可得,从得不到补特伽罗的自性,会明了“人无我”;从得不到法的自性,会明了“法无我”。

  下面解释“一切法”中的“法”是什么涵义?一切法上无我,所无的“我”又是指什么?

  “法名轨持”,就是指一个法持有它自己特定的体相,与其它法不同。就是固定地持那种相,不会错乱。就像现在我们心前显现的万事万物,花是花,人是人,水是水,火是火……每个法都持着它自己的体相,而不会紊乱。

  “我名主宰”,主宰就是自己有掌控的权力,或者能独立自主的意思。平常我们讲的“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就是“主宰”的意思,就是我想让它怎么样,它就要怎么样,完全能独立自主。而讲到“无我”,就是指任何法都是由因缘在支配它,它自己是一点支配权也没有的。

  比如问:当我走到镜子前时,就现起了我的影像,这个影像它有主宰性吗?我的身体一走开,它就当下消失,它哪里能独立存在呢?或者我的身体不动,这个影像它能自己动吗?凭它自己是一点也动不了的。现在我不断地动,它能保持不动吗?一定是我怎么动,它就怎么现,就只是依因缘而起,根本不是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法。所以影像自己是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成立不了,就只是因缘幻出了这样一个虚相而已,绝不是它自己独立存在。

  就像这样,无论哪一种色法或心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幻出一个虚相,绝不是万法自身有什么主宰性或者自性,所以完全跟上面的镜中影像一样,而我们凡夫却认为实实在在有一个个的人和法,这是最大的愚痴。

  现在关键是把自己的见识打开,要普遍在一切法上认识到每一个都是依他而起、依他而立,所以每一个都本来没有自性、没有主宰性。这样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世俗当中,一个个的法其实只是一个虚相而已;真实中,这一个个的法了不可得。这样会生起一切法无我的定解。如果不是按这样抉择,就难以认识到一切法无我,也就没办法一切放下,没办法彻底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因为你的心里还有挂碍。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本来弥勒菩萨宣说了八万四千法,但考虑到人类无法受持,所以减到了六百六十个法,因此而出现了《瑜伽师地论》。而对浊世根机钝劣的众生来说,六百六十个法还是很难受持,所以天亲菩萨又减到一百个法。这里再把这一百个法归成了五类:一是心法,指的是八识心王;二是心所有法,指的是51种心所法;三是色法,有11种;四是心不相应行法,有24种;五是无为法,有6种。

  法既称为一切,则何所不摄。设欲广说,穷劫莫尽。今以五位百法收之,故名为略。略虽五位,已收一切世出世间假实色心主伴,罄无不尽。

  这是在解释“略”字的意思。“略”是作简要地归纳,而不是缺少。归纳的效果是简明扼要,能很快把握住一切法的总纲。

  蕅益大师说:既然说到“一切法”,那就包含了所有一切。如果要一一广说,即使说亿万劫也说不完。现在以五位百法统收一切法,所以叫做“略”。虽然略说只有五位,其实已经涵盖了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以及假法、实法、色法、心法、主要的法和伴侣的法,没有不收尽的。

  何者?前之四位,收世出世有为诸法;第五无为,收世出世无为法性。就前四中,前三是实,第四是假。就前三中,前二是心,第三是色。就前二中,初一是主,第二是伴。

  那么为什么说以五位就收尽了一切法呢?因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和不相应行法这四位,已经收尽了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有为法;第五无为法,收尽了世间和出世间的无为法性。而且前四种法里,心王、心所、色法这三者,在世俗当中无欺有这种显现,叫做真实;第四不相应行法,仅仅是分别意识做的假立,也就是针对心王、心所、色法这三者的分位而做假立,所以包括一切实法、假法。再者,心王、心所、色法这三者当中,前两种是心法,第三种是色法,所以包括一切心法、色法;再说前两者中,以心王为主要,心所是它的眷属或伴侣,所以包括了一切主要的法和助伴的法。

  有主必有伴,伴不离主。有心必有色,色不离心。有实必有假,假不离实。有有为必有无为,无为亦岂离有为而别有自性哉?

  意思就是这五位已经包括了一切法,如果有所缺少,就不周全。也就是说,有心王为主,就一定有它的伴侣——心所。而有心王和心所,就一定有它们所现起的色法影相。有心王、心所和色法这样三种显现,也一定有针对这些显现而假立的分位差别,比如有生、有住、有异、有灭、有无想位、灭尽定位等的安立,有东、南、西、北等各方位的安立,有过去、现在、未来等各时间分位的安立。而且有有为就必然有无为,无为是相对有为而安立,哪有离开有为法之外,单独有一种无为法的自性呢?

  于此五位百法,求所谓有情、命者等了不可得,是补特伽罗无我。求所谓轨解任持者,亦了不可得,是法无我也。

  (这里“轨解任持”,就是“轨范可生物解,任持不舍自相”的意思。“轨”就像固定的轨道,“范”就是一定的范围。这是说,看起来万法都有它固定的体性,都住在自己的范畴里而不会越出,以此就能生起对它的了解。比如桃红柳绿、山高水长、张肥李瘦、古今十方,各有它自己决定的相状,也因此我们能一一地辨别了解。“任持”就是指万法恒时持着自己的体相而不舍弃。)

  接下来,就是在这五位百法上推求有没有主宰性或自性。首先是在五位百法里,寻找有没有有情、命者或者受者、作者等,结果会发现这些人我是根本没有的,这叫做“补特伽罗无我”。

  接着再观察一切法是不是像显现的那样任持着它自己的体性?比如识前显现的一张桌子,真实中是不是这样子存在?或者识前显现的长、短、正方形、圆形等,是不是真实中有这种形状存在?或者所谓的十个、百个等数量,所谓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是不是真实中有这种存在?虽然看起来心前各个法都有它自己的相状,但这只是不作观察,按照妄识的显现而承许。真正以理观察,这些法都是依他而起,而不是自己独立存在,所以都无自性。

  最初你听到“无自性”时会觉得难以理解,不知道“无自性”到底在说什么?这样不开窍,是因为你没好好观察过种种色法和心法是怎么产生的?没有看到一切法都是依他而起、依他而假立,就会一直契入不了“无自性”。

  其实,幻化八喻都是指示这一点。比如河水和月亮和合,当下现起了水月,这个水月不是自己独立存在的,而是随着空幻的因和缘一和合,就现出了假相,这样一种假相哪是有自性的法呢?其它色法、声音等也都是这样。比如现在放电影,在放映机上没有电影,在幕布上没有电影,在每一束光线里也没有电影,而很多束的光线投过去和幕布一和合,就会现起电影的影像。这个影像只是一种因缘和合而幻出的假相,哪里是有主宰性的法呢?或者划一根火柴也是这样:在火柴盒的磷片上没有火,在火柴头上没有火,在手的动作上也没有火,但是火柴头和磷片一摩擦,就立即幻现出火来,这火也是假相,并不是有主宰性的法。

  总之,无论是有情的根身或根身所依止的器界,或内在种种的心王、心所,都是依他而幻起,都无自性,这叫做“法无我”。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有人问:为什么首先讲心王、再讲心所、再讲色法、再讲不相应行、最后讲无为法呢?

  答:按照这种次第宣说的原因是:心王是一切法中最殊胜或者最主要的缘故,所以在首位宣说。心所是跟心王相应而起的缘故,所以在第二位宣说。色法是心王和心所这二者所现影像的缘故,所以在第三位宣说。不相应行法是心王、心所、色法这三者的分位差别的缘故,所以在第四位宣说。无为法是心王、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法这四者所显示的缘故,所以在第五位宣说。

  此申明百法列为五位之次第,即显离心别无自性,故一切惟心而无实我实法也。

  这样说明百法排成五位的次第,是总的显示了万法并没有离心以外的什么自性。所以说一切法唯是心,而没有离心独立存在的实我和实法。

  这就说出了把百法列为五位的用意是为显示万法唯心。也就是说,按照五位的道理观察百法,会得到很肯定的一种认识,就是离开心再没有别的法。因为已经看到,第一种法就是八种识的心王,第二种法就是跟心王相应的一系列的心所,第三种法是心王和心所这两者所现的色法影相,第四种法只是心王、心所、色法这三者的分位差别,第五种法是这四者所显示。这里就会明白一切唯心,没有心之外的法。

  没有学百法之前,认为世界上有千差万别的法都在心外存在,而学了百法,会从原来认为“心只是一点点,心外有无数的法”这样一种邪见,变成一切法只是我的心,心外再没有什么法。如果知道了一切唯心,在认识上就有根本的转变。原来自己心里是把“心”看成一滴水,而心外无数的法看成像大海一样。现在认识到了万法唯心,成了心是一个大海,万法都在心中。然后,一切都是心的幻变、心的假立,就不以为这一切法有什么自性了!

  心法,于一切法中最胜,由其能为主故,此能统一切法也。

  这就是说,在一切法里以心王最殊胜、最第一。由于这些心王它能做主人的缘故,所以说它能统领一切法。

  所以佛法是以心为主,不是唯物论者以物为主,那是在根本上颠倒了,因为物质只是心的影相,怎么能以心的影相为主要、为中心呢?如果以物质为中心,然后去崇尚它、看重它,人类的心就全部跑到物欲上去了。人都认为物质看得着、摸得着,而且享受五欲就是乐受,所以就以为享受物欲,才是最现实的,这就是导致人类迅速物化的原因。由于本末倒置,人类心中的物欲急剧膨胀,内心就变成了一片荒漠。

  心所有法,即与此心相应,故不离心也。

  心所有法就是和心王相应而起的种种心理活动和作用,因此心所法也不是离开心而有独立存在。

  色法,即是心及心所二者所现之影,故不离心及心所也。

  那么山河大地等的色法又是什么性质呢?答:这一切只是心王和心所这二者所现的影相,所以不是离开心王和心所,有色法独立存在。

  这里要知道色法和心王、心所的关系:心王和心所是现起山河大地等色法的作者。它们就像放映机,投出各种色、声、香、味等的影像,色法就是心王和心所投出的影相,当然不是脱离心和心所而独立存在。

  不相应行,即是依于心、心所、色三者之分位差别而假立,故不离心、心所、色也。

  “不相应行”是依于心王、心所、色法这三者的分位差别而假立的,所以也不是离开心王、心所、色法而单独存在。

  比如我们今生心识的相续有从生到死之间的一段流程,对这段流程可以假立各种分位,或者更广大地说,这个心识之流是从无始以来流转下来的,对于这个流程安立无量生的各种分位,像这样不相应行法只是依心识的分位差别而假立,并不是在心识之外,另有什么不相应行法。

  无为法,即是心、心所、色、不相应行四有为法所显示故,亦与四有为法不一不异也。

  无为法就是以上心王、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法这四种有为法所显示,所以跟这四种有为法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心性离过绝非,尚不可名之为一,云何有八?若论相、用,浩然无涯,今就有情分中相、用最显著者,略有八种。

  有人提问:既然心性离过绝非,不会住在任何固定的相上,这样连“一”都不可得,怎么说有“八”呢?

  意思是说,心的实相或体性是没有相的,你找不到它的住处,也就找不到“一”,连“一”都没有,怎么会有“八”呢?

  回答:虽然从体或从实相上讲,心性离一切相,连“一”都没有,更不会有“八”,但从由体而显的相状和作用来看,确实是无量无数。现在以有情份上最显著的相状和作用而简略地宣说八种。其实这个心上的相状和作用,广说有无量无边。

  这样有人会问:这心上最显著的八种相状和作用具体是指哪些呢?

  依于眼根,了别色尘,名为眼识。

  依于耳根,了别声尘,名为耳识。

  依于鼻根,了别香臭,名为鼻识。

  依于舌根,了别滋味,名为舌识。

  依于身根,了别痛痒寒热等触,名为身识。

  依于意根,遍了五尘,亦能分别落谢影子,亦能通缘过去未来,名为意识。

  先说前六识,我们要在自己心上去体认有这六种识。就是依于眼根而能明了地识别青、黄、赤、白等的颜色,长、短、方、圆等的形状,这一种了别的心就叫“眼识”。那么我们心上是可以找到这种识的体相和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眼根正常,也不是睡着了,而且有光明、空间等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有一种明了识别万物颜色和形状的作用,比如现在我们看屋子里的东西,无论看什么都清清楚楚的,对于物体的颜色、形状一目了然,这种心就叫眼识。

  其次会发现我们还有耳识。比如有说话的声音、汽车喇叭的声音等,我们会有对这些声音明了识别的心,这一种了别的心就叫耳识。

  第三会发现我们还有鼻识,就是如果有香、臭、焦、霉等的气味,当时有明了的识别,这一种了别的心就是鼻识。还有舌识,比如我们吃饭,对饭菜的酸、甜、苦、辣等味道,会有明了的识别,这一种了别的心就叫舌识。

  还有一种叫身识,比如冷时感觉冷,热时感觉热,接触粗糙的东西感觉很粗糙,接触柔软的东西感觉很柔软,或者痛时知道痛,痒时感觉痒。像这样对于种种触尘能明了识别的心,就叫身识。

  还有一种意识,它的认识范围就宽广多了,它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境相,都能去分别它的影子。意思就是:第六意识不是亲自缘到这个境,而是在前五识取了五种境相之后,第六识对于它了别,而且它能对五尘落下的影子再作分别,比如坐着打妄想、回忆等等;再说,第六识不光是对现在的境作分别,对过去和未来的法也都能作分别,无论对什么事,它都能分别,有无穷的分别空间。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二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三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四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六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七讲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授课资料——大缘起因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授课资料——破有无生因

益西彭措堪布:四川雅安祈福共修法会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三)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