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读《华严经》随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读《华严经》随想
  正慈
  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初,于三七日即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由于有情众生根器的悟性问题,而转入到鹿野苑说四谛之法,故有“最初华严三七日”之说。此后,佛灭度,此经也就跟着在人间消失不见。经过数百年后,有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并且造《大不思议论》十万偈颂解释。在这以后,世亲菩萨依此经中《十地品》而造《十地经论》金刚军、坚慧、日成、释慧诸大论师又各撰述《十地经论》的注释。在印度,主要是龙树菩萨的关注给华严经创造了崭新的生命之泉。随之而来,引起世亲菩萨等诸论师对十地品的了解,这是华严经在印度的大致情况。
  传至中国,从后汉开始有别行本的出现。到了东晋佛陀跋驮罗的六十华严译出,此经这时才受到汉地佛教学人的重视。当时参加译场的法业,就撰有《华严经义记》一书。经历齐宋、北齐、北魏,注疏甚多。可见,此经在中国传开,就受到中国人民热烈的欢迎,在大江南北各地讲诵研习,形成了一种风气。为促使华严学派的创立、展开广泛的研究;为华严宗的成立,开辟了极具特色的社会环境。由此亦可对照一部华严经在中国与印度,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生动画卷,这也是十分有趣的一种文化景观。
  到隋、唐而迅速形成以《华严经》为主要依据而创宗的诞生,从此,一个独立于印度思维模式,极具中国特色的一大宗派,从此屹立于华夏民族之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丝毫不逊色。一部在印度几经沧桑、沉浮的伟大作品,却意外地于异国之邦的中国得到极高的礼遇,成熟结果,使这部本来就充满传奇色彩的浩大典籍,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份。因此,在中国并不因为他的卷数繁多,而无人问津,相反,历代研诵者不计其数,丝毫没有受到冷落的气份,在中国受到良好的效应和理解,由此也可见中华文化的容纳气魄与涵养程度。
  在华严宗,五位祖师是最具代表性的,为中国传播华严学派的主要宗匠,是故围绕华严经完备华严学说的典型人物,由此而展开法界缘起论的思想,把中国佛教发展到另一个高度,从此,中国佛教独立于印度佛教的束缚,更加健康、系统有序地挖掘、发展、发挥佛教的深厚底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又不由想起一段往事,有感而言:华严秘藏龙宫六百载,为什么?原始佛教的纷争,不说大乘,甚至发生否定大乘是佛说的悲剧,这时的小乘之间所发生的烦琐争议,已经令人心力交瘁,何况是佛陀的一乘无上妙法,更不用赘述。唯有束之高阁,不能跟当年有文殊、普贤等诸大善知识信受法益的命运相比较。由佛陀入灭千年之后,到了今天的时代,大藏经不也正遭遇到同样的命运?虽然以装帧华美,常为之引为自豪,大藏经也就在藏经阁上,甚至有的是个人就拥有。但是,这与当年华严经放在龙宫里的相传情形,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尘埃成为了藏经亲密无间的伙伴,请问又有几个人翻阅过,又有几个人知道藏经的特殊价值和意义!这不禁使我想起唐义净三藏法师取经诗曰: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惟冷结,沙河庶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得经容易看。

 
 
 
前五篇文章

推测慧明禅师是六祖再来的几条依据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3)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4)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5)

海公上师耆年思行实录

 

后五篇文章

茶禅的味道(2)

茶禅的味道(1)

《观音玄义》性恶问题之探讨

智者的圆顿思想

开会喻:净土高妙,只有念佛才可以往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