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涤华禅师行略(4)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为了师父遗体装缸,诸弟子多次向常住请求。有个弟子跪在地上哭着说:“师父终生一切无求,唯装缸一事,他老人家是为了宏扬佛法,为了末世的禅宗法脉不灭。请常住慈悲,满师父的愿吧。”最后,养廉长老实在为难地说:“您们要知道,常住这样办,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金山寺的意见,是火化。寺院开纪念会,一切由寺院负责,直到火化为止。”当时有几人劝我们说:“按古今常规,修行人结过婚,生过子女,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真身的。还是火化了吧。否则 ……。”听到此言,顿时也生了疑惑。在这种情况下,不敢再去强求了,家属也无奈,只有同意火化。
师父圆寂后的一切事宜,由金山寺本当家师父负责,他精心操办,几日来忙里忙外很是辛苦。三月十四日上午,待各方弟子到齐之际,大家一齐为师父遗体装木龛。师父儿子(大觉)抱起父亲的遗体(下身无湿污,全身柔软)入进龛中。将师父的双腿盘上跏趺坐,双手按老人家生前的习惯抄插在袖筒里。用湿毛巾给脖子、脸、手脚擦一遍。当家师吩咐,在师父座前,摆上海青衣一件,生前穿过的鞋袜一双。此时,师父如同生前打坐一样,容貌如生,如入寂定。一切就绪,关严龛门,贴上金山封条,养老找来了一块大红绣锦布围盖在上面。
师父圆寂二十四小时后顶暖,靠玉枕穴上部呈现出一条非常整齐,弯曲有序的皱纹,大约有二寸宽,一揸长,象天上的祥云,自然形成了多层莲花瓣状(肉皮皱聚鼓起十分明显)。三月十五日晨六点三十分,当班守灵弟子,大连、镇江、淮安三人,先后从木龛的前面圆孔,与木龛上面圆孔,看见师父百会穴,出现食指粗,大约三寸高的白色光柱。我们请了两位摄影师拍照,都说,照不上影,只见一片白光,又商议出高价再照,都不肯,只好随缘了。
农历三月十五日上午七时三十分,由本山养廉长老主持,许多法师参加,为涤华禅师举行起灵仪式。八时后,天昏地暗,风很大。八十九岁高龄的养廉长老,带领四众弟子,乘金山寺安排的两辆汽车,护送师父的灵龛前往金山寺塔林地。汽车快速行驶,行程约一小时到达了大港绍隆禅寺。绍隆寺知客师按排四人抬灵龛。大家怀着十分恭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将灵龛抬下汽车。吉林比丘尼法师,家属及众弟子,在四周精心扶灵,从山门沿着石阶,一阶一阶,顶着小雨,非常吃力地将师父的灵龛抬上山去,安放在窑洞式的火化炉中。寺院为师父举行了安放灵龛仪式。遵师遗嘱,四众弟子同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八字真言。然后,由负责火化的老人,把窑洞的大铁门关好,并用黄泥把门四周封严。
绍隆禅寺地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境内,五峰山间。四面环山,层岚叠嶂,松青竹茂。宝塔之下,钟鼓幽隆。青山碧水,风景宜人。绍隆禅寺始建于唐宝历年间,寺内古柏参天,紫竹婆娑。寺外竹林成片,樟树成行。该寺从唐朝至清朝,历经四次火灾。千年古血株,在五百年之前,遭到两次雷击。第一次将树头劈掉,第二次又把树心抽空(如今可见一大空洞),仅靠树皮的养分,维持生存。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彻底枯死,寺院也遭到严重破坏。
一九八三年,党中央落实宗教政策时,觐云大和尚于同年十月一日回到绍隆禅寺。当时仅有十二间破乱房子,残墙破壁,无一存身之处,没有一尊佛像。用草铺地为床,睡了七个多月,吃饭连一双筷子都没有,百废待兴。觐云大和尚带领五位僧人,为建寺院,奔走四方,历经艰辛,筹集资金,开始恢复寺院的建设。一九八四年春,枯死的古血株,奇迹般的生出了嫩芽。现已长成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枯木逢春,独特一举。象征国家宗教政策的复兴,佛教兴隆,古刹中兴,后继有人。如今寺院殿堂等已发展到二百五十多间。整个寺院,佛光普照,利乐有情,是名副其实的深山千年古刹。还有悠久的神话传说,真龙的再现,从唐代至今,每时每刻向上增长。使人们看后,仿佛回到了神话之中,无不称绝。在历史上曾有康熙皇帝到过该寺,上香礼佛,并亲笔题词:“上有奇突山峰 下现真相龙脉”之对联。后山上重建有历代祖师、高僧大德的塔林。该寺是四众弟子常住,共住修持用功,了脱生死的好道场。特别是,连续十二年的《妙法莲华经》法会,至一九九九年大圆满,实为天下罕见。
安放灵龛就绪后,养廉长老在午斋桌上,对送灵龛的诸弟子们说:“绍隆寺风水好。长江水,绕五峰山而过。每年清明节前后,此山显现诸多瑞象。为了宏扬佛法,你们应该在此山给涤华师建个塔。”当时在场的弟子们都欣然同意,并表示回去筹款,在绍隆寺为师建塔。承蒙绍隆寺方丈觐云大和尚慈悲,给予大力支持,欣然同意在后山为涤华禅师建塔立碑,还承担勒石塔铭,以及举行灵骨舍利入塔仪式等一切事宜。

第十二章 荼毗得舍利 头骨上有“泰”
弟子为师守灵
师父遗体安放在绍隆寺窑洞里后,养廉长老对诸弟子说,满你们的愿,涤华师的灵龛可以多存放些日子。绍隆寺惟有这一个窑,如果再没有圆寂的,可以停放四十九天,需要有人守灵。这时,有淮安、大连四位弟子,主动发心守灵。
在守灵期间,出现许多奇异之事。弟子每天去拜师父,每次都有各种小鸟一起飞来,鸣叫不停。叩拜完毕,这些小鸟又一起飞走了。每天叩拜两次、三次,都是如是。天天去拜,天天如是。守灵三十多天,亦复如是。农历四月初十早晨,弟子瑞慧、真空去礼拜恩师,听到窑洞里,有哗啦哗啦的响声。因悟性差,两人都没理会。中午弟子敏慧一人去礼拜,又听到窑洞里面有声音。其时各种小鸟又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树枝上鸣叫不停,敏慧哭着自言自语的说:“鸟儿鸟儿你在说些甚麽?我不懂你们的语言,莫非恩师出定了?”于是,就风风火火地跑回来,对大家说:“我们师父可能出定了!听里面有声音,快去看看吧!”弟子七人(淮安又来了三位家属)同时赶到窑洞门前,分别喊:“涤华师父!涤华师父!涤华师父出定吧!弟子来看您了!”接着弟子真照又喊:“师父哎!师父哎!师父哎!快出定吧!淑兰来看您了!”这时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是师父在答应“嗯”。大家惊喜万分。淮安朱大夫大声说:“有香味。这味真香!你们大家都闻到了没有?”在场的人。同声回答:“是有香味。”有人惊奇地说,现在是江南连绵阴雨的夏季(农历三月十八日立夏),天气这麽热,气温都三十度了,遗体存放三十多天,没有一点异味,而且还发出阵阵香味。咱们应该赶紧去请示常住,批准开窑门,看个究竟吧。不巧,方丈和尚外出办事,当天不能回来。大家心急如焚,弟子七人又一起去找师公。师公说:“坚决不能破了寺院的规矩。”大家又想了很多办法,请求开窑门,都无济于事。最后无奈,只好怀着愧疚的心情作罢了。农历四月十二日,金山寺养廉长老和林当家,应邀来参加绍隆寺觐云方丈升座仪式。养廉长老在石台阶上遇见守灵弟子,关切地问:“怎麽您三人还没回去呀?你们涤华师父遗体存放多少天了?”大连弟子回答:“已三十多天了,还不到四十九天呢。”当天下午,养老亲自找到弟子真照,她代表家属同大连三人商量。养老劝大家说:“遗体已经存放三十多天了,日期也不短了,火化了吧。”诸弟子遵照养老的意见,四月十四日火化。奇怪的是,火化的那天早晨,去拜师父时,无一只小鸟飞来。
焚化显瑞相
一九九六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辰时(七点二十分),有淮安弟子,真照、润德、真智、大觉;大连弟子敏慧、瑞慧、真空;苏州弟子圆觉、定慧,共九人,齐诵《金刚经》一部,与“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八字真言,为具足威仪之大道,向师父遗体告别。七点四十五分点火(火化炉是窑洞式的,人工用木柴烧火),金黄色的火柱,从火化炉烟筒中冒出来,大约有一米多高。九位弟子距离焚化炉约有七、八米远,分排前后坐着。约两个小时以后,大家同时朝铁门下面的炉洞口观看,忽见一个圆圆的火球,不断的向四处放射出多道金黄色的光柱。在火光中,显现出许多奇观异境。1,首先显现的是师父的头像。脸比生前胖、圆、大。从正面、左面、右面看,都是师父正面容貌,正面朝东,左右两面朝南北。两眼射出多道金黄色的光柱,象利剑一般。头顶戒疤处,也射出好多条金黄色的光柱。2,接着显现的是释迦牟尼佛像。头上肉髻是蓝色的,因为全是火光组成,比塑画的彩色佛像还庄严。3,显现弥勒菩萨像。大肚子鼓鼓的,明显极了。4,显现达摩祖师像。螺旋式的黑胡子,拖拉到脖子下面。5,显现六祖大师坐像。6,显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像。7,显现许许多多尊佛像,头部都有金黄色的光环,显得庄严非凡。周围还有寺院模样,中间有宝塔。一位现场目睹的弟子,脱口喊出,哎呀,这不是诸佛菩萨显圣吗?!8,最后在炉火升腾中,组成二排整齐明亮的灯。一排从下方直冲上方;另一排由下方呈圆弧型状划至上方,现出两条路,一条直而短,一条弯而长,一层层的台阶通道上,排列着一盏盏金光闪亮的灯,照耀着通道至顶峰。每次图象变换时,炉中的金黄色火柱都猛烈地升腾一阵子。下午两点多钟,上海弟子真如、真法、真信、吴静宜四人赶到火化现场,火苗已很小了,仍然能看到显现的图象。火化在下午四点多钟结束,共焚化八个小时之多。循环显象六小时左右。至始至终,观看的人不断。有出家僧尼,常住寺院居士,施工人员等。以上都是众目共睹的事实。奇观示现了我佛法无边,妙用无方,实为正法久住祥瑞之征兆也。
晚上七点十五分打开火化炉铁门,四月十五日下午,四点多钟,大家把冷透的骨灰移至到一块大铁板上,用小木棒仔细的拨着,拣出了数十颗紫色的舍利子及多颜色的舍利花。看到灵骨全是白色的,上边还有密密麻麻大小不等的舍利子。烧火的朱果正老人说:“我烧了多年的焚化炉,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奇境,从来没有这麽白、这麽少、这麽轻的骨头。大骨棒一块也没有,全身舍利子,并且舍利花里还含小舍利子。我不但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我常见到,烧出后的骨头,都是灰蒙蒙颜色。大腿棒是烧不透的。”当时有一位年老的出家师问:“您们师父谢世前,脖子上或手里是否有念珠啊?”弟子们肯定的回答:“我们师父受持的是《金刚经》,他老人家从未用过念珠,也不让弟子用。”出家师父又说,用铁器将舍利子砸砸看。我们试着砸了,并没有变形。因不明白,可惜还弄碎了很多舍利花。这些舍利子和舍利花在夜间还闪闪发光呢。在掰碎的头骨片中,发现八块骨片上面,有类似梵藏文字样。其中一排较长的比较清楚。又有一位年轻的出家师说:“这不是梵文,也不是藏文,是骨头烧的裂纹。你们师父如果道行真那麽高,怎麽不显个汉字呢?”弟子们无言以对。四月十六日上午,炉洞已凉透,有苏州定慧、淮安大觉两弟子进去,把炉内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扫出来的骨灰与碎骨片放在一起,大家又用小木棒慢慢地拨着,在骨灰里又找到很多小舍利子。二十多分钟后,护关人真照找到了一块骨片,激动的捧着说:“师兄们快来看啊!上面有个泰山的‘泰’字!”大家一起围过去,捧在手里轮流观看。骨片上确实有一个约一平方厘米大小的中文‘泰’字。当时弟子十一人,不约而同地说,太清晰了!如同刀刻一般,立体感很强。在高兴之余,大家又发现‘泰’字的左上方边缘处,有类似梵藏文字。在‘泰’字的正上方隐约显有“卍”字符。这时,绍隆寺的那位年轻法师也捧过去细看。高兴地拿出几本高僧大德荼毗后的舍利子、舍利花图片集,让我们看。仔细的对照涤华师父烧出的舍利子、舍利花的形状、大小、颜色,察看是否一样?结果,发现舍利子的形状,有明显不同。师父的舍利子不论大小,颗颗都是圆圆的。有人说,有舍利子、舍利花并不希奇,只不过是修行人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来这样的人多着呢!假的也不少。但头骨上有清晰的“泰”字,可从未见闻过,真是不可思义呀!消息很快传遍寺院内外,僧人、居士、香客及施工人员等,都来观看,赞叹不已地说:“真了不起!了不起!这为末法众生,修行菩提道,坚定了信心。”法物流通处的韦居士送来一个首饰合,我们把“泰”字装进合里。中午在斋堂就餐,许多人挤着轮流传看。凡是看过的人,都生大欢喜心,认为“泰”字含意甚深。
有位老法师说:“您们师父传法有道,教育弟子有方,难得有您们这样诚心的弟子,守灵几十天。听说有位弟子不怕丢了工作,也决心守灵尽孝到底,真是少见啊!”这位老法师主动请了十本《金刚经注解》与《合刊》。绍隆寺方丈和尚、当家师、知客师及大部分僧众,对师父写的两本书,皆生欢喜心。本山诸多法师、居士,对守灵弟子,生活上关照,修行上提供方便。安乐堂的一位老法师,主动送给我们几本书,开示我们说:“要多印经书,布施于人,自利利他。”老法师腰上生了个疖子,疼痛难忍,我们知道后,供养他一百元钱买药,老人家说甚麽也不接受,并说,有病是业障,忍忍就会好的,我有饭吃,有衣穿,不用钱。说罢即提起佛号,念了起来。在绍隆寺守灵期间,目睹的事迹很多,使我们难忘。
农历四月十六日下午,弟子真如、真信、真照、真空、大觉、瑞慧、敏慧七人,恭恭敬敬地把师父火化后的遗骨护送到金山寺。养廉长老非常高兴地说:“敬慕万行。”方丈慈舟大和尚说:“你们应向涤华师学习,他生前每时每刻都在用工夫,今有全身舍利并不希奇。而头骨片上有中文‘泰’字,可是个宝。”慈老当时高兴地把这个古今中外的罕见之宝“泰”字,装进盒子里,收藏起来。第二天上午,热心的郝居士姐妹俩,顶着大雨把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请来,为涤华禅师荼毗后留下的实物,摄像拍照。
后来,真如真照等弟子回忆起师父的多次开示。1,一九九二年六月上旬,师父到金山寺,在试关前,曾对两位弟子说:“以后你们要弘扬佛法啊!”弟子真如问:“师父,您让我们弘法,您走时给我们留下甚麽呀?”师父说:“余留下一个小玩艺。到那时,缘来了,推都推不掉的。我死后,法会弘扬起来的。明眼人看到这个小玩艺,就会晓得 ……。”2,师父早在一九九三年冬,曾在给大连弟子的信中预言:“为了弘扬如来禅,我要死的和别人不一样。”3,一九九五年夏天,师父到大连时,接到其胞妹来信,信中说:“师父,您要好好用功修禅定,死时要善终,法才好弘扬。”师父看信后,对弟子们说:“当前这些众生,就执着在名相上了。我今天敢大胆说一句,我活着这两本书不好弘扬,死后就好弘扬了。就看我怎麽死了,我要死的和别人不一样。”师又复言:“到那时,禅林也不愁。按世法而言之,有志者,事竟成。依佛法来说,有愿者,必成也。而况我等,是佛真子,诸佛如来必加被汝等,而得圆成,弗可疑也!您们当学庞居士全家,三间草屋证法身。”4,还有一次,也就是一九九五年农历八月十五后的某一天,护关弟子真照问:“师父,我护师父关,是为了让您把《六祖坛经释义》写好。如不写出来,释迦牟尼佛纯禅宗的法,那怎麽办呀!当前到处都是修净土法门的,这法不是要灭了吗?”师父说:“该我有缘份写出来,就能写出来。该我写不完,走了,你放心,不要急,总有一个说法的小玩艺,留下来传法。”
当我们双手捧着师父荼毗后的头骨“泰”字时,感慨万千,痛心不已,这时才豁然明白了,师父是乘愿而来,表法而去的。显的是平凡身,出家苦修四十年,是位得道的高僧。未如期谢世,是现失败身,说最上乘法。他的一生行径及圆寂前后出现的瑞像,是一座现身说法的丰碑,以此指引我们上法船,达彼岸。他预言“自己要死的和别人不一样”,事实已证明,的确是不一样。
师父的两次谢世,再展了九返祖师的风范。失败一次,就是登塔一层,告戒后学,修行人逆境现前,一定要提起无我相之真心。其心平平,其性常常,至死不动、不改、不摇、不变、不移,而勇猛精进,其道才可成矣,彼岸至矣。
他老人家以自己一生的实修实证,破除了我们当初执信,修行人结婚生儿育女,就不能得真身的凡夫知见。弟子如今总算是真正明白了,修行是超常之事,佛门的定慧之学与其他外道之说,是截然不同的。师父正是现如是身而来表法的。
对于恩师遗体没能装缸这件无法挽回的憾事,弟子们痛悔不已,深感内疚,对不起师父,更对不起末世的芸芸众生,是弟子的我相、我执太重,缺乏智慧和能力,没能护持住一尊肉身菩萨的真身。违背了师父度众生的大愿,是不孝的罪戾之徒,千古的罪人。今以痛悔之心,借此写书机会做大忏悔。
建塔立碑绍隆寺
涤华禅师圆寂后不久,上海真如、真法、真信等诸弟子,发心在上海建造“泰”字舍利铜塔,以志纪念,现已建成。
为涤华师父建塔立碑一事,四众弟子在有相、无相认识上有很大分歧,尤其是家属(弟子)真照、大觉、润德等,他们的意见是按师父生前的遗言照办,坚决反对建塔立碑。并说一九九五年夏天,师父在大连时,几弟子问过师父,您谢世后还装缸吗?师父说:“余死之时,倘若由于种种因缘,就是不能装缸了,那就随缘吧。希汝等诸弟子,代余请求常住负责人,赐余一龛,复请有缘人,将余尸体入龛中,不用封龛仪式。请大德负责人,赐余一火而化之。其他事宜,皆按原来遗嘱行之。火化之后,汝等将余骨灰器,捧到海边,上渡船,至深水之处,将骨灰器打开,把骨灰倾倒深海中,顺便将骨灰器丢到海内。此时,汝等双手空空,余愿亦满。汝与汝等,勿违咐嘱,汝等即为至孝,是为真法之度子。”家属又说,师父无相,连遗体骨灰都不留,不能建塔立碑呀,这不是有相吗?金山寺释宏达法师开示:“你们说建塔立碑是有相的,难道《金刚经》不是相吗?”后来经过几位大德及多方人士的善巧开示,使家属(弟子)明白了,以有相,有为法,达到度众生的目的。就这样,为了弘扬佛法,大连、淮安、苏州等诸方四众弟子,在绍隆寺给涤华禅师建塔立碑。
一九九七年农历二月十六日上午,在绍隆寺,为涤华禅师灵骨舍利入塔举行仪式。来参加的人很多,养廉长者、徐老、梦老、袁老专程赶到。还有皈依涤华师的四众弟子,他们来自宁夏、天台、福建、大连、上海、南京、苏州、淮安等地。
承蒙绍隆寺方丈觐云大和尚,及常住的热情支持、关照,上午九点三十分,入塔仪式顺利举行。绍隆寺全体僧众身披袈裟,带领大家,百余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手持檀香,踏着泥泞的山路,来到了塔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禅师灵骨舍利入塔仪式”的横幅,横幅下是高大肃穆的石塔、石碑,石碑上刻有塔铭。

涤华禅师塔铭
涤华禅师,俗名杨国焘,自语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祖上殷实。
童年邻妇为女招魂,无意应诺“来了”,疑虑摄去魂魄,精神失常,日夜吵闹,三年不休,要求出家。父母无奈,逐送佛寺,疑虑即除。
年十五,虚称弱冠,入宝华山慧居寺受戒。师逢社会变革,寺庙兴衰更迭,变化多端,在寺在俗,学佛道途坎坷。幸遇虚云老和尚,引归云居山真如寺,圆了和尚梦。师在山修持,行头陀行,清斋一食,实属当代罕有之苦行僧。常闭关危坐,精炼形神。朝礼名山大寺,行脚三十余年,生死大事,终未究竟,毅然决心上金山习禅。欣蒙慈舟方丈及寺中诸长老,发心主关助关,得一席安宁之地。师在关内,修订《金刚经注解》、新著《关房心经感 般若觉合刊》,多次再版,国内外流传,明心见性,为吾佛门之英才。
临近谢世,神志清新,与诸道友告别,满面慈祥,得大解脱,如入寂定。五七之内,皈依弟子及寺僧多人,恭送荼毗,火光升腾中,见师幻形,遨游太虚,几多弟子,顶礼膜拜。灰冷检骨,舍利子颇多,头骨片上有中文“泰”字,隐约见有类似藏文,奇异之事,实为祥瑞之徵也。
师生于清宣统已酉年腊月初四亥时,寂于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年三月十一日午时,终年八十又八。
举略事迹,勒诸石塔,留待后贤,修编稽考尔。
铭曰:
自语无名僧 净染不沾尘
四八绝俗网 坚持苦修行
雄壮入山林 遍访德高人
云居亲虚老 农禅悟真如
鼓山涌泉寺 栖止二十春
祖堂习禅定 金稿始初成
本地风光趣 见闻生欢心
普雨冤亲等 广施法与人
大事尚未了 更进最上乘
当代禅作家 金山慈老人
允许一席地 著作般若觉
闭关习禅定 安心了应身
荼毗得舍利 泰字显清神
建塔绍隆畔 再度有缘人
释养廉、徐巧道合撰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年四月八日勒石
涤华师父灵骨舍利入塔仪式,由绍隆寺方丈觐云大和尚主持。方丈说:“此地近半个月以来,天天阴雨连绵,惟有今天这个大好的日子,是大好的天气。在明媚的阳光下,为涤华禅师举行灵骨舍利入塔仪式,这标志着,我佛法的兴盛,涤华师的修行威德感应了天地。绍隆寺地处偏僻,是修行的好地方,以后欢迎大家常到这里来,看望您们的师父。向师父学习,早证菩提。”
养廉长老介绍了涤华禅师一生在往昔之时,发菩提心,修无上道,誓坚愿固的行径。诸病魔缠身夺命之时,他住海会塔,见诸生死如幻泡。心不更变,三年写成《金刚经注解》一部。文革期间,寺庙兴衰更迭,变化多端,被迫离寺入俗,无处栖身,在寺在俗学佛道途坎坷,屡遭魔难,而道心不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为能为的证道精神,给修行人作出了榜样,愿修行者应当效法。
师父生前的出家弟子释湛法法师说:“愿将涤华恩师弘法利生的愿望,继承下去,精进修持如来禅,使佛法久住世间,日日生辉。”
福建在家弟子真慧说:“涤华师父,能有今天的修行成果,首先顶礼感谢在逆境中考验、帮助、支持、照顾过师父的诸位大德及诸上善人。每当想起师父在鼓山为印《金刚经注解》,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身体精神又遭受种种磨难的情形,我的心在流血 ……。”讲到这里,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师父的大儿媳真智哭出了声音。
师父的儿子杨振智(大觉)表示:决心遵循师父生前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儿前进。姐姐真照现已出家,自己愿做佛门的大护法,为弘法利生,尽心竭力。
入塔仪式在上午十点四十分圆满结束。大家都依依不愿离去,有的在塔前照相,有的拍录象,有的一再跪拜,有的绕塔三周向师告别。
午后,养老与徐老一起来到大雄宝殿大门外宝鼎前,将审阅后的《涤华禅师行略》文稿,亲手交给了执笔人。二位老人高兴地说:“此书写的真实,语言朴实,资料翔实。是一本教育佛门弟子修持的好书。但还须再多方收集资料,做些调查,加以充实。”笔者谨遵旨意,又历经一年的收集整理,九易其稿,于一九九八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完稿。
弟子们,发真诚心,在《行略》出版的同时,再续印《金刚经注解》第七版。共敬印两万册,广结善缘。
师父谢世后,真照师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七张遗嘱,从苏州寄来。此是其中的一张,原文如下:
涤华禅师遗嘱:
一九九几年 “大连”诸弟子等 助印第七版 以上按原版为妥当 芳名当用于最后页 愿文 祝文 佛像 回向皆不用 方为真禅
第十三章 平平常常 一切无求
一九九六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上午,师父的后事全部办理妥当。大连五位弟子(荼毗后,大连慧明、大雄二弟子赶到),同到养廉长老寮房去礼拜辞行。养老婆心悲切地说:“你们师父一生吃了不少苦,忍人所不能忍的屈辱,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菜,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服,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大德。能遇到这样一位师父,也是你们多生多劫修来的福气。他写的书完全体现了心地的真实。他活着人们都不会觉得,以后,你们会明白的。回去后好好在心地上用工夫吧。”
当时,养老为启迪后学,严净毗尼,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十个字:“清净持净戒,犹如护明珠”。弟子们恭敬地双手捧着,一齐给养老跪下,叩拜不起。一时小屋里,默默无语了好一阵子,只有弟子们缅怀恩师忏悔的哭泣声。接着,养老又说:“你们修行,一定要以戒为师,修无我相,才不辜负涤华师他的所望。”通过养老剖心沥血,苦口婆心的开示,使弟子们深深懂得了,缘遇明眼善知识的重要性。持净戒之人,才能具足安乐。“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最后,养老又挥笔写了四句偈:
苦寻般若入坛经 放出毫相千亿层
唯穷金经浓禅味 都在二入四行中
大连五位弟子,与养老告别,离开了金山,乘二十四路公共汽车,前往大港护送师父的灵骨与遗物(旧衣服),中午到达绍隆寺。方丈觐云大和尚亲自与当家及知客师三人,把涤华师的灵骨、骨灰安放在大雄宝殿大钟旁供养。还安排,在没入塔之前,有专人负责。
晚餐后,寺院的僧众居士,早早坐在佛协办会议室里,等候十九点观看涤华禅师荼毗后的头骨“泰”字、舍利录象。当大家看到摄录下来的“泰”字时,个个惊喜万分,都说非常清晰,就是神手也不能刻得这麽好呀!真是个迷。有人说,九华山有肉身菩萨,可从没听说头骨上有“泰”字的事。如果不是出现在我们身边,亲眼所见,是很难使人相信的。还有人说,“泰”字的含义甚深。在末法时期,出现在中国江南,说明我们中国人有福德啊。录象摄下金山一角与师父关房小屋。尤其没去过师父小屋的人,看到那朴素简陋的场面,深受触动。当时有位居士感动地说:“录象内容虽然简短,却给我上了一堂惜福忌贪的教育课。”
在金山,养老的一席话,使弟子们不禁想起师父生前历经的种种磨难。
师父忍人所不能忍的屈辱。一九八六年,师父在鼓山患肺空洞病晚期,无法治疗,常住让他一人住进亡僧海会塔,养病待死,受非人待遇,一忍就是三年。还有人明欺暗算,进行诬告。师父一九九零年,其岁八十一,告退住祖堂。有一次外出办理印书事宜,一个多月回寺,师见当家与知客师,谈些故旧。知客师说:“请你暂住客堂宿舍,待几天再说。”到第三天,知客师对师父说:“客堂单期三天,你至今天,已到第四天了,请你下山等等。”师父答:“我是常住,鼓山的,您叫余下山,请问您,余下到那儿去?”知客师说:“我寺规定,假期最多一个月,你超过假期,当不留单。”师言:“规定假期,是对一般清众僧规定的。我是退休僧,拿老保,那里有,假期,不假期呢?”知客师说:“你退休有甚麽证明?”师说:“以人证,有祖堂里,许多的退休僧人。以物证,有库房里,拿老保的帐号,为证明。”知客说:“我不管你,就是不留你常住。”师言:“我就住在这里,您有办法,听凭您用吧。”知客无言。师回本住所,休养几天没话。师无事,有一天早晨,出寺而跑山,路过派出所门前,遇到某同志,他说:“前几天,你们当家来,请我们出面,叫你离山。我问他,因为甚麽事?他说超过假期,我们当不留单。我说‘据某同志说,他的户口登记表上,是常住,退休僧,有甚麽,超过假期耶?你叫他走,是违背宪法的。你们违背宪法,难不成,叫我们派出所同志,跟你们一样违背宪法吗?你们当家没话可答,走开了。”师父说:“我感谢党,感谢您们派出所同志。”某同志说:“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不须感谢。”师父同他告别,而跑山。约一个月,方丈从闽南,来福州开会。有人告诉师父,您去找他,落实这一问题。师父即时去见方丈。方丈说,我马上,去省城开会,七天后我上山,解决你们这一问题吧。师父感谢方丈慈悲。师父次日,复到佛教协会,反映这一问题。佛协负责人的说法,与派出所某同志的说法,是同样的。第八天方丈来山,师父礼拜方丈,呈上《金刚经注解》一部,方丈看了两三页,问:“共印多少部?”师答:“现时方印,七千部。”方丈复问:“来山有甚麽问题?”师答:“回山常住,而不是问题。”方丈言:“你仍然住祖堂,其他照旧吧。”师言:“方丈大慈大悲,成就某某一切。”方丈说:“你去找知客师,帮你搬东西去吧。”师复请求方丈,闭关事。方丈不允许,就此告别。师父请三知客师,从客堂,将东西搬到祖堂。师父到库房,领取上年被没收的人民币五百元。后又加一百元,将此金,投入助印第五版《金刚经注解》,排在芳名表上,本人六百元即是。
师作偈言:
熄火仍须放火者 解铃当请系铃人
前因后果生是非 当无我相解是非
余波
方丈当家与知客,虽然勉强屈服,放火、熄火,这一问题。然而,他们,识心不甘,我相,甚严。彼等,狂妄之心实难降伏。其时弟子,从上海寄运至福州马尾码头的《金刚经注解》三百部,提货单没经师父本人,当家把书运回寺院,放在寺外某处,并叫别人通知师父。师即时到库房领取通知单,库主师说:“此注解已运 到我寺多日了,您不知道吗?”师答:“不知道。”库主师说:“下午您来找当家师,问他便知。”师父去找当家师,当家师答:“你的《金刚经注解》三百部,我们已用汽车运到我寺多日了。”师父感谢当家师大慈大悲。当家师说:“这两天忙,过了观音圣诞后,我带你去搬。”又说,你要出几文耶。师答有。到农历二月二十日,师父找当家师,他说:“搬运费三十元,汽车费四十元,计七十元。”师说:“我在寺外,小包车从马尾到寺,运三百部注解,来去一起要价三十五元。我们寺的汽车费要七十元吗?”当家说:“我不要钱,是汽车司机与工人要的钱耶。”师父说:“寺内汽车要钱吗?”当家师说,要。又说:“你不同意,我们将此注解退回到马尾去。”师答:“好,好,好。”当家师复言:“最近没有时间送去。你等待我们哪天有时间再送去吧。”师言:“这是空话。”当家师又说:“听不听由你吧。”师父最后说:“七十元照付,有发票吗?”当家师言:“有,有,有。”师将七十元交付后,到寺门外去搬。师见纸箱上标明六箱,计三百部,而此时只有五箱。师问:“还有一箱在那儿?”当家师说:“我从马尾运来是六箱,现时少一箱,可能被其他人,搬去结缘了,叫我现时去追查,一时查不出,慢慢地替你问问瞧。”师父说:“我写信到上海追查吧。”当家师说:“我现时替你查一下。”当家师出门,没多时回来说:“我找到了,在隔壁房间里。”师对当家师说;“不是您出力,这一箱就跑了。”当家师无话。师请本寺三位僧众把书搬到住处,赠他们每人一部。师父又到库房,当家师叫人写一张白纸收据。师父说:“这一张发票,寄到上海报销,是报不成的。上海人看见,这张发票,会发笑的。”当家师失神地说:“发票要报吗:”师言:“假如不报,其帐目,从何交代耶?”当家师复言:“明日来,开给你吧。”次日当家让采购员开一张,是购买的发票,又没公章,有甚麽用?师父又说:“库主师,他用的税务局发票,开一张就行了。”此时当家师无话可答。师父又问:“怎麽办?”当家师说:“我亲笔开一张,发票给你吧。”师父说:“您加盖章试试瞧。”当家师亲笔,写了一张发票:“今收到车费、搬运费计人民币七十元。”盖上了私章。对此不当的做法,师父将这张收据复印一份,寄到闽南某某方丈亲收。是警戒他,后来不可这样,以示照会,澄清是非。师父说:“本人知道,自己没有落实无诤,是余无始过性与业障所遭。倘余能落实无诤,死时即能见须菩提。可惜无诤两字,能知而不能用。即名而不能证。是涤华的大病、大障、大阻碍。现时,余真心按照无诤来解决,仍然用智慧力,慢慢地降伏他,复降伏自己,到一定时间,就会完善地解决。希诸学人当学‘无诤’,是余之愿也。”
师作偈言:
1,一波才伏又一波 不怕罗嗦复罗嗦
不经炼中更再炼 废铁焉能成金刚
2,波波本是妄心造 无妄波波亦婆诃
倘能施尽人我相 万紫千红又是春
一九九五年春,有人写信到上海佛教协会,诬告师父收一个弟子要五百元钱。师父说:“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他们都是我修忍辱波罗密的助道因缘。余当向他们合十。”师父曾讲过:“我者,汝也。若有人污辱我,我当以,无我相,无人相,而降伏其心。其心降伏污辱二相,从何所来,从何所生。其二,污辱之相,犹如晨星暮日,转瞬即无。倘能忍辱到底,寄此幻因,而得妙果,不亦善乎。所谓转烦恼成菩提,如是转也。倘不遭污辱,何能得其转耶。不可失其道义。”
师父还讲过:“在一九九二年春,与真如、真照二法子,从广化至林阳,专程到闽南而至厦门佛学院,去参拜某长老(即我涌泉寺方丈)。时长老托病而谢绝,故未得见。其时,余因小事,而生有诤,之心相。幸亏两法子力阻,以无诤而劝勉,使余放下,以无诤而降伏其心,而得无诤之道义,灭其是非之执,而归秉性之灵心。否则,即陷入于诤端矣。若陷入者,生死从何而能了耶。参者,有妄即勉,无妄即放。”
师父生前,多次要求见涌泉寺方丈一面,都没满愿。一九九五年夏天,来连说法时,曾主动求过某弟子,帮助想办法联系一下,迫切的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见方丈一面,忏悔自己昔日,有诤之心相。当时弟子们问,师父,您为甚麽非要见某方丈一面呢?自己内心已做了忏悔,人家不见您,就算了麽。师父说:“余是修行人,做错了事,一定要当面做忏悔。今日才知昨日之非,知非即改。过去,因为方丈谢绝见余,而起过诤端之心。当知修行人,就是念头也不能动的。识心犹如大海涛,生死大海报次多。余若能主动去见他,我们彼此不正是在修悟行证吗?你们当知,倘在无住其心中,而能常降伏其心,其名为如如佛心,亦名到彼岸。”
据福州弟子真慧来信说:
一九九零年四月十三日,师父请假下山来买小毛笔、黑墨、红圆珠笔芯。中午到我单位来。我见八十二岁的师父,身体瘦成一把骨头,心中一时难过起来,便问,您老目前生活境况怎样?师父避而不谈。只说,您要好好悟道用功啊。当学龙女、庞婆、灵照,彼等皆是,自行、自悟、自证,无度师亦无法,在无法中,而证一切法。法者,献珠。六祖现不识一丁身。余当平凡身,汝作人间妇女身。诸身非我,亦非无 ……。当参而勿停。勿问生死事,我等大事,赋予自性中。
过去大通如来,坐于菩提树下,经过十小劫。释迦六年,达摩九年,六祖一十六年,方成就。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凡行为耶。我等当参而学之。先佛、先祖,一切事宜,勿即勿离,勿退转。当一步一个脚印儿前进。
师父说完这些话,急着回去。我又问,师父您回哪儿?师父才勉强地说,我被赶到农场与农民僧人住在一起,每天做些烧火、劈柴、担水杂事。
我见师父身体,要支持不住的样子,就请三轮车,送师回去。他怕我花钱,坚决不肯,就快跑地走了。我偷偷跟在后面,被发现了。师父说:“您回去上班,不要担心,余不会死的,今年不会死,等愿满了才能死。”(其愿指印《金刚经注解》)
真慧忏悔地说:“师父他老人家,点点滴滴小事,都指导我,时时刻刻在用法乳哺育我成长。只因自己助缘不足,在师父最困难的时候,我没有能力接他老人家,来家供养。使他老人家在外面受苦,太难为他了。一想起来就愧疚流泪不止。当前所能报答,师父法乳之恩的,就是应做到,一天天少烦恼,一天比一天心清净。”
师父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菜。在金山寺,常常把食堂扔掉的菜叶检回来,煮着吃。人家丢掉的地瓜尾巴,检回来煮熟,一排排地放在板子上晒干,以备坐禅出定后食用。
师父穿人所不穿的衣服。仁善禅师谢世后,丢掉的一件豆沙色的旧秋衣,师父拣来穿在身上。平时穿的衣服自裁自缝,破了补,补了缝,缝缝补补过春秋。临终还穿在身上。现在还有一件衣服,上面一块块补丁,也缝得整整齐齐,针迹不大不小,错落有序,显得一点也不紊乱,我们这些女弟子,都自叹不如。这件补丁衣服,约有两公斤重,现保存在大连。常住发给的新衣,师父顺手布施给人。有一次,某弟子暂放在他床上一件黑色海青衣,师以为是常住发给他的,随手又送人了。除钵资外,任何收入分文不取。有的弟子把钱偷偷放在衣袋里、枕头下、书包里,师父全部如数寄到大连印书。他自己省吃俭用的钱,都用在印经书上。福州弟子真慧说:“一九九零年春,某一天,师父专程到单位找我,拿来一块布料,对我说:‘这块布料,是一位台湾人送的。余不必穿这麽好的料子,您把布料卖掉吧。’有位同事发心用四十元买下。师父把这笔钱用来印书。助印芳名表上,写台湾送布料人的‘无名’字样。”
一九九三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师父给大连弟子来信说:“倘若多印一本经书,能救无数人的慧命。复印,最上乘,经典一部,者,胜过建造,百万座,大寺,功德之上。的的是,的的是地。希诸法子,诸弟子,诸上善人,及诸大德者,一体周知,弗可疑也。若有疑处,希深阅《金刚经》无名注。当知,汝等若能尽心尽力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师父从来不求名利。1,在《合刊》出版时,有人非要把师父的照片放上去,师父不同意。后因多人识心放不下,非印上不可,师父也只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了。师父谢世后,留给弟子的遗书上写道:“此像以后不准用。”并在《合刊》所附的照片上,用粗毛笔打上叉,旁边写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2,师父常住高旻寺,时逢一九九一年农历十月十五日,起七之日,斋堂前挂红牌,方丈谕:“请涤华禅师为后堂之职:”师父见此牌而有感。
感颂
1,方丈请职当后堂 五色红绒胜铁枷
若解红绒铁枷锁 无我二字彻底开
2,幻梦泡里争权衡 权衡内里阶级深
若无阶级须无我 无我尽中生净心
3,名相福相功德爵 真心无相爵亦空
真我无望亦无贪 后来辞职归旧参
4,余心无乐一切相 真心本性解金刚
唯愿此解常住世 无有其他希求心
5,余写至此而挥泪 挥泪后学不真参
倘能真参参到底 无有不是天中天
断一分情,证一分道。师父于一九九二年正月上旬为印书至申,正赶上弟子蔡远智也为印书来申。他们在法子真如家会面。午斋后,真照来电话说,母亲在医院病危,准备即时回淮归家,办诸后事,希父亲即时来医院,与母亲最后会一面。师命真如回电话说:“我没空去。”其时,弟子蔡远智说:“师父不去,我们夫妻二人去看她老人家一下。”师言:“您们夫妻俩既发心去看病人,余与你们同去一趟吧。”于是师父与蔡夫妇,一起赶到医院时,女儿淑兰(法名真照)等正忙于抬母亲上车。病人正在迷睡中。师言:“不须招呼,让她安眠吧。”女儿问:“后事怎麽办?”师言:“由你姐弟三人安排,余不须参加。”女儿复问:“印书事宜怎麽办?”师言:“余已委托您两位师兄替办,连你三人,共同负责,希您三人勿可推委。其他无话,各奔前程。”师父同蔡夫妇,复至真如家,进午斋。其时有人向师言:“师父这样行动,未免有一点,过分薄情耶。”师答:“薄情二字,仍然不够。按照修悟来答,当断情,是依赖,取证之必要。取证之人,其真心本性,无有这相。然而,在无相之中,亦不断灭。由不断灭故,所以余于今日,才同他们夫妇俩人同去一下。”
师母黄玉珂秉性贤淑。自十五岁与师父结发以来,屡遇师之来去变故,均能坦然待之,事事顺从丈夫的意愿,对师父出家毫无阻拦,有困难自己克服。师父成道后,即于一九九二年离师而先去。
本性颂
1,彼等见情情似海 余见诸情路旁人
似海路旁双不住 是则名为受金刚
2,本性见亦无见相 倘若勉强亦是非
真心不勉亦不染 是则名为 持金刚
3,见情无生诸情相 相相焉能染无心
本心本来无染住 是则名为读金刚
4,心明性朗照世间 见诸世间非世间
是是非非我无相 是则名为颂金刚
5,参者勿参人我相 取证焉能有凡情
若无凡情诸欲望 是则名为度众生
6,刹那刹那无人我 无人我中觉地明
觉地明时即见道 见道莫须再留情
7,留情焉能见大道 无情大道度有情
度尽有情无生相 无生无灭放光明
8,光明亦无光明相 六根六尘六识清
三六清时无人我 世出世间在本心
9,本心明时即见道 大道辉煌无见边
智明慧明行大道 大道莫不在本心
10,言辞道义诸法则 皆是本性而造成
本性亦无本性相 是名自度自成佛
11,本心本满遍十方 三世无不在本心
真性无穷亦无尽 无穷无尽吞虚空
12,本心无挂亦无碍 真性无住复无迁
肉眼慧眼本一眼 见与不见亦如如
13,倘明其义即见佛 万物皆放无相光
如如不动庄严体 如如本体无不遍
14,幻缘的是真法性 人我二相亦真如
心动意转无生相 是则名为常住心
15,六欲空时心不空 能穷一切性无穷
穷空一切诸情欲 界界处处证法身
16,旺欲焉能明本性 狂贪那时见真心
无欲无贪无诸妄 是名无为度众生
结,倘能如是透悟证 是则名为修中修
如如是是十六颂 是则名为度众生
师嘱最要紧的几句话:“真心平平常常,一切无求,不求今生到彼岸,亦不求急悟急证,不作善,不作恶,平平常常,不求了生脱死,不求显大神通,不求扬名天下,统统不求。汝在不求中,自然得其妙果,而证无上大道,直至菩提。汝倘能一无所求,彼岸即在目前。不求,才会在彼岸上。当参!”
师父的一生为广度有情,现如是身,而为说法:
现菩提种子不灭身
现断情割爱证道身
现一切无求平常身
现看门扫地平常身
现为法忘躯苦行身
法语
无我相,无有一法,一物一执是我相。
亦非无我相,亦非,一法一物一执非我相。
在无我相中,与非无我相中,得诸法是空相。
得空相时其觉性感无穷、无尽、无有竭止。
在此时中,无相无不相。
无名道人在关最后留是法言
涤华禅师行略读后记
大连真空、慧林等居士,寄来《涤华禅师行略》书稿,细细阅读,感慨万千。
记得一年前,有幸读到大连居士为涤华和尚书写的初稿,他们把涤华禅师的行略,用朴实的文体记述下来,使人颇受感动,就在书稿的空页上,我用铅笔写了两行跋语,文曰:“这是一个真实的僧人的故事。文字记述朴实,资料翔实,是一本以身教言传教育佛门弟子修持的好书。”那知,大连的居士们却又在书稿上印上这段简文。所以今天我重读时,觉得有必要说得详尽些,记述下来,附在书后,算是我对涤华禅师的悼念。
我和涤华禅师,生前从未见过面。他在金山江天禅寺修道,我在金山佛学院任教。他的僧寮及静修的关房,和佛学院仅一墙之隔。每周我要两次去佛学院讲课,来去匆匆,未及参访。涤华禅师,德高望重,在金山修道,行头陀行,清斋一食,闻之十分敬佩。后来他的《关房心经感 般若觉合刊》要出版,养廉首座委托我设计封面,安排印刷。书也如期出版了。但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他放心我为他印书,我也尽心为他尽义务,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佛缘吧!见如不见,不见如见的哲理,在生活中,有些人见如不见,相见之后,一经分手,印象立即消逝。有些人不见如见,他的行略、道行,久久在印象中,拂之不去,呼之欲出。我和涤华禅师一生未曾相见一面,我常恍惚有见,隐隐冥想中,依稀似见,青灯古佛旁,犹见涤华禅师缁衣危坐,静静在那里修道。
关于生死之理,儒、释、道各有看法。曾如庄子。大宗师云:“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明代有一学者,简括三家生死观:儒家,“生者寄也,死者归也。”道家,“生者劳也,死者逸也。”佛家,“生如穿衣,死如脱裤。”各家之见,对死并不惧怕,而抱乐观态度。视生死虽之大事,寿短寿长,终期于尽。所以人生在世,三家都主张今世要修来世福,追求修炼有成,善始善终,笑归道山为人生追求的愿望。据沈括《梦溪笔谈》载:“金山高僧佛印和尚与人谈笑间化去。吴人郑夷甫闻之,喟然叹曰,即不得寿,得如此去,夫复何憾哉。乃从僧授楞严,忽有所省,曰:‘死生之理,吾知之矣。’后预知时至,沐浴更衣,屹然坐化。”涤华禅师,修炼有成,预知大限已到,沐浴更衣,与众道友告别,由弟子陪同,前往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无病,在仪器旁迁化。
远见面目如常,俨然入定。荼毗火灭,获舍利颇多。头骨片上,显有“泰”字,尤为神异。
《涤华禅师行略》一书,为大连居士多方搜集资料,九易其稿,完成其书,文字朴实,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徐巧道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日
笔者的话
本书是记述涤华师父一生的行略,以师父生前写的《金刚经注解》、关房心经感 般若觉合刊》、《六祖坛经》释义和师父来信答弟子问,以及诸弟子七、八次江南之行,聆听师父开示为依据,经多方实地考证,座谈,收集资料,于一九九六年末动笔,历经两年时间,九易其稿,编辑成书。
本书承蒙金山寺慈舟老和尚题书名、题词。心澄法师作序。养老、梦老、绍隆寺觐云方丈题词。徐老写读后记。在提供材料、审核修改、缮写书稿、文字处理等方面,得到诸多大德及诸上善人的指点和帮助,也得到了同修们的鼎力相助,无私奉献,在此燃心香而顶礼。
笔者是初学,未得入门,笔拙才浅,圆成行略一书,颇感难度甚大,为了报佛恩、师恩、众生恩,吾等诚愿遵照养廉长老慈悲之嘱,难行也行,尽心竭力承担这一重任,有疏漏与不当之处,尚祈诸大德,有智有缘之士给予指正。
本书问答章中,大部分引用师父生前写的两部书的原文。其中的标点符号,及繁简体字,很难校对无误。个别文字,仍用简化汉字,对方言口语有所调整。特此说明。
如对本书有疑问,请详阅《金刚经》无名僧注解及《合刊》原著。
执笔:真空
整理:慧林 锦慧 光洁
供稿:释真照 真如 真慧 润德
审稿:释了凡 释湛法 释恭霖 释常慧 大慧 道圆 常照 振慧 大觉 衍鹏
校对:清湛 性慧 妙如 莹慧 觉义 大雄
文字处理:朱映雪 宏慧 李娜
护灵:润德 瑞慧 敏慧 真空

一九九八年四月七日
戌寅年三月十一日

 
 
 
前五篇文章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1)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2)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

佛教临终关怀的当代难题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

 

后五篇文章

涤华禅师行略(3)

涤华禅师行略(2)

涤华禅师行略(1)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2)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