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涤华禅师行略(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相识涤华禅师始于一九九二年五月来山闭关。闭关期间,自然是无缘相见。然禅师之《金刚经注解》与关房中所著《心经感 般若觉合刊》,有缘拜读,深感禅师著作见解独特,功底深厚。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五日,禅师出关后至一九九六年三月圆寂前,见面机会颇多,对其了解却甚少。每每为古之禅师行谊感动不已,而忽略了眼前禅者风范。当禅师离开我们时,其种种异相,一时间佳话遍及金山寺。
世间任何一种宗教,在时间上得以延续,在空间上得以扩展,我认为教徒的自律、自强、奉献是极其重要的。无论信奉那种教派,都是不可或缺的。佛教传入中国近二千年,无数的高僧大德,尽行寿勤奉持,宏扬传授,光大宗门,在佛教史上留下了他们极其光辉的业绩。今天,当我们遨游僧传之际,不仅对高僧行谊百般顶载,对记录、整理、编辑、流通的诸大善知识更应和南致谢!是他们的辛勤,是他们的智慧,延长了往昔圣贤的绝学;延长了大德高僧的精神;延长了法界众生的慧命。
日前,徐巧道先生转来涤华禅师众弟子编辑的《涤华禅师行略》,得以拜读,获益良多。弟子们的如是记载,必能利益群品。这是一部有益于身心修持的好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借此深入佛法的奥海,参透人生的真谛。了了数语,不名为序。
金山江天禅寺心澄和南
目录
第一章 宿植慧根 童年出家
第二章 离寺入俗 不失佛学
第三章 四八绝俗网 复登三宝地
第四章 严谨守戒律 净染不沾尘
第五章 雄壮入山林 遍访德高人
第六章 苦度三春秋 注解金刚经
第七章 《 金刚经注解》出版问世难
第八章 闭生死关 著般若觉
第九章 大事尚未了 更进最上乘
第十章 开示弟子 婆心切切
第十一章 本地风光趣 自在了应身
第十二章 荼毗得舍利 头骨上有“泰”
第十三章 平平常常 一切无求
后记
笔者的话
第一章 宿植慧根 童年出家
释涤华禅师,自语无名僧,俗名杨国焘,江苏淮安人,生于清宣统已酉年腊月初四亥时。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午时,寂于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寿腊八十又八,僧腊四十年,法腊三十八年。
生前著有《金刚经注解》,出版七次;《心经关房感 般若觉合刊》,出版两次,海内外广结善缘。一九九五年末又开笔《六祖坛经释义》,写到二十页而绝笔。
师幼年家境富庶,有瓦屋十间。其祖父独资开布业,雇佣店员、学员、工友多人。父亲杨隆生,母亲杨杨氏,继承祖业。世代为人正直善良,心地宽厚,众善奉行。
师父童年就爱护小动物,从来不伤害它们的生命。小时侯就吃素,并反对家里人吃荤。一次家里买了二斤肉,师叫人用铁棍把切肉刀砸坏了,不准今后再买肉。凡见桌子上有荤食,即哭闹把桌子踢倒,不让家里人吃,致使全家人吃素。据其胞妹润德回忆,师小时侯走路,总愿低着头,不说话。凡看不惯的事,就发脾气闹人。特别反对世间迷信、跳大神、算命打卦。每逢春节,家里人刚把对联贴在门上,他非要撕下来不可。谁也不知他的用意,父母只好随顺从事。小小年龄志气大,想办甚麽事,不怕苦,一定要去完成。十岁左右,因邻妇替小女叫魂,师答“来了”,本是一句戏言,师由戏言而生疑,即疑自己魂魄失掉于彼处,从愚而成痴,其名为精神错乱,其症甚严。父母为其求医用药,祈神问卜而允愿,毫无效果。时有媒婆来舍提亲,师复加大闹,意欲无婚,能作上仙,如是三年日夜不安。后欲出家学佛,其疾复加严重。父母无法,只好送师至某寺作沙弥。入寺后其闹即止,微有少许之疑。至十五岁,意欲到宝华山去求戒,他师父说:“宝华山生活艰苦,你父母又心疼割舍不下,还是到金山、焦山去受戒吧。”师一定要去。尊师命师兄护送,俗家亦使一工友陪伴入山。师年十五岁,诈称二十岁于宝华山慧居寺受具足戒。为以后修行悟道播下菩提种。
第二章 离寺入俗 不失佛学
师父得戒后,其病即愈。据其胞妹说:“涤华师父在家排行老三。生性诚实、孝顺、正直、色欲不沾。他出家后,父母心中时时忧虑想念。当时祖父母有意让孙儿还俗,继承家业。”是年师祖父七十寿辰,家中上搭彩棚,下铺地毯,开锣而唱戏,酒席丰满。涤华师随他师父同来祝寿。涤华师因此生凡情而退道,追求富贵,舍僧而作俗。师慈父请其姑父作教师,每晚即来,教读一时许,晚餐后姑父回家,日日如是 。至十七岁完婚时,姑父亦辞教而回归。因甚鲁拙,连三字经亦不能背,后同妻自学,经常查字典,有难查之字,不耻下问,数年之间,妻识字快三千,师亦如是。二十岁入布店任出纳管帐目等职。至中日战争,家境由富逐渐转弱。日寇侵入时遭损失,其店关闭而散伙。师做小商,为养家糊口。时在旧书摊上请得许多佛学经典,师又转凡情而念圣意。至解放时,师父的母亲病故,祖母与父及妻小合家常斋念观音。后祖母去世,不久慈父离世间。为谋生计,学会箍桶,每日上午挑箍桶担儿沿街喊箍桶吧。挑担与箍桶时兼念观音圣号。有闲或念《心经”》与大悲咒。下午回家专研佛学,多年如一日。至三十一岁(一九四零年)更为用毛笔抄写大乘《妙法莲华经》,一字一拜,几年中无间断。后来参某寺某长老,言及此事,长老言:“一字一拜是念,而不可写,若写其心难归一。将写时,向经拜几拜,写毕再拜为善。”师如是奉行,千日如一时,而无懈怠,后渐渐解悟经中之妙义。
师四十三岁(一九五二年)发心,春节在本房间内闭关三日,专念阿弥陀佛。在闭关期内,不箍桶、不出门、不开口说话、不写经、不理会一切事。妻送饭食等,用反手指弹房门三下,开门接饭等,复关其门。至初四日早晨为圆满日。一九五三年春节闭关七日;一九五四年春节闭关十四日;一九五五年春节闭关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为圆满日。晚间入妻房过宿,于夜梦中,如西游记上磐丝洞口,七情迷本境界,师遇一女,由腹中吐出白色情丝,粗如手指,绵绵不断,将师周身缠缚无数道数,师无法解脱而惊醒(小史若伪,师言他当堕大地狱)。从此以后,淫心逐渐绝灭。于一九五六年春节闭关二十八日,在最后夜中,于梦中到某宝所,其宝所前广大而平,皆是七宝合成。七宝地上生大莲华,多色多光,其数无量,大如车轮,微妙境界无穷无竭。宝殿两山,有七宝阶,师沿阶而上,其台阶中有只小狗,汪汪喊叫,惊醒美梦,方知贪心所现。于二十九日圆满日清晨,妻送早饭来时,双方失手,将饭碗落地而碎污,即时悟得其义,因此而决心重返佛门。
第三章 四八绝俗网 复登三宝地

一九五六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师父法信两封,一封寄普陀山法雨寺;一封寄云居山真如寺。承蒙虚云老和尚亲笔来信,使师到彼山出家,而嘱师将粮油户口一起带去。当地派出所不允许迁出,师将虚公来信拍成照片三份,一份呈县;一份呈镇;一份呈派出所,没几天批准迁出。师父送妻与八岁次子,乘轮船到上海,投女儿家就食。多亏女婿俞仁大、女儿杨淑兰多年的辛勤护持,帮助师父成就了道业。彼时女儿在上海里弄中当居民委员会主任;长子在本地高等师范读书,吃住由校负担。家中房屋四间与院落等租出。诸事就绪,别无挂碍,师离别故土,到云居山见虚公,复登有相三宝之地矣。师是年四十八岁,欲拜虚公为度师,虚公说:“当不忘旧,仍依故师。”一时云居山大寮下(即厨下),虚公见狗食盆中有半碗白米饭,问是谁倒耶?饭头出面说我倒的。虚公说背因果耶。该饭头从狗食盆中双手拘饭,就口吃尽。虚公命在禅堂挂牌云:某某比丘,已悟证双辉。本山有一猫一狗,其猫喊花,深山无别猫,其猫喊叫绝食而死。
师入山数月,冬某日起打禅七。时虚公在堂云:1。无上甚深微妙法。是最高无上广大无比之法。2。百千万劫难遭遇。是无量生死劫中难遇到之法。3。我今见闻得受持。是今天见闻佛法,能信能持。4。愿解如来真实意。是愿意解开如来微妙法。虚公言说至此,禅堂内有多人掉泪。所谓德高而望隆,如有一言半句,皆能感动人心。师复加解如下,以明其义:1。无上甚深微妙法。打禅七是微妙法。2。百千万劫难遭遇。即千生万死,难遇到这样的禅七。3。我今见闻得受持。我等今日见到闻到如是禅七,如是庄严,以及虚公说如是法,我等当受持而无相。4。愿解如来真实意。愿解佛说,凡是有相有执皆是虚妄,我等在无相无执中,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施于众生,亦无慈悲喜舍施诸众生之相执。仍有许多解法,当依虚公所解为圆通。此四句偈系《法华经》中某天王赞佛之偈,后有大德搬入诸经之首,亦善。参!师在禅七中,早去迟退,常见几人端坐不退,师甚疑。师在广单中睡,有日夜中小解后入禅堂,见几人仍坐禅堂,方知坐通宵者。师同彼学未曾学透,有时仍要睡。
第二个七中,虚公入堂,讲些戒律。主要无邪心、无欲性,即得果证道之捷径。
第三个七中,虚公入堂说,有一常人,其妻因病去世,其夫念妻甚切,每夜晚间,到荒郊伴妻幕而过宿。于某夜中,其妻来到面前,谈说分别之衷,逐携夫至彼家。交谈之际,忽有人打门,其妻言:我死后,嫁于阴府夜叉,打门者阴夫也,夫当躲避。即引夫至某处,见一口大缸,其缸口朝下,低朝上,妻将缸板起,叫阳夫入缸下坐,妻将缸放下,而去开门。夜叉入门向妻言,有生人味,当寻找。其阳夫闻言,很惊怕,失口念声南无佛,这时复有一鬼使进门,向夜叉言,阎王令我追你急回,有紧急事。其夜叉跟鬼使而去,言,待我回来再找。其阳夫脱难,妻送阳夫至墓旁,一推而醒。此一公案,仿涅槃经中之意。时有一比丘,到虚公座前长跪不起,虚公用香板痛打比丘一顿。当参!
第四个七中,禅堂有一比丘昏沉,巡香者用香板在彼肩上压了一下,彼惊而点头数点,对面比丘尼见彼点头,向彼付之一笑。其比丘向彼互笑而不止。因笑生情而动心。所谓禅堂佛心,不动即佛,动必招魔。巡香闻笑,从右复来此处,即时痛打其僧及尼。僧被打即闹,尼遭打而痛哭。其僧自言,我是你师,我有病,你不问我,将我饿死。尼言,我在深山作虎,你将我打死,复打死我子女,是你前生为猎之冤,因你动心,招我而来。虚公言,一人招魔,千佛难救,禅堂生魔,当散七,当打板跑香,不久打钟止步。虚公说,念佛是谁?谁答上及时挂牌。师见多人不答,自己亦不答。虚公自答,是个女人。师闻是义,即有省牾。虚公复言散七。禅七招魔者,由寺替彼等作堂佛事,超度怨者,离幽升善道
七散后,师问西堂,为何没人答耶?西堂言,答即生相。西堂复言,汝答看。师答是只狗子。西堂复言再答看,师复言是亲娘。复言再答,师答是清莲华。西堂言止。又言,汝愿作吾徒耶?师就地拜言,愿乐听从。西堂就势将大、二手指叉开,叉师头项,师猛起,用右手挥开西堂师叉势,既赐名某某。从此,师有二师焉。有日师箍桶,正在催箍,西堂师言:“箍紧些!”师起腿一脚,将桶底跺下。西堂师云,满天棉花,师答,无无亦非非。一时观音圣诞,师题词曰:观音诞,非观音诞,非诞非非诞。是止儿啼,亦非止儿啼,是名止儿啼。计六句呈于虚公,虚公复加两字,印可。师启请到鼓山补戒。
即一九五七年春,师到鼓山。知客师叫师吃晚餐去,师答持午。知客师说,云居山来者,皆善。于是师发心持一餐,与持坐。亦有词曰:“一餐救母难,不卧报佛恩。”师登坛得戒身披三衣,双目泪雨而痛哭。哭者,复得其衣而生感也。得戒后,在鼓山闭半关、持坐、持语、持一餐,三年如一日。圆满后,即开口讲话。没多时,复又持语。有某当家师,勒令开口,师而被迫说话,即离山到某处。至某处至文化大革命时,被迫至俗家。
第四章 严谨守戒律 净染不粘
文化大革命中,赶逐师等离开鼓山涌泉寺。其时,师无处栖身,更无食住,是故就宿儿家。其时大儿当小学教师,家中有屋数间。师本性清净,必须独住,于是在本宅院墙中另开一门,截断本宅。房屋只留一间,让师独住,很为清净。师以卖草纸为本人生活。是故上午卖纸,下午参禅、参学、跏趺与阅经。在多年内,犹于一日。在此期间,参学如下:师在梦中至某处,参济颠师,师问大德云:“何为最上乘?”济师言:“超出三乘以上者,亦名为佛乘也。佛乘者,无生亦无灭也,即与佛为一体者,姑且名为最上乘之发也。”复问:“以何法门能乘此乘耶?”济师言:“常阅《金刚经》,日久即能见也。”师于是常阅《金刚经》。从此向后,常乘大轮船到某处上学。学位是二十七号,常如是,非一、二、三、四、五次,问见甚麽?答:“乌金板上放光而已,别无所见,何者梦也。”
师严谨守戒律多年如一日。某日早,去大王庄草纸坊买草纸,时当正午,忽然起雷而下大雨,在附近某家躲雨。其家就是一人在家,其人是中少年妇女。其妇盛装而美丽,欲情毕露其面。她正在家吃午饭,留师吃午餐。师说:“我准备到大王庄草纸厂里去吃饭。”她说:“大雨不止,您就在我家吃吧。”师父见是素菜与小菜便说收钱就吃,她答好说。师于是就在她家吃午饭。其时,她发生情态,言语行动很明显有苟且。师即从身边拿出四角钱给她,她不要,她的作风即不可言。师将四角钱放在桌上,即冒雨脱离她家,她用手拖师,师力胜过她力,用手扳开她手指而出她家门。在不远处小沟边,有一踏水的破包车棚,师即在此棚中躲雨。不久雨止,即拔步奔大王庄草纸厂。后来雨过天晴,师乐意而回归。
解脱颂:
1,胭妆浓抹胜九天 身怀色缚捆诸仙
倘若迷失差一念 今日那能来闭关
2,雷雨试我真不真 实是如来应化身
倘生一念即九类 无生其心是慧心
3,五关六将当心闯 惟有此关最凶狂
五蕴六欲锦枷锁 斩关夺路道人心
4,倘若昔时失一足 焉能在鼓解金刚
无人无我无诸相 万相万物尽菩提
附两偈:
1,毫发无紊乱 亦无诸相执
无紊乱相执 大道在目前
2,行住与坐卧 无不见如来
空空无诸相 色色皆金刚
后来次子拆屋重建,他们逼母到师小屋内住,师即允许。当晚妻来住时,师叫妻在床前席地过宿,师在床上通宵端坐。天将明时,妻告别言:“从此永不来住,今晚我到儿媳房内过宿。”师言:“最妥善。”次日梦中,到一宝所,见正殿当中,端坐释迦牟尼如来,别无其他弟子等。师下拜,起身抬头观佛时,见韦陀尊者立于如来之前。师言老韦,余不拜汝,余拜的是释迦如来。是时尊者起身举步,绕于佛后,一时师见如来起身离坐,举步下阶。师跟从佛后,到殿外阶下,如来顺手拔草一茎给师,师执草而醒,即明金刚之义,而能开笔。师言,其义若伪,当犯大妄语戒。学者当思之。
师于文革后期,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后,住鼓山涌泉寺海会塔三年之中,曾遇到许多因缘,写于《合刊》,今摘抄几则以志之。
试我之心
余住海会塔时,有日深夜十二时许,有一青年妇女音声,来打塔门。余问何人,其妇答想住一夜。自言是福州市民,迷失归家之路,无法下山,求借一宿。余言:“我是男子,你是女人,不能借宿。”彼女哀求而说:“现时解放了,男女同住,有甚麽关系?”她同时用手推门。余手拿着一根粗木棍棒,向地上一掼而言曰:“你再说胡话,我将你打死,拖到山凹里喂狗。”彼女大骂而去。
结论:这是试我之心。若女防男者,仍当再严密而当心,更严格。当知:石头路,滑滑滑!
拾金
余住海会塔时,有一日,余在塔基门前,拾到一小皮包。即写一张招领书贴在塔门之上。其书云:今拾到一包,请丢失人来领。大约过十几分钟,有一男一女推门而入,向余叩头而言曰:“塔门前招领是您老人家贴的吗?”答:“是。”俩人复叩头而言曰:“您救我们俩人性命耶!”余言:“快起来坐下说。”彼言包内钱是我们准备结婚用的,是我们俩人的生命耶。余说你们不要急,皮包在我这里。复问你们有证件吗?答有。包内有三张结婚照片是证件,另外,我们都有工作证。于是他们俩人将工作证取出,送到余面前。师问包内有多少钱?彼答人民币两千元正,零钱在身边。余将皮包打开时,他们又向余叩头。余说不要这样。取出照片一看,的确是这俩人。取出现币点大数是两千元正。余即时交给他们俩人,并说:“你们下次要当心耶!”他们俩人问:“要多少钱酬谢耶?”余言:“分文不要。”他们连连叩头。余言不要这样。他们俩人感谢而下山。所谓救人之急之心不可无。无我相者,是无贪心相也。倘生贪心相者,彼岸虽在目前,万死万生也不能到也。
颂言:
1,救人之急如救火 倘生贪心畜生心
贪心即是九类种 无贪洒脱为贫僧
2,贫僧应当贫到底 七宝如山是罪魁
如如不动真法性 如如不动本觉心
第五章 雄壮入山林 遍访德高人
文化大革命渐渐结束期间,由党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恢复宗教条例实施之下,师于是时,而至高旻参西堂,西堂言,汝从何来?师答从某处来。彼言,某处离此数百里,一路上凸凸凹凹,可带一根拐杖来。师答,已甩了。师回忆,至今仍然未甩。即是未证言证,大妄语成,千劫莫能证,希诸后学勿可为。若大妄语成,是佛逆子,亦名罪魁。师复至焦山,又到金山江天禅寺,一时,有俩比丘尼,因闲事口角不休。此二尼常念普门品,师插言曰,二位大德,普门品中说,黑风吹其船舫,飘坠罗刹鬼国,二位会麽?二尼异口同声言,您会麽?师言,就是你们。二尼醒悟,同向师顶礼。甲言我等因争嘴而得醒悟。乙言我今方知佛法在世间。师言汝等如是,我亦如是。师以后到南京又至栖霞,到九华而至庐山,到江西至云居,到北京广济寺见赵老与正老。一九八二年冬,行脚至五台山时,身上没有棉衣,饥寒交迫,幸遇鼓山晚融老和尚,慈悲地送给师一件棉衣,得以度过严冬。后至青海,沿途之上诸寺院中,有的是专修净土;有的是外禅内净;有的是专修密宗;有的是深入经藏;有的是好学多闻;有的是无门不入;有的是广修广学;有的是刚才恢复暂不留单;有的是不合条件,于是等别。师于是时,无法进单而能常住。在此期间,师受尽了千辛万苦,不可告人的窘迫。在无法常住之下,复至上海玉佛寺,一时见诸四众,在方丈室说机锋。某长老言,有甲乙者,甲言我是驴,乙言我是驴肚肠,甲言我是肠内粪,乙言我是粪内虫,甲问虫在粪内作甚麽?乙答度夏。甲言我请你吃茶。长者复言,谁再答上,某请谁吃茶。师见无人答,即答言不分别。长老请师吃茶,另送一本《传灯录》,以为志焉。此后,从玉佛寺而至南海礼观音而见自在,又到五台礼文殊。若问文殊真面目,无即无离即是真文殊。其他诸处甚多而繁。师在此窘迫之际,勉强复至焦山,依茗山法师而常住。其法师专讲弥陀经,师只能随缘而不变。每日上殿与念佛,师只能身随而心非。一时,释迦如来圣诞之日,师与大众同声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其意感觉,声声投入师之真心,师于是时其心若焚,雨泪而弗止。可见昔时师之至难无有再难。彼时心犹如油煎,因此决心而离焦山,复到俗处。于是时至文殊庵,承老道姑留师闭关。入关至半载,关内外生障碍日复严重,无可制止,复延两月无法可解,是故,弗能弗解其关。后来,复至儿家一个多月,而去福建涌泉寺故旧处而常住,为扫地僧。
师作偈言:
1,学佛之人难上难 何况参禅复更难
而且余是纯禅者 此难难于一切难
2,今日至金闭常关 方满多劫最胜因
其因当得无我相 其义无相即无难
第六章 苦度三春秋 注解《金刚经》
涤华禅师是现代苦行僧。于一九八六年,适得海会塔清净之所,写成一部《金刚经》无名僧注解。
师父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复住鼓山涌泉寺,为扫地僧。师在扫地时,诸侣向师言,您扫地最清洁,师不言。如是多年,后来肺病复发,当家唤师看铁树其病少缓数年。后肺病复发甚严,经透视是后期肺空洞,无法治疗。方丈叫师住海会塔,为养病待死处。师领些米面油盐用物放在塔屋中,柴水在附近自取。其塔是安放亡僧骨灰之塔,无人所到之处,甚为清净。其境清净,其心亦安,心安病转,举止安然,即无一切病恙。是时,日间取水,寻柴做饭。师父曾在炎暑夏热的某一日,天方微明之际,提着两只水桶到涧边取水。忽见涧中有巨蟒一条,约三丈长,其粗如碗口,师见之而止步,立视其蟒。师见其蟒慢慢地向山凹中深处去,约两分钟,其蟒不复见矣。后来永无再见。
是年师父七十七岁,发最上乘心,愿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部,自限其期,三年完成。自誓其注出现世间,度一切相,永无竭止。是师父真心本愿之诚。每天在夜中临床趺坐,首坐半支香后,开目执笔写《金刚经》无名僧注解。师父在写注解时:1,先打草稿。2,疑字查词典。3,排改句意。4,通畅无碍。5,字妥善而正确。6,含义须奥妙。7,不可排前遗后,亦不可有后无前,更不可使人生疑。8,当删改重复,以及错字、错句、错误等。9,要精排细核,订章义,明句逗。10,要前后贯通,无塞无阻。11,不违本经之道义。12,自读、自颂多遍,要音韵和畅,从容而悠扬。13,要通达本心,与诸词觉境和悦和融。读者亦当如是读也,是真读。14,著注解时,须一张、一页、一节、一段、一句中,深追细找,倘能无疑,方为究竟。切不可贪多图快,倘若贪多图快,真心本性必生障碍。阅读者亦当如是,一复如是,善也。
当时师父日夜遭病魔,冬寒夏暑,苦度三个春秋注解金刚经。有时不分昼夜,兼坐、间作、兼写,体倦而休息,以降伏其心。手稿全部用毛笔手写小楷字。八十高龄,眼不花,手不颤,字体端正秀丽。书出版后,人人见之都赞叹不已。师父就是这样生命不息,拼搏精进不止。在生死关头,耄耋之年,著出《金刚经》无名僧注解一部。此情此境,感人至深。
师父于一九八六年中,开笔写《金刚般若菠萝蜜经》注解。至一九八八年,将近三年,肺疾倾发,其疾甚严。经X光透视,心室饱满,肺空洞较大,血压高超,坐卧失常。透视单上医嘱住院,师将其单呈于老当家大师,承允批准,使师住院。
作偈言:
1,肺空心遍满 血压超顶峰
医嘱当住院 疾情似海波
2,住院本是妄 以妄治病妄
多劫人我相 寄此一扫光
3,病魔风雷击 不坏金刚心
金刚般若性 无上亦无双
4,注经摩诃力 金刚心性空
本誓本愿固 能转一切心
插住院偈:
适因解未毕 心肺两病临
启请住院治 故笔作此偈
住院如住市 可喜不解言
区区有电视 室室收音机
谈笑如暴雨 勿可乱禅心
时年八十一 肺疾五十秋
压高心遍满 正在住院期
自知如梦幻 非执亦非空
尘尘本无相 执着真亦伪
入院未七日 心缩肺亦安
医嘱继续住 期望双痊愈
吾当参到底 无处不菩提
何选何择处 何处何不禅
当解当前义 无处不安然
天上天下处 皆是自心禅
本心着无相 处处自在天
无住自在相 自在乐无穷
誓愿速出院 生死从何来
随缘心不变 不变性随缘
诸病诸业造 无业病亦无
续:
住院四十日 回寺病亦安
当知诸缘幻 不住亦不迁
沐浴感:
一时作偈坐院床 来男与女笑中扬
所喜真心无染住 此偈留于未来参
色身清洁非清洁 慧命清洁真清洁
无见洁与不洁相 无名无字最清洁
若言洁与不洁相 非非非非证菩提
师父住院四十天,病愈出院入寺,住祖堂,为退休僧。复经月余,其注完而善。
第七章 《金刚经注解》出版问世难
《金刚经注解》共出版了六次。在每次出版过程中,都十分艰难。师父曾说过:“难好,不魔不成佛。真的难,假的易,十船假货好卖,余一船真货难卖。在《金刚经注解》出版过程中,余常遭逆魔之掌,在彼魔掌之中,本心不变,秉性不移。这些都是余的助道因缘。依次之因,逆而受之,觉而用之。证道矣。结果每次都出版问世,圆满完成,均得其解脱尽。何者?金刚般若之威力也!”其详情如下:
首版:油印本问世
师父写更清本时,福州林志秋来山,见注解底本,彼生敬幕之心,即拜涤华师为师。师命名为本慧。其后复遇二、三随喜者,共筹助印款三百元。师倾钵资,得一千元,合计人民币一千三百元正。因钱少,又没有高僧加批,无法出版。后由弟子本慧联系私人印刷,以一千三百元油印九百本,合为三百部(三本为一部),即为始版告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名僧注解,原始本初版于一九八九年出现于世。师将其注逢缘即施,来取必与。时福州林淑平及台湾蔡远智先后来山 游览,彼见注解欲取一本,师各赠一部。最后十部,经邮局寄到上海女儿家。她又转赠给圆明讲堂与居士林及诸上善人。
第二版:遇逆金刚成
不久福州林淑平来山,向师顶礼而言:“晚辈见注解之义,甚深而微妙,如获至宝。原拜您老为度师。”师摄受,命名为真慧。慧言:“愿师父再版,誓出其力,愿效其劳。”师言:“汝如是愿,我亦如是。”即命慧如是而募印。慧即是从,而尊师之咐嘱。后来,师任命慧为第五法子。
不久台湾省蔡远智跨海来鼓山,到涌泉寺而至师所,后来在宾馆拜涤华师为度师。师即欢喜顺从而摄受。蔡言:“我携注解回台,到家深阅,其义摄我真心而归觉地,实为难得已尽得之。愿师再版再印,是弟子真心至诚之愿。”师言现已着手,仍未成就。蔡言缺印费耶?师言经福州林淑平等已与厂讲妥,印一千部,需人民币四千元。彼时有上海圆明讲堂叶秘书与佛教会长,及居士林负责人等,发心布施的几百元,还有淮安诸方多人,发心布施的助印款几百元。我处现有三千二百余元,仍差八百元左右。蔡及时从提包内取出人民币八百元,交给师父。复问够吗?师言够。彼请师在本寺回龙阁吃午斋,斋讫已,彼下山而回台湾了。
某方丈,从闽南来寺。师将《金刚经》无名僧注解更写本呈方丈,启请方丈审阅而印可。方丈言:“我无权加批。”师出北京佛协会信给方丈看,方丈言:“我不能算当地高僧”。彼故意推脱。师方进言,彼即拒绝而言曰:“你回去,回去,我有事呢!我没有办法解决你的问题。”师只能礼拜而告退。其方丈即时回闽南佛学院去。此后林淑平与玉清来山,师言:“印注解款已募来人民币四千元,我们就到印刷厂去订合同吧。”弟子真慧及玉清、瑞端三人,携款及北京佛协会的信,找到印刷厂陈老。陈老说:“我们都是佛弟子,难不成佛弟子不相信佛弟子吗?”并满口答应说:“先付两千元订金与北京佛协会信一封为证,核查错漏一字,其版作废,再排版。印成后倘有一个错字、漏字,把一千部注解搬走,分文不要。”师如期去核查,结果错乱无章,每页均有错漏字等。重排后,师复查,错处少些,但仍不能用。师要求重排,厂方不答应。要求退款另找别家,厂长说:“钱不能退,已买纸用了。”此后 几经周折,据理力争,本应在闰五月前印完,拖到十月才印半数,中间又生枝节,师与真慧多次出面,最后真慧让师回山休养,余下的事由他们三人了结。结果是双方各负一半的费用。因钱不够了,复经瑞端姐姐诚心帮助,在其他寺院募化来几百元,才算解决这一问题。其注一直拖到腊月二十三日完成。由林淑平、玉清、瑞端三人用汽车送到寺院。此时方为第二版《金刚经》无名注解出现于世间。诸方乐助的书款,均列在《金刚经》无名注解第二版芳名表上。
第三版:感梦而遇缘
师于一九九一年春,将《金刚经》注解,在寺院平等供养大众,每人一部。不久某当家对师说:“你的注解冒我寺名在外化缘,现有通讯单为证。”师答:“通讯单上明明写着鼓山涌泉寺,祖堂十五号某某收,其他处没有涌泉寺字样,冒名二字从何而来耶?”某当家听到师的正理言辞,大发无明火,叫师立即将缘簿上缴。师即刻将缘簿捧上库房,库主师核算,计二十多芳名,合计人民币二百五十元。某当家说:“钱呢?”师父答:“我本人连钵资共计人民币五百元,现存库房。”某当家说:“你回去听处理。”不久,某当家给师一张信纸,信上说:“汝用涌泉寺名义到处化缘,留于自用,姑念汝年老,希汝将缘簿与募金立即交常住,从此以后无许再募。否则,立即送交公安局处理……方丈某某于某日。”
师父想,侮辱于余当依无诤二字降伏其心。印注事宜,按信而言,在此处是无生地。余真心本性,当依之本慧,应离此境,方能圆满印注之真心而合本愿。师于是时写了一张请假书言:“往申联系印注事宜,圆满后立即回寺……。”某当家看请假书说:“汝是寄名取利之徒,至今仍不痛改前非。倘离我寺,无许回头。”师只能听命是从。是时自留注解五十部,余下二百多部,师通知本寺大众师,随意搬取,普结无相之缘。经过片刻,其注搬光。
入道论(我者,汝也,一如也。秘密者,梵文以音不以字。)
若有人侮辱我,我当以无我相、无人相而降伏其心。其心降伏,侮辱二相从何所来,从何所生?其二,侮辱之相,犹如晨星暮日,转瞬即无,倘能忍侮到底,寄此幻因而得妙果,不亦善乎?所谓转烦恼成菩提,如是转也!倘不遭侮辱,何能得其转耶?不可失去道义,希诸后学当深参之。
师自带五十部《金刚经注解》,离开涌泉寺,买船票前往上海女儿家。遇诸缘境,不可常住,复至故乡,所见与闻于道有乖。然后到俗家,见诸儿孙等辈,以凡情留师在俗常住而养老苦,以备他日之孤。师见其幻,其心若焚,闻其泡,甚为逆耳。师言希诸后学当深参之。余口与心,是非真伪,倘有虚妄,余于今生当入诸狱,受无间苦。汝等学佛之人,当深参而弗疑。余之“至要之行”今付汝等,当提起无我相之真心,当放下无我相之狂识。倘能提到极端之处,放到无放之地,汝等于今生中,倘不了其生而不脱其死者,余当为大妄语成,即为诸佛之逆子。余言至此,自心甚痛而掉热泪。汝等为何不信?汝等为何不生净信心耶?汝等倘能修无我相之捷径,倘能悟无我相之真心,倘能证无我相之本性,倘能如是者,汝等而不证其道者,余不信也!余说至此,希自参自悟而证之,是余之愿望焉!
住俗感:
1,回乡布施金刚经 因此寄宿住儿家
余见儿孙无情相 迷儿痴孙情爱深
2,情爱二相双不住 是名解脱是贫僧
贫僧亦无贫僧相 是则名为见金刚
3,贪欲犹于蛾扑火 情爱好比蝇投汤
贪心甚是鱼入罩 欲情自作蚕吐丝
4,能知欲情如火海 能见贪爱是刀山
如是能知如是见 悟证二字在其中
5,初果见俗如见虎 二果见俗不乱心
三果见俗无见相 道性见俗路边人
6,觉性见俗非非见 非非见中有真如
真如亦无真如相 是则名为见摩诃
7,佛性见俗如是见 是则名为见世尊
世尊亦无世尊相 本性世尊无不尊
8,无尊不尊无不处 处处处处现全身
当开一只智慧眼 他世尊也我世尊
9,竹影何能当竹竿 当知竹竿亦是空
凡情凡见凡思维 认为竹影是命根
10,竹影焉能阻大道 真竹亦是妄心生
无妄刀山即平地 无贪火海亦清凉
11,六欲天中无我相 十八狱中狱狱空
能空六欲十八界 界界处处证法身
12,胜欲那能明本性 狂贪焉可见真心
无欲无贪即觉地 却是老僧度众生
插见性章一则:
抄传灯录中,有大德言,佛字,吾不忍闻,倘若会见他,一棒打死,与狗子吃。
师言:能麽?倘能,见性之人也!所谓打佛骂祖,未悟证者不可言。能言能行者,圣也。行即证也。能悟证者,觉也。
师父于次日早,离俗就道而奔扬州直至高旻禅寺。在客堂缘遇方丈德林大和尚,师顶礼后,其时供养了该方丈《金刚经》无名注解四卷。其方丈陈列于案,自取一本而自阅之。当阅数页后,方丈启言问:“其注从何而来?是谁解耶?”师答:“不敢。”方丈复言:“你在何处注解耶?”师答:“在鼓山涌泉寺海会塔中,闭半关三年而完成。”方丈复问:“你受过职吗:”师答:“没有。我是清众僧儿。”方丈又言:“你能常住我寺耶?”师答:“愿试十天,待双方同意,即能常住矣。”方丈同意这样。
其时有信女几人,从上海至高旻寺。她们礼拜方丈时,看到桌案上边有《金刚经》无名僧注解几卷。时诸信女启请知客师而言:“此《金刚经注解》从何所而来?”知客指师而言之由彼带来。其信女问师:“此注解与上年从福州寄到上海油印本,三册为一部的《金刚经》无名僧注解同麽?”师答:“同。”彼复言:“是谁解耶?”师言:“不敢!”几信女即向师顶礼而言曰:“我们几个是上海人,今日因梦而来高旻寺,实逢奇缘。”复向师言:“此注解仍有麽?”师答:“有。待十天后到上海女儿家时,取给你们。”彼等复言:“请示知上海住处,我们到上海时,按期去取注解。”师言上海共和新路几弄几号几室某某人便是。彼等于次日早离寺回沪。师至期,见方丈而言之:“某某与大和尚有宿世之缘,承留余常住之宜。我明早起身到上海取衣单,请假约十天左右,准予回寺。”大和尚言:“早去早回。”师答:“是是。”就此告别。
师于次日之晨,天方欲明,离寺就路,急奔前程,行至渡江之渡口,目前见有铁拦阻路,师至拦前跨步将入,看门者言,有票麽?师言:“无。”看门人用手一指,“那边买票。”师至票房而买票。售票员说:“我们这边专售汽车渡江的票,单人票不售。”师复至铁拦处问看门者,彼不答。时有一老人向看门人言:“他是出家年老之人,让他进去上船补票吧。”师于是时得渡而至彼岸。到彼岸码头,舍舟就岸,信步直奔而至金山。师父说:“此节事实,句句含禅味,当参!”
师父到金山至客堂,见知客师,言及欲赠《金刚经》无名注解事。复问知客师:“焦山明老,现在焦山麽?”知客言:“焦山明老,现在我山修补《大藏经》呢。”师问应到何处去找?知客师用手一指:“由此进去便到!”师前进不远,即见到明老与另三位身披袈裟的长老正在核对《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无错字呢。师即坐于彼坐之侧,待彼核对结束时,师即取注解两部,赠于明老。明老转赠一部对面长老。明老言:“这位是本山养老。”养老看两页而言:“此注与上年从福州寄来三本为一部,油质印的《金刚经》无名僧注解同吗?”师答:“同。”复问:“是谁注耶?”师答:“不敢。”于是诸长老与师互礼而坐之。养老言:“我得其注后,准备复印些结缘,至今仍未满愿。”师言:“我们合印些能麽?”养老说:“我们再考虑一下吧。”于是师将一部毛笔正楷注解赠送给养老,作为复印之底版,养老不肯接受。师复转赠焦山明老,其明老说:“我有机会以此为底版。”
师离金山,赴申至女儿家,于次日,其诸信女亦到女儿家。她们拜言自报其名:我叫陈四妹;她叫黄雅珍等等。陈言:“我上年从圆明讲堂得到一部油印注解,阅之知其奥妙。我经常思念,倘见其人,方满本愿。于十日前,梦中有人对我陈四妹说‘今天当去扬州高旻寺,是日下午,有释迦如来化身到高旻寺。’因梦我到天亮,约二、三位信女而赴高旻寺,寻求如来之化身。我们下午到寺,得其注解,见到其人,满我久思之愿。”师言:“《金刚经》即是如来化身,而不可说余是化身。”她们几人欲取几部注解,师即赠之。彼等赠师数百元钱,师言:“钱不要。余想续印此《金刚经》注解。”于是彼等与师女儿约定去中国佛协副会长处联系。秘书说:“福建来信说,现有某某到申,他冒说《金刚经注解》是他注的,希你们不可信他的妄言。不知他从哪儿拾来、偷来一部《金刚经注解》,到处伸手化缘,留于自用。他在福州对诸人民冒说每天只吃一餐,其实他每天四餐、五餐,这些狂言皆不可信……。”师女儿与陈四妹听到这些流言,对师一言不言,师即不知。师到高旻寺住几个月,将印稿修改结束,复往上海,欲印其注。师女儿对父说:“福建来信,说您这等这样,是真是伪,使我们无法着手联系与化缘。”师女儿诉说至此,适风逢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专医来师女儿家走访。
师说:“其时,医师来女儿家走访者,而不是如来指使,命彼而来者余不信也!所谓金刚威神之力,无穷无极而无尽也。是故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威神之力,应以何身得度者,即显何身而为说法,而使其众生得度者,次之谓也。所谓如来光明,无有暗处,无有不到之处也。无有不到者,其光明使其医生来女儿家也”。其时,师女儿请医师吃糕,医师复请师同吃其糕。师言:“吃一餐。”该医师奇惊而失常地说:“此时还吃一餐麽?”师答:“吃一餐。”师见医师神色有疑,复言:“您若不信,请您去信、去电话到扬州高旻寺一问便知是真是伪。”该医师正色而言:“福建的信很有问题。我今日方知,当替您澄清。”师至此珠泪涟涟。
其时师女儿打电话,通知陈四妹等。她们接电话后,即来了几人。师女儿向她们言,适才明旸法师专医来,谈说这等这样。陈言:“我已将师父的亲笔信与《金刚经注解》的底本找我爱人试验过,是一个笔迹。我已知道,福建的信是假冒,是虚伪的。”此时她们几人与女儿,即拜涤华禅师为度师。她们即发菩提心,继续印其注。出钱出力出面而募化,即为成就第三版不久而出现于世间。彼等其功德之量无穷而无竭,即为负荷般若重任人。师复命彼三人为法子。其陈四妹法名为真如;黄雅珍法名为真法;女儿杨淑兰法名为真照。她们三人真心顶戴而护持,能使第三版金刚到彼岸之经常住于世间。所谓佛言,能受持四句偈等,乃至为他人说者,其有功德超过恒河沙数,恒河中之沙数之珍宝。所施之人福德之胜者,弗能弗信之,弗能弗明其道之义也。何况彼等而能成就此《金刚经注解》常住于世间,续印而再版耶!而非如来之使者何能如是也。彼等而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者,何能遇是缘,何能发如是心,行如是行耶!何能证如是注解常住于世间耶!是故余命名为法子者,而不愧为如来咐嘱之义也。
颂言:
如来咐嘱到高旻 暗合道貌示意深
缘遇经注满本愿 师徒重逢宿缘来
多劫信心信此经 今生满愿得是经
如是信心如是愿 愿此经注住世间
第四版:菩提种出苗
时台湾弟子蔡远智,跨海而至高旻寺,访师而得会晤。蔡言:“弟子从台湾来,募来台币三万元,折合人民币一万元,已于上海佛学书局说妥,除制版费,印两千部注解,实收人民币一万元,现时尚未成交,恳请师父即时动身,同到上海去办成交手续。”师向方丈请假十天,到了上海,蔡言复印两千部注解,两个月出版。其钱 我到台后即寄来不误。又说:“我们台湾只要三百部,其余一千七百部留下与您们结缘。其台三百部,我已同书局说妥,他们替我寄到福建省,省对台办事处转寄给我。其《金刚经注解》很快就会从上海书局运出五百部,抽出两百部,我托彼用汽车送到涌泉寺不误,请师父接收。”
一九九二年,《金刚经注解》续印本问世。同年某月,弟子真慧,遵照师父来信嘱咐,带身份证到福建省政府对台办公室,去取《金刚经注解》两百部。去的那天,真慧故意打扮得清爽些。衣着整洁,风度大方地走进对台办事处。刚一见面,台办干部当头便问:“那老头子跟您如何认识的?”真慧答:“他是我师父。”他们看看慧的装束,大笑说:“象您这样的人,也会去拜他为师?”慧对他们讲,师父如何刻苦修行,慈悲喜舍,高尚的威德……他们听后,又问:“你读了多少书?”(原来他们误认为,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信佛。)那天,慧为了证明身份,带了许多证件。当听此言时,随手把医药学校毕业证、岗位质检证、职工代表证等,统统给他们看了。因此,彼等改变了原来的偏见,并热情地求学。慧对他们讲:“只要你们能发真诚心,去学佛读经,明白佛陀的教理,相信你们一定会拜倒在莲花座下的。”他们听后感动地说:“您师父写的书,放在这里两个月了,就在我们身边,随手可取。但我们以前无知,有眼不识宝。今求您能否各送我们一本宝书啊!”其时,慧替师父作主,每人赠送他们一本。这件事对慧启示不少。“应以何身得度者,当显何身以度之。”当知,自古经师难求,人师更是难遇。
第五版:禅七遇明师
一九九一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扬州高旻寺打禅七。诸方有缘弟子,怀虔诚之心,纷纷云集。大连五位居士亦遇缘慕道而至。
高旻禅寺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开悟的地方,又是临济宗四十六世传人来果老和尚阐振祖风的圣地。两位大德同为宗门龙象。
文革期间,高旻寺遭到了严重破坏,百废待兴。当今方丈德林大和尚,勇于荷担重建古刹的大任。历尽艰辛,首建禅堂,肃穆庄严。大雄宝殿、寮房、七宝塔等相继建成。方丈德林大和尚继承了高旻仪制,为世所宗的道风。使高旻禅寺成为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的禅宗道场。以每年冬季打十个禅七享誉国内外。
在禅七中除了坐香跑香外,还有几位老禅师轮流讲开示。其中一位老禅师讲《金刚经》,深受众人的欢迎。凡能听得懂的人,都认为他讲的好,与别人讲的就是不一样。尤其他老人家在禅堂里的所言所行,深深地慑服了信众的心。
禅七规定十二月十七日上午,四众弟子可以分别向诸位禅师请开示。大连几位居士看到其他寮房门前,都有人排队等候,惟有三号寮房门前无人排队,门上用毛笔写着三个大字“释涤华”。当时几人相互推让,其中一人敲门进去,见一位老人家,趺坐在床上,正是在禅堂里讲《金刚经》的那位老禅师。当要合十叩拜时,老禅师忙说无相无相,不许拜不许拜,平等平等。师问:“从那里来?有话直说。”答:“我从大连来,寻求明师指点迷津。”师言:“知迷就是觉呀。能找到疑点吗?”答:“我皈依佛门以后,最初是念佛,每天念佛号无数。几个月时间,念珠就磨得光光亮亮,觉得很累。师父啊,我这样修是否不得法呀?自己常想,烦恼既然是虚幻的,又如何能压得住呢?为此生疑。近半年来,我看了《六祖坛经》,发心学禅。有人劝我说末法时期,去圣日遥,大德隐没,参禅不当机,会着魔的,最好是禅净双修可靠。我不懂禅净双修是否可行。经常礼拜观世音菩萨,祈求能早日得到明师指点。正好在起七那天,方丈德林大和尚开示说:‘禅堂不许念佛,要参念佛是谁?凡是要继续念佛的居士们,就提早回去吧。’听了大和尚开示,生欢喜心,我等就没有走,总想弄明白禅净双修为甚麽不可行?”师父说:“修行要一门深入,禅净不能双修。禅如白纸一张,倘加一色点儿,是非全白纸矣。禅是空无我相。其他诸宗,以相而显宗,是故可能融合而不可合并也。其人合修二宗者,其人善哉,其命终时,其心偏于何处,即往生于何处。”师又问:“看过《金刚经》吗?”答:“没有。只看过营口楞严禅寺仁普师父送我的《六祖坛经》,看后摄我真心,如获至宝。”复问:“以何缘来此?”答:“今年农历十月初一寅时做一梦。对面小亭子里看不见人,只听有一男长者声音告诉我,你面前这堵墙必须得爬上去,才能成正道,成功。面前这堵墙 高大,无处踏脚,忽然发现一凹处,我左脚试试看,一跃而上,是一条白光闪闪的大道,一棵草也没有,醒后是梦。八天后去看望王老师,有缘在她家遇见朝阳市比丘尼仁照法师路过大连,当天下午四点乘船去高旻寺打禅七。随后我们几人就因此缘,而乘飞机赶到高旻寺。到了客堂,常住负责人看我们从远道而来,为难的说,今年海外要来人很多,国内的居士住处暂时安排有困难,请您们现在就返回吧。我们几人听后,只好提着包,失望地朝山门外走去,这时我心里在不停的念观世音圣号,并虔诚的发愿,只要能留下来,就是睡在地上也满足。当我们快走到山门前时,迎面来了一位高高个子、威仪庄严的年轻法师。我们前去齐向法师合十问询,说明来意,恳切的请求能得到法师的帮助。他非常慈悲,马上去请示方丈大和尚,最后得到了大和尚的慈悲恩准,同意我们留下来,两人暂睡一张床。事后才知道,路遇的那位法师正是高旻寺新来的知客(心安师)。由此我更明白了,菩萨感应无处不在,不可思议。师父,我们这次来就是寻求明师指路的。”师父点头笑了,从抽屉里取出一本铅字印刷的第二版《金刚经》无名注解,复言:“就剩最后一本了,回去看看吧,你要找的路就在其中。”
禅七数日后,第三版《金刚经注解》从上海运来。有几十人而深信此注解。深信者,在坐香、跑香之余到师父寮房请开示。其时诚读深阅者,亦不鲜矣。所谓阅其注,不明而得明,不悟而得其悟者有十余人。仍有二、三人,深明其道义者,阅后即生大欢喜心,此是禅师与信众其机而熟者,其缘而成也。是诸佛而喜者,是众生而幸也。其时有十多名四众学佛人,欲礼涤华禅师为度师者,师父感叹而摄受之,各赐法名。大连几弟子发菩提心,愿再版其注解。另有二三十人,深信其注义,各留芳名,各献其币者,共有数千元之谱。腊月二十五日,散七之时,师将其缘簿与现币付与几法子,嘱彼等带至上海,作印第五版之基金。后又有上海、大连、淮安等地信众乐助印书款数万元。上海几法子几经周折,多方努力,第五版《金刚经注解》于一九九二年问世。
第六版:心诚感天地
《金刚经注解》前五版问世后,很快被海内外有缘人敬请一空。该注解流传到鞍山、大连、长春、辽阳、丹东、哈尔滨、朝阳、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南京、淮安、宁夏、山东、河北、四川、台湾等地。还流传到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北京灵光寺于一九九三年秋又敬印了三千册。还有多地来信写偈子赞叹随喜,称《金刚经注解》是开般若智慧的钥匙。尤其是四川、厦门等地受益者,纷纷来信催促再版。
为利乐有请,同登彼岸,大连弟子发心续印第六版《金刚经注解》。乐助的人很多,总计六百五十三人,共筹得人民币八万六千三百零四元。
书款筹集好后,只因印书的阻力大,久未出版。首先是申请出版书号困难。为了获得书号,曾分几路人马,数次奔波于市宗教局与佛协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互相推委,不给开证明信。有一段时间,书号要经过公安局批准。为此,又到公安局宗教科。因市宗教局不批,公安局亦如是不批。《金刚经注解》我们两次送到松山寺一百本,大家都认为是难得的一部好书。凡求得者,皆生大欢喜心,得其义者,为数不少。很多信众主动找上门来,布施再版印书款。一九九三年师父在金山寺闭关,又发真诚心著作一本新书《关房心经感 般若觉合刊》。书稿完成后,在镇江金山寺、大连各出版一次。大家看后更是赞叹不已,都说心经解的透彻明了。我们两次给松山寺送去八十本。请求此书的人很多,还有不少外地人来信、来函请书。可是自从松山寺奠基仪式后,不知为甚麽有些人从赞叹不已,忽然变成了坚决反对。从此这部书就被莫名其妙地打入冷宫。很快连同《金刚经注解》一起被拒之于个别寺院山门之外。还有人到处用电话联系,动员退助印书款。几天时间,退款者多达数十人,金额四千余元,弄得人心惶惶,不知真伪。后来据几位退款人说:“我们为印书事,请教过一位高僧大德,大德讲佛书不能随便印。”仅仅这麽一句话,就给第六版《金刚经注解》续印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接着有人公然诬蔑诽谤说:“《金刚经注解》里若有一个字有问题,助印的人都得下地狱。”这股十二级台风,迅速在大连、东北等地刮起。厦门佛学院有一位年轻僧人,在北京一居士的家里,面对几十位信众,蓄意大发议论反对这两本书,北京发心乐助的人全部退款。原来积极请这两本书的人,又把书寄回大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社会上又出现了所谓“法轮佛法”,这功法奇特,反对佛经,更反对师父这两本书,扬言,凡夫不能解金刚经,学员任何书都不准看,只许看本功法书。当时《金刚经注解》的出版工作,几乎处于绝境,真是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有人出主意,用一万元钱买个书号,或者找个小厂子,不要书号印出来吧。但正信的弟子们说:“印《金刚经注解》是光明正大的事,第五版在上海已有书号。大连地区的阻力是暂时的,树立坚定信心,要印必须名正言顺。”在种种压力之下,大连诸弟子没有向困难低头,还是尽心竭力地想办法,盼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到来。师父曾说过:“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犹如慧日当空。若有人阻止《金刚经注解》复印者,犹如真空,忽遇风雷冰雹之急,当忍而避之。1,当知六祖尚且避难为猎人队一十六载。初祖达摩仍须面壁九年。前德可鉴,后者可追。当觉其义,勿失其证。2,金刚经言,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3,甚至灭经、灭佛、灭身之时,亦当无诤。我等既明其道义,当知慧证临前,为何不慧,为何不证耶?!不证者,甚为可惜中最可惜人。”几位弟子又鼓起勇气,带着这两部书,乘飞机去北京。在北京三位居士的热心帮助下,由于因缘和合,正遇北京首届中日画展。将这两部书亲自送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夫人手里。数月后,北京佛学研究所张同志来电话说书已送到赵老处,书号由地方解决。后来大家又分头跑了外市县几个寺院。有的弟子把爱人都感动了,在百忙中开车帮助跑书号。也有的弟子因为寺院路远,晚上赶不回来,天气寒冷,住在简陋的小工棚里。还有的弟子以金刚之力,虔诚之心,流着泪水,给寺院师父跪下,叩拜不起。在几位出家师父的慈悲帮助下,为我们开了介绍信。带回大连,因无佛协印章,仍然是废纸一张。一晃两年过去了,书号仍无着落。弟子们没有灰心,锲而不舍地寻找各种途径办书号。真诚之心感动天地,一九九五年农历六月初六,真空、清湛等五人,去营口楞严寺为亡母办佛事。负责地藏殿的释亲道老法师问:“去年您送给我的《金刚经注解》,写的真好!还有吗?”真空说:“一本也没有了,正发心印呢!就是办不到书号。”法师说:“我带您去营口市佛光弘法基金会看看,那里才成立一个多月。”在老法师的引焉下,认识了陈秘书长、李老师、姜老师,经他们帮助支持,盼望已久的书号获得批准,为营字(95)第029号。至此,第六版《金刚经注解》一万一千二百册,历经魔难,终于出版问世。
在印刷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件感应事迹。当书印到一半时,机器忽然出现了故障,纸一进入机器就打折,印出的字迹模糊不清,不成行,印废了许多。多次试验找原因,用同一台机器印其他书籍,都正常运转。经技术人员检查测定,这台新进口的机器没有毛病。在无法印下去的情况下,只好通知大连来人商量解决。我们去了三人,其中一人说,此处有个横死的阴灵,应用大悲水将现场沥沥净看看 。这种要求大家都不信,后来在毫无办法之际,陈秘书长带队,去了数十人,请楞严寺释无生法师,用密宗持咒方法,做了现场超拔后,机器就立刻运转正常了。年轻的厂长悟性很高,发心每天敬香礼拜《金刚经注解》,直至此书全部印刷完毕。当场观看的人很多,个个都无不为之叹服。其中有一位年老的负责人说:“以前在这房间里吊死过一个男子。”通过这次奇迹的发生,不仅使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相信了佛法,而且还坚信《金刚经》能度一切苦厄,众生应以何经而能得度者,当用何经而度之。
印经之概况
师父于一九八六年在鼓山涌泉寺海会塔中,闭半关而发长远之真心,愿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名僧注解一部,自限三年而完成,出现于世间。
1,于一九八九年,由弟子本慧、本觉助印始版油印本九百本为三百部问世。
2,于一九九零年第二版改写本(印刷排字版),写于鼓山涌泉寺祖堂,由法子真慧等助印一千部而施之。
3,一九九一年第三版订正本(写于扬州高旻寺禅堂),由法子真如、真法、真照三人助印二千部而施之。
4,一九九二年第四版,由弟子台湾蔡远智等众乐助两千部而施之。
5,一九九二年第五版(改订本),写于金山江天禅寺试关室。由法子真如、真法、真照、真空、云济五人等助印复印缩小本六千部。
一九九五年第六版续印本由大连四众弟子及诸方信众,敬印一万一千二百部。
《金刚经注解》无名僧注,(以下简称《金刚经注解》)自从一九八九年首版问世以来,海内外求得者皆大欢喜,受益者不计其数。至一九九五年农历九月十九日止,共出版七次(其中包括北京灵光寺三千部),发行总计二万五千五百部。
第八章 闭生死关 著《般若觉》
师父生死大事终未究竟。经法子真如、真照联系,承蒙金山寺养廉长老慈悲推焉,幸得方丈慈舟大和尚慧眼识珠,允以一席之地。养老去信至申,“希你们涤华禅师到金山来闭关。”弟子转交此信,师欣然同意,逐到金山寺拜见方丈慈舟大和尚与养廉长老,及本山当家与诸耄。由师宿缘故,承蒙彼等照应一切,使师顺利而入关。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自古以寺裹山,巍峨壮丽,气势宏伟,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历代高僧辈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金山寺在历史上几经兴衰,文革中又遭严重破坏,百废待兴。
临济宗四十七世沙门月济,字慈舟,为重建庙宇奔走四方。远涉香港募集资金,整饰山门,修葺禅堂、大彻堂、天王殿、玉鉴堂、玉佛殿、楞伽台、慈寿塔。新建大雄宝殿、藏经楼、妙高台、韦驮殿、方丈室、祖堂;重塑佛像,使江天 古刹更为壮观。在慈舟老和尚的宏伟规划中,还有七风阁及环山建筑等。今日大工已具规模。
慈舟老和尚又承江天之规约,继禅门之古风,诲门人以规矩,导信徒早登觉岸。古刹恢复青春,成为中外瞻仰圣地。前来之人无不称颂,乃是宏法利生之道场。
试关
于一九九二年五月末,承金山江天禅寺方丈慈舟大和尚与诸长老,发心为主关助关人,有一老人为护关者 。师在是关中,待至仲秋佳节,转为生死清净关。
师父说:“余复发心,在关房内补写《金刚经注解》,毛边纸完成为全部。其书留于本山江天禅寺常住。其二,余发真诚心,再著作一册新书,其名为《关房般若觉》,每行二十七字,每页十二行。其书共计二百页订为一本。希其真如、真法、真照、真空、真慧、云济、周宇七人与诸弟子等,于一九九三年仲秋佳节上午八时来本关房取此新书,与有缘人合而印之。是书是余本心本性本愿而成,今付汝等,满余咐嘱,汝等是命是愿是从,希勿违误,幸甚幸甚。:
入关
一九九二年仲秋佳节前夕,有上海真如、真法、真照、云济,与大连真空五法子及诸方诸处诸大德者,与诸方诸处诸弟子等数十人,前来金山,送涤华禅师入生死关。
时逢仲秋佳节上午九点,由本山养老、诸当家大师及诸僧众,与上海、大连以及诸方、诸处生净信心者,与师父宿妹、两儿、一女、女婿等五十多人共同送师而入关。师父双手合十感叹地对大家说:“余深思之,无德而无能,劳彼等远道而来,余甚惭愧之。余愿彼等他日与余皆为一会、一体一性者,是余之愿也。”在禅堂里,师父身披三衣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像顶礼三拜,大家随着齐拜后,养老在前面带路,诸弟子排着队送师父而入关。金山江天禅寺慈舟大和尚为主关人,养廉长老及诸上善人为助关人,弟子沃净舟为护关人。
师颂曰:
1,此关名为生死关 无生其心无须关
倘能在关无关乡相 不在关中也在关
2,见如未见即是证 无相真心心即关
真心见相无不相 相相真心心胜关
3,攀缘即是生死种 无攀缘心是真关
无生其心无生死 无去无来处处关
4,一起一伏须返照 一见一闻当心关
当心亦无诸相执 无相无执闭常关
养廉老和尚为涤华禅师闭关作秉如意云(此文载入《新编金山志》卷二第四十三页):
般若即智慧 金化成钗钏
迷悟人自为 苦行见真诠
恭维
本寺禅关涤华禅师,宿植菩提种子,求度出家学道。为了究明生死大事,不辞劳累,千山万水遍访大德高贤。曾礼江西云居学禅,问津福建鼓山涌泉寺三年有奇。因阅坛经,从六祖慧能大师参访善知识时,得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开悟。时至今日,仍为禅宗佳话,因而于参究中顿而心领神会。以所悟所得,求其心地真实,发挥本地风光,写出了《金刚经注解》一部,并手书出版,广结良缘。凡求得者生大欢喜,得其义者为数不少。于是师以生死大事终未究竟,幸得金山慈舟大和尚慧眼,允以一席之地,以为师安身立命之大事。所谓此地有崇山峻岭,何处无明月清风!且道封禅关津赞一句又作麽生。
坐微尘里 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封呈堂头和尚斧正
无慧学者养廉问讯
一九九二年八月仲秋节
师父的闭关房是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不通风、阴暗潮湿的小北屋里。距离金山寺建造房屋施工现场约三米之近,邻近有施工人员休息室。从早到晚,嬉笑嘈杂,音乐、歌声、电锯、电刨、搅拌机,声声刺耳。又加叮叮当当隆隆之声,终日不断。师父一切随缘,在嘈杂声中禅定,在禅定中著书。其书名为《关房心经感 般若觉合刊》(以下简称为合刊)。此书全部用毛笔写小楷字。
师父在关内正当新书快要就绪之际,农历六月十三日之前,诸疾倾临,其势甚严,三日未食,五日未便。在行住坐卧中,腰酸腹痛,严峻而失常,即不可提笔。师父请启当家师而住院。到院两日,方进食解便。直至农历七月初,诸疾方转善。其病为慢性胃肠炎,与慢性脂溢性风疹块。至七月五日其疾方安。师父于七月七日出院回寺而入关。然病虽安,仍未退尽,因心中惦念于最后缮写本,仍有十多张 尚未完毕,仍须复读一次,方满本愿之道义。师回寺即进关,于次日执笔,复经两日,其疾方退尽矣。若问,在关离关而住院,能麽?答,能与否,均可也。何者?倘心生相者,弗能也;其心若无相,即可也。复问,其心无相,何须闭是关耶?答,所谓心无相者,非无,非非无也。所谓色空不二,亦非一也,如筏喻者,未至弗可舍,已至弗可弗舍也。若问,在关生病者,何也?答,病者,障也。障者,从无始至今,诸业所报也。故文王仍有七年羑里之灾,武王尚有百日落魄之难。初祖面壁九年,二祖仍有断臂之残忍,五祖为无姓儿,六祖得法后且有一十六载之谱之殃。何况余是碌碌庸人乎?所谓不遇严寒,焉知梅竹之性洁。
偈曰:
在关日夜遭病魔 病魔之中乐无穷
若问余乐乐何意 真心无我乐无穷
涤华禅师在《合刊》中自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久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关房者:余在金山闭关之所也。
般若觉者:智慧归觉地也。智慧者,灵觉妙心也。觉者,倘能无妄,即命本心而见其真性。
心经感:彼解为枝叶,余解为果也。
释题 :感者,真心无相,其感无穷。觉者,本性秉洁,所觉无方。
涤华禅师自跋:
般若者,大智慧,到彼岸也。到者,大慧而至大觉地也。地者,心也。心者,本性之灵也。故名为般若也者……。
其偈云:
大慧无我即大觉 大觉无上亦无双
无上无双证无我 世出世间希中希
倘能无我亦无证 希希希希复希希
希到尽处无希处 是则名为证希希
出关
师父于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五日(仲秋节)上午出关。前来参加的有上海、大连、淮安等地诸弟子、诸善男信女五十多人。还有金山出家师父二十多人。开关仪式由金山江天禅寺首座和尚养廉长老主持。大家在禅堂里同声共颂《心经》一部,养老为涤华禅师作掩关法语:
畅谈般若智 性空识亦空
本来无一物 二六四行中
云:“开!”
八点正准时开关。大家排队进去,依次向师父顶礼一拜。师父端坐在床上,满面慈祥地向弟子们合十微笑。桌子上摆放着用牛皮纸包装好的两本书。师父用手指着说:“这两本书(《金刚经注解》和《合刊》)余希望你们以后与诸有缘人合而印之。”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是师徒今生的最后一次见面了,总想多停留一会儿,再请一次开示。师父知道弟子的心思,便不问而自说:“我该给你们的,都写在书上了。以后修行就一句话,无我相。”此时护关人催促大家要快回去,师父还有些后事要处理。诸多弟子含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关房小屋。
开关后,九点多钟,师父又单独召见四位法子,对后事作了安排:
1,将新书《关房般若觉 心经感合刊》底本与毛边纸手写的《金刚经注解》交给真如等四位法子,让大家看看有无错字漏字之误。
2,晚上月圆时,你们可以和余一起打坐,出现甚麽情况,千万不要动余,切记。
3,师父留下遗嘱;“余有宿愿在先,他日若因病老而谢世,恳请老和尚及诸大德及诸法子、弟子等,切不可立灵位及香花灯烛供品与献花圈而供养,及诸形形色色礼仪而供奉。更不许沐浴而更衣……更不准念经、念佛、及往生咒与回向愿文种种等等之仪。倘有这等这样举行,即是违背纯禅之大道,即是反道而驰,即是违背《金刚经》中无我相之真理,即是如来逆儿忤儿。假若违背汝师之嘱,其有罪之愆即不可深说。必须各自承担前因后果之报!汝师之说,勿可执拗,切切切切!汝等诸弟子,倘若未得空相时,可供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燃香供奉而礼拜,一时同声共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八字真言为具足威仪之大道也,亦是方便之门。余谢世后,诸弟子等将余遗体埋藏于本山阴凉之处,至来年九月十九日起缸,遗留于金山,慎之慎之!无违拗之。若不满愿者,余即为罪戾之徒也。在关僧 无名道人之嘱之言。
4,让四位法子作代表,去方丈大和尚座前,奉送遗书一份,衷心感谢金山寺常住,为余闭关一年的精心护持。
四位法子立即到方丈室,按师的嘱托一一照办。当时,慈舟大和尚对四法子说:“应当把你们师父留下,继续写书度众生。”听此言,四法子给方丈跪下,请求老和尚大慈大悲,满师父的愿吧,度众生在那里都一样。方丈和尚笑着说:“那有弟子叫师父走的啊,你们回去吧,我的意见是不让他走。”
八月十五日晚上,圆月当空之时,来了很多人,吵吵嚷嚷的。师父正要入座,有人在关房门外,为恭敬师父而点燃檀香,为此有人加以阻止而争执。此时师父从屋里出来,把点燃的檀香熄灭回房。外面仍然吵吵嚷嚷不停,大家都想以通宵不眠的虔诚之心而为师父护法。二十二点四十分,师父从窗口递出一张纸条,上写:“余入座有阻力,你们大家快离开此地回去睡觉,明早六点来关房即可。”众弟子离开关房时已是二十三点四十分。不知为甚麽,十六日寅时,金山寺大殿忽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鸣鼓。刚睡下的弟子又起来了,去问打鼓僧人:“为何打鼓?”答:“不知道,是寺里安排的。”如此吵杂一直延续到八月十六日天明。早晨六点二十分,大家走进关房,见到师父端坐在那里,老人家没有走。师父第一句话就说:“你们师父惭愧啊,没有如愿。”大家不言,有人叩头,有人呆呆地站在哪儿流泪。小屋挤满了人,还有的连门也没挤进来。里外乱成一片。大约九点钟,方丈慈舟老和尚在大殿门前,见到我们说:“我说过不让你们师父走的。我叫他不走,他就走不了。”他边说边回方丈室去了。
因为师父没有如期谢世,对此众说纷纭。有的弟子离师而去,改修别法;有的疑惑动摇;有的兼学师法与其他。但是,坚信《金刚经注解》,修持如来禅的,大有人在。师父郑重地说:“余未如期谢世,仍有较大的余缘未曾圆成。1,定力不足。2,慧性不纯。3,外缘仍未尽。4,心性尚未清洁。故不可勉强,勉强者,生死弗可了也,因此其名为失败。失败者,即是成功之母也。倘不失败者,其道又从何而生也。所谓谢与不谢,早与迟谢,余当丢掉于九霄云外。当丢得干干净净,方为真无我相,之道也。当知,凡有一点点念,就不是最上乘,因有我相没除尽。”
师父在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日给大连弟子来信说:“余在一九九三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午夜,禅定中偶得如下:如持语、持坐、持一餐、持闭关、持一句话、持年、月、日而谢世者,所谓,凡有持字者,皆是法尘相,法尘累也,而非无我相之真体也!所谓行年八十,而知七十九之非也。上言诸法尘相、诸法尘累者,是度上、中、下三乘之人者,而非度最上乘无我相道性之人也。”若有人反问余即知其非者,为何又自作此行耶?答,余于本年九月十五日午夜之时,在禅定中方澈其要,之前而不明此最上乘之义也。是故今日方知,当铭之于书而解未来人禅那之缚也。若有人问,庞居士而非最上禅那也?答,汝等是未悟未证之人也,焉知老庞是生死自由者,而非预知年、月、日而谢世者。余仍不及彼也。再者,倘在未悟未证之前之人,必须执着即持着到底者,否则不能深入悟证之门也。倘能悟证后,即不可执着这些法尘相,累也。当知未曾悟证之人,必须循规蹈矩到底,到尽头处,否则悟证之门弗可入也。所谓没过识河时,不可舍舟;既过识河已,不可不舍舟也。舟者,法尘相,法尘累也。既过识河已,若不舍舟,而不可负舟而见如来也。再者,余未谢世者,仍有较大余缘未曾圆成也。所谓智慧是诸佛之母,能准时谢世者,仍然是之母之儿也。吾与汝等,当依智慧到彼岸为第一中之第一也,其道义无穷而无尽。余当改前日之非者,方为无我相之基也。再者,余未谢世,若有少慧人言,师父仲秋节未曾谢世者,使我们没面孔见诸信佛人,即是师父说话不灵也。余答,汝等我相、我执我想甚严之人也,而不足道也,非入悟证之门也。汝等当参!当知诸法尘相犹如《金刚》中无名注内寄宿亭也;亦如法华经中化城相也。复如《合刊》里五层佛塔中三、四层之义也。是故,不可无,亦不可无无也。若无者,其法门无可入也;若非无者,不可升堂入室而坐如来之座也。
其一,有某大德,自言某月某日便当谢世,来宾甚广。至期未去世,复言,于来年某月某日便谢世,复来许多宾客,至时仍未去世。第三次,复言某日某时准予谢世,其信徒与宾客一无所来,其时仅仅有两位坚信弟子在侧。其时,师而坐化,焚后得舍利九粒。其他诸徒与宾客甚为懊恼,懊恼者何?无常远心也。
其二,九返祖师,屡次发菩提心,屡次均遭到“失败”,彼在失败中,更加精进,更加勇猛而前进,彼心不退不转,直到最后一次,其愿方圆成。故名为九返祖师。所谓屡次失败者,其心不退,亦不转,其道必成矣。
师父出关后,承蒙金山江天禅司寺方丈慈舟大和尚为《合刊》作跋,首座和尚养廉长老题词。
诸弟子发真诚心多方筹集资金敬印《合刊》。金山江天禅寺于一九九三年复印一千五百册。大连于一九九三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敬印四千册。合计共出版五千五百册,流传海内外,广结善缘。
第九章 大事尚未了 更进最上乘
一,金山打禅七
一九九三年师父来信告知,今年金山寺打禅七,可以接受居士参加。于农历十一月十八日起七,至十二月初八日圆满。于是,大连弟子一行二十一人,上海两人,如期来到金山。
十一月十八日慈舟大和尚起七开示说:“金山寺每年冬都打禅七。禅堂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受居士参加,你们能远道而来,很不容易。今天与各位居士们共同探讨禅宗奥妙,了解禅的清规,坐禅一法及修行必经之路。禅是梵文简称,中文云思维修,亦云静虑。坐禅为摄心,必须把散乱纷飞的妄心收回来,使它定在一处。古人为道,废寝忘食,今人修行应当效法。禅,体现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会参的,处处都是禅,就在生活当下,即能悟到出世间真谛。大家要珍惜禅堂光阴,分秒必争,不能空过参禅之人,心要真切,把一切放下,才能魔障不生。在禅堂里,就是行香、跑香、坐香、参话头,不准打闲岔。希各位都能精进勇猛,参念佛是谁……。”
首座和尚养廉长老讲话:“希望禅七圆满,大家都有收益。涤华禅师已有两年没进禅堂了,今天进了禅堂还要讲话,了不起,了不起。”
涤华师父讲了一个儿童“捧沙献佛”的公案。禅堂每天都有禅师讲开示,其中一位年轻禅师讲了修禅定的三个公案。其大意如下:
1,师徒两人要过河,见一妇女不能过河,老和尚背起妇女过了河,放下便走。小和尚见之,心里生疑。师父昔日常教导我们说:“女人犹于路边毒草,可千万不能碰。”师父今天怎麽会主动去背女人过河呢?对此,小和尚实在想不通,长达数月,不与老和尚答腔。有一天,小和尚憋不住,向师父提起这件事。师父说:“我把她背过河,立即就放下了,你怎麽直到现在还背着呀!”小和尚听此便悟。
2,某日有人来向老和尚请开示,老和尚说:“我要去方便方便。”向前走了几步,回头说:“连这点小事还得自己去做。”问者当下便悟。
3,有位姑娘独居修禅定。同事来告诉她,这次单位调资,您的工资没有长。她说:“不管它,随它去。”她的男朋友与她多次约会,都被拒绝,决定与她分手,她说:“随他去,不管他。”有一天家属来电话说,你买的彩券中了头等奖,让她本人在限期内去领奖。她说:“随它去,不管它。”
听开示,参公案,历来是修行的良药,这次禅七使大家收益非浅,启悟良多。
在坐香、跑香之余,我们就到师父关房小屋请开示。上海弟子问:“我们现在修净土法门,如改修禅,命终若要往生西方,会不会落空啊?”师答:“修禅是空无我相执的,如往生西方,不但不能落空,品位还高呢!修行喻走路,从此岸到彼岸,有万里路,当走到千里之时,寿命终了,来世修行则以千里为起点向前进。当知,金刚种子是不灭的,你们看,那一步是白走的呀?”
师父每天晚上,趺坐床上给我们作很长时间的开示,声音洪亮,毫无倦意,是那麽婆心切切。最后一天,师父开示说:“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让众生明白,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你们不要执着在名词相上,心外去找佛,一无是处。余讲了这麽多天开示,就是为了让你们记住,日常生活就是道。倘能在世法中,能逆流而直上者,而非凡夫。心外没有一法可得。”
有人又问:“修行有没有捷径?”师答:“希大家回去多看看《合刊》吧,如来觉性本自有,欲求觉性隔千山,勿求三藏十二部,无贪佛说五大宗,若识本心无识相,如来真法在其中。捷径就在决心,见饭不吃,佛陀也没办法。你们打坐如果一次能保持六小时以上,心才容易定。一天、两天能静下来不是真的,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能静下来,还必须再进步。能有三十年、四十年的且悟、且证的真工夫‘生无我相之心’才能有希望啊。倘有一丝半缕之业缘,生死仍然不了。若无业缘之相,即名为证菩提。”
问:“当前很多学佛人说,不能学禅,学禅要着魔的,还是念佛稳当,是这样吗?”答:“问的好啊!禅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法门不二,都在一心。心正魔即是佛,心邪佛即是魔。例如:生火煮饭,只要能把饭煮熟了,就不要再去分辨、争论用甚麽柴火了。无论禅净等那一宗,都要空五蕴,空五蕴时必然出现五十种阴魔,是无始的种子发出来了,只要心里定了,把过去多生多劫的事都发作出来。如果住了,就着魔了。怎麽办?以无我相办,不管它,就成功了。不要怕魔,魔是助道的。佛魔本是双胞胎,不魔不成道啊!倘有妄魔而来者,必须来一斩一,来双斩双。古德言: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楞严经云:心当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又云: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消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当知,《楞严经》不能不读,不能不熟读,切记!切记!余说的太多了,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禅师了。真正的禅师是不说这麽多话的。”现在想来,师父为引导弟子入门,象慈母搀扶未满周岁的孩子一样,迫使他老人家不得不如此。师父在关房小屋的开示很多,已整理在问答章中。
二,来连说法,指点迷津
一九九四年七月,大连部分弟子一时迷误,不知真伪而参加了所谓的“法轮佛法”。有正信的弟子向师父作了汇报,同时,师父又得知大连印书事宜仍无着落。因此二事,八十六岁高龄的师父,为怜悯芸芸众生续佛慧命,不顾重病在身,拖着虚弱的身体,拄着拐杖,乘船于一九九年五月十七日来大连。数十人闻讯赶到船站迎接师父。当师父病弱的身影刚从船舱走出时,弟子们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喊着:“师父!师父!”很多人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师父住下后,逐即听取弟子们汇报。最关心的是有关《金刚经注解》第六版问世一事。弟子说,助印款早已筹集到位,钱已存到银行多时,书号就是办不下来。主要原因是:在印刷初、二、三版《金刚经注解》时,所引起的风波未止,造成一些不明真相之人纷纷退助印款。市佛协不给开证明信,弟子们经过多方努力,书号终未办成。师父说:“从印初版《金刚经注解》,一直到第五版时,每版当中虽然魔障很多,困难重重,然而到最后,皆成功圆满。当知第六版亦如是。这些障碍皆是余在无始至今的覆障。难行也行,一行到底。难好!不魔不成佛。你们联系一下,我亲自去见宗教局的负责人。”当时考虑到他老人家年龄大,身体不便,由弟子三人出面,去见该局董处长、朴同志。他们一致认为《金刚经注解》、《合刊》是好书。并说:“请你们放心,我们希望大连地区能再版这两本书。等市佛协改选后,立即解决。最好你们能把印书的功德留给大连。”佛力的加被,师父的愿力,感动了他们,六月二十七日下午,市宗教局两位同志,专程登门来拜访师父。

 
 
 
前五篇文章

涤华禅师行略(2)

涤华禅师行略(3)

涤华禅师行略(4)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1)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2)

 

后五篇文章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2)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1)

净土文类聚钞》编者序

中国禅宗史上的历程碑——“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宗思想的雏

天台佛学入世精神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