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六祖法宝坛经略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六祖法宝坛经略序》(法海)
  疏:《六祖坛经》,又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法宝坛经》、《坛经》,禅宗经典,一卷。六祖,即慧能,禅宗第六代祖师,禅宗南禅创始人。坛经,即设坛讲经。这是我国撰述佛典中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著作,是禅宗六祖慧能于韶州大梵寺坛上说法,由弟子法海等集录而成。
  按佛教的传统,只有继续佛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作“经”,佛弟子及其后代佛徒无论如何伟大,其著作都只能称“论”,《坛经》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阐发,并被确定为“经”的地位的。
  《坛经》大致有四种版本:一、法海本,又名敦煌写本,不分品目,是现存最早的版本,现藏英国博物馆,后由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将其分为五十七节。二、宗宝本,又名流通本,一卷,十品,题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前有德异序,系宗宝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的改编本。因文字经过润色,较流畅,且内容又含有某些后期的禅宗思想,故长期来几乎成为《坛经》的唯一流通本。三、惠昕本,又名兴圣寺本,二卷,十一门,题名《六祖坛经》,是惠昕于唐乾德五年(967)根据繁本《坛经》删定而成,书前有惠昕序。后传入日本,由兴圣寺再行刻印。四、德异本,又名曹溪原本,一卷,十品,题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系德异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编。1944年“普慧大藏经刊行会”曾刊印以上四版的合编本。日本《大正藏》收录了敦煌本和流通本二种。金陵刻经处有流通本的单刻本。
  我现在采用的是“宣化上人讲述本”。我参考了他的意见,采纳了他的不少成果,再加上我的心得。这是要特别说明的。
  此序即由六祖入室弟子唐代法海禅师所撰,记述六祖的生平事迹。
  大師名惠能,父盧氏,諱行瑫,母李氏,誕師於唐貞觀十二年戊戌歲二月八日子時。時毫光騰空,異香滿室。黎明,有二異僧造謁,謂師之父曰,夜來生兒。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作佛事。言畢而出,不知所之。师不饮乳。夜遇神人灌以甘露。
  疏:惠能俗姓卢,父亲名叫卢行瑫,母亲姓李。惠能生于唐貞觀十二年戊戌歲二月八日子時,即公元638 年。其神迹现今尚难以验证。
  既长。年二十有四。闻经悟道。往黄梅求印可。
  疏:惠能24岁悟道。他父亲去世早,由母亲拉扯长大,稍能做事,就砍柴为生。24岁,在一次卖柴时,听人读诵《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当下即悟。现在有些人,只懂些佛法的皮毛,就到处说自己开悟了。古人,即使他已经开悟,也不敢卤莽说。他必须找一位真正的大师来证明。这就是六祖从广东去湖北黄梅求五祖印证的原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的意义是说不完的!凡是说的,都是不够的,或不对的!不说是对的,说是不对的。“说是一物皆不中。”“不立文字”,就是这个道理。但我还是试着说说我的肤浅理解。1、心是无定的,性是无定的,人是无定的,一切不过是缘聚缘散。2、我们的一切意见、观知都是无定的。主观和客观都是无定的,所以其本质是空的。3、因其无定,因其缘聚,所以有形色,有观知,有意见,生其心。4、万物瞬间变化,无所住;而我们能看到它暂时的未变的偶然的形色,如同照片定格的一瞬,所以生其心,以为它长久、不变。5、我们的心以为它变化成了什么,其实那也是无所住的,所以即时的真心真识,那片刻的定格才是真实,但这只有一瞬的真实恰说明了它的一瞬之外的恒久的不真实,也就是一瞬的虚幻性。6、唯一的真实是变化,变化是唯一的不变。7、万物的本质是空,不要想着来世如何如何,那也会缘聚缘散。佛者,觉也。学佛成佛不在来世,而在今生……不要说透!也说不透……
  五祖器之,付法衣,令嗣祖位。时龙朔元年辛酉岁也。南归隐遁一十六年。
  五祖弘忍很器重惠能,传之衣钵,使为六祖。当时担心神秀的徒弟及其他人迫害,惠能回到广东,在猎人队伍中住了16年。16年间他做些护理网罗的工作,伺机救度鸟兽,一直不吃荤,继续用功修行。这时没人知道他是六祖,是五祖真传。
  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会印宗法师。诘论玄奥,印宗悟契师旨。
  在广州光孝寺(光孝寺,三国时建,称制止寺,东晋称王园寺,唐称法性寺、大梵寺,南宋始称光孝寺至今。),住持印宗遇惠能。以“风动、幡动、心动”事动印宗。印宗请惠能入禅房,一番对话,印宗心悦诚服。当印宗知道这模样上的在家人是惠能时,他知道这就是真正的六祖!印宗也就是在这时才真正了解到禅宗至深的义理。
  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薙(同剃)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三藏为证戒。
  正月15日,在光孝寺为惠能师剃发,在2月8日,也就是释迦摩尼的出家日,积聚了很多高僧大德为惠能师授具足戒。印宗法师请来西安的智光律师作为授戒师,苏州的慧静律师作为司仪来主持法事。羯磨是梵语,意为办事人。授戒有一套严格的礼仪程序,授戒师要三次问羯磨:“可授戒予此人吗?”如果合乎规范,羯磨要三次回答“可”。来自荆州的通应律师作为传授经典的教授,来自印度的耆多罗律师作为说戒师。中天,即中天竺,指印度。来自西域的蜜多三藏律师作为鉴证人。整个过程非常严谨认真。
  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又,梁天鉴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此坛畔。亦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王也。”
  惠能师受戒的戒坛,是刘宋时由求那跋陀罗法师创建。公元502年,智药法师从印度来,把带来的一棵菩提树栽种在坛边,并写下文字,说170年后将有世间的菩萨在此宣讲大乘佛学,普渡众生。那人是真正的传达佛的心意的首领。据说,自此坛建成,到惠能剃度讲经,正好170年。
  师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法旨。一如昔谶。
  到此,惠能师的受戒礼完成。他还就此机会接着宣讲了由释迦牟尼佛开创、后经达摩、弘忍等一直曲折流传的佛教大乘义理,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昔谶”,即指上文170年事。
  次年春,师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仙曰:“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师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方。
  第二年春天,惠能告别广州,回到韶关南华寺。缁衣指僧人,白衣指在俗之人。印宗率领僧俗之众一千多人,一直送到韶州南华寺。还有几百人跟着六祖留在南华寺学习。惠能见寺院破败狭小,向当地施主陈亚仙征得土地,扩建了南华寺。檀越,就是施主。“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即:想到施主这里来,求得一块扩建寺院的土地。
  今寺境有天王嶺,因茲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廣大,但吾高祖墳墓並坐此地,他日造塔幸望存留。餘願盡捨,永為寶坊。然此地乃生龍白象來脈,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寺後營建,一依其言。
  其地有山岭,曰天王岭,就是因为惠能法力广大,被人尊为天王,所以名天王岭。施主陈亚仙提出,祖坟在此,要与保留。除墓园地以外,皆捐给佛寺。他还提出建议,此地风水好,山如龙象。地势高处,建筑物宜低,地势低处,建筑物可高,使之远观屋顶平整齐天。但不可以挖高填低,以免破坏了自然和风水。南华寺的建筑遵循了陈亚仙的提议。
  師遊境內,山水勝處,輒憩止。遂成蘭若一十三所。今曰花果院,隸籍寺門。
  兰若是梵文,即庙宇。除庙宇之外,还有一座花果院,由陈亚仙捐献,也属于寺院所有。
  其寶林道場,亦先是西國智藥三藏,自南海經曹溪口,掬水而飲,香美,異之。謂其徒曰:“此水與西天之水無別,溪源上必有勝地,堪為蘭若。”隨流至源上,四顧山水回環,峰巒奇秀,歎曰:“宛如西天寶林山也。”乃謂曹侯村居民曰:“可於此山建一梵剎。一百七十年後,當有無上法寶,於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號寶林。時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具表聞奏。上可其請,賜額為寶林,遂成梵宮。蓋始於梁天監三年也。
  宝林,意指佛教法宝在此。古印度原有宝林山,智药大师从印度来中国广东韶关,在曹溪掬水而饮,觉水甘美无比,观山形地势而叹,谓此地极似天竺宝林山,宜建寺院,弘扬佛法。此地有曹侯村,乃曹操后裔,故其水流曰曹溪。村民们相信智药大师之言,将其报告州府。当时韶州长官侯敬中又将智药大师的预言上奏朝廷,梁武帝乃赐额“宝林”二字。于是在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建寺于此,这便是南华寺的起源。
  寺殿前有潭一所,龙常出没其间,触挠林木。一日,现形甚巨,波浪汹涌,云雾阴翳,徒众皆惧。师叱之曰:“你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若为神龙,当能变化,以小现大,以大现小也。”其龙忽没,俄顷复现小身,跃出潭面。师展钵试之,曰:“你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龙乃游扬至前。师以钵舀之,龙不能动。师持钵归堂上,与龙说法,龙遂蜕骨而去。其骨长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传寺门。师后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右侧,有铁塔处是也。
  此段记述了一个故事。然不可信!一切未经或未可证实之事,皆不可信!这乃是真理昭示给我们的,也是佛学暗示给我们的根本道理。因为佛学是顺风吹火,因人而异,来启发觉悟的,不可执着于文字!他若是个“愚汉”,就以他能懂能信的话去“教育”他,他能达到什么层次,全看他自己!教他不做坏事,他能不做坏事,就行了;至于他懂不懂为什么不做坏事,那就看他自己的“觉悟”了。“使由之”,是外来的事,是佛的事;“使知之”,是内在的事,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佛是不能代替的!
  此段记述的故事当如是看。而故事,只说明了那时的作者法海的认识水平。
  (全文完)

 
 
 
前五篇文章

达摩禅师与“西来初地”

将西方佛教中国化的禅宗六祖惠能

慧能创立禅宗与佛教中国化

终南山杜顺禅师缘起

圣然:佛教与和谐山西—— 华严思想与和谐山西

 

后五篇文章

华严妙韵 情动东南亚

归元无二性 方便有多门——记武汉归元禅寺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中观学

小乘佛学与两晋般若学之渊源

稠禅师古寺武术文化遗迹寻踪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