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鄂温克旗藏传佛教和鄂温克人的信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鄂温克旗藏传佛教和鄂温克人的信仰
  孛·额勒斯
  藏传佛教活动的印迹可以通过藏传佛教寺庙的分布来考察。
  北元帝国消亡后,清帝国在蒙古地区推行“兴黄教,安蒙古”的国策,藏传佛教在鄂温克旗大行其道。
  来自准噶尔帝国(当时统治今中亚与新疆一带)的额鲁特蒙古人首先在鄂温克旗建立藏传佛教寺庙。1732年春,额鲁特蒙古人移居伊敏河东侧,分为乌吉(意为第一)、寨(意为第二)两个苏木。两个苏木都建立了自己的苏木庙。乌吉苏木庙建在名为玛日折(意即碱地)的地方,就是今天伊敏苏木北部、原白灰厂石矿山的西南面山脚下。后来伊敏河爆发洪水,寺庙被水浸泡,乌吉苏木的蒙古人就拆寺撤庙,庙产多送至“本班庙”。寨苏木庙初建在锡尼河(即今日之“额鲁特乌布日”地方),后迁建到伊布格勒图敖包南坡。后来,此寺连续有几位喇嘛死去,信众多认为寺庙已被玷污。于是,该苏木于1916年拆除这个寺庙,庙产仍送“本班”庙。
  一直至日据时代的1933年7月12日,并入索伦旗,额鲁特旗存在201年。额鲁特旗庙建于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建在额鲁特旗敖包——胡硕敖包山南坡,乾隆皇帝弘历赐名“延禧寺”。
  当年,延禧寺前有金刚庙,中轴线上有大殿、菩萨殿等,另有东西厢殿。庙周围有院墙。院墙东边有喇嘛住宿的房屋。后来,延禧寺迁建到今伊敏河镇北、公路东侧五牧场客运站前,人们称它为苏敏博日格苏莫,也叫胡硕苏莫。1917年,巴布扎布将军部下色布精额统军进入呼伦贝尔,此庙在“丁巳年兵变”中被破坏,庙产与寺庙牲畜多有损失。兵变后,额鲁特旗蒙古人用庙里残存的佛像、供器、佛灯碗、佛经,在今公路西边的沙包中建一处8个哈那、4个柱子的蒙古包,当作寺庙,称其为“本班”庙。1927年,呼伦贝尔有名的富户色格木德章京(即佐领),用私人财产在巴彦查干诺尔(今伊敏河镇内胡吉日诺尔)北建庙,就是续延禧寺,因地名称巴彦查干苏莫,牧民也因其建造者而称色章京苏莫。此庙有金刚殿、大殿、菩萨殿和喇嘛住宿的房屋,有畜群等庙产。因庙址低湿,地基质量差,庙墙裂缝破损;加之,当年额鲁特蒙古人多在伊敏河东放牧,距离较远,交通不便,所以,此庙再次搬迁。1938年,延禧寺迁建到伊敏河东阿贵图(有洞的山)山前,新建的大殿匾上用蒙、满、藏、汉四种文字书有烫金“延禧寺”大字。但人们还是因其背靠有自然山洞的山而称阿贵图庙。庙建有四方大殿,大殿上有四方小楼。用白色花岗石为地基,汉白玉石为台阶,窗台以下是青砖,以上漆红色。大殿有两扇红板门,门外两侧用四大红柱子顶住棚,边上刻有十二属相和八祭图案。大殿后有上楼木梯。楼上小楼周围有叩头的阳台。楼前有吉兽两对,鹿形,还有法轮。大殿内为白色墙壁,红漆地板,顶棚天蓝色,中心是用80多块宝石镶成的双龙环;大殿东墙供奉千手观音,靠西墙摆放千佛墙;北墙下供奉宗喀巴佛,除其莲花座,身高两米,头到大殿顶,是兴安北省省长额尔钦巴图先生批准建造的佛,其右侧供奉108卷《甘珠尔》佛经。1945年,苏联、蒙古国军队出兵中国,打击日本关东军,战乱四起。延禧寺仅余少数喇嘛,丢失不少庙产。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延禧寺被当作“四旧”,被拆除一空,仅余遗址。额鲁特旗旗庙——延禧寺先后四次搬迁,五次建庙,历经185年沧桑岁月,其命运令人扼腕叹息。
  1918年,布里亚特蒙古人迁入呼伦贝尔,建立布里亚特旗(1933年并入索伦旗)。1926年夏,他们修缮了锡尼河西岸原额鲁特蒙古人的旧庙,第二年竣工,举办了盛大的那达慕以示庆祝。在那达慕上,遵照民众之请,决定建立新庙。1928年,新庙落成,起名“达西敦都布灵”,但牧民叫作锡尼河庙。1931年,八世班禅额尔德尼?图布登确吉尼玛流亡途中应邀来到锡尼河庙,讲经作法,接受信徒朝圣。这年增建班禅下塌殿堂,此庙改称“丹巴达尔扎灵”(意为广播黄教),并供奉班禅幼年衣物。1949年,大喇嘛阿日德那?玛格斯尔用私产建一小木庙,供奉锡尼河庙的长生灵。在“文化大革命”当中,锡尼河庙遭受巨大破坏。1985年,锡尼河庙得到原址修建,重光佛法。
  此外,建于1802年的索伦左翼四旗旗庙——广慧寺(在今巴彦托海镇原旗政府东侧),毁于1958年。牧民称其为呼和苏莫。建于1802年的索伦右翼四旗旗庙——光远寺(在今巴彦胡硕旅游点前山脚下),毁于1917年的“丁巳年兵变”。
  在鄂温克旗,与呼伦贝尔其他地区一样,藏传佛教的传播也为萨满教的存在留下了空间。我们可以从鄂温克人的信仰和鄂温克族的萨满教文化当中可见一斑。
  鄂温克族是亚欧草原森林地带民族之一,是北亚细亚游牧狩猎文化的传承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产生活与精神世界。萨满教文化渗透在鄂温克人的社会中,成为鄂温克人精神生活的象征。
  相对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和通古斯语族绝大多数民族,鄂温克人长期保留着萨满教信仰,也比较好地传承了萨满教文化。
  “萨满”这一称谓来自通古斯语言,语源为“狂欢、激动、不安”的人,引申为“先知者”、“神通者”、“通晓者”,即什么都知道的人。在蒙古语中称“勃额”。
  萨满教万千年来流行于北亚细亚大地之上,影响遍及亚欧草原森林游牧狩猎民族,是历史上诸多游牧帝国,如匈奴帝国、柔然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的全民族宗教。伊斯兰化之前的维吾尔人、哈萨克人、乌孜别克人、吉尔吉斯人,藏传佛教化之前的蒙古人、满洲人均信仰萨满教。《蒙古秘史》中清晰地记录了通天巫——阔阔出在蒙古社会中的巨大影响。(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前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喇嘛庙的艺术性格

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之分!

从桑耶寺看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特征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发善提心品,成佛品,嘱累品〉与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末三品与藏传即身成佛之异同(下)

 

后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觉域派

藏传佛教的三根本

五台山的藏传佛教印象

简论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地位

藏传佛教伏藏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