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如——禅宗的又一个“六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如——禅宗的又一个“六祖”

  从十八盘过来,向西行若干步,远远就可以望见法如塔。这是一座叠涩顶方形砖塔。塔基就山岩而为之。塔身部分每面宽210厘米,高约450厘米。在九层叠涩顶之上,作三层递收式平台。平台之上,是石刻的山花蕉叶、三重相轮和摩尼宝珠。塔的总高度约700厘米。塔身在南面开门,门框用青石雕成。门高71厘米,宽60厘米。门楣上刻铭文及二飞天。全塔比例谐调,造型庄重优美,有很高的匠意。

  塔内立青石碑一通,高165厘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碑首半圆形,中间雕优填王倚坐像,左右为二金刚力士。左力士踏牛,右力士踏羊,刻工精细。

  碑文是《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八分书,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七字,共八百二十一字,保存状况基本完好。陆耀通撰《金石续编》卷6收录了全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提出了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传承系列表,即禅宗在印度的传承为:如来一阿难一末田地一舍那婆斯……在中国的传承是:菩提达摩一惠可一僧粲一道信一弘忍一法如……

  现在人们一讲到“禅宗六祖”,便说“南能北秀”。但事实上,惠能在弘忍门下三年,只是一位“行者”(在寺院中干活的人),还没有剃度出家;神秀在弘忍门下“服勤六年”,早早就离开了弘忍。始终服侍弘忍十六年,至弘忍去世才离开的,只有法如。

  然而这位当年赫赫有名的“定门之首”法如禅师很有些不幸。撰写《续高僧传》的道宣,早于法如二十二年而亡,故法如事迹不可能收入《续高僧传》;而宋代赞宁(919—1001)撰《宋高僧传》时,不知有意无意,竟漏掉了这位大师。所以许多研究佛教史的人,甚至不知道有法如这么个人物。

  如此说来,这《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竟成了研究禅宗史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据《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可知,法如俗姓王氏,祖籍山西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幼年随舅父到了澧阳(今湖南省北部的澧县),出家投惠明(号“青布明”)为师。

  这惠明也姓王,杭州人,少年出家,游道无定所。后人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投敏法师法席,住了二十五年。在一千多僧侣中,他被称为“解玄第一”,对经义颇有研究。他每每披一块青布,作为袈裟,时人号之曰“青布明”。后来他到了蒋山(江苏省南京市郊),向岩禅师咨请禅法十年。又西上荆州四望山(今湖北省江陵市),头陀坐禅,念诵《思益经》,依经作业。就在这时(显庆元年,656年),十九岁的法如志求大法,从惠明出家。两年后(658年),惠明对法如说:“蕲州忍禅师行一行三昧,你应该到他那里去求教。”随即北上长安南山游历。

  “三昧”是梵文的译音,也可译作“三摩提”或“三摩地”,意思是禅定摄心。佛教说人的心生来就弯弯曲曲,不端正,只有通过惮定摄心,心才端直。譬如说,人心就像那弯弯曲曲的蛇,如果让蛇爬进大竹筒中,它的身体自然也就端直了。这“三昧”就像治理人心不直的大竹筒。“一行”是一种行相,指“法界”一相;“法界”指物质的和精神的存在,就是说让“心”定于“法界”,系念“法界”万万千千的事物,知道它们在本质上是并无差别的。就连佛与我们普通人也是平等无二的。而佛又何止百个、千个。佛有多少个是数不清的,就如恒河的沙粒。总之,天下万事万物,混然一体,并无差别。能想明白这番大道理,便是体认了“一行”。而使心定于一行修习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了。这“一行三昧”又叫“一相三昧”或“真如三昧”。弘忍就是坚守这“一行三昧”的。

  法如遵从惠明的指教,来到蕲州黄梅县东边的双峰山东山,投弘忍为师,专心学习“一行三昧”。法如在黄梅东山寺,奉侍弘忍达十六年之久,直到他去世。

  弘忍去世时(674年),他最有名的五大弟子——神秀(?—706)、道安(584—709)、智诜(539~618)、惠能(638~713)和法如(638~689),只有法如还在他的身边。如果说,弘忍有什么“临终遗嘱”的话,那也只有法如可堪嘱告,密受东山法门的真谛了。

  弘忍去世后,法如游淮南九年(674—682年),后于683年北上嵩洛,隐居于少林寺,默行禅道。

  法如的作风,与神秀、惠能等师兄弟不同。神秀大行禅法,声彩发挥,成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神秀上殿时,武则天亲加跪拜,好不威风。而惠能南下岭南,值印宗法师讲《涅 外》,借机发难,先声夺人。法如在少林寺,三年之间(683—6Hh¨),少林寺僧竟皆不知其来历。这正是他守本全朴、弃世浮荣的品格,确有外藏名器、内洽玄功之贤士高遁的雅风。

  直到垂拱二年(686年),僧众们才发现法如乃一代大禅师弘忍的嫡传,惊讶不已。于是,四海标领僧众、洛阳高僧大德齐集少林寺,请法如开讲禅要。他们请求说:自北魏至唐,经的五个朝代,近二百年之久。而命世大德,时时间出,皆以无上大宝(佛法),教导后人。今请再振玄纲,使闻法者光复正化。法如推辞说:言语不讲,则真意不会消亡;用智慧求解脱,则思虑无穷。我怎么敢从命,发扬什么先师的禅道呢!如此推辞再三,众僧再四祈请,才开讲禅要。

  法如说:我看佛的意思,广矣,大矣,深矣,远矣!今惟有——法(东山法门)能使圣人、凡人同人波定,勇猛的人接受真谛。就像人从火灾中逃出,不能有丝毫犹豫、中断!听众一下子豁然开朗,便得本心。

  法如说:佛法如空中之月,它只能出现在观看者之心。你们勤恳地努力吧,道就在你的努力中寻觅!

  法如这番“道契于心”的宏论,真是闻所未闻。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佛,又何必苦苦向外去觅求呢?就如同一轮明月当空,天下万万千千条溪、河不都可以映出月亮吗?这就叫做“一印之法,密印于众意”。

  自垂拱二年至永昌元年的三年(686-689年)中,法如频诲学人,孜孜不倦。但他声称,他并没有接法的弟子。“非曰其人,孰能传哉!”

  在络绎不绝的求法者中,却有位李元硅(644—716)自称是法如的嫡传弟子。元 号称“庞坞和尚”,上元二年(675年)得度,出家于嵩山闲居寺。永淳二年(683年),他在洛阳敬爱寺遇见法如,但法如并未向他传法。他在垂拱二年听法如开讲禅要后,感叹地说:“尝闻千载一遇,今谓万劫难逢!”

  法如死后,元硅南下荆州玉泉寺,向神秀学习了一段不长的时间,然后重返嵩岳。

  元硅虽然自称是得了法如的禅法,但《宋高僧传》中却并未提及此事,反倒用大量篇幅记述他与嵩山神讨论佛法并为嵩山神授戒的神奇故事。

  这元硅有一位弟子叫灵运(?—729)。少林寺西北小远的地方,有一座精美的单层六角形石塔,塔门上刻着“肖光师塔”叫字。这就是灵运的遗身塔。灵运俗姓萧,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后代。他游历嵩山后,便决定留在少林寺修行。他向庞坞和尚元 求法,得到元硅的指教,也得了“一行三昧”:照十方于自空,脱三界于彼着。慧眼既净,全身亦如。始知心外无法,所得者皆梦幻耳!他面对苍然的空山,年年默坐,观大地、土木,与佛刹无别;观云霞、溪水,悟无心无性。一切自然的与人间的造化都与梦境般,空幻不实。

  “肖光师塔”是灵运的弟子坚顺所建。这坚顺不知其生平,只知他是法如系统可查到的最后一位弟子。

  汤用彤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写的《隋唐佛教史稿》第四章第六节介绍禅宗时,列出了唐碑中几个不同的传法世系表,其中包括《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但未深考,仅表示说:“盖各派竞以传统自任。”

 
 
 
前五篇文章

禅佛教、全球化、与“心伦理”

藏汉传统伦理思想比较

如何寻找上师与作个弟子

金刚萨埵百字明含义、功德和仪轨汇集

阳光下的佛事和佛僧

 

后五篇文章

古今唯识学中第八识的比较

华严经塔,金石佛缘

马一浮对熊十力《新唯识论》前半部之影响

马一浮对熊十力《新唯识论》中《明心》章之影响

论禅宗对周敦颐思想的深刻影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