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认识人生 系列九 1、染净心生恒修心?往生净土理事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认识人生 系列九 1、染净心生恒修心•往生净土理事观

 

  1、省观自心防魔障•定课恒修趣道心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我们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同我们的心有关系。心造了哪一道轮回的业因,就会推动我们在六道当中哪一道去轮回。“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也是谈到我们的心。就是三界当中的杂染的世界是唯心,净土,也是唯心,“生唯心净土”。娑婆世界,唯心所生;极乐世界,也是唯心所生。“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染土由心生,净土也是由心生。我们的身语意业清净了,对净土的道理也就容易理解。如果我们身语意三业不清净,对净土的道理就很难理解。

  大家念经的时候,静坐的时候,内心比较寂静、清净,经论里边的法义就会显现在我们的心中,看了就会非常明了。如果我们平时散乱心,懈怠、放逸,我们在念诵的时候,这种作用就产生不了。它就不能有这种境界出现。禅定功夫深一点的人,他会进入到另外的一种世界当中去,定的世界当中去,进入到圣者的世界当中去。

  那么我们修行,如何来判断究竟我们是修对了,还是修错了,有没有偏?这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问题。打比喻讲,修行时间长了,我们同人家相处,不容易去理解别人,别人也不容易理解我们的心态,不容易理解我们的心情,不容易理解我们。自己不容易理解别人,别人也不容易理解我们。那么别人可能是凡夫心、世间心、普通心。但是我们有修行用功的人,心跟这些心不一样,我们是什么心呢?我们是普通心、世间心、凡夫心?还是菩提心?这就是很关键的问题!

  如果我们是菩提心的话,清净的、善良的、圆满的、慈悲的,众生必定愿意、乐意接触我们,同我们相处,心生欢喜,心生轻安、快乐。但是,我们既不是世间心,也不是菩提心,那是什么心呢?就两头都不是,那么以后就要注意了。

  如果不小心的话,我们就会走火入魔,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词语。魔什么意思?就是障碍,内心当中出现了障碍,心理上走火,就走偏了,走到极端,走火。当然也不是说有修行的人,或者说所有修行人都会走火入魔,当然也不是这样的意思。修不好的人,修偏的人,有可能会发生这样子的问题。所以修行需要定课,数量、次第决定。只有数量、次第决定,才能够培养我们的恒常心,才能够培养我们的平常心。就犹如我们日常生活一样,不能离开衣食住行,佛法也一样,慢慢培养,佛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多少,一天用功多少,应很清楚,他就会以一颗非常平常的心、平静的心来对待佛法。而不是说以一种不平等的心、以一种着急的心来面对佛法。这样子佛法怎么能够入心呢?怎么有可能学好?佛菩萨、善知识、祖师大德们,他们的心都是平等、正直的,凡夫的心有高下,不平等、有曲直。这样就是要让我们有高下的心变成平等的心,让我们有曲直的心变成一个正直的心,让我们有分别的心变成一种无分别的心,让我们染污的心变成清净的心。这些转变的过程,需要经论的依据,需要经验的指导。

  2、生何净土自心作•理观一体生佛心

  阿弥陀佛,法界藏身,充满整个法界。那不等于说他的血肉之躯有这么高大,而是指阿弥陀佛的这种功德,佛菩萨的功德充满法界,这种信息充满法界。只要你念佛、念法、念僧,他就能够与佛相应。阿弥陀佛他本身在因地的时候就有这样子的愿力,念彼名号就能够往生彼土。所有的佛菩萨都是有愿力,有大愿力。但是我们普通人看到佛,仅仅看到丈六金身,丈六的比丘,只能看到化身,报身我们看不到。

  智者大师,天台宗的祖师、初祖,他根据往生净土的人,做了分别,分别成四种净土。

  第一种净土,叫做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什么意思?就是有凡夫,也有圣者,住在一起。人天道的凡夫与声闻道、缘觉道的圣者居住在一起。娑婆世界是同居的秽土,极乐世界是同居的净土,这些没有断见惑、思惑烦恼的人,居住的国土名为凡圣同居土。

  第二种净土,叫做方便有余土,是阿罗汉、是佛地前菩萨所居的净土,已经断了见惑、思惑的烦恼,所以名为方便,但是无明烦恼仍然存在,还没有断。

  第三种名为时报庄严土,已经断了一分无明的菩萨所往生的国度。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菩萨所居住的国土。

  第四种,常寂光土,是一种理性的净土,无明已经断尽了,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具足。

  智者大师为我们做了分类,我们念佛的人也常常听到说这四种净土,我们要往生到哪一种?其实就是表明我们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条件,一个什么基础,它是根据人来划分的。每一土当中又有九品,《十六观经》讲:自心作佛,自心是佛。“自心作佛,自心是佛”什么意思?“自心作佛”是从事上面讲,“自心是佛”是从理上面讲。从事上面讲,你要去造作才能够成佛。从理上面讲,凡夫的心、圣者的心、众生的心、佛的心,都是同一种心,它的体性是一样,所以名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从事上面的说法跟理上面的说法是不一样的。理上面的说法,它能够贯穿万法,就是什么法,它都可以从理上面来说明。事上面就有差别了,向罗万法、林林总总,这一法就是这一法,那一法就是那一法,不能混淆。

-----------------------------------------------------------------------------------------------------------------

相关链接

认识人生(目录)

更多佛教基础读物

-----------------------------------------------------------------------------------------------------------------

学诚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学诚法师佛学问答

学诚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学诚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九 2、参悟茶道空出有?通达空

认识人生 系列九 3、弘法利生依三学?次第学

认识人生 系列十 1、无为功德般若体·都摄六

认识人生 系列十 2、依慧消业修三福·花开净

认识人生 系列十 3、苦乐名言虚妄相·离执离

 

后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八 5、善护所缘不随转?决定所

认识人生 系列八 4、善悟诸喻甚深义?广弘圣

认识人生 系列八 3、欲断烦恼莫逃避?先识自

认识人生 系列八 2、苦乐交参由心生?了达四

认识人生 系列八 1、谛思生命真实义?实相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