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八关斋戒略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八关斋戒略述
  汝 佛
  佛法之所以殊妙,在于能顿超三界束缚。是故可知,在家学佛乃是为出家修道作准备l而八关
  斋戒即是为著亟思了生脱死的在家居士而设,使其短时间内,能得反覆的薰习,最后终能成就出家的善根。
  佛青会于月前假板桥县立体育馆举办八关斋戒法会,计有干余名四众大德躬与盛会,可谓难得稀有!在此人心日益陷溺,世界愈发动荡之际,深入因果、特重智慧的殊胜佛法,便像是清澈溪流,逐渐析净每一个人的层层浊垢。然而;佛法虽极玄奥,却是无戒不入:严格的自律,.才是步入智慧殿堂的不二法门。《优婆塞戒经》云;“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
  《处胎经》叉云:“八关斋戒者,诸佛父母也。”值此乱世,唯有自清、自重,方能正本清源,并终达兼善天下的新境。
  佛法之所以殊妙,在于能顿超三界束缚。是故可知,在家学佛乃是为出家修道作准备;而八关斋戒即是为著亟思了生脱死的在家居士而设,使其短时间内,能得反覆的薰习,最后终能成就出家的善根,也因此故,八关斋戒叉名“长养律仪”,亦名“近住律仪”。所谓“长养”者,就是由于受持斋戒,便可使得出家善根逐渐增长、成熟。所谓“近住”者,意指经由持戒,可渐渐修习而至阿罗汉境界;现时虽是凡夫,却离阿罗汉住处不远了。
  八关斋戒虽极殊胜,却并非每一个人均能长时秉受的。然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即已洞悉这点,故特制定每个月(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等六斋日中守之。实则,求受八关斋戒本无时间限制,前述乃佛陀的方便善巧。在《优婆夷堕舍迦经》中提到:“天下人多忧家事,我用是故,使一月六斋持戒。若有贤善人欲得阿罗汉者,若欲急得佛道者,若欲生天上者,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一月十五日斋亦善,二十日斋亦善。人多忧家事故,与一月六斋。”足见佛陀所制者,系为了忙于世务的俗人所设的渐进之法。
  至于“六斋日”的施设,则源自印度古代即已存在的宗教习俗,只是,佛陀将之改成了佛子奉斋持戒的日子。《大智度论》有云:“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福、以避凶衰。”由此可见一斑,其实,持戒并非挂虑灾厄、鬼魅的迫害;佛的本意乃在因应社会习俗所作的权巧方便,并下是说,六斋日以外的时间就可肆意放纵,忘失初哀,一月中三十日,天天都是求受殊胜的八关斋戒之良辰吉时。
  如众周知,八关斋戒具有八条戒,其内容分别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下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花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在《佛说斋经》中说;“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由此可知,八关斋戒既为出世修行奠下基础,自当要将饮食、男女等事断得干净才行。
  以“下非时食”来说,就是为了防制恼人的淫欲。俗云;“饱暖思淫欲。”充分说明了饮食诚乃男女大欲的增上缘,能够在这方面有所节制,身心自然轻爽,妄念亦随之而减。佛陀制定这一条戒,也足见其洞悉人类劣根性之一斑,而节省饮食确实也提供了人们防范欲念的最胜方便。至若不歌舞倡伎,不香油涂身、不坐卧高广大床……等。亦无非在敛身正念,使道心得以持续增进,最后终证涅槃寂静之乐。如《成实论》中也提及:“是中,四是实恶,饮酒是众恶门,余三是放逸因缘,是人离五种恶是福因缘l离余三是道因缘。白衣多善法劣弱,但能起道因缘,故以此八法成就五乘。”可见,八戒之后三戒,具有舍离染缘的作用,也可以说,三乘圣道的基础均在乎此了。
  受持八关斋戒之前,一般均有忏悔仪式。忏者,即昔日弃置的善法,誓愿精进修习:悔者,即昔日一切恶不善法,誓愿痛切悔改,实则,忏悔在佛法修持的历程中颇称重要,此因忏悔乃惭愧心的具体流露。须知一个行者如或缺了惭槐心,则遑论其改恶兴善,甚或成道证果了。《增一阿含经》说;“若受八关斋,先须忏悔前罪,然后请受戒法。”《六门陀罗尼经》也说:一我之所有众魔之业,若不先悔,终不发心,缘无上觉,故所有罪先须忏悔。”是故,于忏悔之际,定要有痛彻心扉的悔过之感;否则,依样画葫芦一般,是绝无法清除罪业的。
  既要受持斋戒,就应匡正受戒心态,以期戒法清净无染。在《佛说斋经》中,佛陀将受戒心态分为牧牛斋,尼犍斋、佛法斋等三种,现条述如下:
  一、牧牛斋;譬喻受戒者如牧牛人,其心思总是萦绕在明天该往何处觅得水草,让牛只饱腹,自己也落得轻松,这就好像受持八关斋戒之人,于受斋当日,总在妄想:今日持戒,在行为上有著诸多限制,故当于明日为所欲为,以弥补今日损失。就如受非时食一戒,便希望明日除戒后,好好果腹一番……等等,凡此种种,佛陀严厉斥为“不名得斋”,亦即不是一名持戒清净的受斋行者。
  二、尼犍斋:尼犍子,系印度一类修持苦行的外道。他们相信藉著诸如冰上受冻、身上涂灰……等苦行,能够出离三界的系缚,然行之既久,便只徒具形式,而图取悦他人耳目罢了。如受持八关斋戒之人,也只作表面工夫,未能至诚恳切,求离生死,则叉与尼犍外道有何差别呢?
  三、佛法斋:亦即表里如一地持守八关斋戒。而佛陀也在经典中明确告诉我们,欲得戒法清净,应在受斋期间修持“六念法门”,期能严谨地守护六根门头。这“六念法门”就是:一、念佛,即对于佛陀庄严相好及其智慧的孺慕之情。二、念法,经常思惟佛陀所说之正知、正见、正法。三、念僧,思念僧众的种种功德,并深心向往之。四、念戒,常行思惟戒相及其殊胜功德。五、念天,思量天人之所以生天的前因后果,并由之策勉自我。六、念施,经常想到周遭贫困之人,且亟思以财物济助之。
  至于受持八关斋戒的殊胜功德,则是说之不尽的。“六斋神变月,奉行八戒斋,彼功德殊胜,则为与我等”当天帝释这样说时,却被佛陀呵斥。认为斋戒乃在成就出世道果,其功德远胜过天帝释!《大智度论》也提及:“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盘。” 《优婆塞戒经》云:“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叉云:“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释尊)世一日一夜。”足见受戒功德殊胜非常,吾人叉岂可失之交臂呢?
  佛陀苦口婆心地劝告在家弟子们应尽力求受八关斋戎——“如是斋者,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因此,举凡有心超脱生死系缚的佛子,应及时把握机缘受持斋戒,为自己的后生一大事预作准备。
  摘自《中国佛教》第48卷6期

 
 
 
前五篇文章

百丈怀海与中国禅宗之发展

般若与禅观

必须明信因果方有道

禅道澄明意义世界的呈现——临济宗高僧善一如纯及禅法特点

禅的“公案”与园林空间处理的妙趣

 

后五篇文章

安乐集—探道绰的净土思想特色

1998年两岸禅学研讨会综合讨论

[杂阿含经]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维摩诘经》不二法门思想及其对《坛经》思想的影响(四)

《四十二章经》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