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宗心性论的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宗心性论的发展历程研究
  [ 作者: 李华华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
  【文献属性】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专业,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禅宗心性论的发展历程研究
  【文章作者】李华华
  【指导教师】李霞; 史向前
  【中文摘要】禅宗心性论,是东西文化在交流中发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印度佛教及中土早期佛教心性论的孕育。前者主要通过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心性思想演变历史,着重介绍了心性、如来藏、佛性的涵义,其思想主流是心性清净说;后者主要从僧睿、竺道生等人的心性思想中,对法身、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进行了探讨。在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的过程中,禅宗的心性论经历了一个从达摩到弘忍的五祖传承及法融在内的传统禅学时期,安心、看心、守心、无心等主张为禅宗创始人——慧能的心性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背景。
  禅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南能北秀”时期。神秀主张“看心”,以息灭染心、回归净心;六祖慧能的心性论主要通过《坛经》中心与性的概念、性质、关系的剖析,阐述了自心、自性与佛性的同一性,在自性清净的基础上,提出了众生即佛、顿悟成佛的主张。慧能的心性论扫除了偶像崇拜,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发扬超越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在禅宗心性论的发展历史上无疑是一场革命。荷泽宗则对心性本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灵知”说,即众生的本源清净心。石头宗人提倡“灵源”是众生和万物的根源,认为“灵源”是排除一切...
  【英文摘要】Mind-nature theory in Chan is derived from the clashing and blending proces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enabled by the theoretical groundwork laid in India Buddhism and prestage Buddhism of China. India Buddism elaborates on the definition of mind-nature relationship, nature of Tathagata and nature of Buddha and mainly disusses the purity of mind and nature, by tracing 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mind-nature theory in Hinayana and Mahayana. Prestage...
  --------------------------------------------------------------------------------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前言 6-7
  第一章 禅宗心性论的酝酿 7-17
  一、 禅宗心性论的渊源 7-11
  二、 禅宗五祖及法融的心性思想 11-17
  第二章 禅宗心性论的形成与发展 17-33
  一、 神秀的“净心”和“染心” 17-18
  二、 慧能的心性本净和“顿悟成佛” 18-25
  三、 荷泽宗的“寂知指体” 25-27
  四、 石头禅的“灵源明皎洁” 27-28
  五、 洪州禅的“平常心是道” 28-33
  第三章 禅宗心性论的繁盛与衰微 33-38
  一、 五家七宗的心性思想 33-36
  二、 禅净合一趋势中的心性思想 36-38
  第四章 禅宗与儒家、道家心性学说的交流互动 38-46
  一、 儒家心性之学对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38-39
  二、 道家自然概念对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39-41
  三、 禅宗心性论对儒家心性学说的影响 41-46
  第五章 禅宗心性论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46-54
  一、 慧能心性论的独特价值 46-49
  二、 禅宗心性论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49-54
  结束语 54-56
  参考书目 56-57
  后记 57

 
 
 
前五篇文章

禅宗与密宗--禅宗的即心成佛同密宗的即身成佛

初期全真教心性论与禅宗的关联

帝洛巴--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1)

帝洛巴--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2)

东林念佛堂与佛教东林安老院

 

后五篇文章

禅宗的心性思想

禅宗的“觉悟”,非于丹所说的“觉悟”

禅:对万物不再有态度

周叔迦: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

《坛经》与拳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