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土宗史略(十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宗史略(十二)
  刘 果 宗
  念佛法门,简便易行,自隋唐道绰、善导等诸师,大力弘扬,中晚唐至五代,已渐普遍浸深民间,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妇孺,皆信弥陀净土,名僧士大夫,有慕庐山慧远遗风者,每行结社念佛,精修净业,此在唐代善导、承远、少康等,每在般若道场外,另设念佛法会,与众同期安养,此风至宋代,更为兴盛,故省常与众结净行社,共修西方净业,此亦是时代风潮所使然也。又宋代天台宗诸师,亦大多志弘天台,行在弥陀,助长风气,如四明尊者知礼,义通弟子,为宋代天台中兴之祖,大中祥符六年(一OO九),于延庆寺,建念佛施戒会,参加者每有万人,劝与会者,日唱弥陀佛号千遍,其著作中,有关净土教者,有观经疏妙宗钞六卷,观经融心解一卷等。妙宗钞说明众生性德之佛,非自非他,非因非果,即是圆常大觉之体,故引起信论云:
  所言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
  遍,法界一相,即如来常住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故知果佛圆明之体,即是凡夫本具性德,因此一切圣教
  所说行法,皆为显此觉体也。由此念佛,专观弥陀佛依
  正二报:亦皆是我心本具,我心所造,非是心外所有。于此可知,知礼净土教义,乃是唯心净上也。
  与知礼同门尊式,又称慈云尊者,亦是志弘天台,身行弥陀之大师。淳化二年(九九一)先住宝云寺,至道二年(九九六)集道俗精修净土,作誓生西方记。咸平五年(一OO二)归东掖山,在山西隅建精舍,造无量寿大佛像,与众共修念佛三昧,后游化杭州。大中祥符八年(一O一五)迁天竺寺,天禧元年(一O一七)为侍即马亮,撰往生净上决疑行愿二门文。及往生西方略传,于寺后东岭建日观庵,以想念西方为往生行业。明道元年(一O三二)十月圆寂,寿六十九。著作中有关净土者,除上述外,尚有往生净土忏愿仪、金光明三昧仪,请观音消伏毒害三昧仪各一卷等。
  遵式净土教思想,大致与知礼相同,主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但多不涉及论议,又不主张观法,专教人确立往生正信,以礼忏念佛为行事。其作往生净土立决疑、行愿二门。决疑门中,更分疑师、疑法、疑自三种:
  ①疑师:分师有邪外师,与正法师二种:正法师中,又有凡圣因果之别。今净土法门,以果佛释迦及十方诸佛为师,应即信顺,服膺其实语,不应怀疑。
  ②疑法:佛法中小乘是不了义,大乘是了义,大乘中又分了义与不了义,今净土教,乃是大乘了义中之了义教。小乘经藏中,曾无一字赞劝往生他方净土,大乘通教虽说净佛国土,然化缘毕,还同二乘,归于永灭,大乘别教,虽谈实理,不融因果,净土非是我心本具,即是理外修行。唯佛乘圆教,一千具足三千性相,刹那尽摄十方净秽,一切圆成,因果顿足。如此方知回神亿刹,实生自己心中,朵质九莲,不出刹那之际,故华严经云:“心如工昼师,造种种五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起信论云:“众生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此心显示摩诃衍义”。观经云:“诸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乃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显示佛乘了义之极致。是知弥陀因位,观此理而大誓普收,释迦果成,称此理而广舌深赞。净土之法,为了义中之了义,宜应信受。
  ②疑自:我心佛心,本是一体,若深信释迦实语,大乘了义教,系心于弥陀极乐,庄严境相,自心弥陀不难显现也。
  行愿门:乃是日常实践方法,略分礼忏、十念、系缘、众福四门。
  礼忏门中说:“日日礼佛,忏悔业障”。十念门明:“晨朝十念,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为十念,但随气之长短,不限佛数,十气连续,令心不散为要”。系缘门中谓:“凡涉日常世务,常不忘佛,忆念净土”。众福门,是谓“修身口意三福等善业”。
  上举四种方法,为遵式修持往生行业,其中以礼忏念佛为净土之要因,系缘、修福二门,可随缘修持,而十念之法,必不可废也。如其作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云: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临终梦佛定往生,
  大宝积经如是说。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若有欢喜信乐心,
  下至十念即往生,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可见遵式极重视十念称名法门。又往生西方传序,列举念佛得十种利益(见天竺别集卷中)。遵式门下仁岳、本如等(撰阿弥陀经疏指归记二卷)诸师,皆志弘天台,愿往生净土之名僧也。
  南宋弘扬念佛法门,最有名者,乃慈照子元,江苏昆山人,俗姓茅,号万事休,幼丧父母,投吴郡延祥寺志通出家,诵法华经,修习止观,又从苏州净梵受天台教,故子元亦是深受天台教之大师。一日闻鸦声而悟道,由此生起利他摄化之心。效庐山白莲社遗风,作莲宗晨朝忏仪,普劝人人念佛,受持五戒,并愿自代法界众生,礼忏灭罪,愿彼等众生,往生西方净土。后于平江淀山湖(江苏青浦县西),建白莲忏堂,与众共修净业。时有人认其为异端,而告官,南宋绍兴初年二一三一),年四十六,被放逐江州(江西九江),然仍不栘所信,撰西行集,教化众人,绍兴三年赦免,应诏入德寿殿,为高宗说净土法要,赐号“劝修净业莲宗导师慈照宗主”,并金栏衣。此事在历朝释氏资监第十一有记载,文日:
  绍兴三年正月,诏下江州,召子元法师,朕尝观九州之
  表,一僧名子元,习效白莲之净社,会集庐山之大缘,
  化七万之缁流,修十六之妙观,久无间断未有不如所愿
  而得往生。即今召赴德寿殿,讲演净业大义,可赐褐蕃
  罗青界相金栏仙花袈裟一顶,金拔折罗环钓一副。子元谒见高宗后,至钱塘西湖昭庆寺,启建祝圣谢恩佛事,后还平江,劝化诸人,以普、觉、妙、道四字定为宗名,又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净土十门告诫,念佛五声,弥陀节要,法华百心证道歌等,宣扬宗旨。末孝宗乾道二年(二六六二二月二十三日,于铎城倪普建宅辞众,奄然入灭,寿八十一。子元后,继其法者,为小茅阁梨,释门正统第四有记载日:
  后有小茅阖梨,后收余党,但其见解,不及子元。
  子元著作,未有流传,元代成宗时,优昙普度,撰庐山莲宗宝监,乃依其遗书,阐述白莲宗教旨。莲宗宝监总集十篇文而成:
  第一念佛正因,第二念佛正教,第三念佛正宗,第四念
  佛正派,第五念佛正信,第六念佛正行,第七念佛正愿
  ,第八念佛往生正诀,第九念佛正报,第十念佛正论。此中第四念佛正派文下云:
  我祖师(子元)欲令大地众生,见本性弥陀,达唯心净
  土,普皆觉悟菩提之妙道,乃立普、觉、妙、道四宇,
  为定名之宗。普度自己解释此四字定义云:
  等众生界名曰普,智达斯理名曰觉,德用无边名妙,千
  圣履践曰道。又,普者即自心周遍十方体也。觉者即自
  心智照不迷之用也。妙者即自心利物应机之行也。道者
  即自心通达中正之理也。子元又据天台教说,作圆融四土选佛图,说明净秽、迷悟,唯是一心作,且由行者心之深浅,所见之土,便有优劣高下之别。莲宗宝监第二,于念佛正教下,分圆融四土总相图,及四土别相图二种:
  ㈠总相图:区分为凡圣同居,方便胜居,实报庄严,常寂光四土,配合见思等三惑。即同居土,配合具烦恼,凡圣居,有情见,胜劣应身,宗用体,三德迷,愿不退。方便土,配以破见思惑,罗汉居,一切智,胜应身,体用宗,解脱德,行不退。实报土,配以破尘沙惑,分破无明,菩萨居,道种智,圆满报身,用宗体,般若德,智不退。常寂光土,配以破三惑尽,果人居,一切种智,清净法身,宗体用,法身德,位不退。
  ㈡别相图:同居土,为不断烦恼凡夫,由信愿念佛而得生。方便土,是定性声闻人,修偏空观,破见思惑所生之土。实报土,是十住以上菩萨,圆修三观,破一分无明所生。常寂光土,为惑尽情亡果人所居。
  子元于别相图类中,又画出多种别相图,如于西方四土中,弥陀所居是常寂光土,诸大菩萨所见,是实报土,声闻所见,是方便土,人天所见,是同居土。此类分别,是摄取古德如善导等诸师所说,弥陀净土,是通报化之义。同时亦在融会禅教二家所说净土义。其时因禅师虽谈唯心净土,而不承认有西方净土,教家唯求西方,而不了自性,皆属偏见,故圆融四土选佛图序云:
  只言净土,不知净土高低,只说唯心,不知心之深浅,
  故见诸家相毁,各执一边。
  又云:
  教是佛眼,禅是佛心,心若无眼,心无所依,眼若无心
  ,眼无所见,心眼和合,方辨东西,禅教和融,善知通
  塞。当知机有利钝,法有开遮,若定做一路收机,都成
  谤法。四门入郭,都在府前,四土收心,各登彼岸。此
  处处净土,念念弥陀,利根之人,证此理,入实报土等。
  钝根之人,信实有西方净土,得生同居土。彼土三光具
  足,四土圆融,若得往生,直得不退,能至菩提(此上
  引文详见莲宗宝监卷二)。由根机之利钝,所见之土不同,但得开悟,同生净土,不可自执一边,毁谤他人,此是子元融合禅教二家之用心也。
  子元又依根机之利钝,所见四土之差别,而阐述行者所修之行法,亦有不同,上上根智之辈,直下顿悟如来最上乘境界,体悟自己本性即弥陀。然此种大根大机者,万人中难得一人,世人皆悠悠凡夫,宜信西方净土,一心念佛,渐次进修,方得往生。行者应具信行愿三资粮。即是起正信,修正行,以正导其行。首先深信佛语,谓阿弥陀佛,发弘誓愿,启极乐之玄途,释迦指西方,示韦提以妙境,诸佛舒舌相,同赞往生之妙法,故应深信,截断疑障,其次正行;为往生行业,人之力量有大小,智力有深浅,其行业有不同。上根人参究坐禅,中根人观相持念,下根人十念成就,如此皆以愿力摄持,得以往生。除专念阿弥陀佛,尚应兼修布施、持戒、及供养三宝等诸福德。再次正愿:是愿生西方,见阿弥陀佛。子元于莲宗晨朝忏仪中,有四弘四愿:
  愿我不退菩提心,愿我决定生安养,愿我迷见弥陀佛,
  愿我尽生无别念。
  四弘誓愿曰: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
  自性佛道誓愿成。慈照子元一生,口宣身行,确实是南宋时代,专弘弥陀净土法门之大师,如庐山莲宗宝监所记载,白莲宗义,大体是依天台教说,本无可非难之处。然其内容有些是子元新义,尤其四土义之解释,可能语焉不详有不纯净之处,故在其生前,便被人认为异端,而遭放逐流配,其死后约七十年,即南末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宗监所撰之释门正统,将白莲宗编在斥伪志。又宋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七),四明志盘,撰佛祖统纪第五十四,将其宗摄在事魔邪党中,文日:
  白莲,白云,处处有习之者,大抵不事荤酒,故易于裕
  足,而不杀物命,故近于为善,愚民无知皆乐趋之。故
  其党不劝自盛,甚至第宅姬妾为魔女所诱,入其众中,
  以修忏念佛为名,而实通好秽行,有识士夫,宜加禁此。同处第四十八,绍兴三年条文云:
  劝诸男女,同修净业,自称白莲导师,坐受众拜,谨葱
  乱,不杀,不饮酒,号白莲菜,受其邪教者,谓之传道
  ,与之通摇者,谓之佛法,相见仿僧慢人,无所不至,
  愚夫愚妇转诳诱,聚落田里,皆乐其妄。总之,子元白莲宗义,其初心本是劝人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因其释义有不纯净处,被后人白莲宗信徒,附会妄解,而酿出摇秽污行,加之,当时道教迷信,弥漫民间,伪作“真宗妙义经”,以精气神,妄配佛法僧三宝,专教人丹田养气之术,妄谈猥亵污秽之法,而演变成白莲教匪,危害国家社会,此实是子元当初所料之末及,亦是中国佛教史上,一大之污点也。(未完待续)
  摘自《海潮音》总第82卷7期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宗史略(十三)

空与无我(八)——佛教的言语观

空与无我(九)—佛教的言语观

空与无我(二)——佛教的言语观

空与无我(十一)佛教的言语观

 

后五篇文章

净土宗史略(一)

戒律的开遮持犯

读《金刚经》有感

大乘佛教中的三部经典

成佛资粮──随喜功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