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不杀生戒与日常生活 |
 
初入佛门的朋友们常有这些的疑惑:家里的老鼠、蟑螂、苍蝇等肆虐,如何是好?现如今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情,我们吃植物如白菜等算不算杀生?佛弟子如果参军保家卫国扛起枪杆上前线算不算犯杀生戒?安乐死是杀生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先要知道什么是“不杀生”?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杀人则是重罪,杀其他的动物是轻罪。尽管众生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可以造恶业而堕恶道或造善业而超升。其他道的众生一般只是随业受报自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并能弘道,因此不杀生戒以不杀人为根本。 杀生戒的形成必备五个条件:一、是人道:以余道非重罪故。二、作人想:意识清楚。三、有杀心:存心行杀,有意识地去杀人,而非失误杀伤。四、起方便:筹划和运用杀人的手段和方法。如设杀策、备杀具、或教他杀等。五、前人命断:前人——指被杀的那个人。命断——被杀者身亡。虽有杀人的行为不犯杀生戒的情况有:误杀、无害心、痴痛所缠、以及佛未治戒时(以上戒罪虽无,但性罪不免。) 明白了不杀生的定义和范围之后,再来看看我们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环境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蟑螂、苍蝇、蚂蚁、蚊子、乃至于老鼠等的问题,这在佛世时已有成例:当比丘们的浴室、浴池由于多日未用,滋生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是好,故去请示佛陀,佛陀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比丘说:“会伤到虫子。”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清洁浴室。”于是比丘们于言下释然。这个故事说明为了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予以清扫目的不是为杀伤虫类,因此不算杀生。当然,不能用药物喷杀虫类,只能以打扫清洁的方式来防治虫蚊的进入,而经常保持环境整洁使虫蚁没有滋生繁殖的环境,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有说植物亦有生命有感情,人们吃药算不算杀生这个问题?按《楞严经》中云:“人吃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辗转互吃。”那么吃菜是否也会人死为菜菜死为人呢?不会的,因为植物虽然也是“生命”,但他是“无情识的生命”而不是“有情识的生命”。有情的生命属于众生界,无情的生命器世间,不得故断命是指有情的生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最明智的方法就是按照佛制的戒律去生活。佛制戒律是佛眼观察的结果,我们依戒生活自然是合理的,不算杀生。戒律中虽有禁止比丘砍伐草木,但那是为了慈悲鬼神,因为低级的鬼神依草附木,以草木为庇护,为了不破坏他们的居处才不去砍伐草木,而不是因为草木不可杀。 佛弟子参军保家卫国上阵杀敌亦不是犯杀生戒,因为我们是按国家的法律要求去做。佛陀当年制定了这样一个原则:“佛法不违国法”即国家的法律规定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们要按照国家的法律要求去认真履行做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且戒律也有“随方毘尼”即如果佛制的戒律传弘到某一个国家,与当时国家的法律相抵触的时候,那么就遵守那个国家的法律。相反,如果佛制戒律里没有某一规定而当地的国法却有某种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按照那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去做。根据这些原则,假如国家要我们上前线去杀敌卫国,我们佛弟子也要毫不犹豫地去做。我们要服从人民的意志,服从国家的意志,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不必承担杀生的罪业。打个比方说:“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我们不能杀人,但在这种情况下,当法官和行刑的人该怎么办呢?他们判犯人死罪或者给犯人执行死刑,要不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呢?当然不会了,因为他们是根据国家的法律在履行人民的意志,他们不仅没有违反国法,相反,他们保护了大众的利益,维护了国法的尊严。所以,他们没有责任,如果有,那将由人民大众来共同承担。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幸哈的将军来到佛前向佛请示:“世尊,我是一名军人,我执行国王的命令为他战斗,而您却教导我们,对一切苦难者要有无限的慈悲和怜悯。您是否同意我惩罚犯罪的人?您认为我们为了捍卫国家,保护妻子、子女和财富而去作战是错的吗?您是否要我们不战斗就投降呢?我们是否应该归顺邪恶的侵略者,根据他们的意图而屈服于他们或忍受他们的折磨,让他们继续以暴戾来威胁我们?您是否主张所有的战争包括正义之战也都应该禁止?”佛陀回答说:“应该处罚的就必须处罚,应该关照的就必须关照,不要伤及一切无辜的众生,以公平和正义来看待战争,要充满仁慈与关怀。”——佛陀的回答并不矛盾,人们因为自己的罪行而被惩罚,当一个杀人犯在谋害他人的生命时,就应该了解到他必须为他的罪行付出代价。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人身受到迫害乃至有生命危险,我们自卫也不算反戒,因为我们捍卫自己的生命而斗争是一种自然反应,当自卫时,我们无意去伤害对方,所以,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蓄意则除外。 关于安乐死:很多人认为,一位动机是出于好意的人,杀生可以算作善行。但是佛教从来不认为安乐死会产生善业。因为杀生是意识产生的行为,注定会带来不好的果报。 总之,佛教主张不杀生的重点是要养成慈悲心,不杀生戒是本着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好生恶死是一切众生的天性,如果我们人人都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和谐、和平!这个世界一定会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间!南无阿弥陀佛! (载<<广东佛教>>2008.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