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如何在二十一世纪安定身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信仰宗教,但不可依赖灵异现象及崇拜神格化的人物

宗教一定有它的道理及轨则,如果没有正确的宗教信仰,就不会知道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因果关系,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实,对未来,又担心着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因此,就出现了灵异崇拜及神格化人物的崇拜。

事实上,对于展现灵异,为人解说三世因缘,通神鬼,显奇迹的旁门左道,并非只有台湾才有,世界各地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这样的人。因为人心不安,需要安抚,就有如此的人物出现,他告诉一些你所希望知道的事,并且似真似幻地表示出一些异象,也教你修行一种他们发明的方法,也能谈论一些拟似的科学、冒牌的哲学、剽窃的佛学,使你觉得他们既有异能又有道理。这些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他们未出事前,是真的,出事后进入牢中,便是假的,迷信的宗教现象就是如此;相信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不清楚时,是真的,了解之后,那就是假的。连那些扮演神佛降世的人物,在屡次欺人成功之后,也会相信他们自己真的已是神佛化身了。何况在宇宙之间,真有怪力乱神的事实存在。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不可依赖神异现象及不知所以然的崇拜,应该要相信因果。因果就是在宇宙之中,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佛法说:“因果不可思议”,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无法知晓因与果的关系,它是非常错综复杂,无法用言语所能表达的。

求助于哲学,但不能仅仅讨论问题和指出问题

哲学是有用的,我们可以求助于哲学的、思想的、思辨的,来作为对于人生问题及宇宙问题的讨论,并且深思熟虑的探讨社会现象及其改善之道。可是哲学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哲学家们会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解决,那个问题需要考量,永远推陈出新,永远有新的哲学思想出现,但是,人类的根本问题,还是在原点上兜圈跑步。

佛法说:“因缘不可思议”,是叫我们用因缘的观念,来处理哲学上的问题。不论是人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宇宙的问题,用因缘的信仰心及因缘的观察态度,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四个层次步骤,可以弥补哲学功能之不足。

期待科学,但不能指望科学来解决超心理等的许多问题

目前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为人类带来许多的便利,但是,科学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现在有人将精神层面也纳入科学,譬如说,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甚至于更深层的研讨超心理功能。但是,站在修行的观点,以及宗教现象的层面来看,完全用科学来分析,那是办不到的。因此,禅修的经验及宗教信仰,都有实质的内容及其功用,不是科学所能探索的范围,却可以补足科学无法解决之问题。

提倡文化艺术,却无法帮助人的终极关怀及生死问题

过去的人,不愿意正面谈论死亡问题,但是在近三十年来,不论是东方、西方,都在积极的讨论著。现代人所用的新名词“终极关怀”,就是关怀死亡、尊重死亡、如何面对死亡、处理死亡事件。人类应该提倡文化艺术的陶冶,可是不能帮助人们解决死亡的问题,不能解答死亡的问题。站在佛教徒的立场,如何帮助临终之时的人,在安详、宁静之中,怀著感谢和希望的心,带著喜悦安全的心,离开这个人生的最后一刻,还是需要有宗教的安慰,对于既往的感恩,对于未来往生佛国净土的信心。

提倡教育,人品重于财富、奉献重于积蓄、智慧重于技术

提倡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重视科技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及宗教教育,会为人类带来灾难。故在提倡教育的同时,首要的著眼点,应该是人品重于财富、奉献重于积蓄、智慧重于技术。如果光有财富而缺少人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不幸的事;如果储蓄不只是自利,才能确保获得自利,能将此观念变为奉献,便是将财富储蓄到社会、人群中去,那才是最可靠、最安全的幸福。

身有一技之长,固然可以获得生活的保障,有了技术更有智慧的话,能帮助我们从身心乃至精神上获得安定、健康及成长。因此,佛教主张我们应当提倡智慧和慈悲的教育;有慈悲,就能包容、奉献;有智慧,就不会制造烦恼、不会被他人困扰。“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前五篇文章

钱文忠:弟子规与现代社会没冲突 不压抑儿童

对治“现代都市病”的法宝

孩子该不该在暑假吃苦?

国文与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厨房亦课堂

 

后五篇文章

儿童传统文化教育:“不问新与旧,只问适不适”

梁启超的信仰根底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烦恼与习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