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大道信念的意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每逢人们讨论问题,往往会问:“你知不知道某事如何如何?”回答是“知道”或者“不知道”。不论是“知”或者“不知”,其落脚点都是“道”。回答“知道”者,表示自己对事情的原委已经明白;回答“不知道”者,表示自己对事情原委并不明白,需要进一步了解、探讨,可见这个“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在太重要了。不过,人们通常涉及的大多为具体的“道”。我这里所说的是超越于具体生活的形上“大道”。

  在历史上与当今社会,有不少人选择以“大道”作为生活信念,这完全是出于个人自由。根据以往的历史资料和当今道教界人士的诸多实践体验,笔者以为树立“大道信念”具有如下意义:

  一、有助于身心和泰

  由于种种原因,人的生活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论是为官为民,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论富裕或者穷困,都会遇上一些麻烦事。即便是生活循规蹈矩的人,也会因为客观外界的诸多诱惑而心烦意乱。就个人的生活来讲,最大的问题乃是自身的心猿意马给自己带来困扰。翻开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我们可以发现书中不少地方使用“心猿”和“意马”的词汇,这在回目里便历历可见,像第七回的“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五回的“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等都是很好的例证。通览《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不难体悟到驾驭“心猿意马”的重要性。从人格修养与人格教育的角度看,《西游记》正是通过形象的塑造和故事的讲述,告诉人们驾驭自身的“心猿意马”是保证个人身心健康的关键之一。

  怎样驾驭自身的“心猿意马”,引导自己进入安宁的精神状态?不同门派有不同的方法。在道学宗师看来,培养“大道信念”有助于身心和泰。这里的“和泰”,表示人的躯体与精神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因为“和”意味着不同音律的相互对应谐调,而“泰”则表示阴阳的交感融通,“泰”字本是《周易》中的一个卦,上为坤象,六爻纯阴,下为乾象,六爻纯阳,阴气下降,阳气上升,彼此交通成和,这就称作“和泰”。身心关系要达到这种状态,是需要正念来支持的。心存“大道”,就是培养正念,而念头正了就能够使内心宁静而安定。关于这方面,道学文献中的许多资料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像《庄子·大宗师》所记载的“女偊”就是一个典型。该书这样描述:南伯子葵问女偊:“您的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身体的色泽却像孩童呢?”女偊回答说:“我闻道了”。女偊所谓“闻道”就是向有道的先人学习修行妙法,从而树立“大道”的信念,并且坚持不懈地实践。从《庄子》的叙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女偊的“大道”信念是很坚定的,她有一套特殊的精神修养方法,这就是心存大道,三日忘了天下,七日忘了外物,九日忘了自身,尔后就感觉心中好像早上的太阳升起一样,洞见了玄妙的大道,最后进入无死无生的状态。正因为她保持这样的感通大道的状态,所以能够保持青春美貌,虽然已经年迈,却没有衰老的迹象,这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二、有助于社会和谐

  “大道”的信念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的整体和谐也是颇有裨益的。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合而成的,个人身心谐调健康,就减少了彼此的矛盾、所以整个社会也就可能避免冲突。

  什么是“社会”呢?在不同语境下,人们所使用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乃是祭祀地神的一种场所和象征。《礼记·效特牲》称:“社,所以神地之道也。”文中的“神地”就是通过一定的礼仪表现大地养育万物的伟大品性。在上古时期,先民在自己居处的地方设立坛场,向地神献上祭品,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向地神行感恩与崇拜的礼仪。人们汇聚在一起,在祭祀神明的过程中也相互交流,因此称作“社会”。那时候,先民们的共同信念就是“神明”,因为有了对神明的共同感恩,所以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后来,“神社”被升华成为万物化生的“道”,信奉“道”的人友爱互助,形成了关系融洽的生活与生产的团体,这就是上古时期“社会”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组织也发生变化。在当代的所谓“社会”一般是指人通过阴阳两性的结合、生殖繁衍而形成的群体。由于生活的需求,这些群体依凭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具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就狭义来说,社会也称作“社群”,由于实际需求,社群活动形成了特定的范围,诸如村、镇、城市、会所等等;就广义来说,社会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的地区或一个文化圈。不论从狭义上还是从广义上来看,“社会”这个词汇都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构成了群体关系。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基于不同的立场,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两个重要时期实施“以道治国”的管理模式,这就是西汉初期与唐代初中期。史称,替代秦朝而兴起的汉朝,由于经历战争的蹂躏,在刚刚建立的初期,百业凋零,人民痛苦不堪。汉文帝经过审慎思考,采用《老子》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实施比较宽松的政策,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会逐步繁荣起来。汉文帝辞世之后,窦太后继续“以道治国”的方针,汉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的《道德经》,并推尊其学说,整个社会关系相对比较融洽,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经济文化随之发展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与“文景之治”可以相媲美的是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道德经》具有很高的地位。正如汉文帝、汉景帝一样,唐太宗李世民号召王公大臣研习《道德经》,倡导按照《道德经》的精神进行人格修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施富国安民政策,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人民拍手称快。纵览历史可知,不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之治”,都体现了“大道”信念对于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得到了各行各业的拥护。中国道教协会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响应胡锦涛主席的号召,于2007年4月22日至27日,主办了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该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在香港闭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按照道教的看法,大道信念本身就蕴含着和谐的精神,所以可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三、有助于自然和美

  由于生活的需要,人不仅构成了特定的社会,而且与大自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生活无法离开大自然。比如说,我们要喝水、吃饭、穿衣,这些活动都是从大自然汲取能源的。我们还得睡觉休息,这就需要房屋,而房屋是在自然空间中建造的,不论建造什么样式,也不论建造的规模如何,都是以空间的占有为前提的。此外,我们还要开展其他许多社会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必定发生位移,于是交通发生了。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发明了交通工具,开始比较简单,尔后越来越先进,直到今天,有子弹头列车,有超音速飞机,等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必须依靠从自然界得来的能源,诸如钢铁、木头、石油等各种材料,这些材料不是凭空从天而降,而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

  我们以大自然为生存的空间,我们也有权利从大自然中汲取能源,来维系生命的存在和繁衍。但是,怎样从大自然中获取能源?站在不同立场来思考这个问题,会形成不同的汲取资源的方式,由此也就形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不同影响结果。最近的50年中,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但也面临着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利益的驱动,人类过度汲取自然资源,随意排放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得雪山崩溃,海平面上升,一些海岛国家甚至面临着被淹没的危机,诸如此类的问题给人类以严重警告。

  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自然相处?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按照大道的信念,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成员,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生存的资源,但人类不过是众生之一,丝毫不可以高高在上,以统治者的架势摆布自然万物。因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出于大道,彼此构成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态链条。如果过度汲取资源,不爱护环境,就可能致使生态链条的断裂乃至“坏死”,这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翻开道教的典籍,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大道情怀的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诸多故事。《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的神仙人物郑思远“仁及鸟兽”,所居处的山头,有一只母老虎生了两只小老虎,山下的居民设法抓住了母老虎,公老虎逃脱了,剩下两只小老虎没有食物,郑思远不忍心,就把小老虎抱回山舍喂养,公老虎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来投奔郑思远。后来,郑思远每次下山,就骑着公老虎,两只小老虎则驮药箱和衣物相随。有一次,郑思远骑虎到了永康横江桥,遇上一位老相识,即停下来在桥边温药酒喝,老虎很配合,帮助捡柴。突然那位老相识牙齿疼得利害,向郑思远求虎须,以便插在牙缝间止痛,郑思远一示意,老虎就乖乖躺下,让郑思远拔胡须。——这个故事初看起来似乎很离奇,但并非不可能,因为老虎也是有性情的,你救了它,它会感受到一种特殊方式的“爱”,一旦老虎感受到这种“爱”,就有可能反过来帮助人类。当今动物园一些训练老虎的高手与老虎协同表演节目就是证明。当然,郑思远救老虎的故事,其更为深刻的含义在于:道教的神仙人物作为修道的典型,他的行为表现了“大道”的信念,这种信念标志着善待大自然所有成员的生命意识。

  大道信念也代表着宽容。《庄子·齐物论》描述:上古时期的帝王尧曾经问舜说:“我想讨伐宗、脍、胥敖,每当临朝,心里总感到不安,这是为什么呢?”舜回答说:“这三个小国的君主,就如同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一样,何必放在心上呢?”舜接着又讲了一件事情,他指出:“从前据说有十个太阳在天上并出,普照着万物,而道德的光芒更是胜过太阳的!”舜最后讲的就是上古时期所谓“十日并出”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据说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来天上就只剩下一个太阳了。不过,道家所欣赏的是天上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的景象,这看起来似乎充满想象,但却体现了大道信念中关于宇宙多样性存在的认知与“宽容”的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既代表“和”,也蕴含着“美”。因为“宽容”不但意味着事物的多样存在,而且意味着不同事物的和平共处。由于多样,事物显得丰富多彩;由于和平共处,事物的存在又显得井井有条,这就体现出“美”来,因此称作“和美”。

 
 
 
前五篇文章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儒家思想都适用

布施的真义

吃素的营养食谱

“差强人意”=不让人满意?

父母教我行善

 

后五篇文章

生态恢复应尊重自然的选择

生态文明观及其在中国的确立

修鞋匠的慈善事业

【秋实秋食】法喜充满

从拒绝开始给他人的帮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