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游走特色博物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心灵的窗口是眼睛,而博物馆就是城市的“眼睛”。在中国,除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声名远扬的“大眼睛”外,还有许多非主流的特色博物馆在静静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虽知名度不高,但却不乏瑰丽神奇、妙趣横生之处。

古钱币博物馆:问候“孔方兄”

  历经500年风霜的北京德胜门箭楼,巍然屹立。集古钱币展览、研究、交换为一体的北京古钱币博物馆,就位于这座西城古老的城楼下。

  推开红漆大门,跨过半尺高的门槛,就能见到三座仿古建筑展厅。自1993年正式开放以来,8000余件古钱币在那里静静地迎接古币爱好者的问候。

  博物馆小而精致。跨入大门往东走,进入第一展厅“中国货币四千年”,从原始贝币、布币、刀币到圜钱、蚁鼻钱,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方孔钱到民国时期发行的纸币,这些古老钱币跨越时空汇聚到一个个玻璃橱窗内,向人们讲述古代货币的起源、发展和兴盛。观众若要细细品读每一枚古币,得花上半天时间。

  “这种钱币长得怪模怪样,是啥意思呢?”在民俗钱币区,一位老年人指着一枚钱币发问。这枚钱币正面是“长生保命”四个繁体字,背面是一幅画,上方是北斗星座,下方为玉兔捣药,左右则是东王公、西王母的画像,黄铜质的表面因为年代久远而略显暗淡。“这大约是金、元时期的民俗钱币,是古人为祈求升官发财、平安幸福而铸造的。”博物馆顾莹主任笑着解释。原来,民俗钱币是古钱币中非常独特的一类,俗称“压胜钱”或“花钱”,不能流通使用。它外形类似铜钱,但表面的图案和文字极其丰富,厌胜钱起源于汉代,历经宋辽金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古钱币博物馆之宝--五代时期的“顺天元宝”铜钱

  橱窗里陈放着金元宝,按照大小一一摆放。除了色泽比较暗淡以外,与我们在古装剧里看到的很相似。“其实金元宝一般很少在市面上流通,这样一个大元宝是普通老百姓好几年的收入,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拿去面馆买二两面呢?”讲解员笑着跟大家介绍,旁边那几块碎银和专门称银两的器具,是古代商品流通中经常使用的。

  一路向左,古代纸币、银票等组成了一道墙。从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最早的纸币--交子开始,各个年代,各个钱庄的银票无不展示了我国古代商品社会的兴盛。“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大概500斤重,要用车载,这从客观上促使了纸币的产生。”“你注意看,这个交子上已经有了防伪标志!”一位细心的老人对老伴说。

  走出展厅西拐,北京首家由工商部门认可的古钱币交易市场就在眼前,几间小商铺里陈放着说不出年代的古钱币。一位老年人带着孙子在跟商铺老板讨价还价。“叮当”,一个古铜色的钱币落地,安静的博物馆内响起远远的回声。

中国茶叶博物馆:西子湖畔的一缕清香

  杭州,这座中国最优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以其秀丽的景色和繁荣的经济而成为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杭州,也是我国著名的茶乡,所产西湖龙井茶,名闻遐迩,为茶中极品。

  中国茶叶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龙井茶乡,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一九九一年四月正式对外开放,系以茶和茶文化为专题的国家级博物馆。馆区四周茶园凝翠,馆内功能建筑错落有致,辅以花廊、曲径、池沼、水榭等,淳朴清新的风光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陈列大楼设有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6个展厅,形象勾勒中国数千年茶叶文明的历史轨迹,细致生动地反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国际和平茶文化馆设有国际茶文化交流以茶为主题的临时展览。

  徜徉在展厅,最让观众流连的是缤纷再现的各地茶俗。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叙述着各民族人民饮茶、爱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打制;仿真的大茶树下,“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是云南傣家的烤茶;临江而设的茶摊七星灶正旺,拾阶而上,遥望巫山云雨初霁;斜阳下回眸徽商茶庄前迎风飘曳的“茶”幌,宛若回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茶庄的一侧,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庄重典雅的茶艺小姐正在为您泡制一壶酽酽的铁观音,而驻足观赏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了。

  茶萃厅陈列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共三百余个茶样实物,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圆柱状茶树形台面上,同时配有相应按钮。只要观众戴上耳机,点击标本旁的按钮,就会有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介绍相关的茶叶知识。同时在开放区还陈列着各种紧压茶,有金瓜茶、笋壳茶、七子饼茶、方砖茶、茯砖茶等等,小的直径不过一、二厘米,大的直径竟超过一米。只要观众有兴趣,就可以用手去触摸,甚至可以用嗅觉去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厅,开放的陈列再一次让观众有机会去感觉茶叶的全部,从茶树的种子、枝干到果实;从一片叶子到可口的茶饮料……只要转动转盘,各类茶叶适宜的冲泡时间、茶叶用量、茶与水的比例等知识一目了然。“三沸图”形象地说明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

  多媒体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无限延伸。整个展览共设置了五台多媒体触摸屏,将与茶文化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宗教等元素被有机地串合起来,编入电脑程序,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传来。有奖竞猜的多媒体系统更加吸引观众,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一份知识获得的喜悦。

  在茶叶博物馆除了能欣赏到专业的茶文化展示外,还能在视野范围中不断地加深和拓宽知识,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茶博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这是一个生动的专题性茶树园,展示了100多种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许多品种间差异明显,除了寻常所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等等。资源圃还对各种茶树品种的产地、名称、适制茶类等立牌说明,营造出一处鲜活的室外展区。坐落于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叶采摘季节还向观众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精心的植物配置和品种园,大大充实了茶博茶文化的内涵,并成功地将茶文化从单一的视觉展示中解放了出来,向周边环境延伸,形成可观、可触、可感的新体验。

中国丝绸博物馆:了解中国丝绸文明的入口

  中国丝绸博物馆坐落在杭州市玉皇山北麓,西子湖南缘,建筑面积总体设计为1.2 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以圆形、扇形或曲线组合而成,馆前广场,中心雕塑为民间敬奉的蚕神--嫘祖。陈列室面积共计6100 平方米。分为丝绸文物厅、民俗厅、蚕桑厅、制丝厅、丝织厅、印染厅和现代成就厅。 进入序幕大厅,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高大的织机模型--宋代提花罗织机。环绕织机底座周围的是一幅放大的宋代蚕织图,原长五米多,为南宋高宗时宫廷画师所作,通过连环画的形式,系统介绍了从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的整个生产过程。

  丝绸文物厅,陈列了大量的古代丝绸文物,资料、模型和照片。新石器时代部分展品有:距今约4700 余年的丝线、丝带和绢片;距今约5600余年的染色罗等丝织物;出土的青铜器上和玉器上还经常发现丝绸的残迹。湖北省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丝织品,是战国时期中125国丝织水平的典型代表。

  到了汉代,中国丝绸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这里陈列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绒圈锦是一个特殊品种,埋藏在地下2000 多年,至今仍保持着艳丽的光彩。

  两晋、隋唐时期,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丝绸发生了转折性的变革,陈列中展出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里出土的许多丝织品,都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

  进入宋、元时期,绫、纱的生产很兴盛,其中极具特色的品种就是夹金织物。这里展出了1984 年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明水乡出土的印金绢和用织金工艺制成的绢锦帽。这里还陈列了大量的缎织物,如暗花缎、织金缎、闪缎和妆花缎等,其中尤以帝王、后妃和大臣们的服饰最为精彩。

  各专题陈列厅展示了蚕、桑、丝、绸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蚕桑厅中展出了中国现存的一部分千年以上的古桑树标本和全国各地植桑养蚕的文物资料;制丝厅展出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捻丝和绕丝的工具以及从民间征集的各式传统的缫丝车,介绍历代的制丝工艺技术特点;丝织厅展出了全国各地的各式传统的织造机具;印染厅陈列了传统的各种印染工具和各种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标本,展厅附近辟有染色植物园,种植了木本和草木染色植物数十种,厅内复原了“捣练”、“染坊”和“砑光整理”等场景。

中国状元博物馆:让你领略中国独特的状元文化

  中国状元博物馆坐落于“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省休宁县旧县衙遗址上。整个博物馆由三大展厅、状元文化广场和状元文化报告厅等三大部分组成。

  休宁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至今建县已1800年。据史籍记载,自隋唐至清末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中,休宁共产生了19位文武状元。据介绍,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位休宁籍状元的手迹、手书、奏折全能找到。

  在中国状元博物馆的554件状元文化类珍贵藏品中,目前至少有10件堪称镇馆之宝。据休宁县文物局长兼中国状元博物馆馆长汪涛介绍,这些经过文物专家们认定的镇馆之宝是: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乡试题目刻印实帖、洛阳状元胜迹图、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福”字匾、御赐休宁八品顶戴军功牌和御赐休宁状元金德锳“福”字立轴等。

  状元文化广场位于海阳钟鼓楼前,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地面以红砂石铺就的“三甲”图案为主,在纵横轴线上建有四柱青石状元坊和“海阳八景”石雕柱,广场北面围墙上镶嵌着16块以千年科举为主题的石雕花窗。状元文化公园位于状元文化广场东侧,占地160余亩,主要建筑有文昌阁、海阳书院等。

  状元博物馆现辟有五个展厅:第一展厅采用实物、图片、音像、文字介绍等方式展示科举知识、状元文化以及休宁县19位文武状元的生平事迹。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休宁部分历史名人的墨宝和明清鱼鳞图册。第三展厅主要展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云山石刻拓片、馆藏新安画派的代表绘画作品、红木家具和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荫馀堂”的模型及图片说明。根据旧县衙“平政堂”原貌复建的“工字殿”为第四展厅,博物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举办的“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文化”在这里展出。第五展厅主要陈列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赠的珍贵文物。附属庭院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有状元文化报告厅,“状元及第”门坊,以及藕花池、秋水亭、快雨廊、半亭等徽州园林建筑。

中国客家博物馆:全球最完整展示大客家的博物馆

  2009年4月16日,是一个应该被全球客家人所铭记的日子。作为客家大本营的世界客都梅州,增添了一座新的地理坐标--广东客家博物馆正式更名挂牌“中国客家博物馆”,世界首家以“中国”二字命名的客家博物馆就此诞生。该馆是目前唯一完整解读大客家的博物馆,其馆藏完整性与设计独特性,无愧于“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名称。目前该馆正在全力建设,力争在201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馆。

  近几个世纪以来,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1989年“世界客属肯亲大会”及1994年“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先后在梅州召开。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联谊会上,梅州被尊为“世界客都”,成为维系全球客家人情感认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园。

  在此基础上,集客家历史、文化大成者的中国客家博物馆落户梅州就显得理所当然。中国客家博物馆落户梅州为世界客都成就了又一个圆满,而世界客都也将继续绸缪客家文化的大盛。

  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历史文化,构建全球客家人寻根问祖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投资1.3亿元,建成占地面积163.2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国内规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馆。该馆的《客家人》主题展览,从全球大客家的角度,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多维度诠释全球客家历史,深层次展陈客家民俗,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

  该馆是世界客家文化研究和传播中心;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全球“客家学”研究学者进行客家学术交流的窗口;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其馆刊《客家文博》是国内唯一的专题性挖掘、整理、研究客家历史文物及客家民俗文物的学术刊物。这些坚实的硬件建设,为申报中国客家博物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梅州城区东山大道,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组成。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收藏、展陈的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激发着境外客家人的思乡情结,纷纷回乡寻根问祖。自去年4月8日开馆以来,前来参观的海内外嘉宾、学者、游客达30多万人次。

  黄遵宪纪念馆,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组成,占地面积23亩。该馆是收藏、陈列、研究近代中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黄遵宪的专题馆。在恩元第设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及《黄遵宪藏书陈列》。文化积淀深厚的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展现了晚清时期客家人生活的历史风貌。

  大学校长馆,占地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砖混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展示晚清以来梅州籍海内外大学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分为叶剑英元帅与教育、院士校长、知名高校校长、普通院校校长、党校及干部培训类院校校长、成人高校类院校校长、港澳台及海外院校校长、梅州教育发展简史等八大部分24个展室,共展陈228位大学校长。

  将军馆,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1946年的砖木结构二进二层杠楼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展示从辛亥革命至今(1911-2007)的梅州籍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风貌和历史功绩,分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等六大部分13个展室,共展陈473位将军。

  今后该馆还将在巩固完善现有馆藏和设施的基础上,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为核心馆,再兴建客家匾额馆、林风眠纪念馆、谢志峰藏客家文物馆、客家谱牒馆、客家民间工艺馆、客家书画馆等“卫星馆”。

 
 
 
前五篇文章

请多选择低GI食物

书店也是一种媒体

抓住地震孤老救助契机建立成年监护制度

灾区孤老收养要考虑到复杂性

灾区孤老期待慈善关怀

 

后五篇文章

和巴尔扎克一起学习风雅

志愿者金丽娟:双手编织“幸福花”

灾区最较真的女孩

丢了翅膀,他仍是天使

爱比恨只多一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