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全然接受(八)展开接纳的双翼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当我们受困于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时,不仅无法看清内在的状态,也无法仁慈宽容。我们对自己的观感变得扭曲、偏狭,对生命麻木冷漠;但是,随着不断接纳当下的经历——放下自己编织的情节妄想、温柔地对待我们的痛苦或欲望——彻底接纳的过程就此开展。真正的接纳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清晰觉察(明见)我们的经历,二是慈悲地对待这些经历,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犹如大鹏鸟的双翼,让我们得以遨游天际,解脱自在。

  在佛法修持中,明见这一部分被称为"正念",这即是觉性的特质,意指能够明确辨认当下每一刻的经历。

  例如,当我们对恐惧保持正念,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念头纷飞、身体紧绷且颤抖不已,更恨不得抽身逃离——这时,要以正念觉察这一切,但不要试图控制这些经历,也不要企图逃离。这种关注是无条件且开放的——我们乐意跟当下生起的一切相伴,虽然我们还是希望这些痛苦会结束,还是希望能做点别的事,而这样的希望和念头同时也是我们当下接纳的一部分。

  正念使我们得以如实认清生命的真实面貌,而彻底接纳的真正精髓便是:倘若不去看清所要接纳的一切,我们就无法如实接纳。

  彻底接纳的另一翼——慈悲,指的是一种能力,能够以柔软心与同理心来看待我们所感受的一切。我们非但不抗拒恐惧或伤痛,反而以母亲拥抱孩子般的仁慈来拥抱自己的痛苦;我们既不妄加评断,也不耽迷于关注他人、巧克力以及对性的欲望中,反而温柔关爱地看待自己的执著。慈悲能让我们尊重自己的经历,使我们得以如实亲近当下的生命,也令我们全心全意地彻底接纳一切。

  明见与慈悲的双翼彼此密不可分,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当我们被自己爱慕的人拒绝时,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可能会诱使我们陷入执迷的妄想中,一面责怪拒绝我们的人,一面又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到抛弃,是因为有缺陷;我们在一触即发的怒火、心如刀割的悲痛和羞愧感之间摆荡不休。但彻底接纳的双翼却能帮助我们从惯性回应的迷乱漩涡中解脱,找到平衡与清明,明了该说的话以及该做的事。

  在彻底接纳的过程中,如果只引用了正念之翼,那么,我们也许能够清楚觉察心中的创痛和脸上的怒火,对自己编织的情节妄想也一清二楚——知道自己自认为是受害者、永远孤单寂寞,得不到爱;然而,我们也有可能因此更加痛苦,怨恨自己为何一开始就陷入那样的情境中。这时,慈悲之翼就堪为大用了;在正念之中加入慈悲心,就创造了真正具疗愈力的态度。与以前排拒或批判自己的愤怒和消沉不同的是,慈悲使我们得以温柔地善待自己的创伤。

  正念同样可以引导慈悲,倘若诚挚的关爱由于怜悯过度而沦为自艾自怜,使我们又开始编织另一套情节妄想,比方说:我们竭心尽力、全力以赴,却功败垂成,得不到梦寐以求的人事物,这时,正念便使我们得以看出自己正在落入某种陷阱中。

  这密不可分的双翼协助我们如实安住在当下的经历中,当真正如是实行,我们将变得更自在,而且更清楚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彻底接纳协助我们从伤痛中痊愈,再接再厉迈向未来,也使我们摆脱自我憎恨与自责等不自觉的习性。

  所谓彻底接纳,最基本的就是要接纳当下每刻的经历,包括当下的心念与感受、行为和事件。如此,我们就能更清楚觉察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也更清楚行为的后果。佛教心理学中,这样的觉察就称为"明觉"。

  假设我们逐渐察觉到自己常常发脾气,用轻蔑不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时就应开始检视自己的动机,并以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其间生起的一切心念与感受。也许我们会发现,我们之所以推开孩子,是因为自己也已精疲力竭、无力应付他们的需求:"我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这样的念头也许会让我们觉得腹部的紧绷感像浪潮般一波波扩散出去,并紧紧掐住喉头不放。

  我们也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实际影响:他们是否害怕接近我们?当发现孩子在我们身边变得畏首畏尾、担心害怕时,我们胸中可能会油然生出一股忧伤;我们还注意到愤怒对身心的影响——自己在怒不可遏地大发雷霆之后,感觉有多么孤立、差劲。

 
 
 
前五篇文章

日本的武士崇尚苦行僧

星云法师谈六种信佛的层次

圣严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女性地位?

美国人的另类“浪费”

番茄工作法,试试看?

 

后五篇文章

全然接受(九)对彻底接纳的普遍性误解

费老留下的几朵花瓣

理论与修行能够结合,佛教才会活起来——惠敏法师(上)

理论与修行能够结合,佛教才会活起来——惠敏法师(中)

把握当下,精勤修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