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玛旁雍错的神话与传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每年六月至九月间是佛教徒、苯教徒和印度教徒朝拜神湖的最佳时节。藏族人转湖通常是背负着行囊一走数日,途中累了就停下来休息,煮茶做饭。途中并不需要翻山,有时为了避开湖边的沼泽地带,需要从附近的山坡上绕行,比起转山线来,这一路十分轻松,但也相对单调。

  佛教和苯教信徒都认为玛旁雍错是龙王的栖息之所,有湖之处必有龙王栖息,乃神圣不可侵犯之地。佛教典籍中记录玛旁雍错位于瞻部州中心之地,称其为“阿耨达池”。

  玛旁雍错最早的名字叫玛追,后来逐渐演化为玛旁措、玛旁雍错。与名字相关联的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在神山圣湖一带的民间流传甚广。

  相传在远古时期,玛旁雍错附近有一个小王国,国王奴邦一向爱戴自己的臣民。一日国王微服出访,在走过了众多村庄之后,他看到了人们为生、老、病死所受之苦。回到宫殿中他向身边的大臣和高僧们询问,为何人们要经历这些磨难?有高僧回答他,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国王又向高僧请教如何能够避免这些痛苦和磨难?高僧回答,只有积德行善,发放布施救济贫苦百姓才是解脱之道。

  国王在听到高僧的释解后恍然大悟,自己一直过着无忧的生活,而忽略了其实在自己的国家里还是会有疾苦,便不惜动用国库的财力兴建了一座偌大的房屋,在房屋里发放衣物、钱财,并煮粥布施百姓,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了整整十二年。因为善举持续的时间很长,尤其是煮粥后的米汤被填放在地势低洼之处,十二年后形成了一个偌大的湖泊。相传在米汤刚刚倒入湖中的时候非常热,整个湖面都蒸腾着白气,在逐渐凉下来后变得清凉异常。圣湖最早的名字叫“玛追”,其意就是清凉湖。

  传说中四条大河马甲藏布、朗钦藏布、当却藏布、森格藏布的起源都是因为米汤外溢所形成。后来神湖又被称作玛旁湖,据说湖水集聚了八种公德,同时也就变成具有甘、凉、软、轻、洁净、不臭、益喉、利腹的神圣之水。玛旁在藏语中之解为“不负公德”的意思,故此得名玛旁雍错。

  水与生命相关联,洁净的湖水养育了这片土地的人民,孕育了独有的文化和宗教,这是崇尚圣湖的根源之一。相传西藏很多高僧大德曾在此地修行,诸如苯教的那日琼巴,佛教的莲花生大师、米拉日巴、阿底峡尊者等,这些高僧都曾为神湖开光、加持,使得玛旁雍错在藏族人心目中更加神圣。

  印度教也将玛旁雍错奉为神湖,尊称为玛那莎天池,更奉这里为传说中天鹅王的栖息之地。印度教徒认为凡是可以沐浴在玛那莎天池,死后就会进入伯拉玛天堂。饮用玛那莎天池的水后,就会升入湿婆神的天宫。印度教的传说中还认为玛那莎天池是湿婆大神妻子乌玛女神的沐浴之所。在天空晴朗凯拉斯山与玛那莎天池共处于视野所及之处时,乌玛女神就会在湿婆神的注视下身披纱丽沐浴在玛那莎天池之中。古印度诗人迦梨陀裟在他的诗集《云使》中就有过这样的描述:

  “天鹅之群会听到你那悦耳的雷鸣

  这阵阵雷鸣使大地肥沃,菌丛生

  你从这有湿芦苇的地方升起到天空向北而去

  它们赶往玛那莎天池

  一路以莲芽为食

  会在天空陪伴你,直到凯拉斯山顶”

  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都将沐浴在玛旁雍错视作最神圣的愿望。印度教徒在朝拜凯拉斯山前必先入玛娜莎天池沐浴后才可前往神山。

 
 
 
前五篇文章

了解西藏:布达拉宫的传说

藏族神话的个案解析(一)

藏族神话的个案解析(二)

藏族神话的个案解析(四)

藏族神话的个案解析(三)

 

后五篇文章

东皋心越琴学研究纲要

诗僧传奇——纪念定持法师圆寂十周年(二)

独特的佛教音乐梵呗

历劫曼殊多才艺──林俊聪先生新著《诗僧传奇》评介

诗僧传奇——纪念定持法师圆寂十周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