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九华山佛教圣地楹联(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九华山佛教圣地楹联】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西部青阳县县城西南,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有寺庙94座,僧尼700余人,佛像10000余尊,珍贵文物2000余件,是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九华山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寺庵360余座,僧尼五六千人。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还应归功于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九华山原名九子山,烟气氤氲,巍峨兀立,气吞江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游山时远眺层峦叠翠,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咏有《遥望九华峰》一诗,赞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将九子山比作九朵芙蓉,故后人改称之为九华山,从此“九华名遂闻于天下”。稍后,唐代开元年间,新罗国(今朝鲜半岛韩国境内)国王近亲、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山修行,潜心修持75年,99岁圆寂,佛门认定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渡众生,功德无量,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明、清鼎盛时期“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也是中国存放真身(肉体)和尚的名山,朝山拜佛的香客不计其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唐代诗人刘禹锡赞曰:“奇峰一见惊魂魄”;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则云:“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30余座,云海翻腾,各展其姿,气象万千。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感化成石。观音石,酷似观音菩萨凌风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鱼石”,钵盂峰有“石佛”,中莲花峰有“罗汉晒肚皮”,南蜡烛峰有“猴子拜观音”等等,维妙维肖,越看越奇,耐人寻味。又有幽深岩洞,堆云洞、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九华山时禅居洞内。还有老虎洞、狮子洞、华严洞、长生洞、飞龙洞、道僧洞等,均为古代僧人居室,清静雅致,极利修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深山多秀水。九华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澜溪、九子溪等,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三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此外还有碧桃岩瀑布、濯缨瀑布、七布泉瀑布、百丈箭瀑布、百丈潭瀑布、百丈岩瀑布等。潭有饮猿潭、清漪潭、濯缨潭、伏龙潭、百丈潭、鲇鱼潭等,正是“藏在深山人未识,一朝踏勘情难忘”。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名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楹等名胜。
〖九华街景区〗
九华街景区是一处平均海拔约640米的山中盆地,四周青峰耸翠,环山如城。开发历史悠久,早在东晋隆安年间(公元401年),就有天竺名僧杯度在芙蓉岭下创建茅庵,开创了九华山佛教活动先河。唐代开元年间,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来到九华,当地士绅诸葛节等人为他在虎形山下起建寺院,获朝廷赐名“化城寺”,此为九华山开山[祖寺。金乔觉圆寂后应化为地藏菩萨,僧徒、居士们在神光岭上建起“肉峰宝殿”,成为佛教信徒朝拜地藏菩萨的必到之地。明清时期,这里佛教活动盛极一时,百岁宫、祗园寺、旃檀林、通慧庵、华天寺、小天台等20余座名刹纷纷创立,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佛教气氛十分浓郁。长盛不衰的佛教活动使这里千百年来就成为九华山香客、游客的集散地,逐步形成了融寺院、客栈、商店、民居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九华街。现建有大、小宾馆、饭店、旅社50余家,床位8000余张,各类旅游服务设施配套齐备,是九华山旅游接待和佛教活动的中心。
〖山前景区〗
山前景区介于柯村景区与九华街景区之间,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将该区串为一体,自然景观与寺庙建筑星罗棋布,有桃崖瀑布、织锦瀑布、龙池瀑布和伏龙桥、定心石、燕子洞、鹰嘴岩及二圣殿、一宿庵、大桥庵、甘露寺(九华山佛学院)、龙池庵等著名寺院。伫立山腰,但见修篁万竿,蓊蓊郁郁;彩云缭绕,钟声两三;西竺庵、甘露寺和农户村舍掩映于碧翠之中,白墙褐瓦,若隐若现,令人顿生“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情画意。
〖闵园景区〗
闵园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中心部位,紧邻九华街景区,由上闵园、中闵园、下闵园三部分构成,面积约6平方公里。清澈见底、蜿蜒流淌的龙溪河纵贯闵园,景区遍生松、楠木、杉、毛竹等,珍贵树种有青钱柳、金钱松、珙桐、楠木等,富产灵芝、黄精、何首乌、丹皮、石蒜、黄莲、九死还魂草等野生药材,尤以大面积的“闵园竹海”和“天下第一奇松”——凤凰松最为诱人。深山密林之中,九化莲社、大悲莲社、接引庵、心愿茅篷、香山茅篷、净修茅篷、莲宗精舍、慈佛精舍、潮音精舍等20余座尼庵或陷或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环境十分幽静。
〖花台景区〗
花台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西北部,南连天台景区,西接闵园景区,东南东部分别是后山景区和河东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花台景区具有非常典型的花岗岩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瑰丽多姿。莲台峰、天门峰、罗汉峰、抚子峰、宝塔峰、飞来峰等直九峰,峰峰入画;罗汉晒肚、九华睡佛、定海神针、犀牛望月等三十六怪石惟妙惟肖;古佛岩、仙崖岩、清凉台、回音壁等八岩、台气势雄浑;古佛洞、文殊洞、太极洞、狮子洞扑朔迷离;玩月涧、石鸡涧、古佛泉、文殊泉流水淙淙,清音悦耳。景区内广布古树名木,千姿百态。佛教遗址众多,许多寺庵均修建在山涧涧门处,或直接以天然岩涧为寺,使其外观相当隐秘,周围环境原始、优美、清净,嘉木葱茏,泉水叮咚,令人油然而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天台景区〗
天台景区为九华山海拔最高的景区,最高峰十王峰位于该景区。在约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奇峰圣石,峭壁危崖,高台幽洞,梵宫古刹,建有著名寺院地藏禅林、古拜经台、大悲院、观音峰上院、翠云庵、道僧洞等,可观天台、青龙背、罗汉墩、蜡烛峰、金龟朝北斗、观音峰、钵孟峰、宴仙台、捧日亭、无底洞、太极洞、古佛洞等百余处名胜景点。古人赞此地为“非人间”(摩崖石刻),意为登临天台,如入仙境。置身天台,北可见长江如游龙横卧江淮大地,南可观神奇黄山奇峰秀水,自古就有“不到天台,等于没来”之说。
〖柯村景区〗
从318国道转入219省道后不久,即进入九华山风景区第一个景区——柯村景区。九华山水如一道壮美的国画屏立于前,狮子峰、独秀峰、天华峰、翠薇峰、笔架峰、上翠峰等历历在目,尽显雄奇;缥溪、双溪、龙溪、舒溪、澜溪穿山越谷,犹如银龙游弋。山下土地平旷,阡陌纵横,山村野居,古风犹存。莲峰云海、舒潭印月、云波书院、刘冲石刻、柯乔门坊、老田古镇、黑虎奇松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九华山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后勤供应基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河东景区〗
河东景区位于九华河以东地带。逆龙溪而上溪畔青峰耸峙,拒云揽日。一路谷深壑幽,乍阴乍阳,清泉碧涧,纵横交错,山石峥嵘,移步换景。山雨新霁,白云“驱羊入谷”,崇山峻岭空青积翠,一碧如洗。万条玉涧布满群峰的皱褶,银闪闪白花花飘泻而下,呈现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步入景区颇有惊心动魄之感。
〖后山景区〗
自西向东所见九华诸峰的背面,为后山景区。相传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等人均从此处登临九华,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从朱备店步行到青峭湾,沿途有翠峰寺、心安寺等名刹和打鼓峰、引仙峰、沙弥峰、双烛峰、天柱峰等奇峰异石可观可登,现为步行游览区。
〖九子岩景区〗
九子岩景区位于九华后山,有青云庵、九莲茅篷、蕴空茅篷、定西茅篷等大小寺庙10余座,双溪寺背山依水,两股清溪环抱。寺前梨园,花开似雪;寺后层峦叠翠,峭壁垂云涧似蛟龙伸腰展背,从十里高的云谷中奔腾出山,吼声如雷。涧口长200米的梯形悬崖上,有瀑飞跌,辗转七折,如七匹白练垂空飘舞;由涧口缘石板道上行,斗鸡石、三斧石、象鼻石、“龟兔赛跑”等巧石扑面而来。这一带洞穴之中、峭壁之上,是猴群经常出没的所在。至山顶九子寺,有唐叠石古塔,屹立山门。清溪抱寺流过,竹木荫翳蔽天。寺后的九子岩,高托巨石,回环向背,状如九子团聚,岩东北为盆地谷口,山泉汇集成涧,东注而下,泉敲陡壁,滴沥澄鲜,形成“九子泉声”一大名景。
〖转身洞景区〗
转身洞景区地处高山盆地,海拔800米左右,面积约30平方公里。四周为千米以上的高山环绕,山石峻峭,林木苍翠,溪水淙淙,鸟兽出没,具有浓郁的原始情趣。知名景点有转身洞、进天门、后一天门、后二天门、后三天门、石屋、天池等。
〖南阳湾景区〗
南阳弯景区是九华山南大门,青山排烟,溪水长流。最著名的景点有神仙洞和鱼龙洞。神仙洞为旱洞,全长约1500米。洞内钟乳石形态殊异,景致集中。有“花海”、“麒麟送子”、“玉树琼林”、“珠玉卷帘”、“睡美人”、“百鸟朝凤”、“仙人列班”等胜景。鱼龙洞与神仙洞相距1000米,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大中年间曾游览此洞并留下诗作。该洞宏深开阔,分东、南、西、北四海和两厅八宫,水陆兼程,路径平坦,景观疏落有序,移步换态。“石莲花”含苞欲放;墨石芳香飘溢染指漆黑;“鲤鱼精”跃上河岸,张开大嘴,一滴一滴地汲着“天河”泄漏的琼浆玉液;数万只蝙蝠倒悬在洞壁上,悠闲自得;“八仙过海”、“天马行空”惟妙惟肖;甘碧的地下河,常年不竭,河畔峰簇倒挂的石笋峰林与彩灯交相辉映,倒影水中,若海市蜃楼,景象壮观。
====================================================================
【九华山佛教圣地楹联】
〖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 九华山蜿蜒于安徽省皖南池州地区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方圆120余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间古刹钟声,香烟缭绕,灵秀幽静,古木参天,是中国四大佛教名之一。九华山自然景观瑰丽多姿。峰峰若莲,云岭霞光,飞瀑流泉,松声竹韵,幻境迷人。历代文人游览酬唱,尽情描绘,给人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感慨。九华山史称“称莲花佛国”。早在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就有天竺(今印度)僧人杯渡来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唐代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王族近亲金乔觉渡海来华,历经艰辛,卓锡九华,若修行,99岁圆寂后三年肉身不腐,且于佛教传说中的地藏菩萨“瑞相”相合,被尊为地藏菩萨转世。从此,九华山壁为金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金乔觉卓锡布道,李太白驻足吟诗使得高僧名流纷至沓来。山中至今保存有历代文物2000余件,诗文500余篇(首)。其中珍贵者有明代万历皇帝圣旨的原本、御赐金印、帝王御笔赐额,明版《藏经》、千年贝叶经、明代高僧手写血经,以及已经保存了365年的“无瑕和尚装金肉身”等。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名胜。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代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盛,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关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金装肉身。
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
——唐·李白题安徽省九华山
崖头金佛国;
树梢谪仙家。
——王守仁题安徽省九华山
(九华山无相寺亦有此联。)
览月居然凌上界;
摩云便欲洒齐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天柱峰
〖天柱峰〗 天柱峰位于后山天台峰峰北、大古峰东北青峭湾。拔地而起,四周峭壁,如柱倚天,巍峨雄壮。云雾中其西侧的五老峰,酷似五位仙人踏云驾雾漫游天柱,西南边有列仙峰,多人形怪石,仿佛从多行者、拜者、舞者接踵相从,如同众仙结队去天庭赴会。天柱峰以其孤峰突兀,直插云霄得名。
真奇哉一百二十峰,造化小儿,无端弄巧;
可惜了三万六千日,白头老叟,几个曾游。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天台峰
〖天台峰〗 九华胜影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在九华山的极顶,海拔1300多米。东有龙头峰,西有龙珠峰,两峰间有渡仙桥;对面十王峰,龙头峰下同青龙背,因骄立如屏,故名玉屏峰;龙珠峰,又名天台岗,上有一颗巨大滚圆的岩石,名“龙珠石”。天台峰顶有观音台,是观九华全景,看云海日出的最佳处。民间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游人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人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暄,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圣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其瑰两景色不亚于泰山的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
〖正天门楹联〗
〖平岗积雪——正天门〗 正天门位于九华山九华街。九华山素有前山后山之分,所谓前后是对地藏菩萨肉身塔而言的。始建地藏塔殿开有南北二门。历来称背北面谓南一门,即指青阳朱备乡领地称之谓后山。化城寺街区称为腹地,由此上登天台,下达五溪,沿途景区景点不胜枚举,就天门而言,更有特色,前山沿途早建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最后是正天门。正天门供有灵官菩萨为地藏护法。后山依次建有头天门、二天门、进天门和三天门,头天门下一里许有转身洞,传有转身之妙,就在这条上下起伏曲折绵延的古道上,在那天寒地冻白大季节里。清代学者周山门在考察编纂《九华山志》过程中发现了这一新的景点。并纳入十景之中——平岗积雪。
三眼能观天下事;
一鞭惊醒世间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正天门
(九华山祗园寺亦有此联。)
不为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正天门
----------------------------------------------------
〖一天门楹联〗
〖山前景区——一天门〗 位于铜陵大通镇的“大士阁”,就是九华山一天门。介于柯村景区与九华景之间,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将该景区串为一体,自然景观与寺庙建筑星罗棋布,有桃崖瀑布、织锦瀑布、伏龙桥、定心石、龙池瀑布、燕子洞、鹰嘴岩和二圣殿、一宿庵、大桥庵、甘露寺(九华山佛学院)、龙池庵等著名寺院。伫立山腰,但见修篁万竿,蓊蓊郁郁;彩云缭绕,钟声两三;西竺庵、甘露寺和农户村舍掩映于碧翠之中,白墙褐瓦,若隐若现,令人顿生“白云深处有人家”、“不经一天门,空来九华行”的诗情画意。
到此已非门外客;
过来便是个中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一天门
----------------------------------------------------
〖化城寺楹联〗
〖化城寺〗 化城寺在九华山的中心地带九华街,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边为东崖,西为神光岭,四周环山如城,为九华山开山之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10年)原名九华寺,总面积3500余平方米,为全国重点寺字。唐代至德初年(公元756年)当地乡绅请新罗国高僧金乔觉卓锡。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僧众视为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化城寺遂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在中国佛教徒中名声大振每日香客络续不绝,成为地藏菩萨信徒的最高精神依托之所在。后该寺历经修葺、改建,规模颇大。现存殿宇四进,庄严有序,最后一进为藏经楼,珍藏明版藏经6777卷,保存至今,十分珍贵。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到底仙山不俗;
毕竟佛法无边。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光明讲堂
几多怪石全胜画;
无数好山都上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大云道场同日月;
千秋古刹护东西。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非名山不留僧住;
是真佛只说家常。
——平理上人题安徽省九华山九华寺[即现华城寺]
高山日出三更晓;
幽谷风多六月秋。
——王守仁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千僧楼阁层层起;
九子芙蓉面面浮。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愿将佛手双垂下;
摸得人心一样平。
——清·刘含芳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
万古是非浑若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光明讲堂
知足安贫殊自乐;
攀龙附凤损精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光明讲堂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光明讲堂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作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光明讲堂
三尊佛祖静观事变;
十八罗汉闲看人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光明讲堂
登宝地,悉植菩提种;
入三门,咸资般若光。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华崿峰前,香云缥缈;
化城寺里,花雨缤纷。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化千万亿身,广作方便;
具大威神力,饶盖众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举目瞻仰,何必生几分惧色;
回首猛省,还段存一点忠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天王殿
借一蒲团,请我佛向低处说法;
擎九莲瓣,问世人从哪里寻根。
——叶中冷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
色相尚英雄,犹信道德兼行,了却尘缘成正果;
功勋实伟烈,堪羡勇忠并著,观光上国镇山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天王殿
诣华山募化由来,因兵燹频遭,三十年空台碧色;
抚二里赞襄其事,点神祗有感,一千日殿宇生辉。
——吴淦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
新罗弟子独辟蹊径,二千年坐镇化城,为众生作慈悲保障;
淝水老人久沉宦海,六百年来游民社,与名山结香火因缘。
——李懋延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
(此联还有另一版本[见紧接下一联]。)
新罗弟子独辟禅关,二千年坐镇化城,为众生作慈悲保障;
淝水劳人久沉宦海,六百年来游民社,与灵山结香火因缘。
——施玉藻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
(与上一联[紧接上一联]差别在:上联“蹊私”与“禅关”;下联“老人”与“劳人”、“名山”与“灵山”;署名“李懋延”与“施玉藻”之别。)
佛法可观,观空观色,观无数恒沙苦海轮回,曷弗返观己过;
神明安在,在天在地,在大千世界灵山宝塔,罔非自在我心。
——刘成林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
九华名重青莲,莲花开九十九枝,看花散西天,峰如西岳莲花香;
三世衣传一贝,贝叶编三千三界,见叶浮东海,佛出东方贝叶青。
——周贇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
绿水挂天河,溯当年未有化城,看芙蓉九朵,早教华岳齐名,谁知金粟如来即青莲学士;
红尘经浩劫,欣此日重游圣境,记松叶五钗,只好烟霞相伴,始信西方活佛是东国诗仙。
——周贇题安徽省九华山化城寺(34+34=68字)
----------------------------------------------------
〖祗园寺楹联〗
〖祗园寺〗 祗园寺原名祗庵、祗园,清代扩建时改庵为寺。寺院座落在九华街东北,插霄峰西麓。是九华山唯一的宫殿式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代和民国期间重修和扩建。规模宏丽,为九华山丛林之冠。庙宇三进,经三门、天王殿(弥勒殿)、大殿,其它配殿的传统格式布局,但在手法上曲折多变。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布局紧凑,层次分明。寺院还借松林、溪流布置了天然优美环境,引人入胜。大殿就是大雄宝殿,高约30米,莲花台上端坐着三尊十多米高的敷金大佛,两侧是十八罗汉,神态各异。三尊大佛背面,矗立着17米高的“海岛”佛群像,有一组彩塑的佛像故事,有“观音斗鳌鱼”等,造型生动。殿后为僧人起居的各种寮房和附属建筑。九华山佛教协会就设在这里。该寺建筑面积5157平方米,殿宇层层叠叠,回旋曲折,结构精巧,气势磅礴。佛像和千僧灶等文物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寺院。
水陆法会;
普度道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
到底仙山不俗;
毕竟佛法无边。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光明讲堂
万古是非浑若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光明讲堂
知足安贫殊自乐;
攀龙附凤损精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光明讲堂
地拔高峻生仙廓;
云锦灵秀作祗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光明讲堂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思。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光明讲堂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作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光明讲堂
三眼遍观天下事;
一鞭惊醒世间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
祗树荣光盈宇宙;
园林春色满乾坤。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
呗赞清音通上界;
林泉静趣证禅源。
——潘力生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
三尊佛祖,静观事变;
十八罗汉,闲看人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
举目瞻仰,何必生几分惧色;
回首猛醒,还须存一点忠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天王殿
借一蒲团,请我佛向低处说法;
擎九莲瓣,问世人从哪里寻根。
——叶中玲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
色相尚英雄,犹信道德兼行,了却尘缘成正果;
功勋实伟烈,堪羡勇忠并著,观光上国镇山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祗园寺天王殿
----------------------------------------------------
〖地藏禅寺楹联〗
〖地藏禅寺〗 地藏禅寺,又名地藏禅林。位于天台峰与玉屏峰之间。相传唐时新罗国高僧地藏在此禅居,留有“金仙洞”遗迹。早在宋时就有僧人筑寺于此。清康熙年间(1661-1772),僧尘尘子重建,名叫“活埋庵”。清末改称天台禅寺,是九华山处在地理上海拔最高的寺庙。该寺巧借山梁凹陷处构造,左耸捧日亭,右踞青龙背,中间有桥涵,上镌“中天世界”、“非人间”。穿过涵洞,便入地藏殿,再上则为大雄宝殿、观音阁。大的的横梁密密麻麻地排着木雕小佛像,故称万佛楼。宫殿式大殿,凌空翘角,重霄裹绕,封铎相伴松涛,更有钟鼓齐鸣,响彻天外。
钟鱼静趣参三昧;
林壑清辉忆九华。
——潘力生题安徽省九华山地藏禅寺
天上楼台,清冷彻骨;
地中金藏,普利予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地藏禅寺
----------------------------------------------------
〖华严禅寺楹联〗
〖华严禅寺〗 华严禅寺又称广化院、九子寺、回香阁,寺院位于碧云峰。在碧云峰有一片10亩左右的平坦幽谷,西面是气势磅礴的九子峰,古曾以此一峰而名全山。峰上东西排列五小峰,南北成行四小峰,恰似九子回环向背,团聚嬉戏;东南北三面峭壁环围,峰岩迤逦屏立,如千丈城垣;城垣之中竹林葱郁、古木遮空,清泉绕流,景色深幽,风光奇秀,宛然世外桃源。九子寺就座落在这人间仙境之中。相传金乔觉上九华,就是由此处登山的。碧云峰麓曾通徽商大道,金乔觉是否由此道而来,不得而知。九子寺初建于唐代,明代重建,后废毁。光绪十五年住持僧悟垣重建。现有山门、大雄宝殿和数间僧房回廊。释迦牟尼佛供奉于大雄宝殿中,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供奉左右。今住持释海诚。山顶幽谷内,有一石雕古塔,圆形,三级,高数尺。塔前还有石佛一尊、石狮一头。据考古工作者初步鉴定为唐宋遗物。石狮总是成双成对的,此外石狮何以孑然一躯?于是,有人说它的同伴腾云驾雾,从垂云涧顺流而下,又沿溪水上七布泉,往狮子峰去了,狮子峰上不是有状如狮子的怪石吗?这个传说很美丽,很巧妙,富有浪漫色彩,也就不径而走了。广华院邻近有幽冥钟楼,出禅寺向东北侧下坡10余米,则可至月牙池。华严禅寺过去是登天台的必经之地。香客在这里烧第一炷香,返回时烧最后一炷香,故又称回香阁。现主持僧慧光。站在寺前东望天台群峰和闵园竹海,西瞰九华街,一目了然。回香阁旁有商店、食品、纪念品琳琅满目。近旁还有迎客松、美女泉等景。
人来合意高谈道;
客去清闲暗诵经。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禅寺
路盘瘦岭孤松老;
寺掩清门寒叟贫。
——清·吴襄题安徽省九华山广化院
海国波涛千顷绿;
后山香火万年红。
——清·吴襄题安徽省九华山广化院
----------------------------------------------------
〖甘露寺楹联〗
〖甘露寺〗 甘露寺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位于九华北山北路、前山景区半山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国师朝礼九华山,途经此地,赞曰:“此地山水环绕,若构兰若,代有高僧。”时居伏虎洞的洞安和尚闻之旋即离洞,并得青阳老田村吴尔俊等人资助破土建寺。动工之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故得“甘露庵”名。洞安在此两度登坛说戒后,仍归伏虎涧。乾隆年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甘露寺座南朝北,茂林掩映,盘山公路环抱。全寺由于组民居建筑与宫殿式大雄宝殿组合,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不规整布局,北面的韦陀殿和知客堂两组建筑布置在高2.5米的台基上,3层楼阁,其中知客堂上开4层窗户,实际只有3层,开设顶层窗户,增加了层次感。韦陀殿南对高15米的大雄宝殿,前有半廊和内落水天井,殿身筑在高6.8米的台基上,宽17米,深15.5米。大殿东为两层走马通楼,内有天井,进深22米,宽15米,楼层上下分别为祖师殿、方丈寮、禅堂和客房。行者进入大门后,从山门的侧门出外,转向上坡十数级台阶,再从侧百进入大殿,给人以明显的空间层次感和明暗变化的效果。寺内有3个天井、上百个外窗,屋面为硬山两落水或四落水,而大殿为歇山顶。甘露寺为清末建筑,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殿宇宽宏,楼阁整齐,与祗园寺、万岁宫、东崖寺并称九华四大丛林,为全国重点寺院。今住持僧宽容。
直入菩提路;
晏坐般若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养洁 然正气;
为大 法而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境寂闻天 籁;
心空转法 轮。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既升堂更应入室;
再进步方可登楼。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客堂
松围古寺鸟争语;
月上寒窗僧自归。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庵
安忍不动有若大地;
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以进取心学习佛法;
立增上志护持伽蓝。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法宇宏开,天花散彩;
慈云永护,贝叶成文。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发慈悲心,物我无间;
是清净地,轮奂一新。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客堂
诫格上苍,远征甘露;
春回大宇,此溯禅源。
——潘力生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
肚皮若大,个中收尽乾坤。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弥勒殿
护国安僧,亲受灵山咐嘱;
降魔伏怨,故现天将威风。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韦陀殿
有释子资格,受人天供养;
无五观授食,坠三途业因。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斋堂
珠饰双缨,允矣前身是佛子;
金刚一杵,巍然现世作将军。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韦陀殿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天天下古今愁。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弥勒殿
帘影静垂,闲翻贝叶添新藏;
磬声徐歇,自翦芭蕉写佛经。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有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大雄宝殿
佛说法时,白鹿衔花猿献果;
僧谈经处,青龙侧耳虎低头。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大雄宝殿
佛在何方,到此既是天竺国;
林开大戒,坐时自有上乘禅。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客堂
问九华何处飞来,道场庄严;
悟三乘这般望去,水月空明。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大雄宝殿
莲花智慧弓,令汝远离贪爱慢;
金刚大悲剑,破尔所有厌离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山门
引大海之法流,传智灯之长焰;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意;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波罗密多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波罗密多”,梵语,意为度、度无极、到彼岸等。)
西方贝叶演真经,总不出戒定惠三条法律;
南海莲花生妙相,也只消闻思修一味圆通。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甘露寺
----------------------------------------------------
〖天台寺楹联〗
〖天台寺〗 天台寺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巅,始建于明代,当时称地藏禅林,因寺位于天台峰,故又名天台寺。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修,有万佛楼、地藏殿等。明清时诗僧智仁、默安曾居此,使该有“诗寺”之美称。寺院座南朝北,木结构,硬山顶。全寺由3组民居式殿堂组成。该寺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耸的悬崖峭壁来隐蔽,既防风寒,又十分坚固。它的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石洞,进深4.米,其东、北两侧为对峙的悬崖,径直可入大殿2楼,转折向南,尚墙外过道往“捧日亭”或“青龙背”。大殿(亦称万佛楼)宽10米,深13米。殿后有偏门通往观音殿、客房和云水堂。寺周景点众多。该寺是九华山最的建筑,建筑面积154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寺院。
岩栖明佛性;
诗思契禅机。
——潘力生题安徽省九华山天台寺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天台寺
----------------------------------------------------
〖慧居寺楹联〗
〖慧居寺〗 从闵园上天台,走石阶古道登高,约里许,即至慧居寺。原名存在庆庵。在九华山天台西、闵园东。为九华街上天台必经之路。慧居寺背依高山,面临竹海,环境十分幽美。始建于清代中期。1938年重建大殿,扩充寮房,始具丛林规模,故易名至今。殿宇恢宏壮观,金碧辉煌。大殿高三角门,可供出入;旁有僧房,为专事殿堂管理的“执事”僧所居。大殿正面供奉释迦、药师、阿弥陀三尊高大的“三世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十八罗汉坐像。满堂佛像全用干漆夹苧制成,造型优美,各具神态,栩栩如生。钟、鼓等法器陈设齐全,而且十分讲究。大殿楹联、匾额的金色大字和满堂金色佛像,交映相辉,灿烂夺目。慧居寺为全国重点寺院,今住持僧悟禅。新建韦陀宝殿与慧居寺相对而连,气势宏伟。在殿后走廊俯视山谷,眼前是一片碧茫茫绿色的海洋。回首看,寺后群峰,尽被殿宇遮住了视线。远眺东南,金鸡峰、狮子峰、加冠峰、花瓶峰等,争奇斗巧。加冠峰似古代官员冠冕。金鸡峰如金鸡报晓,如至天台峰上看它,则又变成一只绵羊,所以又称绵羊峰。天台峰下有两座高峻的石峰,状如一对石笋,名蜡烛峰,林此看过去,如一对花瓶,名为花瓶峰。从此处还可看狮子峰巍峨雄伟,犹如一只凛凛雄狮,而狮子峰对面的美人峰,则显得娉婷袅娜,楚楚动人。
观音由来非女子;
慈航到处有婆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妙相应严同瞻仰;
法身应现广无边。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震开地狱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人来合意高谈道;
客去悠闲暗诵经。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细剪山云缝破衲;
闲捞溪月作蒲团。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普救痴迷,双修定慧;
钟鱼情韵,泉石禅居。
——潘力生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
前后三三,参交凡圣;
峰峦九九,名重东南。
——宏志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大殿佛像
地藏禅心,朗照千秋月;
乔觉悟性,清涵九重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身比闲云,月梦花影证空幻;
意同流水,松声竹韵动禅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暮鼓晨钟,与佛有缘成无上道;
松风水月,问天无愧是大菩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菩萨纵慈悲,善恶一毫难假借;
冥王虽猛烈,死生历劫尽公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
一杵威神可畏,人无邪念自能降魔;
三洲感应难思,汝有志修我必护法。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韦陀殿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云影霞光,逍遥天上,不作风波染尘世;
松涛竹韵,飘逸山中,别有滋味动情怀。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观音殿
长江此仙堑,云海苍茫,时闻天风传塔语;
九华真佛国,梵宫巍峻,日看神岭散炉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大殿内门柱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况一念横超,各教乘推为胜异;
乐邦易到,净业易行,惟三心圆发,诸善信务要真诚。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慧居寺
----------------------------------------------------
〖广济寺楹联〗
〖广济寺〗 广济寺初建于唐王朝乾宁年间,传闻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当时新罗国(今韩国)王子殿下金乔觉落发来大唐,先至芜湖市赭山结茅住锡,后到九华山修仙成佛为金地藏菩萨,240年后为纪念地藏菩萨圣地在此建寺。现寺内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敕颁“九龙背钮”八斤重赤砂金印一枚、宋塔等文物“八十八踏”等名胜。凡朝山拜佛者都来广济寺烧香膜拜,盖了金印后一步三叩去九华山朝拜地藏王。故广济寺又称为“小九华”或“九华行宫”。每年农历7月30日举行庙会,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
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广济寺
----------------------------------------------------
〖普济寺楹联〗
禅门深似海;
佛法大如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普济寺
----------------------------------------------------
〖东崖寺楹联〗
〖东崖寺〗 东崖寺位于九华山东屋顶上,相传为阳明先生宴坐悟道之处。万历年间由普通和尚易名东崖精舍。后被太平军一把火将殿宇焚毁殆尽。后定慧和尚着手复修此寺。同治九年(1870年)定慧修建幽冥钟亭,接着修大雄宝殿、万佛楼、地藏殿等,前后历时约四十年才将东崖寺修建完毕。自光绪二十六年《九华山志》到现在新修的《九华山志》,著称:“定慧……东崖寺方丈,中兴东崖……”。民国初年,东崖寺基本建毕,定慧和尚退居青阳水府庙,东崖寺方丈由心舟和尚继任。东崖寺规模宏壮,因限于地势,殿宇高耸而狭隘。门左有钟鼓楼,寺后接近崖边有地狱殿,远望就像山顶上一座堡寨,不似伽蓝。由东崖岭脊起到小天柱峰,山路崎岖,奇崖怪石,深林密邃。过小天柱身,就是百岁宫。
八百杵钟声,撞醒痴梦;
五千言慧典,参破禅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东崖寺钟亭
----------------------------------------------------
〖无相寺楹联〗
崖头金佛国;
树梢谪仙家。
——王守仁题安徽省九华山无相寺
----------------------------------------------------
〖华天寺楹联〗
九华烟云墨;
四海兰竹诗。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天寺
千年存幽寺;
几日卧名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天寺
回首苍茫外;
展眼飘渺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天寺
夜静松涛僧语秘;
月明山啸画心浮。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天寺
----------------------------------------------------
〖翠峰寺楹联〗
〖翠峰寺〗 翠峰寺,原名天住寺,原位于天柱峰侧,后移建至滴翠峰下,宋代乾道年间改用今名。清朝光绪二十二年,上海华严大学迁此续办,遂成丛林。建筑面积380平方米,现存正殿五间,供奉庄严佛像。庙前两壁嵌有《开创翠峰华严道场碑记》,记载着清代光绪二十八年湖北高僧释普照、释月霞二位法师在此设立道场,讲授《大方广佛华严经》,下翠峰原有翠峰庵,建国后已毁,驻存残碑一块,碑上有《九华山翠峰八景赋》等字迹依稀可辨。该寺位于峰峦翠叠、云雾弥漫、松杉参天、绿竹如海之间,寺庙现住僧有两位,住持乘舟禅师;还有一位师太。
崖悬风雨骤;
寺高星云稀。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翠峰寺
巉屼有物俱称绝;
缥缈无时不翻新。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翠峰寺
(“巉屼”,形容山之高峻险危。)
----------------------------------------------------
〖广福寺楹联〗
开帘秀天竺;
拨云风祗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广福寺
----------------------------------------------------
〖福渡寺楹联〗
寺小藏宋额;
松古忆唐僧。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福渡寺
----------------------------------------------------
〖金龙寺楹联〗
云霭展开思天路;
烟霞覆罩动乡情。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金龙寺
翠壁泉声穿乱石;
碧潭云影透晴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金龙寺
----------------------------------------------------
〖圣贤寺楹联〗
泉石常临霄汉月;
云雾远映碧山峰。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圣贤寺
----------------------------------------------------
〖龟山寺楹联〗
龟山倚九华;
楼阁树双峰。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龟山寺
----------------------------------------------------
〖平坦寺楹联〗
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平坦寺
春听林中莺语近;
秋闻天上雁声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平坦寺
----------------------------------------------------
〖净信寺楹联〗
寺小通幽处;
山矮得旷观。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信寺
----------------------------------------------------
〖双溪寺楹联〗
〖双溪寺〗 双溪寺位于九子泉东南僧家山,始建于1935年,昔日该寺以农禅为主,四周充满田园风光。当时陕西省安康县双溪寺吉通和尚来此进香,慕其山色秀美,遂于1935年建此寺宇,创力华严道场,收徒讲经,1943年住持僧净禅,1945年住有僧尼。1957年毁于火灾,后重建。双溪寺背山面水,寺旁岩石下有“洁泉”,其泉水清澈照人,细流涓涓。双溪水横流寺前,滔滔汩汩注入青通大河。时而可闻水边捣衣砧杵声,大有“继续寒砧断续风”的诗意。双溪寺北侧是新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中央莲台上端坐着三尊贴金大佛。中坐者如来佛,左边一尊为阿弥陀佛,右边一尊为药师佛。正面背后是海岛观音,大佛左侧是普贤,右侧是文殊。大殿两侧又各塑有九尊罗汉。整个殿堂,宝气凝聚,煜然炫灿。出大雄宝殿,北上数阶,可至大兴肉身殿。大兴和尚1918年学佛,曾在百岁宫数年,1958年来到九华后山双溪寺度过了后半生。1958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圆寂,享年91岁。在世时给人治病有奇效,被人称为地藏“三世”、“九华济公”。
看破幻影,必然自在;
放下劳尘,果真逍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双溪寺
----------------------------------------------------
〖金刚寺楹联〗
慈云遍布三千界;
法雨均沾万亿洲。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金刚寺
----------------------------------------------------
〖法华寺楹联〗
雪绘千崖影;
日印万溪光。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法华寺
中天玉树参差出;
上壑朱霞次第封。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法华寺
蓬莱何须觅海上;
岁月最宜度山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法华寺
蹊路上宜防失足;
迷途中及早回头。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法华寺
龙归法座听禅偈;
鹤傍松烟养道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法华寺
永驾慈航,普渡众生出苦海;
森严戒律,精培僧侣证菩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法华寺
----------------------------------------------------
〖肉身宝殿楹联〗
〖肉身宝殿〗 肉身宝殿古称金地藏塔,又称肉身殿。新罗国国王亲族金乔觉卓锡于此,金地藏99岁圆寂后,兜罗手软,金锁骨鸣,颜面如生,僧徒为纪念他,用缸殡殓,建塔于寺西的神光岭。塔分三级,前有八十四级石阶。岭顶建寺,名为肉身宝殿以护石塔,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塔殿建筑。历代曾多次修葺,现存殿宇为清代光绪年间所修建。肉身殿高约五丈,方形,铁瓦覆顶,殿内铺设汉白玉。佛龛上建木质宝塔一座,七层八方,上置大小地藏菩萨像56尊,金碧辉煌。内壁贴有赤金写成的《地藏本愿经》。塔的每层八面,皆设有佛龛,内供地藏菩萨金色坐像。佛龛下建地下室。有三级石塔安置地藏肉身。1983年,肉身宝殿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大千世界;
不二法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肉身宝殿
心同佛定香烟直;
目极天高海月升。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肉身宝殿
福被人物无穷尽;
慧同日月常瞻依。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肉身宝殿
圣贤豪杰名声在;
富贵荣华皆是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肉身宝殿
誓度众生离苦 越;
愿放慈光转法 轮。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肉身宝殿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肉身宝殿金地藏塔北门
辞暹罗太子,为江左高僧;想当年教演西文,心通南海,不知修到几生,才落得四十里袈裟之地;
参大化无机,赞幽明盛世;看此日钵飞时雨,锡挂慈云,乃叹德涵无量。群瞻有亿万载金肉真身。
——李鸿章题安徽省九华山肉身宝殿(37+37=74字)
(上联“暹罗”,即今泰国;“袈裟”,指佛家。正联“大化”,即教化;“元机”,亦称玄机,指深奥难测之事理。)
----------------------------------------------------
〖地藏殿楹联〗
执杖持珠,遍游大地;
渡冥救世,普利九华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地藏殿
----------------------------------------------------
〖十王殿楹联〗
〖十王殿〗 十王殿位于九华山九华街西神光岭。十王殿是反映佛教因果轮回的地狱场所,里面众克林列、酷刑恶吏,地狱惨景、恐怖阴森,木雕泥塑、栩栩如生。其建筑艺术也是精美独到,堪称一绝。可惜这座大殿不幸于1972年毁于一场大火。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广大佛教徒和海内外僧俗几年的共同努力,十王殿终于建成,并于1990年9月18日(农历七月三十日,即是“地藏菩萨”金乔觉的成道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同时,还铸造了一尊高5.5米、重5吨的铜地藏佛像,安放在十王殿后殿正中,铜像以威武的独角兽背上驮着一个金色的莲花宝座,宝之上端坐着慈目安祥的地藏王菩萨。大殿内,几抹阳光从天窗直射下来,照射着铜佛像和正唱香赞做佛事的众僧,使得大殿更加庄严、隆重。
日月光分楼上镜;
江山势饶塔中龛。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金佛岭头飞宝锡;
阎罗身旁觅莲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善恶铭心头,自能成佛;
生死置度外,也是参禅。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是是非非,不信来看因果;
真真假假,要知报在轮回。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天 道循环,来者改恶从善;
法 轮回转,到此革面洗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位列五行,十殿阎君分善恶;
超凡三界,万代阴主判是非。
——杜长滨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佛在心田,须息息以善恶分明为念;
神留脑海,思事事皆因果报应所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王殿重开,无法无天到这里应知回首;
善根永植,有朝有日过此处才可放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大殿落成,积善扬威,从此十王要赏罚;
佛光普照,修身养性,好凭三世证轮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大殿重兴,十阎罗执法如山,问来者居心何似;
岗楼屹立,老令官横眉裂眦,过手下有罪难容。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百千方便救拔从生,诸佛共称扬,担荷如来殷情咐嘱;
万亿毫光照临胜地,九华垂圣迹,慈悲示现不坏金刚。
——赵朴初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用佛法慈悲,作惩劝教化,佛法实威灵,虔诚信佛休诋佛;
伏神道严明,现因果报应,神道难私徇,切莫求神才敬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任凭汝无法无天、作歹为非,对此间剑树刀山、油锅炮烙,纵痴愚决不放过;
应知我有惩有劝、既严也恕,倘能够改恶从善、积德存仁,深忏悔自可宽容。
——牛尚思题安徽省九华山十王殿
----------------------------------------------------
〖上禅堂楹联〗
〖上禅堂〗 上禅堂位于神光岭的半山腰上、玉身宝殿下,原名景德堂,属全国重点寺院。清代康熙时(1622-1722年)改今名,今存大殿等。寺周云树映带,泉水萦绕。山门开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前有照壁一道,宛若平台小院隔离市井。山门上接一披间,既为弥勒殿。大殿由两个厅堂并逢,四落水屋顶,中有天井。高10米,宽14米,进深28米。大殿南对韦陀殿,韦陀殿高0.7米,第二级韦陀殿比客房高出5.5米。而客房与韦陀殿同一水平线下为一个楼层,其上两个楼层高10米,大殿横梁,额枋,柱头精雕细刻,为八仙人物、鸟兽图案。该寺为砖木结构,系清代建筑。建筑面积1280余平方米。寺旁有金沙泉、金钱树等与李白有关的景点。
寻奇出后径;
览胜倚前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梅花夜浮香雪海;
桂风秋散花雨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轩环水石屏三面;
窗展翡翠带新妆。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九朵鞭蓉生绝艳;
百屏翡翠带新妆。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钱树落花仙买酒;
金河涵月佛吟诗。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佛 日高悬光明世界;
法 轮大转普利人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山门
梦残五更天,几杵钟声敲不破;
神游三宝地,半山云影去无踪。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除旋荼罗障碍,放开眼底光明,对慈实相庄严,才看透大千世界;
论众檀越信心,须要脚跟稳定,到此禅关渡过,方许入不二法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上禅堂
(“旋荼罗”,喻出没无碍之自在之力。)
----------------------------------------------------
〖下禅堂楹联〗
〖太白书堂——下禅堂〗 唐天宝末年(约755年)李白游江汉,受友人青阳县令韦仲堪的邀请,曾卜居于九华山龙女泉侧。南宋嘉熙初(约1273年),青阳县令蔡元龙访求遗迹,始创太白书堂于化城寺之东侧。明朝永乐年间(1403-1412年),邑人柯志洪、吴献与僧德侃重修,人称“太白祠”。隆庆三年(1569年)毁于火。万历五年(1577年)青阳县知县苏万民访旧址,在化城寺僧房后重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县蔡立身阅旧址狭隘,乃相地于东崖之下,重建祠宇3间,东南两厢,并移石坊于祠前。天启三年(1623年)县令李如桂又徒建于下禅堂(阴骘堂)侧,后废。青康熙五年(1666年)迁回东崖原址。1925年姜孝维所著《九华指南》一书,登有“太白书堂”照片,平瓦房三间,西赂,前有砖坊。抗日战争中被炸毁。1988年,九华山管理处又恢复重建,基本保持原貌,已成为九华山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掩泪悲千古;
破涕笑一瞬。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下禅堂
天外清秋度明月;
人间撒雨结浮云。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下禅堂
----------------------------------------------------
〖念佛堂楹联〗
拔云窥恨海;
焚香悟天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堂
念佛念心心念佛;
修行修性性修行。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堂
----------------------------------------------------
〖立庵楹联〗
〖立庵〗 立庵座落在天台山西麓、中闵园东。原名定慧庵,始建于清代,为清康熙年间化城寺东宇寮房之一。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年间往持僧开宗重建,清末住持僧仁琳扩修。1931年住持僧瑞祥扩建殿宇,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充寮房,安禅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后再易今名。“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1982年重修殿宇。1988年所有佛像上漆、贴金。该寺背倚高山,面临生海,环境十分幽美。建筑面积1001平方米。寺内十八罗汉及菩萨塑像造型优美,神态逼真。现为九华山佛教协会住址,为全国重点寺院。
无畏力寻声救苦;
大悲心说法随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立庵
圆明天启莲池会;
念佛往生极乐邦。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念佛自然得见佛;
求生决定可往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慧根夙植菩提种;
觉树恒开功德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世事绝卓无人问;
人生梦幻有谁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性定魔伏朝朝乐;
妄念不起处处安。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以一念而除众苦;
登九品可证三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阅历深时知世态;
功夫悟后见天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忠直诚心,和平处世;
慈悲济物,道德立身。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笑能引和,静能生悟;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凤岭龙岩,三春报秀;
仙峰佛峡,万古流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都摄六根,净念相随;
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足下起祥云,互此间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虑,坐定后消多少痴迷。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立庵

 
 
 
前五篇文章

普陀山佛教圣地楹联

五台山佛教圣地楹联(2)

五台山佛教圣地楹联(1)

峨眉山佛教圣地楹联(3)

峨眉山佛教圣地楹联(2)

 

后五篇文章

九华山佛教圣地楹联(2)

宣化上人对联选

世炫法师撰题联

泉州寺庙宫观楹联

布袋和尚和有关楹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