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吴越崇尚佛教,曾在杭州大兴寺庙。相传杭州有“西湖三百六十寺”、“东南佛国”之称。在市区北高峰南坡的巢拘坞上的韬光寺就是吴越王所建。韬光历来以朝佛、观山、观海而著称,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四川诗僧韬光禅师曾居住於此,寺以人名,地又以寺名,故此地称韬光。韬光禅师与诗人白居易交往甚密,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常来寺中同禅师吟诗唱和。现寺中的烹茗井,相传是白居易汲水烹茗处。韬光景色清幽、恬静。1961年改寺为一座翠羽式敞厅,依悬崖而立,远看如凌空楼阁,敞厅对面是涌芬阁,走下台阶是金莲池,韬光寺的后山有练丹台遗址,相传吕纯阳在此练过丹。台上有一座四角亭,过去有楹联,书唐诗人骆宾王名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故名观海亭。 一、韬光寺简介 韬光庵以韬光禅师得名,庵有金莲池、狮子石鸟峰。吴越王改建名广严庵,大中祥符间(大中祥符为宋真宗年号,为1008-1016年)复改今名。[1] 二、韬光禅师 师号韬光,莫祥族里,穆宗时结茅於灵隐西峰巢枸坞。与乌窠林公为友。刺史白居易重其道,赏具馔饭之,以诗邀云:“白屋炊香饭,荤羶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来伴吃,斋罢一瓯茶。”师答:“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枕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白云乍可来表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飞锡到,恐惊莺啭画楼前。”其高致如此。庵以师号得名,宋丞陈公尧佐留题庵,赓唱者甚众。绍兴中宗正少卿冯檝作修庵记曰:道藏於身,所存异辙,或入市韬,或居深樾,翳翳巢枸,牧守折节,豈曰弢光,若揭日月。[2] 韬光禅师穆宗时辞师出游师嘱曰:遇天可前,逢巢则止。至灵隐,山巢居隖,时白乐天守郡,题其堂曰:法安。白尝於元旦为诗招师,师不赴。(诗载后)[3] 唐韬光禅师,结茅於灵隐西峰,刺史白居易具饭,以诗邀之。光答偈不往,有“城市不堪飞锡到,恐惊莺转画楼前”之句,其高致如此赞曰:有古德辞朝贵招宴云:“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仗又思维。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与韬光高致先后如出一辙。[4] 三、诗、词、文 万麻癸丑季秋於丹阳仲纯来游韬光静坐三七日而去书二诗纪胜游云:(高攀龙) 偶来山中坐, 兀兀二旬余。 心中澹无事, 宛如生民初。 流泉当几席, 众山立庭除。 高树依严秀, 修竹夹路疏。 所至得心赏, 终日欣欣如。 流光易蹉跎, 此日良不虚。 寄言养性者, 速驾深山居。 其二: 落日在平埜,怅肰怀千秋, 缅彼临安区,当年楼王侯, 楼台何鬱鬱,冠盖纷相酬, 一朝世事尽,百代成荒丘, 徒存指点迹,令人心伤忧, 何如蓬庐士,偃息严壑幽 诗书共朝夕,花木遞春秋, 触酌洽朋好,卧起亲凫鸥, 豈不念世故,中心自有求, 生有无穷娱,既没名长流。[5] 和高忠憲公韬光庵二首:(沈捷) 结伴严上宿, 梦魂恬有余。 晓起更清旷, 再逢开关初。 振策登危峰, 缓步如堦除。 嶔嵜六七人, 高下密复疏 三林竹树间, 共笑书不如。 廓肰至其顶, 仰面亲太虚。 历览不欲去, 欲息难久居。 其二: 开帙遇前辈, 憟肰悲九秋。 先生不朽人, 腐鼠嗤公侯。 矢志踵其韵, 高言谁能酬。 今日复明日, 社屋齐蒿邱。 异代嗟兴亡, 何如身世忧。 乾坤一漆室, 俯仰白日幽。 綰彼二三子, 登眺延穷愁。 我师佛图澄, 狎虎如狎鸥。 何必去五岳, 目前纵所求。 当年三七日, 鸿名千载留。[6] 重登韬光步韵(沈捷) 山中雪后留春泉 竹览清冷高下眠。 日上海门悬玉斗, 山临江岸漾清莲。 琳宫已占大千界, 仙宅应标尺五天。 莫笑老人诗思怯, 近来筋力减于前。[7] 请韬光斋(白居易) 白屋炊香饭, 荤羶不入家。 滤泉澄葛粉, 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黄叶, 红薑带紫芽。 命师相伴食, 斋罢一瓯茶。[8] 韬光庵(田汝成) 高阁迥尘氛, 迢遥积翠分。 渔歌湖上起, 夜梵谷中闻。 竟夕维清籁, 诸天尽白云。 尚逢鸾鹤侣, 从此更离群。[9] 韬光庵(谢肇制) 虚阁倚岧嶤, 高秋气泬漻。 乱山围郭小, 一水接江遥。 峰势全欺寺, 钟声半杂潮。 平生邱壑兴, 斋罢宿僧寮。[10] 韬光庵(张蔚然) 空王台殿后, 何意有珠宫。 山转疑无径, 楼高望不穷。 江涛流日夜, 海色上虚空。 秋月悬孤嶂, 婆娑满树风。[11] 韬光(晦山显) 盛伏投精舍, 居肰到冷扉。 一池龙喷雪, 四座瀑侵衣。 金地莲时放, 晴堦雨暗飞。 真禅高韵在, 叹息仰余晖。[12] 辞太守斋(韬光禅师) 山僧埜性好林泉, 每向严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 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 恐惊莺啭翠楼前。[13] 游灵隐登韬光望见江海(张嘉祯) 招提侧畔涉岧嶤, 万竹层阴曲磴遥。 怪石每抉山阁出, 惊潮时逐埜云飘。 烟霞仙窟藏真隐, 台殿晴空见远潮。 卻忆昔人沧海句, 当年灵隐在山掓。[14] 韬光(王思任) 云老天高结数楹, 涛呼万壑尽松声。 鸟来佛座寻花去, 泉入僧厨漉菜行。 一捺断山流海气, 半株残塔插湖明。 奇峰占绝杭州胜, 留与韬光作隐名。[15] 韬光(杨蟠) 寂寂堦前草, 春深鹿自耕。 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16] 韬光三首(张鼎) 结茅倚长松,松涛徧幽壑。 山僧何处来,坐久松花落。 其二: 万山看不尽, 独树意相亲。 自是东篱叟, 翻来莲社人。 其三: 花径宿烟霞, 柴门来杖履。 枳榖自春风, 芭蕉又秋雨。[17] 韬光(王顺) 瘦藤拄到古韬光, 分得山房半榻凉。 白发老僧从定起, 断云漠漠护残香。[18] 韬光泉(李芳春) 危亭海气直飞来, 点点江帆出断崖。 一币光收千里意, 神山十二境中开。[19] 庚午初冬游韬光遇冯虚上人(文震点) 斜阳竹树影萧萧, 独有幽蛩破寂寥。 万境不波心似水, 满庭红橤映山婌。[20] 韬光庵(张新標) 灵岩西上万峰悬, 小径深藏不及巅。 山半看山山色异, 层层白雪界青莲。[21] 韬光庵(朱之俊) 阿曲遵途远, 严空积树危。 矗台侵石骨, 驾塔暗云枝。 竹窅泉声细, 林深磬音迟。 青川千里目, 缘嶂百重思。 海月江心动, 松风梦垄吹。 苍烟随谷长, 碧叶倩云滋。 溜滴多新致, 人来非昔时。 凭高僧气尽, 坐久道心期。 银烛消残呗, 金莲冒小池。 山将情共寂, 莫谓有文移。[22] 韬光(钱受益) 连雨催游兴, 登临及小晴。 岚开群树出, 湍響众山鸣。 江水云间起, 湖光竹外平。 卧桥虹屡饮, 踏石虎前迎。 纳子浑如旧, 神仙若可成。 抉携行碧落, 憩息坐青屏。 更上奇难尽, 盘旋趣转并。 怅肽天欲雨, 啜茗说长生。[23] 韬光庵(杨蟠) 逢人寂无语, 结菓自楼禅。 但见岩花笑, 庞眉不记年。[24] 访韬光祐公不遇(释如壁) 紫蕨伸拳筍破梢,杨花飞尽绿阴交。 道人闭户不知处,黄鹂留鸣鹊在巢。[25] 韬光庵(释斯植) 石涧长松行十里,杖藜从此得迟留, 青霄望去山河远,白水看来日月流, 老树叶残霜鬼哭,断崖云冷洞猿愁。 韬光名在人何在,千古茫茫几白头。[26] 登韬光庵遇雨(赵宽) 层层林樾绕羊肠,千仞回盘入上方。 城市红尘应洗尽,更教疏雨动新凉。[27] 韬光庵(史铿) 韬光古精舍,远迹西山岑。 岗岫屡回复,云岚杏深沉。 流泉激修竹,绿萝被芳林。 密叶翳朝阳,芳柯承夕阴。 杖策遵微径,逝将支遁寻。 行行未易即,遥闻钟磬音。 徙倚绝尘想,冥思谐道心。 搴芳咏招隐,松风和悲吟。[28] 韬光次白香山韵(董云) 磵道盘回上,菩提自一家。 竹分泉过岭,藤附石开花。 问臘看松树,休糧倚蕨芽。 瓦铛明月夜,木客为煎茶。[29] 八日同匡山孝子集韬光庵分得山字(樊良枢) 春回双树款柴关,胜日同人一共攀。 风引磬声花外转,云依泉響竹间还。 僧窥籮月禅心冷,客醉梅花吏事闲。 清兴坐深忘漏永,相将晨策更登山。[30] 入韬光(程嘉燧) 灌木夹修篁,泉声绿涧长。 自同篮举入,更喜酒瓶香。 筍切云根白,瓜淘雪乳凉。 老僧宜野性,欹倒共绳床。[31] 登韬光(梁以樟) 四山青欲下,众树密难名。 时有竹光入,远闻泉水声。 鼯抨石子落,猿挂翠微行。 对境忘言说,幽情去复生。[32] 僕何寿平过西泠抵玉泉入灵隐登韬光有作(黄道周) 兹峰久不到,重到倍岧隢。 慧力归真宰,顽心独老樵。 村烟未破面,野竹尚尊腰。 欲就此中宿,听松试当潮。[33] 上韬光道(陈子龙) 澄气发层径,午峰秀披抉。 孤亭乔木下,散旷存清娱。 水涸溪尚静,云瞑山复殊。 广堂鬱朱菓,别涧生青蒲。 悬輿攀绝壁,返杖送岖途。 迭映媚樵路,虚折限人区。 幽篁叠媚姿,飞泉历虚无。 鸣鸟谷中怨,巢鼪松际俱。 高阁抱云气,迢遞开 江湖。 四山闲无人,秋響相奔趋。 物虑劳光采,遐心适可符。[34] 从磵西上韬光(张遂辰) 韬光,由涧西盘折而上,径仄谷寒,泉潺沥多,灌籮茑承,翳日。光每踞石小坐,回风隧雨,幽不可禁。昔以“楼观海日、门对江潮”为胜。在攀跻不在眺望,鹫宫已深隐,古路尚密茸,乃复更西上,屡折得奇踪,断桥接空磵,泉竹響淙淙。我来书孤冷境难久从山风下横照石雨墜幽松苍不可极。时闻隔湖钟,即此正迥绝,遥心迥且重,讵矜江海观,何地无高峰。[35] 癸酉同僧弥游韬光,己丑初夏重来,遇慧光禅师,屈指十八年矣,为赋此诗僧弥己亡,不胜今昔之感(吴伟业) 峰断江天豁,楼高海日红。 须眉千丈雪,衣被五株松。 扶杖孤云裹,开窗暮雨中。 听泉还洗钵,好作净名翁。[36] 上韬光(曹溶) 十年重冷作泉游,绝顶依然架竹楼。 输与道人闲坐稳,春晴天阔数江鸥。[37] 独过韬光(周亮工) 寺裹登山去,韬光景色偏。 空林无垢叶,绝巘有清泉。 此地真岑寂,看人自往还。 萧然茶话后,吾意己逃禅。[38] 游韬光用关钤韻(王士禄) 岧嶤灵境惬探寻,径转时闻谷鸟吟。 厨溜引泉衢涧过,斋鐘出寺到山深。 飛飛戲蝶捎荷叶,飒飒鸣蝉散竹林。 司马游来成倦容,一椽还擬寄幽岑。[39] 游韬光(笪重光) 探幽策危磴,石顶得寒泉。 坐对不知去,身世两修然。[40] 韬光(严绳孙) 迟识韬光路,幽修惬晚寻。 竹分诸院水,林合数峰阴。 风雨丹楹古,莓苔绿字深。 静看前辈语,远愧百年心。[41] 游韬光庵(秦松龄) 复与诸山异,藤罗一径通。 鸟归孤寺外,人在百泉中。 竹密乱生绿,林疏间落红。 坐来殊自失,何处置微躬。[42] 雨宿韬光(潘来) 山行晴复雨,小住亦为隹。 瀑怒欲崩屋,云寒时堕怀。 难松便静坐,煮蕨称清斋。 岂必吾庐好,平楼愿始谐。[43] 癸亥五月三日同次谷过韬光留题(沈受宏) 我从此地寻精蓝,幽胜最爱韬光庵,泉声竹色转曲磴,绝顶一望穷东南,湖作杯盂江作带,诸峰云气相吐含,鹫嶺却在山脚下,浓青万树浮烟岚。快哉高阁豁窗牖,仙龜遺迹同禅龛,菴中上人我旧识,弹指载过门三□,老者修髯致潇洒,少者骚雅颇足谈,我来蔬筍辄具饭。所喜煮茗多芳甘,空囊那得金布地,破费香积应怀惭 ,此别匆匆适闽粤,炎天远道愁难堪。回思灵山隔尘外,清景月嶂兼风潭,明年定期襆被到,坐卧十日依瞿昙。[44] 丁巳嘉平游韬光(王撰) 攀箩探绝胜,高视极长空。 海色晴岚外,江留宿霭中。 竹深千嶂静,寺远一泉通。 输与楼禅客,清吟思不穷。[45] 夏首登韬光(赵吉士) 涧水依山曲,层阴失昼天。 一楼浮海日,百雉接江烟。 蓧荡留春意,松柏结大年。 此间棲托好,聚石与谈禅。[46] 韬光夜坐(万士贞) 石凳随溪折,岩高众势供。 泉声不断壑,树影若连峰。 石静留云宿,楼虚待月封。 清心忘就寐,松響入山钟。[47] 坐金莲池上二首(汪懋麟) 春去才逢一日晴,深山四月喜闻莺。 忽来小阁驚飞雨,却是山泉滴沥声。 又云: 韜光绝壁好禅关,今古游人自往还。 何事题名留片石,高吟只数白香山。[48] 韜光呈晦公(柏古) 灵鹫万峰头,疏钟出寺楼。 江湖烟外渺,峦嶂槛前收。 泉乱晴疑雨,松深夏欲秋。 天空飞野鹤,振翼绕沧州。[49] 晨步韜光道中示移暉上人(陆繁弨) 苔径凌晨步,篱花带露垂。 溪云流不尽,海日起何迟。 往事每多悔,他生未可期。 不如归白社,杖履日相随。[50] 韜光(汤右曾) 涧桥徒倚老松根,箫箫严扉书不喧。 坐觉清风生石壁,行穷修竹见山门。 依依烟郭江光绕,点点林鸦海气昏。 却怪白沙春涨阔,游人指点说潮痕。[51] 游韜光赠山止上人(王原祁) 扪萝历蹬倍添幽,乘兴还须到上头。 竹树平分云外出,江湖一望阁中收。 山僧欲话当年事,刺史空传昔日游。 为爱岚光应惜别,爱君佳句更淹留。[52] 韜光看泉(缪彤) 潭影当窗静,泉声人竹幽。 晴时长带雨,夏日竞同秋。 花有金莲放,鱼多赤鲤游。 香山诗句好,读罢向林邱。[53] 葵巳孟夏游韜光庵还坐飞来峰下作呈山公开士(王式丹) 层严岞崿俯清流, 驰目登临占上头, 近郭烟横不断树, 隔江山入最高楼, 窗竹色精庐近门, 听潮声, 古刹幽, 坐玩奇峰不归去, 却移家具住杭州。[54] 甲申九月二十七日宿韜光作(查嗣瑮) 夜气初澄万里秋,尺吴寸越两悠悠。 忽驚红日当窗起,天外金光海一瓯。[55] 壬戌秋日皆程风依陆虚舟游韜光庵(常安) 金天气森爽,晴光媚秋容,西流大火尽,百卉零露浓,幽兴盲然发,远欣二客从,登舟复揽辔,迤逦循高峰,云林暂休驾,鹫岭插层空,言寻古巢坞,纡回一径通,松篁饮眠碧,枫楠染未红,扪葛叩禅室,泉乡淙淙。老僧具袈裟,迎我莲池东,趺坐嗅妙香,清凉心地融。小蛇名蜥蜴,出没未化龙,与语多微谛,潜心南北宗。相邀登杰阁,恍若跨苍穹,四望渺无际,肯惜目力穷,江涛与海洋,如闻声洶洶,众峰儿孙立,湖水一盂同,亭午日色淡,古绉鸣寒虫。老僧呈诗籍,始自香山翁。沿革六七代,留题尽名公,就中论佳句,颇觉时贤工。莅浙斯游最,所嫌太匆匆。回瞻杳烟雾,落日己下春,率客返归路,林鸦噪夕风,舟中仍小酌,拟咏继前踪。[56] 重九前一日,偕友游韬光(沈云沧) 翠竹舟崖仄径通,昔年曾宿此山中。 寒泉声里三更同,晚桂香边一笛风。 不待逢仙悲往梦,久思投社作禅翁。 吟牋茗枕消闲日,未识高人许我同。[57] 癸亥仲春八日陪少司农彭石源重游韬光和白香山苏东坡韵二首(常安) 我来当叩此禅门, 秋叶春花景自分; 冰泮莲池分净水, 光生佛顶覆慈云。 离离雪影当窗见, 隐隐松声彻耳闻; 同上群峰最高处, 顿将尘虑释纠纷。 又云: 纡回竹径疑无路, 掩映杉扉却有家; 束缚久如辕下马, 登临暂去井中蛇。 野鸢日暖争修习, 仙杏风和渐著花; 嘉客莫嫌生活淡, 冷泉亭畔洒帘斜。[58] 同巨观游韬光(景星杓) 初从云林登,我就石桥转,曲磴屡回互,丛篁倏隐显,揽衣径烟绿,穹然造绝巘,不知天复高,下视群峰浅,孤龟栖一泉,南楹面双筍,小留崖桂侧,翻经谈奥典。且从庞眉僧,苔龛午供饭。[59] 乾隆十六年辛未春游韬光寺(清高宗南巡诗) 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蜿蜒磐云迳,仰视天一隙。琅玗轮天围,过雨翠欲滴。葱蒨交风枝,似埽行人迹。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攀陟造其巅,长烟一空白。稍待烟旋消,千里几席近。湖远渚江上,由江达海直。足力不能穷,结揽须臾得。譬如虚室光,其通乃在塞。留兹片响兴,酬彼万古客。[60] 再至韜光(青高宗南巡诗) 前日坐韜光,观海穷境远。今日登高峰,韬光又平坦。以此识万里,进界无止满。徒爱境致幽,辄復纡画罕,岚翠度重重,迳险遵踠□。山鸟及山花,夹道纷不断。松翻绿云涛,竹带碧琅粉。不历百磴难,安知十里近。山僧纵惯经,和南笑而莞。[61] 二十二年丁丑仲春再至韬光坐会莲池上用白乐天寄韬光禅师韵(清高宗南巡诗) 最爱翠鬟处,因之白足家,鸟却飞叶竹,鱼上落溪花。倡和和陈迹,林泉自道芽。上人者个在,不领一杯茶。[62] 暮春月再至韬光(清高宗南巡诗) 云林别室小徜徉,深透真称委宛藏,雨寺由来分一寺,湖光无际接江光,奇松诡石天然静,涧草山花自在芳,不辨北高峰下路,碧琅玗表矗苍苍。[63] 金莲池用韬光禅师答白乐天诗韵(清宗南巡诗) 比丘林下剏开泉,结得茅庵自然眠; 官舍何妨辞玉粒,山池好在自金莲。 想他谢往招来日,仍此行云流水天; 何藉海宁称好古,苔华重见碧峰前。[64] 二十七年壬午暮春月再至韬光(清高宗南巡诗) 韬光寺里一泓水,奇迹应同卓锡泉, 此日偶然临碧镜,当年见说现金莲。 常涌古往今来月,不异云容山色天, 七字促成旋命驾,清新却愧自家篇。 又云: 言游净室别云林,曲曲深山步步深; 轮尺筠竿紫粉堕,垂寻泉脉玉丝斟。 不因初狭历层磴,那得中宏畅远襟, 耽静未宜归敕政,安能个里学安心。[65] 三十年乙酉春闰月再至韬光拟白居易寄韬光禅师仍同其韵(清高宗南巡诗) 试言太守第,何似法王家, 入迳多松竹,盈庭有药花。 其来对蒲席,相与剥蕉芽, 奚必金莲畔,恒耽泉煮茶。[66] 闰月中瀚再至韬光杂用三首:(清高宗南巡诗) 幽绝云巢栖碧嶒,绿琅玗里历阶磴; 笑予诗句非杭守,又此无端访蜀僧。 又云: 袭芳曲径满兰荪,出竹才看柰苑垣; 自是佛无人我见,玉虚上相坐当门。 又云: 金莲池上小逡巡,名迹千秋几不堙; 断碣何从觅苏赵,书诗惟见近时人。[67] 韬光庵叠旧作韵一首(清高宗南巡诗) 竺庵犹隔几重林,灵隐西厢路入深; 借石为关谁许叩,引泉接竹起相斟; 上方殿塔寂钟磬,下界湖山自带襟。 此喻漫同虚空白,个中只合证无心。 又云: 巢沟坞里有清泉,足供枕流漱石眠; 那籍多人聊白社,愿同枯木守清莲。 一泓清冽宁非水,万古空明亦映天, 莫怪山僧不出户,伊蒲倾在未招前。[68] 韬光诗一首(清高宗南巡诗) 灵隐畅清游,曲径西北向; 翠云入丛篁,赤城盘叠嶂。 寻幽极蓊翳,造端乃宏旷; 近山远者湖,纵横归一望。 竺庵名韬光,其义蕴无量, 衣锦复尚绸,儒佛岂殊状。 又云: 重寻幽谷入筠林,步步非尘得得深; 佛宇不期行以到,诗情相与酌而斟。 松声泉韵近宜听,山色湖光远豁襟; 此是天龙一指处,去来今那觅从心。[69] 四十九年甲辰季春月下瀚至韬光(清高宗南巡诗) 竺庵幽隐号韬光,尚绸恶文义足方; 谁谓墨儒不同道,从之亦可用其长。 又云: 辛未初游斯甲辰,匆匆不觉三余春; 每来必有诗留詠,光弗能韬却费神。[70] 韬光庵三叠旧作韵(清高宗南巡诗) 平生志不厌山林,况此山林处最深; 螺髻龛参檀篆结,金莲池汲茗浆斟。 片时静可消尘虑,七字成聊托素襟; 行漏泠泠促归辔,日归曰住两无心。[71] 拟韬光禅师答白乐天三叠其韵(清高宗南巡诗) 蜀人性本乐林泉,偶尔结庵供食眠; 覆□漫招积厨饭,巢沟难捨耨池莲。 禅宗颇惭曾参月,师嘱聊安此遇天; 偶抚遗丛三叠韵,底论成佛后和前。[72] 拟白居易寄韬光禅师三叠韵(清高宗南巡诗) 莫说毗尼守,弗游居士家; 宁忘彼摩诘,曾见散天花。 筇竹何妨策,禅杖不复芽; 有来应有往,拟去领杯茶。[73] 由灵隐至韬光(陈均) 乍磐飞磴上青天,回首诸峰化碧烟; 泉声细穿千笕落,竹光高捧一楼圆。 禅床暖抱初生日,丹龟香留不死仙; 坐久钟声催客起,白云无数拂吟肩。[74] 韬光即事用陈长沙公韵(释义果) 密竹深藏磴,岧嶤上翠微; 山空容树老,僧定见云归。 香界消尘思,疏钟送落晖; 窗开湖海近,指点片帆归。[75] 寄韬光禅师(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76] 以下为对联-- 韬晦竹林深,客至徘徊,一尘不染; 光辉莲座放,堂开迤逦,万象皆空。 --王信孚 要将人力回天,枝枝香满; 留得春光驻世,月月花开。 --现·张宗祥 鸿爪雪泥,著迹岳阳楼上; 云装烟驾,降真灵隐山头。 --徐绍城、徐绍基、徐绍埙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 --祁世长集林则徐句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诀授云房,涉水登山,一枕黄粱超法界; 诗题鹤观,度人济世,千年丹籇仰仙踪。 --黄瀛元 韬海承吕姜,眈禅悦静观万物。 光华跃中外,阅圣教普救群黎。 --冯极嫦 科第有神仙,到处云烟堪供养。 招集群季侣,满城风雨此登临。 --徐绍基 南北高峰天外笔, 东西流水屋头琴。 --坚匏主人 高亭临极巅,无数云山供点笔。 皓日出云表,才有梅花便不同。 --坚匏主人 盛德在金,与南北峰参天并峙。 善人是富,随东西浙流水俱长。 --唐、宋之问诗句 锡命在西方,斯民庇纶音乐利。 声灵邻北极,神圣握天下财源。 --唐、宋之问诗句 来此听啼鹃,谢了林花,却嫩绿满湖荷叶。 凭栏餐秀色,留将古寺,好描红一径斜阳。 --当代、田翠竹 [77] 韜光纪游集序(常安) 西湖北峰之胜惟灵鹫最奇游者,至冷泉亭仰瞻林木下视流水憩息徘徊興盡而返,不复知寺中西折有曲涧索纡層,峦绵衍遂深幽寂之巢坞也。巢坞有庵名韜光。唐代宗时,蜀僧韜光卓锡於此与郡守白公善往还酬答。地以人传而韜光之名以箸迨後。蘇子瞻趙阅道兴寄烟霞题名崖石重其游者日盛,昔人典型续而不遂自唐宋元明至我。 朝天下名贤鉅公硕士,高僧登临冯弔抚景留题者多矣。皆散漫无纪惟禅镫一焰。至今耿耿豈道之。不若彼哉无人焉为之彙,而集之俾鸿篇。藻句淹没於古苔荒草中,供山僧煮茗具耳。婁东颛菴王太史西清学士东海名儒。敦好古之雅怀辑人文之炳蔚可谓收拾明珠还之合溥极一时之美事已。丑岁予曾至浙一跻其巓。垂今三十余年宦游四隅时,遇浙之士大夫剧谈韜光欣然神往。壬戍春来蒞两浙偶皆彭少司农石源寻讨胜。入竹径循磵而西严岫,览泉滴瀝白云满衣裙殊。不知有人世叹曰:此真可以韜光矣。启窗眺江海,始信骆丞楼观门对之句为不虚。俯视四山,排达入槛飘飘乎。如例子御风佳处。任人自领而已。因更得汲泉啜之纵观所藏册数十余年来。游者、咏者又若人辑而藏之。亦复裦然成集。想当年白傅韜光。同此乐趣遂赋诗一篇付山僧冀附作者之林山僧复请弁集,首是为序。[78] 韜光庵修造榜(释居简) 唤韜光归旧隐安用草北山之移思白傅咏甘棠尚可明南国之教花偈曾烦招隐白鸥终不寒盟排达送青来知何日了问春从此去,更几时回宜速加鞭来堪勒驾把茅欲坠只力奚为万间倘遂帲幪一盏尽歌藜藿饭猿台畔起四三橡傈之翁布地园中须百万摴蒱之手。[79] 注释: [1]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125页。 [2]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496页 [3]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139页。 [4]淄门崇行录。51页 [5]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19-520页。 [6]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20页。 [7]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21页。 [8]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29-530页。 [9]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35页。 [10]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36页。 [11]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36-537页。 [12]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42页。 [13]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44页。 [14] 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60页。 [15]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61页。 [16]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66页。 [17]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68页。 [18]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75页。 [19]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76页。 [20]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77页 [21]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80页 [22]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83页 [23]中国佛寺志卷23。武林灵隐寺志584页 [24]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19页 [25]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36页 [26]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37页 [27]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59页 [28]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59页 [29]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60页 [30]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68页 [31]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71页 [32]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73页 [33]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74页 [34]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74页 [35]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76页 [36]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79页 [37]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0页 [38]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1页 [39]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1页 [40]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1页 [41]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4页 [42]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5页 [43]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5页 [44]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6页 [45]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7页 [46]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8页 [47]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8页 [48]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8页 [49]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9页 [50]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89页 [51]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91页 [52]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91页 [53]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91页 [54]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94页 [55]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94页 [56]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297页 [57]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303页 [58]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302页 [59]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304页 [60]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0页 [61]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0页 [62]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1页 [63]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1页 [64]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2页 [65]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2页 [66]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3页 [67]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3页 [68]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4页 [69]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5页 [70]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6页 [71]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6页 [72]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7页 [73]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27页 [74]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376页 [75]中国佛寺志卷25。云林寺续志385页 [76]杭州市志第十一卷572页 [77]佛教名胜盈联。527页 [78]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128页 [79]中国佛寺志卷24。增修云林寺志141页 参考文献: 中国佛寺志卷23。 中国佛寺志卷24。 中国佛寺志卷25。 武林灵隐寺志 增修云林寺志 云林寺续志 杭州市志 佛教名胜盈联 淄门崇行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