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寺原是郑成功的世子郑经所建,原称为“洲仔尾园亭”。又因这座园亭完工后郑经就时常驻在这里享乐,政事都委任他的长子郑克监国处理,所以亦称做“承天府行台”。清据割期称为“郑氏别馆”或“郑氏旧宅”,又因这座园亭位置在台湾府治(即郑氏承天府治)的北边,亦称做“北园”。乾隆五年(西元一七四0)刘良壁所修的“重修福建台湾府志”曾在卷十八古迹,附宫室记有:“‘北园别馆’在邑治北五里许,伪郑为母董氏建。”其后各志都沿此说。以致现在一般人都相称开元寺原是郑经筑建奉养其母董夫人的宅院。这是和史实稍有出入,为免今后再有沿误起见,谨就史实撰成本文,敬请关心台湾史的贤达赐予指正! 一、郑经建造园亭为行台 台湾自民族英雄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引率健儿驱逐荷兰人离台, 270 为复明的基地。郑成功就改台湾为东都,改赤崁城(即荷人所建的普鲁民遮 Provintie 城)为承天府,置天兴(隶清后改为诸罗,后来再改为嘉义)、万年(隶清后改称凤山)二县,改大员屿为安平镇,就驻安平镇城(即荷人所建的热兰遮 Zeelandia 城,亦称为台湾城,后来再因郑延平王三世驻居治理台湾的城,亦称做王城),发号施令。不久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日薨于王城,在台将领于黄昭的领导下,拥郑成功的弟弟郑袭为护理。因是留在厦门的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于十月率军至台境内变后,嗣立为世子。郑经于永历十七年正月十一日由台湾抵厦门,台湾委翁天佑为转运使任国政,兴建市肆,筑造庙宇,承天府治的新街、横街都是最早建的。郑经在厦门因为他的族伯郑泰密谋立他的叔父郑袭,所以于六月初一日加以诱杀,郑泰的儿子郑缵绪率诸将及眷口投清。九月清军联合荷兰舰队攻破金、厦两岛,郑经收集余众退屯铜山岛。后因铜山乏粮诸将相继叛去,永历十八年三月郑经退回台湾,大陆沿海尽失。郑经回台后改东都为东宁,改天兴、万年二县为二州。永历十九年勇卫黄安死,用咨议参军陈永华为勇卫处理国政,竭力辅经,分配诸将土地,课收耕种,征纳租赋,税缴丁庸,兴建学校,教民栽种,制糖运销日本、吕宋,辟设盐滩晒盐,以资民食,而裕课收,局面得以稍臻稳定。于是台湾在海外生聚教训自成一个国家。其间施琅屡上清朝政府请兵攻台,清廷仅用消极的禁海迁界坚壁清野的方法,要来困死台湾。而不用武力征战,继则招降,经数次的商谈,郑经主张要“照朝鲜事例”不雉发,所以商议无何结果。 271 永历二十七年(清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清朝以三藩跋扈,因有撤藩的议案。三藩深感不安,自请撤藩,清帝照准。于是吴三桂于永历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兵反清,永历二十八年(请康熙十三年,西元一六七四)耿精忠继叛,永历三十年(清康熙十五年)尚之信亦反。吴三桂致书郑经,请出舟师西向共图大事。二十八年郑经接到耿精忠书,亦称:“贵藩将水、吾将陆。”郑经就于五月举兵西向反攻大陆,命陈永华为东宁留守总制。亲率冯锡范、陈绳武等西渡至厦门。耿精忠原约定以漳、泉给郑经,因悔不践约,以致耿、郑失和而火拼,虽经吴三桂从中调解但反清力量已大为削弱。永历三十年(康熙十五年,周─吴三桂利用三年)尚之信起兵,不久降清,继之耿精忠亦降,清军便以全力进攻郑经。永历三十一年郑军为清军所败,将已得的福建、广东七府尽失,刘国轩退出惠州,集身逃至厦门。郑经四年征占的土地,一时全部失掉。这个清息传到台湾,陈永华报知董国太。郑经奉母命斩薛进思,仗许耀,许耀不久即死。郑经退回思明(即厦门),冯锡范、陈绳武专权,贿赂公行。郑经欲回台湾,因母在不敢,乃屯兵沿海,自舟山至南澳,就地取粮。新任六部官吏,不得其人,藉军费敛财自富,粮运不给,兵士逃散,遂不成军。永历三十二年(清康熙十七年,西元一六七八)吴三桂的女婿胡国柱降清,消息驰报吴三桂,那个时候正在中秋,吴三桂正拥陈沅(即圆圆)赏月,闻变后仆地而死,由他的裔孙吴世璠继立,改元“洪化”。刘国轩为雪仇进兵沿海州堡数十处,清廷再下迁界禁海令。三十三年郑经因财政困窘,依照陈永华的建议, 272 于四月以长子郑克监国,台湾人民大安。三十四年清将万正色大破郑经,沿海皆为清军所占,郑军水师无法寄泊。郑经便命刘国轩放弃海澄,三月二十六日又令毁厦门演武亭,率军退回台湾,三月十二日回到台湾。拜谒他的母亲董夫人,夫人切责他说:“七府连败,两岛亦丧,都由你无权略果断,不能任人,以致左右窃权,各树其党。”冯锡范向以柔佞取媚于郑经,同郑经回台后,见陈永华把握重权,而处事公正,不辞劳瘁。就计取陈永华的兵权,陈永华是清朝所最畏忌的人,终于七月悒悒而死,不久刑官柯平、户官杨英亦死。 郑经以诸老宿相继沦亡,不胜感叹。遂于洲仔尾择地构筑园亭,令李景监造,植种花木,不久楚景呈报竣工。张日曜(系忠匡伯张进的儿子,张进于永历十五年郭义、蔡禄据铜山叛变降清时,被胁不得脱,自焚殉职。郑成功为旌奖他的忠烈,优恤他的家属,任张日曜为长泰县知县)供张布置,极事奢丽,请郑经往游。郑经率同郑克、冯锡范、陈绳武、王进功、刘国轩、洪磊、沈瑞、何祐、林升、江胜、林应、邱辉、吴潜、杨德、黄良骥、郑斌等文士武将到洲仔尾园亭围场打猎、饮酒为乐;日以继夜。郑经就居于洲仔尾园亭,将所宠爱的人迁居其中,纵情花酒。下令长子郑克监国秉政。凡文武的启章,一切事宜,都听郑克决断。郑克既承父亲郑经委任,抚缉兵民,明断果决,大有乃祖郑成功的遗风。郑经的亲信权贵都很怕他。郑经又恐郑克年轻,未得其宜,令人潜取郑克所决的诸启章来看,因所处理各事都合法合理,有条有绪,于是心中大为喜税,以后事倚托有人。就更 273 为纵情于花酒,宴乐无度,不再过问政事。郑克既承父命委理政事,上自诸叔父,下及镇将兵民都约束以礼法,不稍宽容。所以权贵屏息,军民爱戴。虽然李景、张日曜辈稍自敛迹,然仍多方媚奉郑经。永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西元一六八一)正月元旦,郑克率文武在台湾的安平镇城(即王城)朝贺,然后拜贺董国太,再至承天府洲仔尾朝拜父亲郑经。并举行大宴饮,后归安平。郑经徇张日曜、李景的建议,将于十五日大放元宵。张日曜就传达街市居民,构结花灯、竹马、故事、烟火、笙歌,以供游玩。郑克闻知,就上启说: 偏僻海外,地窄民穷。屡年征战,几不聊生!兹屡报清朝整备战舰,意欲东征,人心汹涌。何必以数夕之欢,不费民间一月之食?伏乞崇俭,以培元气,以永国祚! 郑经看了此启,对郑克颇表嘉许,便采纳他的意见停止大放元宵,但仍不免在洲仔尾园亭广张灯彩,和冯锡范、陈绳武、刘国轩、王进功等终夜欢乐。郑经因纵欲过度,痔疮暴胀,大肠闭结,医治无效。郑克日夜侍侧,衣不解带,督视汤药。郑经自料不起,就传刘国轩到床前,指郑克对他说:“与君患难相从,意望中兴。不料今日中途而别!此子材干,颇有所望,君善辅之!君死,九泉亦暝目。”刘国轩叩首说:“藩主偶尔微疾,不过理其气顺,则肿自消而愈。何用挂怀?至于翼赞公子,轩自当竭力以佐,岂有二心!”恰遇冯锡范进来,郑经又谓冯锡范说:“我不免矣!诸凡全赖君和武平协力,辅此孺子!”冯锡范说:“这不过大肠火盛,散之则肿 274 消。藩主何必多虑?”郑经的痔疮渐渐胀痛难堪,大叫而死,时为正月二十八日寅时,享年四十岁,嗣位十九年。郑克看见其父痛苦而死,擗踊号哭,令人飞报安平董国太。国太就率诸子郑聪、郑智、郑柔和次孙郑克塽等都到。冯锡范在董国太的面前对郑克说:“储君宜守礼尽孝,视殓节哀?”一面派礼官郑斌等办理丧事。并和郑克的诸叔谋杀郑克,扶他的女婿郑克塽袭位。郑克妻,即陈永华的女儿,自缢殉节,董国太不久亦卒。郑聪摄政,实际是冯锡范当权,措置大失人心。清总督姚启圣藉入台吊丧为名,遣使离间并暗杀忠于郑氏者,如刘国轩即被人谋杀者数次。并由冯锡范、傅为霖等采访情报,急请清朝派兵攻台,清朝就派施琅为靖海将军,充水师提督进行东征。永历三十六年傅为霖密通姚启圣的事为刘国轩所侦知,冯锡范为掩护自身,而兴大狱。并为贪谋沈瑞的家财,就令傅为霖构陷沈瑞为首犯,全家蒙冤而死。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廿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六月十四日施琅自铜山出发,十五日至澎湖与刘国轩鏖战数日,二十三日郑军先胜后败,将领阵亡殆尽,兵士死亡无数,刘国轩贺小舟于二十四日逃回台湾,清兵尾追至台。郑克塽遂两奉降表,于七月二十日降清,于是台湾隶属于清朝的版图,而郑经所建造的洲仔尾园亭仅供其享乐了几个月,也就随之无人看管日趋于荒芜了。 二、行台演变为北园别馆 275 郑经所构建的洲仔尾园亭亦称“承天府行台”,它的建造规模情形依照清据台后七年,即康熙二十九年(西元一六九0)第一任的台湾府学教授林谦光(字道收,福建长乐县人,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副榜。经任政和县学教谕、延平府学教授,于二十六年转任台湾府学教授,三十年升任浙江铜乡县知县)所著的“台湾纪略”沿革有云: ......成功因改台湾为伪东都,设一府二县;伪立府尹及天兴、万年二县。壬寅年(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成功卒。提督马信立其胞弟世袭,改号护理。癸卯年(康熙二年),成功之子郑经自厦门来,与世袭争国。世袭兵屈退归,经遂嗣位。后经至厦,委翁天祐为转运使,任国政。于是兴市肆、筑庙宇,新街、横街皆其首建也。癸卯年,厦门败,经由铜山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省,前后招纳内地兵民眷口以实之。甲寅(十三)年,经兵入漳、泉,委陈永华为咨议参军,留守国政。丁巳(十六)年,兵溃,经守厦门;复令刘国轩攻开海澄县。旋为大兵恢复,郑兵溃去十有八九。遣刘国轩调残兵,守澎湖;派殷户出粮,抽壮民为兵,致民心离散,士卒丧气。辛酉(二十)年,经预立其庶子郑钦(系郑克的乳名)为监国,退闲于洲仔尾,筑游观之地:峻宇雕墙、茂林嘉卉,极岛中之华丽;不理政务,嬉游为乐。未几,经卒。众惮钦之严,迫之缢死。钦妻陈氏(即永华之女)亦登台自缢。遂立郑克塽为主;年幼政出多门。...... 276 由以上所记承天府行台,即洲仔尾园亭,记为:“退闲于洲仔尾,筑游观之地。”记其规模为:“峻宇雕墙、茂林嘉卉,极岛中之华丽。”可见洲仔尾园亭的建筑物──楼亭、宫房的高大华美,是当时台湾首屈一指的了。到“台湾纪略”纂后四年,即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由第三任的台厦道高拱干纂的台湾最早的志书“台湾府志”,记为“郑氏别馆”。按别馆就是别墅,可以说是郑氏的别墅。因郑氏族人都居于安平王城,所以称承天府行台为别墅。其后于康熙五十一年由第五任的台湾知府周元文所修的“重修台湾府志”所记相同。高纂“台湾府志”卷十艺文志有录载第一任台湾海防同知齐体物(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进士,三十年任台湾海防同知)所咏“海会寺”(即承天府行台所改建,详见后节),诗云: 冷月横斜吊子规,当年黄幄尔徒为;梁尘尚逐梵音起,幡影犹疑舞袖垂。 风雨有时闻响屧,草花何用长胭脂;是空是色浑闲事,只合登临不合悲。 又周修的“重修府志”卷十艺文志经录载镇标右营守备娄广(京卫人,由武进士,于康熙四十四年任台湾镇标右营守备),所咏的诗题及注为“海会寺(寺原郑氏故宅)”,诗云: 此地当年拟馆娃,蜃楼海市霸图赊;王孙已去遗芳草,宫院谁来扫落花? 歌管声沉闻贝叶,舞衫采彻现袈裟;我非佞佛闲随喜,喜见梯航属一家。 由以上早期所咏的两首诗,就中“子规”、“黄幄”、“梁尘”、“舞袖”、“响屧”、“ 277 脂”、“馆娃”、“霸图”、“王孙”、“宫院”、“歌管”、“舞衫”等词句来看,就可以明了齐同知系以蜀王望帝杜宇好色来譬喻,而娄守备是以吴王夫差筑馆娃宫藏西施来比拟,两人都认为郑经所构建承天府行台,原是一个导致亡国的离宫了。 迨康熙五十九年由陈文达等纂最早的“台湾县志”记为“郑氏旧宅”。后于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由第二任的巡台御史黄叔璥所撰的“台海使槎录”的赤嵌笔谈、泉井围石记: 郑氏北园,去郡治五、六里;从海视之则直北矣,故名。园在平壤无邱壑,亭台曲折凌峻之致。...... 由所记郑氏洲仔尾园亭自台江内海来看,位置在台湾府治即郑氏承天府治(现在台南市市区)的直北,所以称做“郑氏北园”,这就是北园的由来了。到了乾隆五年(西元一七四0)台湾府知府刘良璧所修的“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就记为“郑氏北园”。又因北园是郑氏的别墅,所以这部志书的卷十八古迹、附宫室另记“北园别馆”加以介绍如次: “北园别馆”在邑治北五里许,伪郑母董氏建。 以上所记系将郑经所建的承天府行台即洲仔尾园亭误记为郑经为其母董夫人所建,是和史实有所出入的,,似因距隶清后五十余年,时间一久,以致采记失实,后人不察致其后各志书都沿袭误记以迄现在。如对北园别馆是否洲仔尾园亭有所怀疑?因为郑经所构建园亭是在洲仔尾,按现 278 在的洲仔尾是台南县永康乡盐行村洲仔尾,与所记的北园别馆即开元寺,相距三公里余之遥。这一点可以再由这一部刘修的府志卷十八,古迹、寺观所记来看。其所记如次: 海会寺:即郑氏北园也,......亦名开元寺;寺田在寺后洲仔庄五十甲,又寺前园六甲零,又檨园一所,为本寺香灯。 按所记寺田在寺后洲仔庄五十甲,依照现立在开元寺天王殿,亦称弥勒殿外边左壁,于乾隆四十三年四月所镌的“海会寺园业碑记”有记: ......本寺原额园五十二甲,东至大桥头坑墘,西至藩殿庄、柴头港坑墘,南至教场、中楼仔庄大路墘,北至马房山李家园,每年计收园税一百零四员,内抽出教场边蔡潜园一甲、蔡廷森园八分、蔡僯园七分,恩宪捐置以为营中义冢。又抽出陈公兴园八分捐置,以为新南坛香灯。又抽出蔡僯、蔡受园四甲二分半,系前典文昌会内收税外,尚剩园四十四甲四分半,每年实收园税八十八员七钱二分。...... 以上所镌记“原额园五十二甲”,就是刘修府志所记的“寺田在寺后洲仔庄五十甲”。寺园的四至范园如次: 东边所记:“东至大桥头坑墘”,就是现在开元寺前即天仁儿童乐园后面,亦即东边的小溪,上游称做“石头坑”。依照陈纂最早的“台湾县志”卷一山川记:“石头坑无水源,受众流小 279 水,经海会寺(即现在开元寺)前过大桥,由柴头港入海。”而大桥依照郑氏台湾地图记为“大桥港”,高纂“台湾府志”卷一台湾水道记:“一曰大桥港、小桥港,合流过武定里之南分为二叉,又东过永康里北为小桥港,南为大桥港。”大桥、小桥两港系自台江经柴头港的分支港,自台江可通舟楫,所以郑经建园亭择地于这个地方,是因为那个地方由安平乘船可达,且陆路距承天府治五里,水陆交通便利。该两港自台江陆浮后失却港湾机能,现已无存,仅成为一条小坑沟了。 西边所记:“西至藩殿庄、柴头港坑墘”,柴头港是现在台南市北区六甲里柴头港。依照郑氏台湾军备图记为“柴头港民社”,系大桥、小桥两港的临台江口岸的港门。藩殿庄可能是藩佃庄,是郑氏时的柴头港民社。 南边所记:“南至教场、中楼仔庄大路墘”,教场或写为较场,日据时充为“练兵场”,光复后,为军眷住宅区,如九六新村、大道新村等一带。而中楼仔庄是现在台南市开元市场公路边一带,所以中楼仔庄大路墘,就是到现在开元路的北边。 北边所记:“北至马房山李家园”,马房山亦叫做马房大山,在原练兵场北边,六甲顶纵贯公路南边的高仑。 由上所记寺田在寺后洲仔庄五十甲的四至来看,就可以明了北园就是“洲仔尾园亭”。洲仔 280 一带当时系在总称为洲仔尾地方的范围。至“洲仔尾园亭”依照“海上见闻录”、“海纪辑要”、“闽海纪略”等书都记为“承天府行台”,这可能是当时官式的名称,而“洲仔尾园亭”是因地而名的俗称。因为“承天府行台”隶清后,在志书上未便记载,所以志书上就称做“郑氏别馆”、“郑氏旧宅”,经黄叔璥以位置在郡治之北称为“北园”以后,刘修的府志就综上的名称称做“北园别馆”。名称是物体的代名词。如是物体的实质不变时,如何更称,总算是那个物体的别称而已。至称“北园别馆”为郑经奉母董氏所建,与史实不符,应算是改变物体的实质。这是由于采记人当时欠缺史实的搜集,而出于臆断所致。以致迄今尚且为一般所采称,似应及早加以纠正。 三、北园别馆与海会寺 北园别馆,自郑经薨逝后乏人看管,就日趋荒芜,不久台湾隶清,郑氏遗留的建物都拨充各官署使用。依照陈纂“台湾县志”所记如次: 公署:县署在东安坊西向,伪时旧宅也。......县丞署在东安坊府治之东、南向,伪时旧宅。......典史署在县署之左,西问,伪时旧宅。......新港巡检司署......在东安坊南向,伪时旧宅。......镇属公署:台镇公署在邑治镇北坊营盘内,伪时旧宅。......镇标中营公署在邑 281 治永康里营盘内,伪时旧宅。...镇标左营公署在邑治镇北坊营盘内,伪时旧宅。......镇标右营公署在邑治东安坊营盘内,伪时旧宅。......道、府、厅公署附:台厦道公署在西定坊西向,伪时旧宅。......台湾府公署在东安坊南向,前有大堂,后有川堂,伪天兴州旧署。由川堂转而西北为内宅,伪遗旧宅也。......海防厅公署在西定坊西向,伪时旧宅也。...... 据右记郑氏在承天府内所建的官署,隶清时都被接收沿用为官署。至郑经的承天府行台即后来称为北园别馆,经第一任的台厦道周昌(盛京奉天府辽阳州人,康熙十二年癸丑科进士,由福建汀漳道于康熙二十三年任分巡台厦兵备道,二十五年解任回京),以其地幽静,且茂林深竹,加以修筑亭室,经绘图作记,由诸罗县知县季麒光号称“致彻”,经作“秋夜游北园记”。依照“台海使槎录”赤嵌笔谈、泉井围石有记: 郑氏北园,去郡治五、六里;从海视之,则直北矣,故名,园在平壤无邱壑,亭台曲折崚峻之致。丙寅(康熙廿五年,西元一六八六),台厦道周昌因其地,仍其茂林深竹结亭筑室,为之记;且绘而图之。季麒光颜曰“致彻”;有“秋夜游北园记”。 其后台湾镇总兵王化行(字熙如,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人,由武进士于康熙二十六年任台湾镇总兵),以台岛尚少梵刹,而大桥头废舍即原承天府行台,宏敞幽寂,修竹茂林,朝烟暮霭,认为是改建寺院的适当场所,经第二任台湾道王效宗(盛京奉天府盖平县正白旗人,以官生任官,由广东肇庆府知府,于康熙二十六年擢 282 任分巡台厦兵备道,三十年秋卒于官)的赞允。遇有僧人志中(号能禅师,别号行和,福建泉州人)。秉性慧敏,自幼出家,住承天寺数年,明教通宗,喜云游四方,从江西来台,闻悉,愿募缘来完成,于是镇署同人各捐俸,自二十九年(庚午)年八月七日动工修葺,补修门楹,重整垣宇,装塑佛像,至三十年四月八日完成,号称海会寺。经王总镇撰有“始建海会寺记”如次: 盖闻二仪效灵,人天永载无穷之运。万物资始,凡圣统成有象之缘。法藉运而后兴,道因缘而乃遇。故内典流于中夏,妙谛通乎遐陬。花雨香风,眼前解脱;招提兰若,方外声闻,有由来矣!顾兹台湾版图新辟,德教覃敷,神人胥庆,典章无阙。惟少一梵刹,福祐海天。附郭大桥头有废舍一所,宏敞幽寂,跨海面山,修竹茂林,朝烟暮霭。诸同人瞻仰于斯,佥曰:是三宝地,何不就此立寺,招僧迦以修胜果,亦盛世之无疆福田也?时兵巡王公,同声许可。会有僧志中者,自龆龀之年,皈依沙门,秉灵慧沉静之聪,函松风水月之味,从江右云游来,闲其事愿募缘成之。于是同人各捐俸,资补葺门楹,重整垣宇,妆塑佛像;始于庚午八月七日,成于明年四月八日,名曰海会寺。道场丕建,法筵宏开。瞻妙相之庄严,雷音寺见于东土;听法华之朗诵,祇树园来自西天。噫,善哉!从兹绝岛重洋,斋生见像作福之想;雕题凿齿,同沾闻声脱化之恩。斯亦大运之兴欤?抑余更有脱焉:沙门者,弱门也。佛法虽大,王法卫之。此何以故?道无形而方微,法非象而不显。参阴 283 阳以立极,显其象者也;备体用而修真,精于微者也。是以入世制之以王法,出世超之以佛法。显微之旨,殊途同归。故凡天下梵刹,皆赖士夫护持。后之游于此、宦于此者,肯一瞻礼,悉皆龙华会上人。少存菩提心,即见金刚力;其造福于海邦,岂有量哉?康熙廿九年四月□日总县王化行撰。 依照高纂最早“台湾府志”卷九、外志、寺观记: 海会寺:康熙二十九年建,在府治北六里许;旧为郑氏别馆,荡平之后,总镇王化行、台厦道王效宗因其故址建为寺宇;佛像最胜,住僧云集焉,碑记载“艺文志”。 海会寺建竣后即由志中师为开山第一代住持,不久经坐关募缘铸铜钟,由代住持僧福宗(志中师的高徒,号竺庵,天资醇笃,精武术,获众望,升任行人司行人)记于钟铭:“‘独坐钉关给善缘,募钟立愿利人天;一声击出无边界,同种功德亿万年。’此是志公和尚出关偈;为台湾诸刹出第一手眼也。知凤山县事闵达谨识。泉州府僧行和,海会寺开山第一代坐关募缘铸钟重一千六百斤。”这个铜顶上铭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大字。圆周钟铭分上下两栏,每栏各分五格;上栏中间二、三、四三格经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及往生净土神咒各全文。其余各格镌铭捐献人名。首格铭为“兴 284 建海会寺檀越主”,末格铭铸造日期为:“乙亥(康熙三十四年)孟春日铸造曾聘曾思”。所铭记的捐献人以台湾道一人为:分巡台厦道按察司副使高拱干。台湾总镇兵三人为:总镇都督王化行(第二任)、镇守台湾等处地方都督同知穆维雍(第三任)及镇守台湾等处地方左都督王国兴(第四任)。台湾府知府吴国柱、台湾府同知齐体物、诸罗县知县张、台湾经历司尹复、台湾县县丞张元英、新港司巡检孙元礼、加里兴巡检陈国治、诸罗县典史严时泰、台协副将卫圣畴、北路营参将吕得胜,其他各营游击八人、守备二十五人、总镇府内三十一人,并信官、信士、缘助者等省略。这一个钟系隶清后十二年所铸,为台湾第一早铸的钟。而钟声响亮宏大,堪称是台湾最珍贵的宝物。 又因我国于唐朝开元年间(西元七一三─七四一)各地多建规模较大的寺宇,而概号开元寺,所以海会寺又称做“开元寺”。这可依照陈纂最早的“台湾县志”卷九、杂记志、寺庙记: 海会寺:在永康里,郑氏旧宅也,距邑治四、五里许,康熙二十九年台厦道王效宗、总镇王化行改建为寺,佛像庄严,寺宇宽敞,亦名开元寺。 由以上所记,就可以明了北园别馆于隶清后七年就改建为海会寺,不久因寺宇宽敞,系台湾最大的寺宇,所以亦称做“开元寺”。 285 四、榴环寺与开元寺 北园别馆自康熙二十九年改建为海会寺后,到了康熙末叶年久失修,于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满御史书山(满洲镶黄旗人,由刑科给事中,于乾隆七年四月任巡台御史,留任一年升任吏科掌印给事中)及汉御史张湄(字鹭洲,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雍正十一年癸丑科进士,乾隆六年四月任巡台御史,留任一年,出任主岁科两试)引率诸僚属赴郡郊劝农,归途经海会寺休憩,在寺中分韵赋诗。书、张两御史都各咏五言律诗二首,书御史的诗题为“劝农归路经海会寺,与诸人分赋。”诗云: 雨后劝农毕,还寻古刹来。钟声飘藓径,袖子出香台;莿竹排檐种,优昙满院开。分题禅榻畔,小憩水云隈。 问讯词坛客,山僧逸兴同。地高暗翠合,林静妙香通,登眺消尘虑,安闲步梵宫。寸心持半偈,顿觉海天空。 张御史所咏的诗题为“劝农归路经海会寺次韵”诗云: 山郭雨初霁,招提忽入来。寒云流梵韵,湿翠上莲台。钵为投诗满(僧石峰能诗),扉缘憩客开。催耕余好鸟,人静语林隈。 野趣自清旷,丰年情不同;泉香茶碗碧,火宿石罏红。眺海三层阁,栽花半亩宫。旧时歌 286 舞处,夕磬散烟空。 按张御史所咏的诗中有“眺海三层阁,栽花半亩宫,旧时歌舞处”等句,系指海会寺为昔日郑经的承天府行台,楼阁三层,宫室的一部分已变为种花圃,广有半亩,是旧时歌舞的地方。诗的附注:“僧石峰能诗”系指澄声师,号石峰,为志公第三代嗣孙,为海会寺第四代住持。依照“续修台湾县志”卷十方伎记: 释澄声,号石峰,海会寺住持也。戒行素者,擅书画;好咏吟,尤善手谈。有司闻其名,多就访之。时或苦旱,延以祈雨屡验。 这一次参与劝农的其他人凭吊时,看到寺宇失修,都认为需要修补。所以乾隆十四年台湾道书成(满洲镶黄旗人,由监生,于乾隆十二年任泉州府知府,十三年升任分巡台湾道,四十年丁父艰去任)经修补寺宇门庭,殿庑尚未修完而书巡道就去任。再由台湾县知县鲁鼎梅(字调元,号燮堂,江西建昌府新城县人,乾隆七年戊申科进士,乾隆十四年八月任台湾县知县,十五年十二月护任台湾海防同知,十六年十月卸任,十七年四月再护任海防同知)劝募修建。依照鲁鼎梅撰“劝修海会寺序”如次: 一苇东来,烟波万状。台阳岿然,立海若中,恍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也。郡城东去二里许,有海会寺,清奥宏敞,岁久满颓。前观察书公葺其门庭,而殿庑未就,亭榭荒凉。乃者劝农之役,旌旄云集,临风吊往,矢怀若一,属某以一言修之。夫渤海三山,相传为 287 世人所莫能至,故有银阙金宫之称。设果有之,亦幻境耳。兹寺之景象清华,加以整顿;不更有真致乎?吏情未觉沧洲远,感而遂兴,是在同志者。因为序。 后经劝募修建完成;改称榴环寺或榴禅寺。依照连雅堂氏所纂的“台湾通史”卷二十二、宗教志记: 海会寺......乾隆十五年巡道书成修,改名榴禅。...... 但是依照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范咸所修的“重修台湾府志”记载,台湾府学生员卢九围所咏海会寺的诗题附注:“旧为榴环寺”,很可能修建以前就更称为榴环寺,亦称做榴禅寺了。但不久就再回复旧称为海会寺。迨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台澎道蒋元枢(字仲升,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科举人,历任福建知县、厦门海防同知,于乾隆四十年四月任台湾府知府,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护任分巡台湾道,四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卸任,共任知府三年)途过海会寺,看见寺宇毁损,加以修补由陈朝梁等办理,经蒋巡道撰“重修海会寺碑记”,现尚立于开元寺的碑亭内。兹将碑记录列于左: 天下事兴废之故,莫不有数焉。存乎其间,距必其在大者哉?虽数笏之宫、方丈之室,其适兴适废也,亦然。此正如佛氏因缘之说,不必尽关福田善果也,则如余今日于海会寺重修是已。当斯寺之未建也,穷奇梼杌之所窟宅、封豕长蛇之所蟠踞,虽其时亦复饶水木之清华,极云烟之绵邈,而腥膻中之膏血涂之矣!未几,通池既堙,重榭亦圯,堕虚甍之瓦 288 ,惟渍青苔;黯废苑之丛,但飞黄蝶,此兴废之一时也。既而荒基移馆,忽植莲幢,灭烬沉薰,聿新兰若,是为斯寺创所由来尔。其剃草开林、崇基表刹,实自前观察偕总戎两王公经始。嗣是置产皈筵,檀施不绝,海东象教,显奕当时。乃以常住之业并于俗姓众香之林,罕有护法,历岁既久,高轨就荒。岂非王简栖所云:“僧其无人,榱椽毁而莫构?”可为长太息者哉!此兴废之又一时也。余也偶过斯寺,循廊拾级,目赌摧残,饭僧无田,庇经无舍,婆娑洋外,一灯潜矣。于是揆日庀徒,工作具举,层轩飞阁,精室珠林,丹耆阇,金资宝相,以次营造,内外咸饬。更为厘其旧产,归诸迦卫。庶几荫法云于真际,曜慧日于康衢者欤?且夫儒者之疾言佛法也,为其无裨益于世也。然亦有不尽然者,夫处此毗舍耶国中,炎海瘴乡,众生苦恼。是安得化猛鸷于慈仁,濯淟污于清净;拯沉沦以悲悯,觉迷罔以圆明者乎?则于彼法中,要不可少此缔固也;何况兴废之故,因缘击焉。试观今日之琳宫绀宇、矢棘翚飞,皆昔之败井颓垣、缺瓴断甋也;今日之璎珞庄严、髻鬟妙好,皆昔之篆绿蜗黄、愁云惨雾也;今日之斋鱼粥鼓、花钵香厨,皆昔之泽葵荒葛、冷烟寒雨也。悟成败之回环,感机缘之影幻,后之视今,当更何如耶?余以因寺之成,为之三叹而记之。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台湾府正堂、随带加六级记录八次、记功二十一次蒋元枢撰文。乾隆四十二年四月谷旦,董事陈朝梁立。 289 由以上的碑记来看,蒋巡道以未建寺以前为“穷奇梼杌之所窟宅,封豕长蛇之所蟠踞”来暗射明郑经所构建为享乐的承天府行台。同时将当时海会寺的寺宇结构位置情形泐为立体式平面体碑,现尚立于弥勒殿南边净土堂。蒋巡道重修海会寺同时捐买园业充入寺内租息,计买蔡赛园、吴福园、吴勋园、陈盛园、石礼园、洲仔内石佛园、寺后竹围内园,以上柒处共收园税银一百二十四员六钱。原有寺田五十二甲,是时尚剩四十四甲四分半,每年实收园税银八十八员七钱二分。凤邑兰坡岭脚淡水溪渡船每年应纳香灯银五十两,彰邑朱映、朱火、朱金、蔡逢春等四处佃耕寺田年共纳香灯粟六十四石四斗二升二合八勺,于乾隆四十三年四月经泐碑立于现弥勒殿外边右壁。 到了嘉庆元年(西元一七九六)福建水师提督兼管台湾镇总兵哈当阿(字剑峰,正黄旗蒙古人,由参领于乾隆五十六年以水师提督兼管台湾镇总兵,至嘉庆四年回提督任),奉命兼任台镇的时候,曾到寺看见垣颓瓦毁,神像已失凭依,欲加装新,而未能如愿。时逢嘉庆帝嗣位,海内外气象一新,就谋修这一座寺宇。经和巡道刘大懿(字苇亭,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乾隆六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八月加按察使衔,嘉庆二年二月廿八日卸任)及台湾府知府杨绍裘(字治堂,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由廪贡荐,历任海防同知,林爽文变乱,知府孙景燧遇害,代理府事,乱平,五十二年正月署台湾府知府,同年八月卸任。五十六年八月任台湾府知府署南路海防同治,五十八年九月卸任。嘉庆元年代理台湾府知府再署南路海防同知,嗣以丁外艰去任。服阕后补贵州遵义府知府)商议, 290 都允予协助,就捐俸倡修,并推选董事十二人,经施工五个月完成,费六千三百余两。同时改名为“海靖寺”,取“仰蒙神力海宇宁靖”之意,曾由哈总镇撰“新修海靖寺碑记”如次: 郡垣北门外有寺,名开元,亦名海会,由来久矣!予奉恩命,兼镇来台,尝至来台,尝至其地,见夫颓垣毁瓦,神像几失凭依,思有以新之,未果。今岁恭逢圣天子嗣大位,薄海内外,气象聿新,梯航一家,咸各宁靖。予乃谋修斯寺,商之廉访苇亭刘公、治堂杨太守,议允协。遂捐俸为倡,人皆竞劝。惟择十有二人董其役,阅五月而工竣,糜金六千三百有奇,而寺于是一新矣!诸绅士请予记。予惟寺之新也,规制式廓,视前有加,而名之所关者大,尤不可以无取。因念台为海疆重镇,而南人尊神,斯寺所以安神像也。今兹之修行,将仰荷神力,指引迷津:俾林无伏莽,海不扬波,愚顽者向化,跋扈者敛迹。至于年谷时熟,民皆安堵;重门不闭,宵柝无惊,庶靖之至乎?遂易其额曰“海靖”。凡予所修之之意盖如此。入斯寺者,睹其制之新,原其名之易,当思仰副圣天子绥靖海疆至意,共勉驯良,长为乐土,顾名而思也。若夫修补之资,台之文武各官皆有捐题,例得书石;诸绅士乐捐,亦并列于后云。钦命福建全省水师提督军门兼管台澎等处地方挂印总镇府噶葭仕先巴图鲁加一等加一级,又寻常加六级纪录八次燕北哈当阿撰。署福建台湾府知府兼管南路理番同知加七级记录七次余姚杨绍裘。嘉庆元年岁在丙辰八月(下缺数字)。 291 这一次的重修后经哈兼总镇书匾奉献如次: “三宝殿:钦命福建水师提督兼管台协挂印总镇噶葭仕先巴图鲁带功一等寻常加六级又加一级哈当阿敬立嘉庆元年岁次丙辰仲秋谷旦。” “弥指优昙:丙辰仲秋燕北哈当阿敬题” “不二法门:丙辰(嘉庆元年)秋八月剑峰哈当阿敬题” 重修后的山门有题三种的门联,有篆书、有隶书,并有竹叶的一体最为恢奇,这是台湾的艺术大家岁贡生林朝英所挥毫的。详细情形请参阅古今谈二十二期拙撰“清代台湾唯一的艺术家林朝英”一文,不再重赘。依照“续修台湾县志”卷五、外编、寺观记: 海靖寺:旧名海会寺,亦名开元寺;在永康里,其初为郑氏北园别馆,康熙二十九年巡道王效宗、总镇王化行改建为寺,有碑记;置田五十甲,坐寺后洲仔庄,园六甲有奇,坐寺后,又檨园一所,以供香灯;十五年巡道书成修;乾隆四十二年知府蒋元枢倡修,陈朝梁董其事;嘉庆元年提督哈当阿修,改今名焉。 海靖寺不久就改称为“开元寺”。这是依照台湾郡治(即现台南市)出身的进士,原名施龙文中举改名施琼芳,于咸丰九年(己未,西元一八五九)经举人陈乃嘉等嘱的“代募官修郡北开元寺序”云: 292 原夫珠林卓锡,佛菩萨之战场;玉带镇山,士大夫之佳话。考洛阳伽蓝之记,深感废兴;披唐京寺塔之篇,备详沿革;地因时辟,事在人为。台郡之有开元寺也,本“北园”之故址,仿西极之精庐;规橅壮丽,大千界自有化城;色相庄严,丈六身于兹护世。至王镇军之始创,逮书观察之重修,作必善成,举莫敢废。既而星霜屡换,风雨频侵,蜗篆墙颓,直作无遮之会;鱼鳞瓦坼,还同有漏之因。筹费既艰,议修未果。非善知识台,奚垒夫光明;有上菩提林,始还其坚固。伏惟列宪诸公,缘结祥轮,量恢愿海:投波罗奈之钵里,华尽天香;布须达拏之园中,金皆地瑞。俾有财以有用,斯美奂美轮。而意主福民,亦属仁风之扇;事非佞佛,为开甘露之门。倾剃维殷,坐榛有待!谨序。 依照施氏所撰序文,台郡的有开元寺,系依照唐朝京城寺塔而来的。原为郑氏的“北园”故址。对以前的名称海会、榴环、榴禅、海靖等一概不谈。就可以明了那个时候这一座寺宇的专有名词已称做“开元寺”。所以迄今都只称为开元寺,至以前的名称“海会寺”、“榴环寺”、“榴禅寺”及“海靖寺”等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了。 五、郑经井与七弦竹 开元寺在构建时,因为那个地方平坦没有邱壑,筑造园亭宫室等工程,很需要水源,施工地 293 点离大桥港尚有二、三百公尺,地势高低悬殊,挑运至为不便,所以需要先行凿井以供兴建工程之用,并供日后行宫所需,最先凿建大井一口。园庭的构建均靠那口井供给水源,工程进行顺利。完工后再经张日曜锐意布置,就成为岛中最豪华的宫室园亭了。自郑经驻进后,日常起居水,都由那口井所供。郑经因享乐过度以致宿疾暴发薨逝,不久台湾隶清,行台改建为海会寺,那口井就成为僧伽清修的饮用水源。那一座井是始凿于郑经的时候,所以世称为郑经井。至于另有一说,说那个井明永历十六年(西元一六二二)郑成功所凿,筑室为避暑地,似与史实有所出入。按郑成功据台只一年一个月余,其间经围攻王城即热兰遮城达八个月,荷兰始投降离台,不久郑氏接连发生国事、家事、外交等一连串的严重变故,以致郑成功的精神和身体受到磨折,于三十九岁就薨逝。在这个军事倥偬的时候,那里有闲情来构建避暑的别墅呢?如前已为郑成功所构建,郑经择地在旧址重建当有所记明,可证所传与史实有所出入系属误传所致。所以那口井确是郑经为构建承天府行台所凿建,称做郑经井尚为适当,民国十九年(日昭和五年)举行台湾文化三百周年纪念会的时候,那口井经该会核定为郑经井。原在开元寺后殿香积厨后接西园的北隅,五十二年兴建大士殿的时候,将后殿全部撤除,新建大士殿的位置移较西边,致郑经井围在大士殿室内,经加制铁栏围护,以供凭吊。 七弦竹依照凤山县学教谕朱仕玠(字壁丰,福建邵武府建宁县人,由拔贡生任德化县学教谕,乾隆二十八年六 294 月转任凤山县学教谕,二十九年八月以丁内艰去任,服阕后,经擢任内黄县知县),在凤山任内著有‘小琉球漫志’自序云:“学署无事,追记道涂所经,及在营所闻,与夫郡邑志所记载,凡山川、风土、昆虫、草木与内地殊者,手录之。......”共十卷,书成于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对于台湾的掌故,多可资证。近经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列为台湾文献丛刊重印。其所咏“七弦竹”诗有注: 七弦竹:以皮间凸起七条如弦,故名。 诗云: 争以柯亭异响传,嘉名肇锡岂徒然;夜凉风起戛苍玉,仿佛秋堂鸣七弦。 再照乾隆三十七年(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字幼芝,号研北,湖南常德武陵县人,乾隆十五年庚午科解元,经任宁德县知县,于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任台湾海防同知,三十九年任北路理番同知)所著的“海东札记”记土物,有记: 七弦竹:干白,有青线纹六、七条,叶与凡竹同,盖竹别种也。 又照连雅堂氏所纂的“台湾通史”卷二十八,竹之属有记: 七弦竹:高及丈。干白,有青纹六、七。 复照连氏所著的“雅言”第二一六条记: 台湾竹类甚多,有绿竹、黄竹、白竹、墨竹、刺竹、箭竹等,凡数十种。而台南海会寺有 295 七弦竹,高不及丈;每节有银纹七条,美而秀 寺为郑氏之北园别墅,闻董夫人自湖南广冈移植。阅今二百七十年,新篁旧箭相继而生,亦可宝也。 综上所记,七弦竹为白干有青纹六、七条,自昔时就有所记载,至开元寺的七弦竹为董夫人所栽,系连雅堂氏受刘修“台湾府志”所记的影响,是与史实有所出入的,刘修“台湾府志”云:“北园别馆为郑经奉母董氏所建”,采传说:“董夫人自湖南黄冈移植。”而成为董夫人所植。按承天府行台系郑经享乐的行宫,董国太于郑经薨逝行台的时候,才由安平王城率诸子及次孙来承天府行台,并于处理郑经的葬事后即回王城,根本董国太未曾久住。所以传说系属不明史实者的附会,以致其后咏开元寺的七弦竹诗也相沿此说,屡有误解。例如慧云(民国初开元寺僧)的“题北园七弦竹”云: 北园遗迹久湮沦,古寺兴衰历几春;留得七弦奇竹在,至今长忆郑夫人。 又照赖子清先生所编的“台湾咏物诗”(台湾文献十卷二期)经收录张公略所咏“七弦竹”有小序,记: 茎有线如弦,故名,在今开元寺左侧园中,记云:郑妻性爱竹,自南阳卧龙冈移来一丛,阴翠尚极茂盛。 诗云: 296 开国夫人偏爱竹,移根远自卧龙冈;寒园秀挺凌霜节,饱阅沧桑老更刚。 近经现任台南师专教授赵阿南先生所咏“台湾竹枝词”二十首,其中第四首诗及注(载于台南文化二卷二斯),如次: 开元寺里七弦竹,移自襄阳三百年;一干一枝嵌线玉,双丛簌簌漱鸣泉。 开元禅寺,有黄竹双丛,其干色淡黄,而一干一枝,皆嵌碧绿条,洵称竹中异品,相传为延平王夫人董氏襄阳移来者,是否事实,容后待考。 再照“郑成功复台三百年史画”记“开元寺七弦竹”所记: 七弦竹在寺之后殿左侧,修茂一丛,游人赏之。俗传郑成功夫人董氏好竹,命人自河南卧龙冈移至者。揆诸当日实情,南阳闽海间,江关迢遥,遭际乱世,何能运致?且考台南开元寺渺与夫人无淡,移竹之说益属无稽,必好事为之耳。 综合以上所记,台湾的七弦竹原记为干白有青线纹六、七条,后来演变为淡黄嵌绿条。又受志书所记与史实有所出入的影响,以致认为开元寺内的七弦竹系董夫人移自湖南黄冈,后来变为襄阳,再变为河南卧龙冈。并以董国太偏爱竹等,谅都系附会之说。至开元寺内所植七弦竹,尚属台湾少数品种之一,实为名贵。早期的七弦竹为白干绿线,至近移植延平郡王祠北边亭园的七弦竹,干黄线绿,系属后期的七弦竹,似应有所分别。 297 六、荣芳、玄精两高僧 开元寺自开山第一代主持志中禅师后,历代高僧相继主持,至同光年间荣芳禅师主持(字达源,台湾凤山县人),出生于道光年间,自幼出家,经诣福州鼓山受戒,后到少林寺接授禅学及武技,所以精通拳法,深通禅理,他的武术技精超异寻常,性情豪爽,尤能书而能画。于同治年间回台任开元寺住持,重修寺宇。江湖侠客闻禅师声誉多来试技,有暴客潜入法堂耸灭琉璃的灯光,反责禅师不点灯滥化香火缘,并踏碎地面砖等。荣芳禅师知系故意作难,答以偶然的失灭即腾身而上,在空悬的灯点火,尚没有难色,姿势技巧,客就叹服遁去,嗣后就没有再敢来比试的。他的丰彩严峻,咸为人所敬畏,他的德性能感物,一日入城化缘的时候,遇著飞鸢搏抓施主的小鸡,禅师叱责说:“畜生前因既恶,今仍作孽吗?应该皈依了!”鸢就飞下作叩首状,禅师就收它携归寺内畜养。能礼佛及善听禅师的话,并体会禅师的意思。出入都随之不离,任听禅师的差遣使唤。又有一位施主畜养一狗,身长狞猛,见人就欲搏噬,施主求禅师驯化,禅师应施主所请伸手摩它的头顶说:“到此不可作恶”,狗欣然摇尾贴服变成驯犬,就不再逐人吠噬了。远近的人士都感服禅师的德行高深,禅师能自知死期,到了光绪八年冬(壬午,西元一八八二)临别之日柬集信众,设素筵会别,然后安祥示寂,经徒众营塔。这个塔现尚存在台南天仁儿童乐园南边临开元 298 公路之旁。 玄精上人(字法通俗家姓蔡,俗名漳)嘉义县大丘田西堡布袋嘴庄,即现在嘉义县布袋镇布袋人,于光绪元年(乙亥,西元一八七五)出生,原属道家,精通五行遁法,为人移痣,并治疗奇疾,所以世人都称为蔡真人。他四处扬法,自炫其能,一日往台南县西港信和堂和黄普宗为难,为大悲菩萨所显应帮助,终被降服。二十一岁(乙末,光绪廿一年)的时候,有感台湾沦日,依皈龙华派拜黄普宗为师,引证投开元寺圆顶,后渡福州鼓山,拜涌泉寺传芳和尚为师,受具足戒后,衣钵萍浮,游戏人间,惩恶劝善,以术活人无数。后来看著开元寺荒废不堪,发心愿重修,时显神通,人莫能测,获得社会人士的信心,发愿投献净财修葺殿宇。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民前九年,日明治三十六年,西元一九0三)任开元寺住持,请永定禅师(字宏净,俗家姓林,俗名蕃薯,嘉义县西港仔堡塭仔内庄蚶寮,即现在台南县佳里镇蚶寮人,光绪三年出生,性情温良,为人忠厚,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即台湾沦日后一年,皈依龙华派,二十四年廿二岁圆顶,拜义敏上人为师,住开元寺,历住监院兼住持,二十九年引退住持,帮助玄精上人,后住持冈山超峰寺)为监院襄理重修三宝殿,再振宗风。适遇朴仔脚(现在嘉义县朴子镇朴子)邓平的革命事件,被诬累,受台南办务署召审。承藤田台南厅厅长及原田泰能曹洞宗布教师的尽力,方得免祸。后受原田布教师的介引,于宣统元年(民前三年,日明治四十二年,西元一九0九)游日本,后转泉州海印寺,于民国十年(辛酉,日大正十年)二月十一日申时圆寂,享寿四十七岁,临灭留偈说:“我常施幻术,幻世渡迷 299 津;了悟根尘幻,随缘脱幻身。幻身自生灭,妙法即归真;诸缘今已尽,安养好栖身。” 传芳和尚(字清源,号布闻,台湾府治─即现在台南市上横街─俗称石门脚人),系玄精上人的受业师,俗家姓陈,俗名春木,于咸丰五年(乙卯,西元一八五五)二月十五日诞生,幼时虽读书但富有陶朱之想,依堂叔,业茶行,少年的时候和郡城的名流赵云石、吴国华、吴天諟、苏哲如、王景、张嵌诸人游,尝去开元寺,闻荣芳禅师谈法,有所省悟,就立志为僧。于光绪七年(辛已,西元一八八一)二十七岁的时候,获荣芳禅师的介绍投福州鼓山涌泉寺,拜维修上人出家,得戒于怡山复翁老和尚,初隐舍利窟修禅,继而游兴化,历住泉州崇福、承天两寺,后复住涌泉寺。迨民国二年(癸丑,日大正二年)应开元寺成圆监院之聘返台,来寺主持,因德高望重,徒众繁兴。民国六年游日本,请黄檗版大藏经,回台尽瘁教化,开坛传戒广度四众。民国七年(戊午,日大正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圆寂,享寿六十四岁,临终留偈说:“四大本幻生,处处登圣名;寂灭性常性,体露彻底明。” 传芳和尚驻锡泉州的时候,闻知黄家有藏郑成功书,造门求见,获黄氏慨赠王书,现保存于寺中为寺宝,依照连雅堂氏所著“雅言”第一0五条记: 延平郡王之诗已载“台湾诗乘”,而书亦有存者。襄时海会寺僧传芳巡锡泉州,闻故家黄氏有王书,造门请见;黄氏以海会寺为北园别墅,与郑氏大有因缘,慨然相赠。今藏寺中 300 ,则以行书而写周子“太极图说”者也。比年以来,颇多膺品,素纨不点,朱印烂然,有署“大目”者,有钤“敕封延平郡王”者;作伪之迹,见之可哂。夫赐姓初名森,字大木,非“大目”也。永历朝虽封延平郡王,未曾一用;文移书答,但称“招讨大将军”,岂有平常缣素而盖王章,具有“敕封”二字?是作伪者之不知史事,昭然若揭矣! 开元寺经历代高僧主持,成为台湾四大法系之一,按四大法系:一、为基隆月眉山灵泉寺,曹洞宗善慧师系;一、为苗栗观音山法云寺,曹洞宗觉力师系;一、为台南开元寺,临济宗传芳师系;一、为冈山大岗山超峰寺,临济宗义存师系,开元寺居于台湾佛教的领导地位。对于开元寺的高僧,赵阿南氏曾在他所咏的“台湾杂事诗”(载于台南文化四卷三期)有诗并注如次: 开元寺驻锡两高僧,群说神通历可凭;宏法偶然作游戏,瞿昙度劫重传灯。 开元寺曾住二高僧,一曰荣芳和尚,一曰玄精和尚,玄精乃荣芳之弟子也(笔者注:这一点似有出入)。均曾渡海至鼓山受戒。相传荣芳曾令抓鸡之飞鸢,自空中落下,听其命令,及制服恶犬而化为驯良之事迹,又玄精能令寺内之七弦竹两竿并生,皆言之凿凿。按神通一事为高僧所讳言,而偶作游戏,借以惊醒迷顽,使普遍神会发生信仰,亦为历来大德所不废,固不独南屏为然也。即如现代云门中兴之虚云老法师,曾为猛虎行三皈依;民国十五年,昆明云楼寺落成,暮春传戒,正登千佛台代佛宣扬菩萨心地戒,殿外古梅二株,忽生千 301 叶白莲花数朵,旋遍树身生花,大如盂,微妙香洁,须如张盖,正惊异间,又报后圃青菜地,所有青菜,尽涌青莲,现立化佛,一花一如来,滇人张拙仙老廉为记,刊之石,事详云门山志,非其明证欤。但鄙人敢以一言敬劝大众者,初发心信佛之人,当坚决信仰,一心念佛,古德及大师种种之事,只可坚定信仰,不可从此处著想,忘思效法,否则不惟无益,恐有易于著魔之害。 七、开元寺的沿革 开元寺现在的地址,是台南市北区开元路北园街五一号,距台南火车站二公里,为台南市观光名胜之一。依其沿革来看,最初系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嗣藩郑经所建的“承天府行台”,俗称为“洲仔尾园亭”。隶清后称“郑氏别馆”,继称“郑氏旧宅”,又以位置在郡治的北边,称为“北园”,后来称为“北园别馆”。清康熙间台厦道周昌复经结亭筑室以增其胜,并由诸罗县知县季麒光号为“致彻”园。康熙二十九年(西元一六九0)总兵王化行议改建为寺,经巡道王效宗的赞许,延高僧志中禅师主持捐募改建,名为海会寺;又称开元寺。嗣由竺庵、介山、石峰等禅师相继主持,乾隆十四年(西元一七四九)台湾道书成修葺,适丁外艰去任未成,由台湾县知县鲁鼎梅劝募续成之;改名为榴环寺或称榴禅寺。不久复称海会寺。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台湾道蒋 302 元枢倡修,并增置寺产。嘉庆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台湾镇总兵哈当阿重修改称为海靖寺,不久又改称开元寺。咸丰九年(西元一八五九)官府募捐修建。同治年间(可能在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荣芳禅师任主持,重修寺宇,宗风大振,光绪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台湾沦日,寺产被人所强占,与主持劣僧宝山互相交结,将寺产卖与日人,因宝山先一日呕血身亡,寺产得以仍存其半。其时僧徒四散,寺宇颓落,幸由高僧玄精前来主持,以神通感众,又得当家永定监院协助募缘修葺,恢复旧观。因遇革命事件玄精上人被诬,于宣统元年(西元一九0九)离台游日,后转驻锡泉州海印寺。民国二年由成圆监院聘住鼓山玄精上人的师父传芳和尚回台主持,因德行高深,徒众兴盛。传芳和尚于民国六年游日,请黄檗大藏经回台后,开大传戒会,于七年圆寂。由成圆师继任,民国十年八月由得圆和尚主持(字印如,俗家姓魏,俗名松,嘉义县店仔口马稠后人,光绪八年─壬午,西元一八八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出生,为魏继昌的四子。光绪二十五年十八岁皈依龙华派,三十一年剃度拜玄精上人为师,翌年廿五岁往福州鼓山受比丘戒,住涌泉寺一年转锡泉州崇福寺,宣统元年回台住开元寺。历任监院及台南水仙宫、马稠后关帝庙等住持),重修山门。民国二十一年(壬申,日昭和七年)信徒郑玉记重修天王殿,改称为弥勒殿,由证峰师(俗家姓林,俗名秋梧,台南市公园路人,系林成武的哲嗣,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民前九年,日明治卅六年六月初十日生。年轻时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后见台湾文化协会分裂,就于民国十六年─日昭和二年拜得圆和尚为师出家。经赴日就读驹泽大学,十九年三月毕业该大学专门部,归途旅游朝鲜,视察各地佛教。四月归寺受命为南部临济宗佛教讲习会讲师,兼南瀛佛教会教师,于二十二年九月初三 303 日入寂)撰“壬申冬郑玉翁重修弥勒殿记”碑嵌于弥勒外边左壁,如次: 开元弥勒殿,余入释之丁卯(十六)年则见荒凉颓落,大有证悟禅师所谓儿孙不是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之慨。壬申孟冬果有郑玉记者出而声明重修,愿自担当一切。盖玉翁素慕当山住职得圆和尚道风,屡造丈室,倾心禅理,颇信因果应报,遂有此举,故知弥勒殿之所以得兴复者。实系翁之笃信三宝,亦得圆方丈感化之所使然也。今也工事告竣,殿宇翻新,寺执事议立石寺门以垂永久,委余为之志,因略述其因缘,俾见闻者,开发信心,共证菩提,余则一字一说,证峰林秋梧撰。民国二十二年(日昭和八年)癸酉春,开元禅寺执事同立。 重修完竣后于二十二(癸酉)年落成,经信士奉献匾如左: 欢天喜地:癸酉年仲秋月吉旦,信士陈永奠、释陈铨净同敬献。 三洲感应:癸酉年仲春月吉旦,台南市信士施青岩、陈龙知同敬立。 开元寺经得圆和尚主持:创设僧伽学堂,新建圆光宝塔,又改筑大讲堂、伽蓝坛、父母堂等,民国二十三年开坛传戒,自此宗风日渐光辉。自抗战军兴日人敌视汉僧,因此得圆和尚为适应时势,于民国三十二年(癸未,日昭和十八年)退隐,禅授高足证光师(系得圆和尚众徒中,最杰出的人物)继任主持。台湾光复后不久得圆和尚于民国三十五年圆寂,证光师创办延平佛学院,培育僧材,嗣 304 自感德行不足,于民国四十二年离职赴东瀛深造。由印明和尚(号隐圆)继任,因年老事多,就职五年于四十七年圆寂。寺运陷于险境,又遇政府实施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寺产三十余甲田地,多被放领,所余寺地之生产收入不足缴税,以致亏空积欠政府旧税达三十万元之多。且寺务乏人办理,在此岌岌不保的情况中,使关心佛教的人士莫不叹息,乃由众议推举眼净禅师(号证法,俗家姓林,俗名看,台南县下营乡人,自幼出家,拜竹溪寺捷圆上人为师。少年的时候毕业台北佛教中学,即往厦门,入普陀山闽南佛学院,后渡日本,入京都临济学院深造,民国三十七年捷圆上人圆寂,继任竹溪寺主持迄今)继兼任主持,眼净禅师德高望重,于民国四十八年(己亥)二月接任兼开元寺住持,即派他的高足虚妙师为监院,与原寺中的传妙、菩妙等筹商,并与台南名流邱顺兴(荣妙)居士、邱堂明居士、何教居士,顾问叶书田、翁金护、叶明德等十余位洽商处理,方得渐度难关,还清债务,继而创办佛学院。四十九年捐募重修大雄宝殿,雕塑十八罗汉像,兴建外三门(系龚联祯氏独资捐建),周围砌造砖墙,修建三丈余高的大士殿等,都是南部丛林中的一大创举。五十五年新建莲池宝塔一座(系龚联祯氏独资捐建),以配圆光宝塔为寺宇的背景双星,高耸碧空。开元寺因位置接近游乐地天仁儿童乐园,每日游客络绎不绝,参礼日盛,且因主持得人,可以说获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所以寺务蒸蒸向荣,成为台南市的名刹之一。 305 八、集录有关诗词 开元寺因视模宏大,环境清幽,向为骚人墨客瞻仰凭吊的胜地,所以留有吟咏不少,谨就笔者搜集的部份,除前各章已记载者不再重列外,其余有关的均录供读者参考。但因搜集时间过于仓促,难免集一漏万,尚请凿谅! 一、陈文达纂“台湾县志” 海会寺(寺为郑氏旧宅)禀生李文钦(后为南靖训导) 回思往事白云间,止有青松不解颜; 鱼鼓高低忙处响,鸟笙上下静中环。 天开海国莲称社,月映蜂台禅闲关; 休闲当年衰盛事,于今长见老僧闲。 二、使署闲情 再过海会寺次韵 巡台御史张湄 钱塘人 知时好雨洒芳田,又过僧斋洗钵泉。 一派海潮空外响,满怀冰雪句中传。 306 云生树杪停阴晚,鸟踏花阴较昔妍。 何日行歌随野笠,秋风归马意悠然。 海会寺次壁间韵 戊午举人陈辉 台湾人 疏桐曲迳对荒亭,得句闲吟任放情。 处处青畦延绿亩,村村柳暗又花明。 禅居笕水当厨近,野笠锄云掠地轻。 古寺钟敲天境外,霸图空剩旧雕楹。 三、苑咸修“重修台湾府志” 海会寺(旧为榴环寺)台湾府学生员卢九围 月户云扉半草莱,犹夸当日起楼台。 寒枝莫辨金环处,贝阙谁留玉带来。 织水真机鱼活泼,萦花幻梦蝶徘徊。 高僧自证无生诀,懒向他年论劫灰。 四、王必昌修“重修台湾县志” 海会寺 巡台御史张湄 鹭洲 307 歌罢蛮姬易梵腔,层楼烟际晚钟撞; 吟诗赌奕人稀到,闲煞孤寒白菊牕。 注:台湾诗乘将蛮姬改为蛮腔。 海会寺 巡台御史钱奇 玙沙 草莽英雄地,楼台歌舞春。 荒烟建断础,净业忏前因。 潮长龙归钵,亭空鸟唤人。 自今依慧日,无复海扬尘。 五、余文仪修“续修台湾府志” 春日游海会寺 戊午科举人陈辉 台湾人 翠竹斜榕小径通,招提旧日馆娃宫; 昙花冷对妆楼月,贝叶寒生舞殿风。 野色苍茫留院落,溪烟黯淡到帘栊; 寻春莫问欢娱事,霸业兴亡总是空。 六、王瑛曾修“重修凤山县志” 308 勤农归路经海会寺与诸同人分赋 巡台给事中书山 满洲人 劝农亲民事,归途逸兴同; 地高浓翠合,林静妙香通。 喜得千村雨,闲来一亩宫; 寸心持半偈,顿觉海天空。 游海会寺 凤邑生员林振芳 独爱清幽此地来,不辞芒履踏苍苔; 烟迷竹径钟声远,云敛溪山梵宇开。 胜迹何须金布砌,上方宁异玉生台; 谈空闲士迟归思,无数闲禽绿水隈。 七、半崧集简编 春游靖海寺 章甫 郭外寻春踏翠峰,榴环古寺尚留踪(古名榴环寺); 北园梦断萦花蝶(寺系郑氏北园旧址),东海归来贮钵龙。 面面豁开圆觉路,声声敲破指迷钟; 309 谈禅半日闲分我(琴川蒋太守建洞天半日闲亭),洞在诸天第几重! 八、陶村诗稿 赤嵌竹枝词(十五首中第十一首) 陈肇兴 红毛楼下草昏昏,访古人争说北园。 霸业销沉歌舞歇,空留初地在沙门。 九、潜园琴余草简编 开元寺吊古歌(寺在台郡城外东北隅,相传为郑成功故府) 林占梅 君不见,钱武肃王镇吴越,知命举家朝宋阙;由来一国无二君,卧侧岂容鼾声发!当年郑氏踞东瀛,建牙赐姓剧威名;兵穷鹭屿雄心丧(鹭屿,乃厦门别名),战捷鲲身霸业成(即台郡港口;红毛揆一王兵败逃去)。带甲称戈据穷岛,居然倔强比田横。时方壮盛三十九,气冲牛斗辟鲲鲸;定见天心厌祸乱,故蹙其年致太平。喧传一夜将星坠,编氓僚吏齐倾泪。嗟哉子经(其子名经)事豪奢,监国藩臣直儿戏。无常出没继孙恩,徒民失业咸受累(时沿海弃产业,徒内地者,惨难言状)。误将扼要托健儿,七府功成旋复弃(骁将许耀驻兴化,知大兵难抗,屡辞重任;经听冯锡范之言,不许。遂失七府,复归台湾)。金瓯多缺力难完,日游别墅强偷安(于洲仔尾园亭,纵乐其间);传位克差得主,善政能教百姓欢(经寇沿海,克监国,其妻父陈永华辅之,数年极得民心) 310 。无端变起毒谋杀,伏甲都堂地流血,别妻为奴两不容,砥柱中流遽摧折(锡范与郑聪定谋,矫董国太令,召克入中堂,命贼党蔡添等弑之;共立克塽)。奇勋未廓唐庄基,惨祸复蹈荆州彻。势成累卵复何言,主君懦弱贼臣尊。严刑重敛疲民命,日望王师振覆盆。果然圣祖动矜悯,王浚船从海上屯。梅花一阵收澎湖(时靖海侯施琅麾下总兵吴英,见敌势虽劲,而战舰无几,随献“五梅花阵”,以五敌一、以多制少之法,遂破澎湖;克塽丧胆矣),吼门势窘国轩奔(吼门为澎湖口险要,行舟误触,多碎,国轩被困,从此遁回。尽节者,只江胜、邱辉等)。乘桴尚欲友邦夺(时有举帆打暹罗之议;踟蹰间,大兵已将入口,始舆榇出降),衔璧难将祖业存。随行那有却正畴,可怜无泪别山邱;朝班幸执降王挺,锡爵仍叨归命侯(入正黄旗)。卅载海氛从此息,雨泽均沾教化周;即今绣陌连千里,礼乐文章遍海陬。灵光寂寞成兰若,荒烟蔓草虫啾啾;我来凭吊故宫过,扪碑剔藓费摩挲。自古握符有真命,枉鬼撼树蚍蜉多。英雄我羡虬髯客,太原一见辄投戈。不然当时楚项籍,喑哑叱徒销磨。举鼎之雄拔山力,神州赤县思包罗。岂知自刎乌江曲,虞兮虞兮奈若何。劝君莫妄窥神器,一局棋终已烂柯。 十、后苏龛合集 游开元寺次拙庵韵 进士施士浩 无计涤烦襟,走马踏沙碧。行行三五里,路穷灵境出。遥望苍翠中,隐约栖禅宅。何年割 311 据者,留此招提迹?霸业久烟尘,空门长岁月。款步入丛径,野花乱迎客。清钟忽然闻,万缘一时息。僧煮苦茗,殷勤吐朴质。有池荷正香,选石坐其侧。好风自南来,流连忽竟日。宿鸟纷投林,满地斜阳色。火深佛面紫,霞落山腰赤。言归读书堂,展卷亲古昔。 台湾杂感和王蔀畇孝廉韵,胡铁华太守同作(八首中第三首)同人 毗耶风景似琼雷(台湾古称“毗舍耶国”),花木长春四序开。凭吊“北园”怀别馆(“北园别馆”郑氏筑以奉母者,今为开元寺),纵观东海上澄台(“澄台观海台湾八景之一)。婆娑洋古华严现(海中番岛,昔人所谓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即今基隆厅),门高割据来(郑氏改安平门曰“”,以春秋郑国有此门也)。谁道蛮烟兼瘴雨?玉山中有小蓬莱(玉山在大武峦山后)。伺影含沙笑射工,郎哥揆一水边雄(荷兰将郎必即里哥为郑芝龙所败,其国王弟曰揆一,复以夹板十五船据台)。舳舻戈甲风烟外,城郭人民岛屿中,百雉坐收千里,险七鲲苦费十年功夫(安平镇西南一道沙线,自一鲲身至七鲲身。荷兰筑城如台,沙环水曲曰湾,“台湾”二字自此始)。无端凿破洪荒窍,蜃市龙宫劫火红。 十一、窥园留草 浴佛节过开元寺(丙午民国五年第二次回台所咏) 进士许南英 蕴白 灵辰浴佛来随喜,呗响钟声礼法王。 312 忏悔十年除慧业,通灵一瓣热心香。 椅松习静含禅味,枕石清斋纳午凉。 廿载重经香火地,傍人不解感沧桑。 游开元寺小集,同云石、籁轩分韵得鱼 字(二首之一) 同人 白云苍狗成空幻,自在如僧信不如。 老去名心无挂碍,年来结羽尽删除。 初闻磬韵诸天净,歇尽蝉声万籁虚。 半日清闲长兀坐,夕阳无语下林于。 (二首之二) 一肚牢骚不合宜,自家心事自家知。 老犹作客游终倦,少不为僧悔已迟! 弥勒跏趺成一笑,耶稣安息远相期。 昙花落尽诸天净,笑与山僧强说诗。 十二、台湾时乘 313 开元寺题壁 台南府知府 唐赞衮 韡之 幽云遮野墅,飞与过沧溟。 杰阁几人倚,晚涛同佛听。 烟蒸海气白,风闪寺灯青。 愿逐南飞鹤,高吟人查冥。 台湾竹枝词(四十首中第一首) 进士 邱仙根 逢甲 馆娃遗址许禅栖,云水僧归日已西。 话到兴亡同坠泪,可能诸佛尽眉低。 海会寺 胡殿鹏 南溟 翠霞摇成竹林丛,莽莽雄图认故宫。 十二楼台春已老,三千世界色皆空。 疏钟声渡荒园暮,断壁烟消夕照红。 一代兴亡成底事,孤他桃李舞东风。 十三、剑花室诗集 春日游海会寺 连 横 雅堂 314 草鸡声歇霸图空,一劫风云万象中。 梵殿雨浓新柳绿,禅房春老落花红。 超超佛法无人相,莽莽诗心问大雄。 独立山门感兴废,骑鲸何处水朝东? 咏咏海会寺牡丹 同 人 霸气消沉冷夕阳,美人歌舞泣红妆。 而今寂寂山空寺,留得花王伴法王。 十四、无闷草堂诗存 游开元寺有感 林朝崧 痴仙 江城烟景正阳春,访古招提话劫尘; 半璧东南犹可据,一家楚、越太无因。 沧桑故园悲遗老,花木荒园说养亲; 日暮倚栏听杜宇,声声似怨董夫人。 十五、台湾名胜旧迹志 开元寺 逸 名 315 经事沧桑郑北堂,林关遗迹一僧房; 幽禽声倦春寥落,尚有诗人对夕阳。 十六、台湾开元寺志略稿 游开元禅寺 进士施龙文(中举后更名琼芳) 一过丛林倍怆然,当时霸业尚流传; 菩提钟彻三千界,粉黛香消二百年, 断壁苍茫留夕照,老松萧瑟锁塞烟; 凭谁得问兴亡事,古仙拈花笑坐禅。 游开元禅寺 台南进士蕴叟(许南英) 白云苍狗成空幻,自在如僧信不如; 老去名心无挂碍,歇尽蝉声万籁虚; 半日消闲长兀坐,夕阳无语入林于。 过开元寺有作 台南 赵云石 大地如炉热未祛,借来僧院夏消除; 316 抽身尘海随鸿爪,饱饭香厨饫野蔬。 万古繁华同嚼蜡,壹时群动止蛆; 诗人亦向饶清福,雅有同心尔汝予。 再过开元寺(与窥园留草所录稍有出入) 台南 蕴叟 一肚牢骚不合宜,自家心事自家知; 老犹作客游偏倦,少不为僧悔已迟。 弥勒袈裟成一笑,耶稣休息远相期; 昙花落尽诸天净,笑与山僧强说诗。 己酉(民前三年)佛诞日游开元寺 台南 胡南溟 三百年来老道场,钟声无限送斜阳; 北园人去成尘迹,东海涛惊是大荒。 万里车尘翻地轴,隔帘佛语拂天香; 今朝上已同修禊,谈到开元旧事长。 探北园别馆漫成 台南 黄欣 茂笙 青山无念佛多情,莽莽云山霸气横; 317 作祖成仙吾不羡,瓣香低首郑延平。 游开元寺有作 同人 听法闻经来此地,老僧微笑佛无言; 觉时一悟人皆佛,何必传衣不二门。 游开元寺郑氏北园 东京 乐水(日人) 今朝追想古英雄,千岁芳名贯日宫; 物换星移寺观在,红尘不入白云中。 依蕴叟先生芳韵 开元僧 慎净(俗家姓黄,俗名阔嘴,字灿之) 世态沧桑悲浩劫,佛门不动自如如; 心归白社三生契,身老香山万念除。 靖海功勋还若梦,草鸡霸业总成虚; 今朝邂逅东林客,论彻诗禅夕磬初。 游开元寺 成美三径(日人) 杖履过精舍,当年董氏居; 禅心归寂静,僧定暮钟疏。 318 十七、台南市志稿文教志 游开元寺步铁涛韵 举人 罗秀惠 蕉麓 尘根障碍小沙门,语鸟流莺恼梦喧; 见说空王成色相,圆颅方磬会真元。 梵钟响歇梵音沉,落落林凡阴郁深; 寄语宗林诸妙者,要乘浴佛洗凡心。 题瑶仙游开寺小照 台南 洪坤益 铁涛 丛丛苦竹写秋烟,北馆平安问七弦; 襟上十年湘泪尽,不堪翠袖倚寒天。 籁轩过访开元寺诗以似之 陈筱竹 寄斋 三年别馆又重逢,童草交游已老翁; 且喜萍踪都无恙,剧怜雪路不相同。 羡君沧海如仙客,笑我丛林作寓公; 欲问近时何所事,只将方外法观空。 十八、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 319 延平郡王祠壁题(八首中第八首) 举人 蔡玉屏 国琳 北园已作说经场,不是王亡明讵亡; 零落寒梅花一树,有人凭吊立斜阳。 题开元寺壁 林湘沅 六四居士 楼台倏易聚僧场,遗址人犹说郑王; 古佛无声头暗点,拈花一笑几沧桑。 十九、闷红小草 开元寺 赖惠川 一杵钟声霸业空,羁臣终古泪痕红; 圣门慷慨焚儒服,佛座庄严屹梵宫。 海外江山余净土,人间君父痛孤忠; 回头欲问朱家事,粥鼓斋鱼叩晚风。 台湾杂事诗 赵阿南 北园古墅溯从前,海会碑犹识变迁; 今日开元成法派,古名端宜纪榴禅。 320 五十六年四月八日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十一周年佛诞完稿于台南废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