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哲学家叔本华眼中的痛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是痛苦。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

  人类的一生,在推陈出新的严苛要求之下维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满忧虑的。

  苦恼和死亡是联结在一起的。它们制造了一条迷路,虽然人们希望离开它,但却相当困难。

  纵使有一千人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但只要有一个人不能免于不安和老死的折磨,我们就不能否认痛苦的存在。

  灾祸的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

  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

  如果我们经常感叹人生的短促,但短促岂非正是一种幸运?——如果我们经常感叹人生的生命中所遭遇到的痛苦与不幸,统统摆在他的眼前,他必然会大吃一惊,不寒而栗。

  人是必须靠面包和娱乐的,倦怠,亦与饥饿相同,常有使人趋于放纵不检之虞,所以常被作为预防灾祸的对象。

  意志愈是激烈,则意志自相矛盾的现象愈是明显触目,而痛苦也愈大。

  无边的世界到处充满痛苦,在过去无穷,在将来无穷,那是他体会不到的,在他看来甚至只是一个童话。

  一切痛苦始终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

  好心善意,仁爱和慷慨等等替别人做的事永远只是减轻那些人的痛苦而已,从而可知能够推动这些好心善意去行善布施,永远只是对于别人的痛苦的认识。

  在人的心理自然趋向上,我们却又常易忘记自己过去的快乐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少能磨灭,这就证明人在根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进一步说,即使我们幸运地远离了痛苦,我们便靠近厌倦;若远离了厌倦,我们便又会靠近痛苦。

  富有家庭的年少子弟继承了大量的财产后,就尽情挥霍,究其原因,无非是心灵空虚,对自已的生存感到厌倦。他来到这个世界外表是富有的,内在却是贫穷的,他唯一无望的努力便是用自己外在的财富来弥补内在的贫穷,企图从外界来获得一切事物,就像一个老人一样,努力的要使自己成为大卫王。

  贫穷和困乏来带来痛苦;太得意时,人又生厌。所以,当下层阶级无休止地与困乏也就是痛苦挣扎时,上流社会却和“厌倦”打持久战。

  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他无时无刻地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无同在,最后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局,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如果人生当下和直接的目的不是痛苦,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败,而事实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败。

  每一个人的不幸,似乎是一种特殊的事件,请问世界上有谁没有特殊的不幸,将许许多多特殊的不幸归纳在一起,难道世界的规律不就是普遍的不幸!

  我们所经常遇到的痛苦,常比我们所想象的痛苦,只有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的痛苦会令人深到什么程度。

  就人类的命运来说。他们几天不是生活在黑暗日子中呢。

  在现实上我们存在的痛苦,却无时无刻不受着时间的压力,它就像一个监工一样,手拿着鞭子不让我们有片刻的喘息。

  透过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我们将意志所生的欲望世界提升到忘我的精神境界中,这时我们可暂时忘却人世的不幸与痛苦。

  由于内在的空洞,人们寻求社交、余兴、娱乐和各类享受,因此就产生奢侈浪费与灾祸。

  穷人所要忍受的是痛苦,富人所煎熬的是厌倦,谁能说厌倦不是痛苦。

  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或者说,如果说别人对他有所妨碍的话,还要杀害别人。

  贪欲之产生,基于—个原则,就是认为一切快乐在效用上只是消极性,而包含一连串快乐的幸福则是幻想;相反的,痛苦却是积极性的,也是极端真实的。

  普通的报仇是以看到自己加于仇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所受到的痛苦。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都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一切欲求作为欲求说,都是从缺陷,也即是从痛苦中产生的。

  舒展慢调在柔调中达成最高痛苦的表示,成为最惊心动魄的如怨如诉。

  一切追求挣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对自己的状况不满而产生的;所以一天不得满足就要痛苦一天。

  只有长期的痛楚才会成为过分巨大的痛苦。

  造成不幸的是盲目、命运,也即是偶然和错误。

  不管自然如何安排,不论幸运是否曾降临你身上,不拘你是王候将相或贩夫走卒,不管你曾拥有什么,痛苦仍是无法避免的。

  苦恼总在现在中占领一个位置,若移去现在的苦恼,从前被拒绝在外的其他苦恼必定立刻乘虚而入,占据原来的位置。

  人们虽为驱散苦恼而不断地努力着,但苦恼不过只换了一付姿态而已。这种努力不外是为了维持原来缺乏、困穷的生命的一种顾虑。

  要消除一种痛苦本就十分困难,即使幸获成功,痛苦也会立刻以数千种其他姿态呈现,其内容因年龄、事态之不同而异,如性欲、爱情、嫉妒、憎恨、抱怨、野心、贪婪、病痛等皆是。

  经验告诉我们,一种即使想象起来亦足令人不寒而栗的大不幸,一旦降临实际上的生活,从发生以至克服它的期间,我们的全体气氛并未有任何改变;反之,获得长期间所急切等待的幸福后,亦不会感到有何特别的愉快欣慰。

  苦恼就是意志和一时性的目标之间有了障碍,使意志无法称心如意;反之,所谓满足、健康或幸福,即为意志达到它的目标。

  正如努力的没有最终目标,苦恼也永无休止。

  人生的路途崎岖坎坷,充满荆棘和颠簸;肉体生命的死亡经常受到阻塞,受到展缓,使我们的精神苦闷不断地往后延伸。

  如若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

  在充满悲惨与痛苦的世界中,我们究竟能求得什么呢?每个人到头来除了自己外原来都是一无所得啊!

  这个世界就是烦恼痛苦的生物互相吞食以图苟延残喘的斗争场所,是数千种动物以及猛兽间的活坟墓,它们经由不断地残杀,以维持自己生命。

  人类是应该悲惨的,因为人类所遭遇的灾祸的最大根源乃在人类本身,“人便是吃人的狼”。

  痛苦,唯有在进入了纯粹认识的形式,而这认识作为意志的清静剂又带来真正的清心寡欲时,才是达到解脱的途径,才因而是值得敬重的。

  回忆那些比我们自己的痛苦更大的痛苦,会有镇静和止病的作用,看到别人的痛苦景象会使自己的痛苦减轻。

  我们看到最大的痛苦,都是在本质上我们自己的命运也难免的复杂关系和我们自己也可能干出来的行为带来的,所以我们也无须为不公平而抱怨。

  一个人不仅可从自由意志的探求而认识世界的痛苦,亦可因自己切身、过度的痛苦经验,而获得解脱。

  如果有一巨大的不幸,平日我们只要一想到它就会战栗,现在果然真的发生了,我们这时的情绪,整个说起来,只要忍过了第一阵创痛,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了。

  在任何一种困难使我们的忧惧超乎寻常的时候,突然回忆到过去和遥远的情景,就好像是一个失去的乐园又在我们面前飘过似的。

  某种程度的艰难和困扰,这对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这好像船要直行而必须有压舱物一样。

  既然世界到处充满着痛苦,人从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痛苦既与生命不可分离,我们若把痛苦看作一种偶然和无目的性的事件,人的荒谬也就莫过如此了。

  一切痛苦都是由于我们所要求、所期待的和我们实际所得到的不成比例而产生的,而这种不成比例的关系又显然只在人的认识中才能有,所以有了更高的解悟就可以把它取消。

  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

  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

 
 
 
前五篇文章

佛教教学的艺术化

斌宗法师著:雪窦游记

大理国时期为何有九代国王出家当和尚?

茶道之哲学阐释

略论佛教本体哲学

 

后五篇文章

法门寺发现的《普宁藏》秘密经及其续补问题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之一

西夏文刊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的两幅扉画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