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恭读〝憨山大师梦游集〞笔记〈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恭读〝憨山大师梦游集〞笔记〈二〉
  一、前言
  这段日子来,每当读一篇憨山大师开示弟子的法语,内心总有著〝众生何其有福〞之想,毕竟佛经浩瀚,而且障深慧浅的我们,又岂能深入经藏?纵然可能,在时间上也不知得摸索多久。如今有了大师之启蒙,正好让我们藉此甘露法语,体悟佛经之殊胜,明白修道的要领,相信经过这些前方便的手续后,于他日钻研经藏之时,定收事半功倍之效。戒静诚祝祷之,在此也祝福〝菩提道上〞的您!
  二、大师示冯延龄之法语
  学人向道,第一要怕生死,次要知生死根。生死根者,即日用现前种种憎爱取舍,我慢贪嗔痴业是。既知此是生死苦根,发心要断,更无他术。只是起时,就照见它,不容他起,当不起处,则当处消灭,消灭时更不相续。如此用心,念念不放过,心心不昧,其知自灵,知若灵,则触境,境不牵心;观心,心不附境。心境不到,则生死无容寄矣!如此用心,不必别求玄妙。
  三、为何要怕生死
  依据大师开示,有心学佛修道的人,一定要怕生死,要知生死根本;如此就能设法断除生死苦根,苦根就是我们每天都很容易发作的种种憎爱,以及产生分别心而有所取舍,甚至不断的制造贪嗔痴慢疑等诸恶业。所以大师说,我们要〝用心〞来断此苦根,亦即莫让它有机会萌芽,纵然已经发芽,也得当机立断,不容相续。此乃运用〝斩草除根〞的原理,如此行来,苦根必断,生死则不足为惧也。
  只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果真能一心向道者,相当有限。今天的我们既已发心向道,就得勉励自己真正踏在〝菩提道上〞勇猛精进不可。因此必须记取大师的教诲~要怕生死,要知生死根,要断生死根。毕竟我们已经在生死的苦海中沉沦太久了,若不趁此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之际,彻底〝用心〞,恐怕就永远迷失在无始劫来的无明烦恼里。不但一直以贪嗔痴为乐器,更重复拨动憎爱取舍,贡高我慢之弦,尽兴的演奏著〝六道轮回〞的生命乐章呢!
  然而生命本身是美好的,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觉知自性的清净。只是,若不知生死根的可怖,那就永难悟入清净的觉性。所以有心向道的人,不但应知生死轮回的可怕,更应深思无法彻知生死苦根,以致不得解脱的恐怖。也唯有如此,我们才愿意作〝斩草除根〞的决定。此时戒静不禁想起佛陀说的话:“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于是更坚定一心向道的念头,确实遵行佛陀的指示:“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只因为〝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您说:是不?
  四、大师示李子晋之法语
  人性本明,为物欲情尘知所昏蔽,故于日用而不自知,故曰:性相近,习相远也。吾人茍有志于复性功夫,不必外求,但于日用见闻知觉习染物欲偏重处,念念克去,克之既久,物彻尘消,本明自露。譬如磨镜,垢净明现,然镜体本明,非待磨而有也。凡有志向道功夫。当以克磨恶习,为入门初地。
  五、如何了断生死
  大师开示我们,自性本是清净,只因长久以来被物欲情尘所蒙蔽,所以我们见不著,甚至有时也不相信。正如同佛陀于菩提树下成正觉的那一刻告诉我们:“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儒家亦谓:人之初性本善。〈虽然所云之善与觉有些差异〉基本上都告诉了我们一个理念,自家有的宝藏,不必向外寻求,以免弄巧成拙,甚至于舍本逐末。只是往昔不知此理的重要,所以被忽略的〝本性〞就自动退居于幕后,却让〝习性〞不停的在生命的舞台上亮相、作秀。莫怪大师要叮咛我们:当以克磨恶习,为入门初地。
  楞严经云:“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所以说唯有真正了断生死,方能证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大师的开示,就是要我们真正用心克除恶习,此恶习则由妄想执著演变而来。由于经过了累生累劫不断的积业,才造成了生死不休的局势。自性的清净当然被模糊,因为恶习已污染了我们的身口意,六根更是产生副作用。如此一来,生命于此时,似乎毫无意义,这该是因为我们不知如何了断生死的果报吧!莫怪佛陀说:“生死炽然,苦恼无量。”更说:“永断生死,常住快乐。”所以说我们应用心克除恶习。
  因此戒静思惟,是佛子,此刻就应真心走上菩提大道,确立自己学佛的目标,遵从佛陀的教导,〈应以大乘经典为根本思想〉亲近善知识,如法勤修戒定慧,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督促自己,一定得勤修戒定慧,亦即无论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得符合八正道,而且还必须具足菩萨的大悲行愿,相信持之以恒将能永断恶习,息灭贪嗔痴,彻见清净的自性,如此一来,可怖的生死问题当能迎刃而解。
  六、大师示李子融之法语
  学道之士,先须办长远不退之志,下一分笃实苦切功夫,如登万仞高山,不至极顶不已,步步努力,心心不退,不为毁誉倾动,不为是非摇夺,不为困横抑挫,如一人与万人战,小有退怯,前功尽弃,又岂可以不坚固心,而至不退安乐之境界耶!
  七、菩提道上长远行
  佛门当中有句话正好确认大师的苦口婆心,而让我们不能不动容。也就是“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想想,自古以来,菩提道上行人甚多,而能抵达终点站的却很少。只因为修道的过程,不但充满荆棘,也充满陷阱,稍不小心,就很容易出状况。佛经上也有很多的比喻,犹如鱼母产卵甚多,成鱼者鲜;而庵罗树开花虽繁茂,然结果者却可数。这些都说明了众生在刚开始听闻佛法,善根成熟之际,虽具足信心的踏上菩提大道,但是只要一遇逢逆境,就很自然的〝向后转〞,情况好点的就留在〝原地踏步〞,要真能突破瓶颈,过关斩将者,那可就是英雄好汉喽!
  戒静不禁想到佛门当中的流行语,所谓:“一年两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五年六年,佛转西天。”这可不是笑话,实在是说明了我们众生最大的毛病~没有长远不退之志。感恩大师的开示,但愿我们不但具有最初的勇猛心,更能拥有长远之志,直至菩提永不退转。愿与大家共勉!阿弥陀佛!
  八、后记
  此篇笔记中摘录了三段法语,虽是憨山大师在不同时间,对不同人所开示的修道指南,但其内容却具有实质的连贯性。戒静从中得到法喜,不敢藏私,特述此心得供养大家,敬请笑纳!更愿大师的法语能洗涤我们内心的污垢,恢复原有的清净。如此当不负今生亲近三宝之殊胜因缘,更不负大师之悲心教化。谨以此文回向法界众生,断恶从善,发菩提心,离苦得乐,同登正觉。阿弥陀佛!
  三宝弟子 释戒静 于息斋

 
 
 
前五篇文章

庵中茶苦

神圣的佛塔——《金刚经》——智慧的喜马拉雅山

吴越国割据时期的福州佛教

茶与真言密教---开元年间密法与茶俗的邂逅

空海归国后的密教美术

 

后五篇文章

恭读〝憨山大师梦游集〞笔记〈三〉

恭读〝憨山大师梦游集〞笔记〈一〉

弘一法师的篆刻艺术

历史的痕迹——古塔

唐至宋初的达摩传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