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 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 画
  朱玄
  一、远古佛画家
  我国佛象画,在人物画中极具地位。六朝以来,代有名手。佛象画创始於三国曹不兴。画史记载他写西国佛象,盛传天下。能在连接五十尺长的绢上画一象,心敏手运,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不失尺度。东晋时曹不兴的学生卫协,画七佛图,是新题材,新创作,当时人称他为画圣。卫协的学生顾恺之,在瓦官寺壁,画维摩诂象,时人捐十万钱争取一观。刘宋时有陆探微在甘露寺画实檀菩萨象。梁时张僧繇天皇寺画舍那象。旧时画法多系平涂,而无阴阳明暗之分,张僧钓创为没骨法,不先以笔墨钩研,而以色渲染。齐时著名佛像画家有曹仲达,隋时有展予虔伫立观音象。郑法士永泰寺画阿育王象,史道硕画五天罗汉。唐初有尉迟,跋质那婆罗门画实林菩萨泉。到了唐代开元中,吴道予画毗卢遮那象,集诸家之大成,可说是古代画佛第一人。中唐德宗时,周防创作水月观音主体。五代贯休以画罗漠知名,其他如王齐翰等皆画佛名家。惜年代久逮,作品不可得见,只有在著录中想慕而己。
  二、佛画之美
  画佛象要表现佛的智慧与功能。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无缺。所以画佛要面容饱满,眼帘低垂,嘴角眉宇间透露出庄严、慈悲、与静穆。
  菩萨象的神情婆态均类似佛象,无论坐姿立姿,圆满端庄的面貌,垂帘双目,顶上的光轮等几与佛无异,而不同於佛,最显著的是头栽花冠,胸前饰璎珞,臂间著环钏,手上有持物,呈现古代贵族的华美。
  观音造象多变化,庄严花冠,立於阿弥陀佛身旁的是净土系观音,有贵族华丽之美。化身万千,循声救苦的是法华系观音,有平民化的朴实美。另有华严系,密宗教系的观音,造形各有千秋。宋以后的观音,脱俗、灵巧、自在、出尘,流露丈人气质的飘逸美。
  罗漠是声闻乘四果中的极果,佛弟子中修证最高的阶段。罗汉象圆顶无发,身披僧袍,朴实无华,两耳较长,与现实中的出家人无二致。罗汉入画,最早见於画史者为南朝张僧繇,初称圣僧,后称罗汉,罗汉在佛画中,虽非主草地位,但因具人间相,世俗相,造形飘逸,法力无边,介於人佛之间,受人天供养,能满足艺术家灵活创造的空间,罗漠象之美,自有别於佛、菩萨。五代两宋以后,罗汉象的创作趋於极盛,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乃至五百罗汉等多体罗汉象题材应运而生。传说五代贯休禅师所作十六罗汉乃得自梦中所见,可以每个罗汉都是庞眉大目,朵颐隆鼻,胡貌梵相,能曲尽其态,西湖尚有刻石留存。他的画法多为後代画家所宗。笔墨古拙,形状诡怪,最得罗汉情趣。而飞天象,衣带飘举,华丽壮观,调和沈静佛的说法气氛,呈现出一种装饰之美。
  三、佛画之内容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在三国时代萌芽生根,到了魏晋南北朝更为蓬勃。经典翻译大为盛行,如将大乘佛经的「维摩诂经」、「法华经」、「蘖师经」大量译布,以及宣扬佛祖的本身故实,反映在图画上,便产生了经圃面、本生象、曼陀罗、佛尊象等绘画艺术。此类画专供佛教徒供养敬奉,与寺院殿堂庄严之用,自与书画家笔底写意之作有别。
  佛象画自晚唐兴起崇尚华丽之风,后世相沿成习,后来宗教意识式微,佛画渐沦为审美观赏绘画之列,壁画的绘制日渐减少,代之而起的走立轼形式,於是绘画更趋於细致精工。由於画佛的目的不同,内容自然不同,现一一说明於后:
  (一)佛教徒供养所用
  (1)草象画:就是一尊或多尊的佛菩萨象,庄严妙好,或坐或立。表现悟道、教化之美。中国常见的佛是释迦牟尼佛,他的生相在图画上最普遍见到的是禅定、说法、降魔、和涅盘四相。
  立姿佛,一手上举,施与众生无畏惧,恐怖之印,一手下垂,与众生满足愿望之印,信徒参拜之余,顿觉美感天成,身心安定。北宋高文进弥陀菩萨象,即是寺庙或信徒出资镂版印刷的版画,俾人供养之用,也是佛教传教形式之一。此画系细笔画法,可略窥唐吴道予前之佛画风格。
  宋人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此为设色画,大圆光,内现千手千眼,持法宝,坐宝莲座,四大天王诸天女旁侍,下列天龙入部。令藏故宫博物院,无名款。
  (2)经变画——是根据佛经所述的佛国庄严,绘画成圃。如极乐净土变,灵山净土变。
  中国净土宗是中唐以后逐渐兴盛的宗派。直到今日广泛流传於一般民众。净土宗以净土三经为主要信仰内容。佛税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三经中都说明极乐世界之美。庄严佛国,平坦、整齐、洁净、富丽,修行信徒,一心向往。
  (3)曼茶罗画——是密宗修法所供养的图画。所谓曼茶罗,其实就是整个宇宙之缩影。宇宙间的一事一物,乃至诸佛、菩萨、全都聚集在蔓茶罗当中。大日如来至善至美的蔓茶罗,就是凡夫俗予的蔓荼罗,就是一草一木的曼茶罗。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蔓茶罗,每一蔓茶罗都彼此含具其他事物的思想。这和华严宗的事事无碍法界的宇宙观极为相同,也和净土宗的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固有著异曲同工之妙。此种思想,反映在绘画艺术上,是根据一定的经轨,以画一佛或一菩萨为中心,周围层层环绕著菩萨,天神。呈现出整齐,对称,繁复艳丽之美。
  (2)殿堂庄严所用之图——佛、菩萨、天龙、鬼神的形象,往往置於庄严殿堂上。描工根据佛传所记,释迦如来佛,一生敬化的故事绘咸佛传圈。或根据佛经所说如来过去生中所修的种种菩萨行的故事,如舍身喂虎等,绘制成本生图画。或根据佛经中所叙故事,绘成形象,如维摩经变,地狱变等经变固。
  (3)书画家之作——书画家往往不拘佛教的形式,不拘佛教的法则,任意挥洒。各种题材的佛画,写在卷轴、,屏风,册页上,例举如下:五代后蜀石恪的二袒调心图。画禅宗二位祖师习禅的情景。禅自六祖自创南宗,倡导明心见性,主张一切生於自我。石恪深明禅理,他能取象於外,法生自心,画身体人物面貌、手足、身体、小地方用细而淡的墨缘、画衣纹用破墨粗放的笔致,如风驰电掣般,配合上简略的画象,这种破笔水墨放逸的画风,是晚唐以来所盛行的,也是宋元梁楷、牧溪辈禅画的滥觞。贯休号禅月大师,以画罗汉知名於世,宣和画谱称他的罗汉画:「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一。可知他的罗汉非世态之相,罗汉靠他的画为世所习知,这「状貌古野」的罗汉画是一大创新。
  北宋
  李公麟能摆脱吴道予的藩篱而自咸一家,他的自描罗汉、圃册,线条高雅清淡。后来南宋梁楷把水墨和白描融合在一起,创出减笔草草的风格。
  南宋
  梁楷是贾师古的学生,继五代名恪风格,在运笔使墨上推陈出新,将白描画与粗放的水墨融合而大肆变革,表现於现存画迹「泼墨仙人」,「六祖劈竹图」、「释迦出山圃」上。劈竹圃用锐利的线条画南宗祖师慧能砍劈竹子的形象,势如破竹就象南禅主顿悟一样,是禅宗造形理念的直接反映。
  释迦出山图,释迦面容肃穆,双手合十,缓步下山坡,苦修之后,宁静平和深扣人心。此画融合了山水画与人物画之特长。至於泼墨仙人,画风更为简逸奔放,以世俗丑陋怪模样来塑造神仙形象,是禅画特色之一。宋时有张胜经大理国梵象卷:系设色画。张胜经行谊已无从考。梵相卷中有妙光、宋濂诸题跋。画分三段,其中一段画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法会等象。所绘奕奕如生,从而可以推断张氏所学有本,不可以寻常描工看待。此画系佛教人物画精品,场面浩大的佛说法圃、菩萨、尊者、诸天、金刚、力士、观音、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几乎对佛教重要的神只,都有仔细的描绘。梵象卷中,重要的部份还描绘各种不同造型的观世音菩萨。另外也画了佛画中常见的题材,丈殊向疾於维摩诘居士。画中描写维摩诘假装生病和文殊菩萨辩论大道的情景。明代丁云鹏善得吴道予法,又白描学李公麟。画法近於仇荚,运笔线条之精谨,尤细於仇美英。曾作擦象圈,画普贤菩萨洗象的故事,是他常画的题材之一,全画以白象为中心,造型设色敦厚古雅。l般说来丁云鹏著色作品,用笔细劲,色彩明艳,水墨罗漠,佛象则笔路精放,细皴慢染,画面脱画色相,自有清静宁谧的美感。仇英、与沈周、唐伯虎、文微明齐名。以人物画跻身於明四大家之列。画法出於南宋院体而参用唐人风格,用笔特细,精爽纯熟,著色穠艳明丽,而能典雅脱俗。他曾画元代大书画家赵孟俯写般若蜜心经与和尚换茶的故事。
  陈洪绶取法唐宋,如周防的人物造型。李公麟的白描工夫。或采五代贯休的技法,融化创造出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童予拜观音图用筝线条,宛若绕指钢线,饶有奇趣。
  吴彬罗汉卷,系纸本设色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罗漠造型颇得厚重古拙之意。可惜未被当时人所重视,故少许详的文献资料。
  清代丁观鹏曾师法明末丁云鹏笔意,后亦尝於画中掺用西洋光影法,透视法画佛画。故设色明艳,富凹凸立体感。之外,金冬心与其门徒罗聘,亦以画佛名世。金冬心画佛象,描法奇古,多从古贤画法而来,布置花木,则多奇柯异叶,极尽庄严之能事,有人问他所画为何叶,他说是「具多」、「龙窠」,其实是出於自己心意。所作五色祥云白衣观音,尤其著名於当世,线条胎息於吴道予壁画,时人誉为六朝神品,金冬心佛画,古拙奇肆,天真烂漫,脱尽前人积习。
  罗聘为冬心门徒,自号花之寺僧,画工佛道人物杂弄,尤精画鬼,有鬼趣图传世。
  佛画源逮流长,六朝时代,画家以佛画为能事,画寺壁之风尤盛,敦煌壁画大规模的佛教艺术作品,题材多取法佛经故事。佛画的美美在绘图者本身观照了佛陀的理想,将宗敌情操融入艺术创作之中,表现於图画的是永恒超现实之美。从历代绘制中,可以知道各家技法虽然不同,有苍劲的,有古朴的,有用自描手法的,有的重视农纹的厚重的,有的重视行云流水般的变形手法:王张虽各不同,但表现庄严慈悲是一致的,就佛法而言,诡谲形态是画佛菩萨象所不应取法的。细读五代以前的佛画,多能庄严妙好,能从形容仪范中体现佛菩萨清净、端庄、肃穆,慈悲的道德修养。宋代以後,丈人借笔墨抒写胸中逸气,重气韵、意境,所谓丈人画的兴起,反映在佛教绘画上呈现两种流派,其一是继承隋唐规矩,不失尺度,如上所述宋李公麟,明丁云鹏、仇英,清丁观鹏等的制作。其一则不拘绳墨,以古朴奇谲为高,如上所述五代石恪,贯休,宋梁楷,明陈洪绶,清金冬心,罗聘等是。至於民国大千居士,抗战时,住敦煌多年,专临奠高窟壁画,不但善佛画,且人物画亦具六朝风格。
  摘自《菩提树》1994年8月号

 
 
 
前五篇文章

佛教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佛教的思想与历史(二)

佛教的思想与历史(一)

佛教对中国美学的影响——评稻田龟男(试论东方美学的特色

佛教经典成立史论(二十七)

 

后五篇文章

佛宫寺壁画——应县木塔中的奇珍

梵语与西域胡语文献中的佛教神话研究

佛教与生态学有深层联系吗?

佛教与企业文化有共通点?

把佛教精神融入企业文化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