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教艺术对中国佛雕的影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艺术对中国佛雕的影响
  林景云
  一、引言
  佛教是人类历史的一部份,佛教文化早已突破宗教信仰的界限,对艺术的探讨也超越了宗教的范畴。我国的艺术发源甚早,对于绘画大都采教化,忠孝节义的人物画与印度佛教壁画表现佛法渡众生的相似,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艺术起了极大的影响,在佛教艺术题材方面,开拓了新的风格,随著佛像的传入及佛教经典中的深义高颖境界,使中国壁画渐由政教艺术的题材变为写佛教事啧与佛像的描绘,更由于信仰的倾向、使得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有其辉煌的成就。
  二、佛像雕刻在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代,因有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千扰,政局混乱异常,在这混乱的岁月中,佛教东传,使人们倾心佛国世界,又由于受到玄学的影响,佛教思想趁虚而入,普被接受。当时南朝视为中国正统,研习佛学偏于义理,北朝本身没有文化也没有宗教,极需一种宗教与中国旧有的儒、道相抗衡,进而达到政教合一。所以北魏皇帝均以佛自比,推展“皇帝即佛、佛就是皇帝”的思想,使百姓的信仰形成信佛就是服从皇帝。(注一)结果遂成为佛教全盛的局面,佛教美术大放异彩。
  佛教东传之初,西域高僧来华者渐多,他们致力于经典的翻译、偶而也带一些精巧的佛教艺术品献给中国君王们。而中国石窟的开凿也蕴育而生。规模最大的石窟雕凿始于北魏。教煌雕塑的风格,受到中亚、西亚的影响,线条流畅,而且教煌不是皇室直接经营,无石料而以灰泥来雕塑。至于云阴石雕,我们可发现希腊、波斯、西域乃至北方游牧民族的话种特征,此乃集合各国雕刻工发挥各地的艺术手法,但—所要表现的内容却是佛陀的故事。云冈石窟的世界性色彩使佛像造形貌似外国人,此乃为我国早期佛像特点。龙门造像是中国式的,衣著因各形姿态而下摆左右对称,还有坐像袍服之端垂于座前。此种装饰发端于云冈,完成于龙门。
  北齐和北周时代天龙山建造的佛像,最具有中国的风味,其特征为佛身修长,姿态优美,姣圆的面貌,思维的表情,使人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温和。还有一个特色为衣服甚薄,肉体隐现,亦即衣服从属肉体的关系明快自然。
  隋统一中国,佛像沿袭北周北齐的样式,继续天龙山的开凿专业,发挥隋代特有的量感,面貌益为中国化,衣褶亦重于写实。他如隋像颈部三道,口唇微妙的曲线,其进步洗链的造形为唐朝端重的佛像奠下了基础。
  唐朝文化因疆域的扩张而光耀辉煌,国势深入中亚,使东西文化交流再度发挥了包容的力量,此乃犍陀罗影响南北朝以来,中国美术消化外来样式形成新风格的又一高潮。当时与唐朝版图接壤的波斯萨刑王朝的盛期,影响了唐朝工艺趋向于绚烂,佛像雕刻则有赖笈多美术的流入得以更完美。(注二√这时期的作品观其面部丰圆,表情温和,体态肥腴,优雅庄重,达到理想写实主义的顶点,然而佛教女性化的倾向,未免有技巧游戏之嫌,佛教理想美愈加枯竭,但中国佛像雕刻过了盛唐以后,中原石窟殆无创新,支撑中晚唐的造佛事业反而是由边境的四川和甘肃所取代。一般说来,晚唐佛像已从严峻的神圣感趋向于仁慈的现实信仰,姿态更接近世人,表情化为平俗,因此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题材。(注三)
  佛教美术由唐之隆盛至宋而渐衰,实是由于佛教思想的变迁所致。一是理学的兴起,另一是禅宗的盛行。前者格物的合理主义,使佛像雕刻写实精神起了作用,后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悟道理,佛像图也就失去了重要性,于是本来是用于宗教附属品的佛像雕刻日渐衰落,南北朝以来,中国佛像东传的盛大形势,至此感到枯竭。唐代亡后,五代继起,十国并立,五代虽名为正统,但经后周世宗破佛以后,佛啧所存不多,十国据江南,文物发达,佛像遗品散见于杭州附近的新凿石窟以及继续唐末在四川的摩崖雕像,佛像风格属唐宋的过渡性质。(注四)
  迨宋统一,下诏复法,继承前代各地石窟寺院的造像事业,充分发挥宋代佛像的作用。但是所有作品已无法突破唐代精丽辉煌的成就,北宋末年教煌沦入于西夏之后,从此无创作可言。辽、金侵华,虽然在占领地施行汉化,盛行佛教,因此留有一批佛像雕刻,可视为宋朝中国文化的一支。一般称为宋木雕的作品,实际上有不少为辽金的遗物。然而理学的实践主义及对于观音的信仰促成了拟人化的佛像之写实作风,给正在没落的中国佛教艺术,带来了不少佳作。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宋元之后中国佛像雕刻就无佳作可陈述。
  三、中国佛像造形的变迁
  ㈠云阎期造像 北魏的佛像造形,即是极单纯化的线与面的构成,堂堂雄伟的姿态,宽大的肩膀,粗颈,丰满的脸形,长而锐利的眼睛,端正的鼻梁与鼻翼,微笑的厚口唇,巨大的耳朵等特色,作工的巨大与精巧,令人赞叹,这些佛像虽是佛教的轨仪来表现,然而衣纹形式或造形感觉,可明显见出五胡十六国时代以来的特色——印度犍陀罗与秣菟罗风格。而且堂堂大丈夫相貌表情,实令人缅怀拓跋游牧民族粗犷、健康的气魄。另外云冈石窟的石柱,也可看出接受希腊建筑样式的影响。云冈末期的佛像,已有异于西藏,印度的表现形式,衣饰一变为汉代以来宽袖长裙,装饰更加华奢,刻划更为均整细致。(注五)
  ㈡龙门期造像 龙门的北魏造像,与云冈显然不同,由于石质精细,造形处理得更细致精巧、颜面、身体都细长窈窕,也许由于社会审美观念的改变,瘦形成为当时一般造形姿态。表情仍是云冈石窟传统的明快性,眼鼻形态仍是强而锐利,衣纹以面构成扁平的样子,衣襞显出厚衣裳的质感与平行流动的锐利线描,且衣端特别宽大,以装饰化的造形,表现出翻转波状的起伏。佛像服装的中国风格;倾向,为印度、西域所未见,是值得我们注目的。
  ㈢齐周造像 北齐北周时代的造像,可以山西太原西南的天龙山石窟与河南响堂石窟为代表,所谓“天响样式”,最显著的特色是像容由瘦身长脸,再度变化为圆脸,但不及云冈明显。同时受印度笈多王朝以薄衲衣表现肉体的造形影响r舍弃了龙门样式上所见的极端无视肉体的形态,而表现丰满柔软的感觉,衣襞也浅得不让人注意,佛身的装饰及宝冠等细部,都精细地刻划出来。(注六)
  ㈣隋代造像 隋代的佛像样式大都是承袭前代齐周的样式,由宠门石窟的药方洞、宾阳南洞,天龙山第八窟等处可以见出,这些雕像的特色是一方面继承齐周样式,另一方面在颈部划了三道线条表示法,目鼻形态与口唇微妙的曲面构成,同时也依照人体本来形态写实观照地加以造形化,并且可以看出圆筒状,块状为基调的肉体表现,宝冠、身上装饰更豪华绚烂。大体说来,隋代造像是轻快而富于流动性的。(注七)
  ㈤唐代造像 隋代约三十年的治世,给大唐帝国立下了好的根基。唐不仅君临中国,而在文化上,政治上,对四邻各民族都居于领导地位,长安、洛阳不仅是丝路的起点,也是文化的中心,它的世界性风格,造成宗教,艺术前所未有的高潮。在美术上,它是一种典型样式的创造者以及古典样式的完成者,并波及四周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唐代佛像的历史可分初唐、盛唐、晚唐三个时期:
  ㈩初唐的造像 最具代表性的,当推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及其胁侍菩萨、罗汉、神王、力士等九巨大尊像。这些佛像充满了无比崇高美且巨大,形态均整,绳目状头发,眉的造形是唐代特有的半月形,长而锐利的眼睛,充满清纯气韵,目光好像朝向下方,但上脸是双重的,似乎作沉思观想状。鼻造形之端庄,嘴唇的微妙起伏,洋溢著宇宙支配者的气魄,肩的曲线,胸腹的厚重造形与衣袖衣襞之美妙流动感,柔软的皮肤感,都极具生气。胸至腹部的大平行线,更显出大佛宽大胸怀。
  (2)盛唐造像 主要有龙门石窟极南洞,净士洞、擂鼓台三洞。极南洞本尊具有丰盈的相貌,眼和嘴唇使人感受到含有意的,纪律的表情,其胁侍菩萨更显示著奉先寺造像不同本质的造形倾向,苗条细长的躯体,显得自由柔软的样子。此时期佛像小品,容貌虽充满亲切感,但也好像有著可怜的神态,佛像失去了至尊的表现,似乎开始有了实现现实人体美的意愿。
  (3)晚唐造像 唐代佛像到了晚期,作品骤减,人的理想美标准,已从以前均整比例变为极端丰满妖艳。蛊感似的颓废美,替代理想美,这种现象除了表现在陶俑外,从佛像造形上也可知一班,天龙山晚唐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其中佛陀、菩萨像的理想造形,已从优美的追求,堕入官能的颓废美安置诸尊的窟内,已失去了佛教崇高的气氛。
  ㈥五代以后的造像 唐亡后,中原又陷于混乱,宋统一之后,中国美术史于此一时期又是一大变革,宋代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熟灿烂的时代,但佛像造形艺术已不复振作。原因大致是佛教已失去了“国教”地位,禅宗流行,以及一般百姓追求现世利益的即效性,加上宋代合理主义的盛行,佛雕已有科学写实主义精神的倾向,表现如同现实人间的味道。总之,佛像所具有的超自然想像力已很稀薄。至于无代以后,则没有可看的大作了。(注八)
  四、结论
  佛像在中国美术造形活动,有过辉煌的时代,站在整个文化艺术观点,从这些样式变化中,探求中国人的民族艺术意识形态,逐可发现佛教艺术东传中国以后的一大变迁。
  教煌艺术深受印度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加上犍陀罗的综合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使我佛像早期,造型源自希腊,罗衣贴身和天人飞舞来自波斯,佛髻的卷发有尼洛文化特点。(注九)佛教传入教煌的时候,因为印度石窟艺术都以石雕为中心,而与教煌砂土质相忤,于是千佛洞的艺术融汇了我国周汉各朝的壁画技巧和观念,采取民族传统泥塑敷彩及著名的夹纡塑法,形成一种崭新的绘塑合一的综合艺术,塑像和壁画相互辉映,不但使教煌艺术大放异彩卜日后各地寺院中佛画艺术的昌盛,教煌也不无倡导之功。
  云冈、龙门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宝库,而且我们可在宗教内涵表现背后,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及艺术理想,龙门的佛像造形风格已十足中国化,而云冈则能显示出佛像中国化过程的痕迹。云冈石窟的佛像艺术在历史文化及艺术上具备无比的价值,但是中国人因贪欲而使使国宝被盗,被毁,千余年来,云冈石窟遭遇自浸蚀及人为破坏,反而比不上近几十年来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随之带来的恶运。龙门近洛阳,交通方便,所遭受的毁损,并不是天灾人祸,而是数十年来不肯古董商及野心野家合作下的人为破坏。
  现在是科学文明的时代,人类的精神虚空,无所寄托,加上欲摆脱科学文明带来的破坏力量恐惧感,而迫切需要摄取精神粮食与安慰。不可讳言,今天我们所痛的是,东方思想,因西风东渐,使现代人丧失了传统美德,心灵依托。过去佛教思想深入民间,形成东方的人生哲学,佛教艺术也带动了文化的巨轮。可惜现在佛教艺术已失去了生命的色彩,现代人只有一味的模仿,沿袭中国佛教艺术的传统,不敢做出划一时代的作品,我常想,是不是过去太伟大了?我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不是太过于执著佛像的尊严,而使一切切不具现代感呢?
  摘自《中国佛教》第32卷11期

 
 
 
前五篇文章

佛教艺术——佛像特点

佛教艺术概说

佛教艺术与民俗艺术的看法

潮汕庵寺一览

佛教艺术之道

 

后五篇文章

从守中斋到惊嗒草堂——入迂上人的诗圭曰画思想

禅宗的发展以及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作用

编修年谱要实事求是——评林子青《弘一大师新谱》(十一)

编修年谱要卖事求是——评林子青《弘一大师新谱》 (十

编修年谱要实事求是——评林子青《弘一大师新谱》 (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