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碧山寺建筑与塑像概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碧山寺建筑与塑像概述
  高明和
  碧山寺座北面南,背靠之山碧绿苍翠,风光秀丽。平面布局为长方形,长145米,宽137米,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计有殿堂、房屋108间,石碑15通。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毗卢殿、戒坛殿和藏经殿。寺前有照壁、牌楼,两翼是配楼、禅房、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整个寺院布局严谨,建筑古朴。
  照壁长13.3米,高5米,厚o.8米,砖石结构。正中书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非常引人注目。
  牌楼,面宽15.3米,进深5.8米,三间四柱,当心间高大凸起,前后安设斜撑柱,立架稳定。檐下斗拱密致,雕工精细。中间楼檐下,正面嵌有“清凉震萃”牌匾,‘其上又嵌有“清凉圣境”牌匾,这块牌匾挂于民国巳巳年,即民国十八年。匾上还刻有“住持果定募缘重修”。背面嵌有“蕴结灵峰”牌匾。其上又有“敕赐名山”牌匾,亦刻着“住持果定募缘重修”、“民国己巳年”等字。
  过牌楼,是一条长约20米的片石路,路两旁是松杉树木,挺拔高耸,凛凛有神。过了行路,便是天王殿,亦是山门。殿前有石狮一对,雕制古朴浑厚,通高3米,为五台山上最大的石狮。
  天王殿,面宽五间,22。7米,进深3间,12.7米,占地面积288平方米,7檩6椽,单檐歇山顶,前出廊。1996年予以落架大修。门额悬横匾一块,上书“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金字木匾,这是民国十八年(1927)山西省绥靖公署参议、山西省主席赵戴文所题。
  进入殿内,弥勒佛笑迎香客,两侧端坐着四大天王,弥勒佛背后站着一位手执降魔杵的年轻将军,面对雷音宝殿威武而立。这位将军就是韦驮天神。
  弥勒佛,泥塑,高1.1米,袒胸凸肚,笑容可掬,手掐念珠,箕踞而坐。这位大肚弥勒佛并非是佛国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弥勒,而是个实实在在的中国人,他就是布袋和尚,名日契此。据《宋高僧传》载: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法名契此。契此身材矮胖,肚子奇大,加之言语无常,四处坐卧;常用竹杆挑着大口袋四处化缘,平时生活不拘小节,经常给人预言吉凶,因而名噪一时。契此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道: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可谓生之不俗,死亦不凡。言讫溘然而逝。人们这才悟道,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
  两侧塑的四大天王,高4.2米。据佛经讲,四大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居于须弥山一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罗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他们的名字和形象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白脸白衣,身穿甲胄,手持琵琶,表示用佛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南方增长天王,青脸青衣,身穿甲胄,手持宝剑,表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西方广目天王,红脸红衣,身穿甲胄,手上缠绕紫禁龙,表示能用天眼随时观察世间,护持众生;北方多闻天王,黄脸黄衣,身穿甲胄,手持长矛,表示他能制服恶魔,保护众生的生命财产。
  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四天王手下各有8将,共32将,韦驮居于其首。佛经上说,佛曾下法旨,让韦驮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韦驮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佛教传说,如来尸体火化后,有个“捷疾鬼”突然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驮发现后,不禁大怒,于是拼命追赶,捷疾鬼虽然又快又灵,但毕竟不是韦驮的对手,终被擒获。韦驮夺回佛牙,立了大功。于是,韦驮专门担负起了保护佛法的重任。印度血统的韦驮菩萨已被彻底汉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古代武将。其像金盔金甲,威风凛凛。一般有两种姿式: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置于腕上,直挺挺地站立,碧山寺就是这种塑像。另一种是左手握金刚杵拄着地,右手叉腰,左足略向前立。这两种塑像是按佛教的仪规塑的。这里面还挺有讲究,行脚僧们只要看见寺内韦驮像是双手合十捧杵的,就知道这是十方庙,尽可进去食宿。而韦驮握杵拄地的,则是子孙庙,就别去食宿。
  二进殿为雷音宝殿,又称毗卢殿。面宽五间,25.3米,进深三间,18.7米,单檐庑顶,9檩8椽。殿门上悬挂“雷音宝殿”的金字牌匾。佛教宣称,佛的说法声犹如天响惊雷,其音无比。一切众生,都会闻雷声而觉悟,皈依佛法。雷音宝殿,即取此意。门两旁是木制对联,联日:“敷演清凉,四时瑞雪常飘;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放,翻成金色乾坤”。大殿四周墙壁上,嵌有五块石板,刻着明清杨彩等的诗。杨彩的诗题名为《南峪口》,诗云:
  驱车南峪口,顿令心地清。
  无边古松色,泉听野鸟鸣。
  迢迢几烟屋,隐隐横山坪。
  更有最幽处,一览世事轻。
  彬庵山人的诗题为《宿北山寺》,诗云:
  落日北山寺,萧然别是天。
  苍烟人迹少,古木乌声连。
  移榻亲云树,焚香坐石泉。
  幽栖真素癣,惆怅令言旋。
  关中雁峰王传的诗题为《五台山寺观百岁老僧》,有诗四首。其中第二首云:
  眼昏不辨天花落,口说前朝事可凭。
  铁棒五郎曾护驾,铜台大显五台僧。
  还有明隆庆年间,泰山樵子仁和孙枝书题的诗《过华严岭》、《宿北山寺》。
  进入殿内,塑像庄严,融金碧辉。正中奉供毗卢遮那佛。他是三身佛之一,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为三身佛。按照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说法,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十方。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超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该殿供的毗卢遮那佛,高3.4米,金脸金衣,端坐在莲花座上,头顶宝盖,身后置华丽的背光,前有幡幔、经幢。两侧侍立的护法神,一是大梵天王,泥塑,高2.7米,金脸金衣。大梵天王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宇宙万物之神。佛教把他吸收为护法神。大梵天王已经完全汉化,形象为中国帝王模样。佛经上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他与帝释天分侍左右。帝释天,泥塑,高2.7米,金脸金衣。他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首领,因其统治一切,被尊为“世界之王。。。。他成为佛教护法神以后,释迦让他作了三十三天(忉利天)之王。其形象为女相帝王模样。
  殿两侧有金妆塑像十二尊,每侧六尊,称十二圆觉菩萨。这些菩萨都是修行功德圆满,他们曾次第向佛咨问因地修证法门,佛皆一一示答,而成《圆觉经》。他们的名称是:左边依次为文殊、普眼、弥勒、大势至、净业障、圆觉;右边依次为普贤、金刚藏、清净慧、观音、普觉、贤善首。
  此外还有韦驮、伽蓝两位护法像,立在殿门两侧。
  毗卢佛背后是观音菩萨和观音菩萨救八难的悬塑。
  殿内地上摆着一排排跪垫,钟、鼓、磬、木鱼等法器齐全。此殿是碧山寺僧众早、晚功课、诵经、做法事的场所,也是善男信女、香客居士拜佛的主要场所。
  殿内梁上悬挂着乾隆皇帝书题的“香林宝月”金字牌匾,还有两处题字。分别记着“大清康熙三十八年重修”、“公元一九五二年补修”的年代。
  三进殿是戒坛殿,门额上悬木匾一块,上书“护国戒坛”,为颜秋书。殿为五开间,24.5米,进深3间,17米,单檐歇山顶;琉璃背饰。门窗檩柱用绀色涂饰,显得古朴,康熙三十一年予以重修。殿门两旁挂着木刻对联,联日:“碧山结缘,到五台茅蓬,共参妙谛;普济众生,来十方丛林,同登觉岸”。殿内正中有绿青石砌成的戒台一座,长宽各5米,高1米许,须弥座四面雕刻莲瓣。传说北魏时高僧法聪于此处开讲《四分律》,当时筑有戒台。现存戒台,可能是明代中叶封闭戒台后改建的。戒坛上佛龛内奉供玉佛一尊,高1.4米,玉质洁白,细腻莹光。造型为释迦牟尼佛说法,身披袈裟,右臂裸露下垂,掌心向里,左臂平端于腹前,掌心向上,姆指弯曲,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背后设华丽背光。这尊玉佛是民国十八年(1929)居士徐玉如从缅甸请来送给碧山寺的。大殿两侧是脱沙十八罗汉像。工艺精细,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也是少有的文物珍品。制作脱沙佛像先是做好泥沙模型,然后在模型表面拓裱丝绸织品,一层又一层,达到所需厚度时,阴干,粉碎沙模,进行彩绘而成。寺内清顺治七年(1650)五台山碧山寺募造罗汉圣像功德碑记载:“……戒坛殿上供毗卢遮那佛,两旁犹空。因本寺化微,僧妙像发心募缘,游历盛京,庆遇大都宪佟公,讳国胤,东居巨族,世修善因,现宰相身而作佛事,随缘倡施,命往姑苏,虔造奇特罗汉、观音大士、韦驮圣像二十尊,水陆跋涉四千余里,仍由京都送供戒坛,列龛设座,庄严甚丽。”
  戒坛殿顶棚四周有小佛像一千尊。象征着在举行受戒仪式时,有千佛作证。
  戒坛殿背后,地势凸起,上建一院,称后高院,门为垂花门,垂花门屏风上,挂着刻有“碧山寺”的铜匾一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后高院正面为藏经阁,二层楼,东西两面也是二层楼。
  藏经阁,面宽五间,21.9米,上下前出廊。殿内塑弥勒佛,高5.4米,两腿下垂,双足蹬地,高坐在须弥坐上。头部伸到二层楼上。这种姿势叫弥勒下坐。弥勒佛肩上有肩花,左肩有宝壶,右肩有法轮,是表示未来之佛。佛教传说,弥勒佛从佛受记(预言)将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为未来佛,与过去燃灯佛、当世的释迦牟尼佛为竖三世佛。弥勒佛原来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门弟子,先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宫内院,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当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
  弥勒殿内两侧有16尊者画,高O.8米。楼上原存有雍正十三年(1735)。四月八日刊印之全部大藏经,一千五百余卷,现在存在显通寺观音殿内。据寺僧讲,在解放前,楼上还有两卷字塔,皆长12米,宽1.7米,一写全部《华严经》,字小如绳头,上款署江南姑苏邓尉山圣恩禅寺住持沙门济石,书成《华严经》宝塔一座,奉供五台山碧山寺永远流通。一写四大部经,款署姑苏邓尉山圣恩禅寺住持沙门济石,书成四大部经宝塔一座,奉供五台山碧山禅寺,永远流通者(末另署康熙庚午年,虞山弟子许德心成和氏敬书,程嵋山氏绘像)。每逢六月大会期间,才把这两幅字塔展开,只挂一个月,平时就束之高阁了。现在碧山寺仅留一部华严经字塔,在文革期间,转存到显通寺,在佛国藏珍楼内保存着。《华严经》字塔质地为绫,外锒蓝边,内为白色,形式是将一部六十万零四十字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用绳头小字拼写成七级宝塔。塔呈密檐式形状,有檐有飞,有脊有兽,挑角风钟,门窗隔扇,连佛像的眉目都清清楚楚。这幅字塔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三宝弟子许德心沐浴焚香,用了12年时间书写成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五台山的珍贵文物。在抗战期间,五台山的爱国僧人将这部字塔辗转运到上海碧山寺下院——普济寺珍藏。1954年静如和尚在上海重裱一新,才又归回五台山来。 .
  藏经殿前,立新碑一通,为中国山西五台山碧山寺退居方丈寿冶老和尚资助修建该寺功德纪念碑。
  中轴线两侧,东面有钟楼,西面有鼓楼。钟楼上原有石匾一块,刻着“龙吟满天”,鼓楼上亦有石匾一块,刻着“虎啸群惊”。钟、鼓本为佛教寺院击之以集合僧众的器物。后来佛家融合了道家的思想,分别建种、鼓楼于寺院山门左、右,亦取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故将钟、鼓声分别称为龙吟、虎啸。现在钟楼内有铁钟一口,高1.4米,口径1.18米,铸于明正统三年(1438)。东面还有伽蓝殿三间,内供关公像一尊。西面有祖师殿三间,内供达摩祖师像一尊。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亦为中国禅宗初祖。为南天竺婆罗门人,北魏年间来华,先到南方,见到梁武帝,话不投机,他认为南方人才器小,见识短浅,注重事相不明义理,便渡江北上,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豁然大悟。达摩在北方弘传禅法,门人极多。
  东面选佛场门上悬有“禅堂”木匾一块,为张瑾雯敬书,民国庚午年(1930)佛诞日果定立。
  后高院两旁,有小院,东为方丈院,西为祖堂院,门上悬有“祖堂”木匾一块,为山西省佛教会会长力宏于民国二年(1913)所题,住持乘参、恒修重建。室内摆供桌一条,一头有金碧峰、孤月澄和太空满的牌位,一头有广济茅蓬开山祖师乘参、恒修,第二代果定,第三化广慧,第四化法度的牌位。
  山门外西南,有小石塔十来座,石碑两通。一通是孤月禅师塔铭碑,立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一一通是普济禅寺第十七代住持晓公和尚灵塔行实碑记,立于大清嘉靖二十三年(1818)。

 
 
 
前五篇文章

从绚烂到平淡 ——读《弘一大师年谱》

飞速发展的四川藏画艺术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富楼那结集无史实

金阁寺佛教简史

 

后五篇文章

碧山寺佛教简史

西域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物质、心灵的发展应齐头并进

无情有性与生态伦理——(佛教与自然生态)之现代意义

我所理解的中国哲学心性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