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富楼那结集无史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富楼那结集无史实
  (作者:希拉)
  文章说明:
  写下这篇文章,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最近有网友引用某位法师的文章(其实,是某位法师的开示)中提到说:“富楼那尊者曾经另外结集经典。”当然,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这篇文章的起源,最早是因为一位有名的佛教学者曾经写了一篇有关于“小小戒可舍”的评论,当然,我因为怀疑,所以,遍查了律典的相关资料,也曾写了一篇较为严谨的文章,但那篇文章目前已经找不到了,所以,最近重写了一篇,舍去了律典原文的引用,也略为归纳整理了其中的要点。
  ==================================
  其实,目前关于“五百结集”,惟一确实可靠而且记载详实的参考资料,都是出自各种部派的律典,如“十诵律”、“四分律”、“五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摩诃僧祇律”,这五部律典都共同记载了有关于“五百结集”的事迹。所以说,想要了解“五百结集”,而写就一篇完整的标题名为:“五百结集”的文章,就必须遍读这五部律典中,有关于“五百结集”的记载,否则文章就容易失之偏颇。
  关于“五百结集”要注意二点:
  一、
  律典中并没有提到,富楼那尊者曾经另外结集经典。
  二、
  富楼那尊者因为在外地弘法,所以没有赶上经典结集的时间,富楼那尊者赶回来的时候,经典结集已经结束了。所以,由大迦叶尊者转告他经典结集的结果。富楼那尊者对于“经”的结集并没有意见(请注意,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对于“律”的结集有点意见,他说:“因为,我在外地弘法,环境的关系,所以,佛陀曾经许我七件与戒律相关的事情,可以开缘不受持(都跟饮食的处理方式有关,详细内容忘了。),那么,惟有这七件事情如与你们所结集的戒律砥触,我不会接受你们的做法。”最后,因为有五百位阿罗汉都已同意,而且也已经结“律”完毕,所以,大迦叶坚持要依照大家从佛陀处所听闻受持的戒律一致受持,但富楼那尊者认为,自己曾问过佛陀,而且,佛陀也答应了,所以,他想依照佛陀答应他的说法来处理。
  所以,根据律典可以知道,富楼那尊者对于“经”的部份,并没有意见,只有对于“律”的部份,有七件事,他觉得他们弘法的那个环境,要做到这七件事有困难,所以,他不同意,而且,他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他曾就这件事,在佛陀生前已经问过佛陀了。
  总结:
  早期的五百结集,在经典与教义的部份是一致的,并没有任何分歧的意见,比较有意见的,则是在戒律上持守的时候,在细节的部份,有分歧的意见。但由于,都是从佛陀处听来的,所以,大家在持守戒律的时候,都有一份坚持。
  譬如:
  情况1:
  大迦叶尊者从佛陀处听到、看到的律行是比较严谨完整的,所以,大迦叶就坚持严谨完整的戒行。
  情况2:
  富楼那尊者因弘法的环境所影响,曾就七件事问过佛陀,他听到佛陀曾许他这七件事,所以,他认为所有的戒律,我都可以做到,但在我弘法的环境里,这七件事则另有开缘的做法(照道理来说,如果不在那个弘法环境内的时候,这七件事他的僧众,就必须依照正规的戒律来持守。)
  情况3:
  阿难尊者曾经听佛陀说过“小小戒可舍”,但佛陀说,前提是必须经过僧团的同意(非常重要)。但是,大迦叶尊者曾经诘问过阿难尊者:“那么,什么是‘小小戒’呢?有那些戒条属于‘小小戒’呢?”由于,阿难尊者没有亲耳听过佛陀说明“小小戒”的内容,所以,阿难尊者回答不出来,大迦叶尊者就进一步地问:“那么,为什么你当时没有向佛陀问清楚呢?”所以,阿难尊者也就被大迦叶尊者的问题给问住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经过“僧团同意”的这一点,佛法结集比较可考的记录里,历经“五百结集”、“七百结集”,“僧团”从来就没有同意舍过任何一条的戒律。史上的“七百结集”,就是因为,有些僧人托钵时,也希望除了饭食之外,还可以托到“金钱”,但这件准许“托钱”的提议,也已经被“僧团”给驳回了,包括“化钱”在内,共有十件提议在当时都被驳回,不许做。
  这“七百结集”与“五百结集”一样,都是记载在上述的五本律典中,可以说,佛典结集比较确实可考的事迹,共同记载在律典上,就是这“五百结集”与“七百结集”了。
  最奇怪的是,据说是“大众部”所受持的律典----“摩诃僧祇律”,也共同记载了“十事非法”与“七百结集”的事迹与结果。可见得,只要是由团体共同议定的事,不管,团体中的个人对戒律与佛法的见解有何不同,还是会一伍一十的整个记载下来了,共同遵守。
  在此,还是必须特别赞叹“大迦叶”尊者辩才无碍的智慧,由于戒律议定的结果,最后是由团体中的每一份子共同遵守,要大家共同认同与受持,原本就是一件高难度的任务,但是,“大迦叶”尊者不论是面对“富楼那”尊者,或者是“阿难”尊者,在三人相互之间的答辩中,不难领会到“大迦叶”尊者显现出不下于“富楼那”尊者与“阿难”尊者的辩才与智慧。而平时的“大迦叶”尊者,则一向保持沉默居多。

 
 
 
前五篇文章

金阁寺佛教简史

金阁寺建筑与塑像概述

龙泉寺佛教简史

罗睺寺佛教史略

罗睺寺建筑与塑像概述

 

后五篇文章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飞速发展的四川藏画艺术

从绚烂到平淡 ——读《弘一大师年谱》

碧山寺建筑与塑像概述

碧山寺佛教简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