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石窟寺院万里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石窟寺院万里行
  净均
  八月中旬,有幸随陈清香教授组团到大陆作佛教艺术之旅。我们一行十人,有研究佛教艺术史的,也有从事佛教艺术创作的,可谓志同道合。十七天的行程,重点在参访名山寺院,佛雕石窟和博物馆等,实质上是一项法源考察与佛艺研究的工作。
  从四川峨嵋山、乐山、大足、重庆到陕西西安、河定点。
  为了表露虔诚恭敬的心,我们在陈教授带领下全体吃素,这点多少为难了饭店,有的饭店干脆就同样一种菜煎炒煮炸拼凑成桌,令人啼笑皆非。在物质普遍缺乏的情况下,一般饭店要准备像样的素席也不容易,所以只要是素的,且不管养分怎样,我们一概食之如甘饴。此行大家都有使命感,食宿条件并不大在意,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参访的时空,多吸取一些佛法资粮。除每人都携带大小照相机之外,还准备两部摄影机、录音机等,另有台湾出版的佛教刊物多种,用来赠送各大寺院。在静的方面,照相机、摄影机发挥了它们的长才,不让精彩画面漏失;在动的方面,出版品做了参访结缘的最佳礼品。
  大体说来,这是一次相当顺利圆满且收获丰硕的活动。整个行程都笼罩在心灵感受与天人交会的氛围中,充满赞叹和欢悦,彼此沐浴在佛光下,相处得如同一家人。从事佛艺研究的黄幸惠小姐最沉着机智,她所猎取的镜头和所搜集的文史资料也最完备。雕塑家陈汉清兄则独具慧眼,为择取自己所需的图像,不惜花费,大量搜购有关书画。内人喜欢佛像,每到一处便请几耸佛菩萨,这些小佛像有石雕、铜虽,也有陶瓷塑造的,总共廿七耸,增添了法喜,也加重了行囊。回程时全队整整多了匹大包沉甸甸的行李,由此可见是多么的丰富了。
  最令我感动的是参观几座山崖石窟,因为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气势磅礴,慧趣天成,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此起摆设在博物馆的单耸佛像要生动活泼得多。其中,四川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因为事先经过整体性的设计,具有连贯性,保存也较完善,大部分色泽依旧可见,显得古色古香,艺术价值特别高。就视觉效果而言,摩崖造像因地形关系,随参观路线可以始而鸟瞰,继而平视,终则仰望,任凭你站在那一个角度近看远眺,都很相宜,变化万千,庄严肃穆,恍如置身在另一佛国世界那般令人惊心动魄。论雕工之精湛,北山和云岗、龙门、巩县的石窟,并不亚于宝顶山,规模与气势也犹胜一筹,只可惜这三处石窟寺虽造时代较早,又无屏障掩护,矗立山侧任由风吹雨打,加上人为因素,除几窟大佛尚完整外,差不多都被破坏得不堪入目。
  看过石窟,不禁对古代石雕匠师们肃然起敬,彷佛他们有一种禅学和玄学相结合的“空”“无”观念,随著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本土的审美经验,将佛菩萨的特殊神韵表现出来。从北魏到唐宋各朝代的雕像,风格虽异,但都对现实人性与理想佛性,作了最巧妙而自然的结合与阐扬。这种殊胜魅力,即便是现代雕刻家恐怕也不容易达到。由於大足石窟太感人,我们又临时决定第二天再细看一递,石雕家詹文魁兄在此地留下最多赞美词,而陈教授和陈穗芽姊妹为了摄取向往多年的景像,差一点遭守卫处罚,给此行平添了一段插曲。
  从南到北,我们一路参访的大寺院不下二十座,论建筑之雄伟壮丽,五台的大佛光寺和显通寺,大同的华严寺,成都的文殊院、新都妁宝光寺、峨帽的报国寺,都各具特色,对喜爱建筑的苏沂水兄来说,可是大开眼界。至於大殿佛像的庄严殊胜,除佛光寺和华严寺外,五台的殊像寺、龙泉寺、塔院寺、峨帽的优虎寺、洛阳的白马寺,最引人注目。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大陆佛教寺院的活动情况,我们每到一寺就先礼佛和供养,在陈教授带领下参访住持,请师父为我们开示,然後交换刊物,这方面的工作,由王美惠和陈雅贞二位小姐负责,边谈边录。从言谈间得悉,中共在文革期间主张破四旧(旧道德、旧风俗、旧思想、旧习惯),佛教的僧侣生活、寺院、经像和法物,在这个疯狂运动下,很少幸免。近几年,中共当局有限度地让佛教自由发展,出家人回到寺院後自食其力,仍过著极困窘的生活。
  事实上,大陆很多名利都变成了游览区,被列为文物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派人收门票并负责看管。譬如佛光寺八十六岁方丈悟正老法师卧病静养,平时殿门深锁,好不凄凉。少林寺只见青年僧为游客及香客服务而忙,问起方丈何在?竟谓此地是「公园」没有住持,真是莫名其妙,昔日少林禅教及戒律的家风已不复存在。大兴善寺为西安占地最广的一座寺院公园,住持意雨法师年高七十七,文革期间著人民装在寺中做园艺及清洁工作,目前已由园林部门移转部分给寺院管理经营,乃以旅游业为其重要收入。白马寺有青年僧众近六十人,住持海法法师有心办佛学院,却苦於经费、师资及课本的短缺,无法进行。青年僧平时也忙於旅游服务及打扫工作,不能静下心来修学。碧云寺更不见出家人,前後院却设有四处贩卖部,向游客兜售纪念晶,简直变成一个大商场。寺院没有和尚,也不作佛事,真是古今奇观。
  今天,我们这些佛弟子何其荣幸,能来到古僧大德创建的道场,景物虽异,其地则同,踏在大师们曾经走过的脚印上,凭吊遗址,并在昏暗的殿堂内向尘封多时的佛菩萨顶礼,既觉有福,尤感哀伤!我们祈愿佛寺复兴,戒幢重树,香火鼎盛。这是一片处处皆有历史宝藏、文化结晶的大地。例如,陕西省博物馆的「碑林一,一些名碑皆为隋唐大书法家记颂佛教事迹的作品,亦系後代临摹书法的范本,实为由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所产生的民族遗产。
  这回佛教艺术之旅,让我再度感到中土文化遗产的可贵,重新认识艺术工作者如何正确对待横向吸收与纵向继承的关系。
  (摘自《慧炬》第317期)

 
 
 
前五篇文章

石钟山四号石窟:华严三圣造像

保安寺古壁画

散落在岁月中的遗迹——无锡南站保安寺无梁殿

试论儒道佛玄对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

试述澳门佛教的历史发展

 

后五篇文章

十不二门的生态意蕴(二)

十不二门的生态意蕴(一)

诗文、茶与牡丹——鼓山僧和明清士子的交流

圣龙树的生平事迹(一)

圣龙树的生平事迹(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