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龟兹(克孜尔)石窟概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龟兹(克孜尔)石窟概述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石窟之一。位于新疆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的明屋依达格山南麓,海拨1225米,地理座标,北纬41°41′,东经81°30′。西距拜城县城64公里,东距库车县城60余公里。
  明屋依塔格山北麓与荒漠连接,南麓有一段高约200米,长约2000米的断壁峭崖,峦峰突嵯峨,沟谷幽深险峻。克孜尔石窟群便镶嵌在这些险峰幽谷之中,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犹若错落有致地蜂房,壮观宏伟。石窟下是急湍东去的渭干河,隔河相望的却勒塔格山宛若紫红色的屏风,列于石窟之前,山光水色,俨然仙境。
  克孜尔石窟俗称克孜尔千佛洞,维吾尔族语称克孜尔明屋依,意为位于克孜尔千间房子。
  秦汉之际,本境属塔里木盆地城郭诸国的龟兹国,役属匈奴。西汉神年(公元前59年)匈奴日逐王归附汉朝,本境随龟兹隶属龟兹属汉朝版图。
  龟兹地当古“丝绸之路”北道中枢,地近佛国贵霜帝国,境内社会安定,人口繁盛,气侯温和,水量充沛,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绿洲经济较为发达,为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地理的条件。
  西汉末年,即公元1世纪,佛教自葱岭以西传入本境后,逐渐流行并得到广泛传播。公元3、4世纪,由于龟兹王族的大力提倡,佛教进一步兴盛。《晋书?西夷传》记载:龟兹城“佛塔庙千所”拥有僧尼上万人。众多寺院和其他佛教建筑,“修饰至丽”金碧辉煌。涌现出如佛图舌弥、鸠摩罗什等著名高僧。龟兹佛教“道振西域,声彼东国”名噪四海,成为中国西域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
  石窟开凿源于佛孝。佛教的传入导孜尔石窟的诞生。
  克孜尔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期开凿的石窟大多分布在谷西区,洞窟数量较少,形制也较简单。至南北朝南到隋,随着佛教的兴乙,石窟的开凿规模渐趋增大,凿出一批形颖、窟形宏大、具有各种不同功用的洞窟。公元6至7世纪,龟兹因受外来势力的侵扰,社会出现动荡,佛发展和石窟的开凿产一度受其影响,9世纪中叶,入境之初的回鹘人改宗佛教,龟兹佛教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出中兴局面。涌现出不少高僧。回鹘人不但译出不少佛教经文,而且还译出高僧传记。
  龟兹佛教中的大乘教的兴起,影响了克孜尔石窟,导致它的衰落,克孜尔石窟的衰落早于龟兹境内其它主要石窟。9世纪末至12、13世纪,伊斯兰教东渐西域后,龟兹回鹘改信伊斯兰教,龟兹佛教逐渐衰落。到15世纪初,伊斯兰教化之后,龟兹佛教便完全终止。
  克孜尔石窟遗址重新发现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西域水道记》载:“赫巴勒河又南流三十里,经千佛洞,缘山法像,尚存金碧,壁有题字曰惠勤,盖僧名也。”
  光绪二十六年(1900),项国人斯坦因在新疆考察中发现了克孜尔石窟遗址,洗劫之余首次向世界披露了克孜尔石窟的情况。
  克孜尔石窟的形制、雕塑和壁画艺术,是龟兹古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西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档案库。
  克孜尔石窟有洞窟251个,其中已编号246个,主要分布在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等4个区域。遗址壁画约10000平方米,此外,尚藏有一批经文残片等出土文物。
  克孜尔石窟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石窟的营造者不仅有龟兹人、汉人、还有伊朗人、叙利亚人,印度人和犹太人。外来的宗教建筑艺术经短时间的消化,完全走上中国化石窟的道路,保留着当地民族传统的建筑特征,克孜尔石窟处在葱岭以西阿富汗巴米羊石窟群和新疆以东诸石窟群之间。它保存早期壁画的洞数量,远远超过巴米羊,第一阶段洞窟的营造时间,比新疆以东现存最早的洞窟至少早100年左右。克孜尔石窟在中亚和东方的佛教石窟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龟兹石窟的代表。
  克孜尔石窟现在编号洞窟246个,窟形尚完整的135个。其中供僧侣巡礼观像和讲经说法的支提窟共161个,供僧尼居住并充作禅室的毗诃罗窟共61个,还有7个拱形窟和3个龛室。支提窟中,有窟室高大、正壁塑大立佛像的大像窟,有主长高形,纵顶、后设方柱,毗诃罗窟,为居室加用道式结构,室内备有灶、炕等简单的生活设施。这些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洞窟,往往有规律地修建在一起,即支提窟旁一般附属有毗诃窟,组合成一个单元。这种窟室布局在我国石窟中甚为少见。
  克孜尔石窟的主体塑像多已损坏或被外劫,现仅有几身残躯,保存壁画的洞窟有近百个,壁画的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动物山水树木、装图案和供人养人画,佛像画包括释迦牟尼像、菩萨、天相、天龙八部、飞天和天宫伎乐,其中太多数佛像画和动物山水树木画融合于佛经故事画内。
  佛经故事题材主要有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克孜尔石窟中的本生故事画共135种400余幅,数量之多,为全国石窟之冠,多布置在中心柱窟和方形主室顶,以连续形式,划分成许多山状菱格,每格绘一则故事,表现佛前生行菩萨道时的种种难行和苦行,以此说明佛成道是其累世修行积集集功德之果。其构图造意简洁而富有内涵。菱格画在石窟中较为普遍,为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的一大特色,部分本生故事布置在方形窟主室两侧壁,用若干方格画面将故事内容相连表现,类似我国传统的轴形式。
  因缘故事的种类也较多,有70余种,构图和布置位多与本生故事相同,因缘故事的内容侧重表现佛的超人神力和众生对佛所作的种种供养,渲染旨教信徒对佛因施供养、布施而得到的种种善报以及佛度化从生的各种神爱。其画面多是中间为侧身而坐的佛,旁边安排一或两身有关人物。因缘故事画之多,也居我国石窟首位。
  佛传故事,分两类:一类描绘佛的一生传记,主要绘置在方形窟主室四壁,以连续方格画面,将佛从降诞到涅过程铺陈出来,另一类着重描绘佛成道后诸方说法教化圣迹。即说法图,要主绘置在中心柱窟和方形窟主室两侧壁,多采取分层分格排列,一格一铺,有的是通壁绘几铺说法图,不设画界,仅以人物面向区分。此类说法图较多,上端一般都绘塑有表现乐舞场面的天宫伎乐、形象优美,佛传故事中,还突出了降摩成道和转***子的内容,主要绘置在中心柱主室门上方和方形窟正道与后室,充分表现佛涅和焚棺八国王分舍利等情景,其比重之大,亦居国内石窟首位。表现弥勒与兜率天宫说法的画面不少,多绘置在中心柱窟门上方,与正壁龛中佛相对。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还有所占比重不大的供养人画,少数晚期窟绘出的列佛,千佛画和外国画所作的画,此外还有极少的密教画,洞窟壁画有许多的古民族文字和汉文题记。一些洞窟壁面还有硬物刻划图。
  克孜尔石窟壁车主要反映的是佛教小乘有部思想内容,在造像艺术中特别重视表现佛的历史传记和前生故事,渲染因缘的业力和行禅的功用,竭力描绘艺术中的特别重视表现佛的的境界,反映大乘经典内容的壁画,数量不多,不占主要地位。石窟后期出现满壁是佛的千佛洞图和列图,则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体现。
  石窟壁画的题材虽然是宣扬佛教的内容的,但画匠们却巧妙的把现实生活融入画面,使内容世俗化,雍容端庄、温柔安详的佛像充满世间人情味,婀娜多姿的供养天人和伎乐飞天洋溢着生活气息,千姿百态的动物形象逼真可爱,城阙门楼山水树木呈现出一生机勃勃的现实图景。穿戴盔甲,骑着马的武士身着双领对襟大衣、腰束宽带,足蹬简靴的龟兹供养人、回鹘供养人,以及举哀图中身带各种服的诸国五子等,都是聚集在西域境内的各民族的形象。那些手持砍干曼的芝动者,架二牛抬杠犁地的农民和制陶工匠…,更生动地说明这些画图是新疆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佛教传入龟兹后即被统治阶级推崇,他们把大量的财富倾注于宫殿和寺院的建筑营造上,把它变成麻醉芝动人民的、精神鸦片,以五室和贵族为代表的僧侣阶层和特定生活观和审美趣味影响了佛教艺术的内容,追求享乐和纵欲的思想在壁画上得到大量反映。自然主义的描绘,使一些裸体画发展极端。
  龟兹境内蕴藏丰富的各种矿物,为面师们选用颜料提供了就地取材的方便。克孜尔石窟壁画常以色以青、绿为主,这种青、绿色颜料来自青金石和硅酸,而今拜城县北部山区即有大量的青金石和孔雀石(硅酸铜)矿。
  克孜尔石窟壁画布局规整对称,给你以严肃、端庄之感,大量图案、纹饰和装饰画,使壁画啊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人体各部分比例得当,动态逼真,表现画师观察描绘人摇动的高超技艺。壁画造型,除受中原影响的列佛和千佛壁画多以墨线造型外,人物形象都用铁线勾勒与色彩晕染相结全听手法表现,有的先用笔毛刻画出人体的主要部位,后用墨线勾描,质感极强,富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克孜尔画家们从解剖学的角度晕染人体凹凸面,创造出龟兹式的凹凸法,在中国画的赋色方面,引起一大革命。
  龟兹艺术集古西域艺术之大成,克孜尔石窟艺术却是西域石窟群中最富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它的特殊窟形,众多的壁画题材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形象地代表了龟兹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准。
  克孜尔石窟的形制和壁画艺术以本地文化成分为主,又吸取了中原艺术、印度艺术和希腊艺术等多种外来文化成分,创造出“西域式”或称龟兹式的艺术风格,具有国内众多石窟所见不到的特点为,因此,从克孜尔石窟艺术中可以窥见到古代佛教艺术在我国的形成,发展和流传演变的肪胳,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龟兹的社会历史都有特殊的价值。
  洞窟中大量的古民族文字和汉题记以及出土的汉钱唐币等文物表明:美丽富饶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很早以来就与内地人民有密切的交往。共同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
  艺术明珠克孜石窟,早就引起世界各国注意。清末,民国初年,这里成了盗宝者的乐园,斯坦因、勒柯克、大谷光瑞等来华考察、抢险并挖掘,盗取文物,劫走大批精美的塑像和壁画,使这一艺术宝库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世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运到柏林的就有328平方米。至今,在许多洞窟的壁面残留着斑斑九痕,令人痛惜不已。
  新中国的诞生,使帝国主义分子在国中土地上横冲直撞,为所欲为的时代一去不复的驼。解放后,克孜尔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1953年,新疆石窟调查组对洞窟进行调查亲统一编号。1961年,国务院将它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数次组织美术工作者到此临摹和研究。1956年建立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文物保管所后,国家多次拨专款维修洞窟并修筑盘山公路。1985年,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成立后,石窟的维修保护和研究工作都有很大的发展。近年来,从事文物研究和保管的人们,克服种种困难,架梯修窟,加固壁画,绿化环境,使克孜尔石窟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胜景和对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胜地。据不完全统计,1982-1992年,克孜尔石窟已接待来访、参观、旅游、考察的国内外来客共约2万人次。

 
 
 
前五篇文章

哈密(古伊吾)佛教简史

库木吐拉石窟历来保护情况

力宏法师传略

曼宰龙佛寺历史考

唐宋时期武当山佛道之争

 

后五篇文章

《杂宝藏经》与龟兹石窟壁画——兼论昙曜的译经

《克孜尔石窟志》引言

斩断我执根株—摧魔军阵舞

赵朴老的书法艺术

中国佛教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