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李叔同油画解读—中国印象派绘画的最早接受者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李叔同油画解读—中国印象派绘画的最早接受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文/向艳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李叔同是一位具有开拓型的画家,作为第一批把西方绘画带到中国的留日学生,在中国绘画的近代化进程中,有筚路蓝缕之功。很多人为此给他冠以绘画领域的“第一”、“始祖”等诸多头衔,如:“第一个到日本学习西画的中国人”、“广告画始祖”、“版画先行者”等等。纵观李叔同的绘画历程,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广告画、版画他均有涉猎,其中以油画成就最大。
  李叔同开始油画学习是在留学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后,1906年李叔同考入该校时,正值黑田清辉担任西洋画科主任兼主讲教授。黑田清辉是当时日本著名画西洋画的画家,曾留学法国巴黎学习绘画,他将法国学院派技法与印象派完美结合创立了日式印象派绘画,并把这种新的绘画风格带回日本,在学校广泛推广。李叔同就读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时的指导教师是谁,限于资料的缺乏,已无从考证,黑田清辉虽不是李叔同的直接指导教师,但从广泛意义上讲,作为科主任兼主讲教授,他也是李叔同的老师,并且早在考入美术学校之前,李叔同就表现了对黑田的敬仰,潜心研习他的绘画,因此黑田倡导的印象派对李叔同油画创作风格的走向以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李叔同绘画作品真迹中以油画最多,见诸于记载或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停琴》、《朝》、《昼》、《静物》、《自画像》及《出浴》等。
  进校后第一幅油画作品“海边拄着拐杖的老人”,是李叔同早期油画作品,真迹已散失,李叔同曾将这副作品赠给学生李鸿梁。李鸿梁在1983年发表在《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的回忆文章《我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中这样评价这幅作品:“画的是以大海为背景的一个扶杖老人,意态有点像米勒的《晚钟》,不过色彩比较淡静、调子也比较柔和。” [1]李鸿梁是李叔同的高足,李叔同称他是“最像自己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李叔同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曾推荐他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自己代课。李鸿梁在国画、油画、水彩画、绘画理论上各有造诣。李鸿梁对李叔同这副作品的评价应算中肯,这幅作品和米勒的作品“意态有点像”,有一定的渊源,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农民画家,与巴比松画派有密切的关系,对这个画派有重要的影响。黑田清辉的老师科兰师承纪绕姆,而纪绕姆与巴比松画派的一些画家交往密切。米勒的绘画影响了巴比松画派,巴比松又影响着纪绕姆,进而影响到黑田清辉,而黑田倡导的绘画又给了李叔同重大的影响,所以在李叔同的作品中感受到米勒的意味,也是自然的。
  《停琴》、《朝》、《昼》和《静物》是李叔同油画创作中值得关注的四副作品,曾分别入选当时日本著名的西洋画美术团体白马会1909年和1910年的年展。白马会由黑田清辉创建,是当时代表日式印象派的美术团体,推崇印象派绘画,主导日本近现代油画的发展,李叔同的作品能入选白马会,其油画创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同时也可以由此推测李叔同的油画风格走的是印象派路线。
  《停琴》入选1909年白马会年展,因没有资料影印,作品内容不详。《朝》、《静物》、《昼》入选1910年白马会年展,其中《朝》具有典型性,被收录在《庚戌白马会画集》里,在当时的评价中,有记者在《都新闻》中这样写到:“李岸氏的《朝》,用笔、用色都很大胆,只是用笔原非清国所擅长的笔法,好像是刚刚学来的。然而,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清国人,如此新奇独特的画法,倒是很有意思的。” [2]说明当时李叔同已抛弃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进入了油画创作状态。《朝》描绘的是一个穿和服的女子,依窗而坐,神态恬静、悠闲,背景是阳光下的一片树林和绵延的远山。整幅作品让人联想到黑田清辉的《湖畔》,《湖畔》以绿山和清澈的湖水为背景,描写一位少妇手持纨扇,身着皱绸浴衣,神态安然的坐在岸边岩石上。《朝》和《湖畔》从用笔技法、色彩表现、构图到主题内容及要表现的人物神态都很相似,画中人物刻画的严谨和精细,显然来自学院派的古典主义绘画训练,然而两位画家都未停留在学院派的老路上,画家们分别抓住晨光与夕阳对环境的影响,着重光与色的处理,使画面充满了暖洋洋的明媚温馨之感,同时通过宁静的背景与悠闲的姿态衬托出人物安然自如的神态。《朝》这副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黑田清辉的影子,也看到了印象派在李叔同作品中留下的烙印。
  《出浴》是李叔同在校期间另一幅保留下来的油画作品,1920年发表在由他的学生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创办的《美育》杂志上,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浴后的少女,眼睛微闭,全身裸露慵懒的倚靠在椅子上。裸女的题材是当时日本油画界喜欢的主题,以此抵制来自传统艺术复兴运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对西洋画的内在阻力,黑田创作的以写生为据的没有背景环境的女裸体三联画《智慧、印象、感伤》就是这样的作品。李叔同追随黑田步伐,创作了这幅同样以裸女为题材的作品。在技法与构图上,将这幅作品与黑田的另一佳作“坐在椅子上的少女”做一比较,两者的相同之处也一目了然:人物沉静的神态,构图与造型的均衡准确,注重光与色的变化。
  还有一幅值得探讨的李叔同油画作品,即在东京美术学校时的毕业创作《自画像》。这幅《自画像》让我们看到他在毕业时的创作更加大胆了,在写实的基础上直接综合了法国新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多个画派的用笔用色技巧。新印象派主张废除在调色板上调色,把原色一点点用科学的规律排列在画面上,让人眼的水晶体去混合色彩,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自画像》借鉴新印象派提倡的点彩技法,整幅画面留下了明显的点彩笔触,但李叔同并未完全追随点彩画法作纯粹的光色表现,而在写实的基础上综合线描,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让人不禁联想到梵高的《自画像》。
  通过上述作品的解读,让我们看到李叔同确实是当年东京美术学校所流行的准印象派风格的忠实实践者。也正如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姜丹评价的李叔同的油画风格属于印象派:“上人于西画,为印象派之作风”。中国画家去欧美留学的不比去日本留学的晚,但中国画家对印象派的了解与接受,主要还是通过日本美术教育这一环节展开的,因此紧追黑田清辉画风的李叔同便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接受印象派绘画风格的画家。
  参考文献:
  [1]《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 《弘一大师全集 附录卷》.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2]林子青 《弘一大师年谱》.上海:上海佛学书局,1995.
  [3]方爱龙 《殷红绚彩 李叔同传》.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前五篇文章

晓云导师“慧炬”佛画法轮恒转

关于偃师水泉石窟的几点思考

佛教慈善如何走进心灵:大仁大爱 慈悲救难

千年古刹里尘封的往事

浅谈大乘显教佛画供像

 

后五篇文章

济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的风格特点及其源流初探

甘肃--中国的石窟艺术之乡

佛塔与寺庙的都市

佛教与企业—企业经营的菩萨道

佛教美术讲座序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