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中《东亚汉藏佛教史研究》 编辑说明 江灿腾 本书(2003年4月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是王俊中先生英年猝逝之后,由其学长、同学、师友等多方搜集、借阅其遗稿而汇集成的。但在多样遗稿中,此书仅精选其中有关汉藏佛教史研究的论文,以《东亚汉藏佛教史研究》为书名,经李训详博士洽妥,交由信誉卓著的三民书局出版。而本书所以如此精选,是基于如下考虑: 一、此书应以专业而有特色的学术论文稿,为优先选取的对象。所以遗稿中有些属于中学时期的短篇习作,就只得暂时割爱了。 二、东亚汉藏佛教史研究,是俊中先生享誉学界的学术专精领域,遗稿中也以此占最大部份。但因其有关藏传政教关系史研究的论文,主要上是集中在俊中的成名作《达赖五世政教权力的崛起》一书;而此书才于2001年底,由新文丰出版公司为其出版不久,所以为免两书内容过于重复,只得在最小限度且绝对必要之下,将其部分内容合并,而建构成本书目前所呈现的体系和内容。 三、有关俊中先生遗稿书目的完整内容,经潘光哲博士的整理和分类之后,已纳入本书的附录中,以提供给有兴趣想进一步理解者的参考之用。而若有可能,继本书之后,亦考虑再另出一纪念文集,届时当可将未曾纳入的其他遗稿,悉数纳入。 四、在本书所收入的各类论文中,有一篇〈台湾与西藏及在台的藏传研究〉一文,原登《思与言》第37卷第2期(1999年6月)。其后,俊中先生曾删除部分争议性的段落,再被收入由张珣和江灿腾合编的《当代台湾本土宗教研究导论》(台北:南天书局,2001年)一书。所以此次本书编辑时,即以后者的内容为准。 五、俊中先生的东亚汉藏佛教史研究,内容多元,考订精细,并且常有新的见解提出。这在当代两岸少壮派的佛教学者中,可谓异军突起,别竖一帜。他的研究著眼点,是佛教与多民族统治的交涉史为主轴,然后旁涉诸如古代的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中古佛教医学的传播状况、乃至近代以来的日本佛教转变、梁启超的佛教与时局变革的思维等。 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笔者的建议,他和由笔者所指导的释满贵两人,分别专攻明末清初环绕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佛教信仰渊源史及其历代所衍生的政教影响状况。[1]其后,俊中先生又与江氏商定新大纲后,采取边地多元国家共治的新观点,来透视清朝统治下的满、蒙、藏政教关系。所以,其论学实反映台湾学界在九○年代中期对两岸统独意识的忧虑和深切关怀。因此他一方面对五台山文殊佛教道场的历代变革之探索用力独深,一方面则透辟分析清初统治下的精巧多面性政策。所以在本书中此类文章共收入三篇──内容前后相贯,成一思维体系──而其学术的份量亦最重,且隐然有独步当代学界的非凡气概。 七、但由于俊中先生曾担心其论满、蒙、藏三地的政教关系与学界主流意见不合,所以笔者除设法将其书出版之外,并建议他旁治当代台湾佛教发展史,以培养第二学术专长。所以本书收入的两篇关台湾佛教史的书评,都是关于笔者的著作。其意见虽非一定成熟,但见解犀利之处仍随处可见。惜其早逝,否则当可又绽放另一学术领域的异彩。 八、至于其他访问稿和评论,都是俊中在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选修藏文和佛教史的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本书亦加以收入。 九、除上述文章外,还特约博士论文的指导教授黄进兴博士为本书撰一序文;而俊中先生之父王家俭教授亦特撰〈一个失落的希望〉一文为后记,历数俊中的成长过程,点点滴滴,流露著对爱子的情深望切,以及对其英年早逝后的沉重失落感,动人心坎。 -------------------------------------------------------------------------------- [1] 释满贵的论文以明末华严的思想为主轴,于1996年完成,为佛光山开山三十年来最佳论文之一;而口试答辩时,俊中本人即在现场观摩。此后两人还共同论学多次,彼此受惠良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