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不读《玄奘西游记》不知道大雁塔来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不读《玄奘西游记》不知道大雁塔来历
  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三藏法师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讲得轰轰烈烈。可惜我一般不看电视,无缘一见钱教授在电视上的口才。近日拿到一套刚出炉不久的书,《玄奘西游记》,是根据钱教授在《百家讲坛》上宣讲内容整理的文字。说实话,刚拿到的时候,是否花时间读一读,我有点犹豫。玄奘的故事大致都知道,《西游记》更是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几遍,关于印度的佛教胜迹,还专门收集过资料,我不知道《玄奘西游记》能带来多少新鲜。
  但是,国庆假日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一种难以形容的快感触碰了我。它来自作者在书中随意留下的许多细节,不断引导我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跳跃,用一种无声的默契,完成了跨越久远年代的对话,仿佛旧知新雨会心地实现了一个个酣畅的合作。它让我相信,真正的学术功力有时并不在高谈阔论、微言大义中体现,反而经常透过一些不经意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轻的时候,我读过诗人韩东的一首诗,题目叫做《有关大雁塔》,最后几行是这么写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我很喜欢这首诗,因为我们对于很多事物,大致都像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爬上去看看,然后下来。至于看到些什么,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一定知道。对于知识、学问,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诗人描写的那样,处于“到此一游”的状态。就我来说,至少关于“大雁塔”这个名称的来历就属于这种状况。我知道西安有个“大雁塔”,但不知道为何叫这个名字。
  钱文忠教授在书中讲到了玄奘督建“大雁塔”的事情。书中说,玄奘在慈恩寺建塔的时候,并没有给这座塔取名字,但是玄奘说这座塔是“仿西域制度,不循此旧式也。”那么,它到底仿的是哪种“西域制度”呢?玄奘督建的塔只矗立了30年便倒塌了,那时玄奘已经去世。武则天决定重建,重建之后的塔,被命名为“大雁塔”。但是,好像没有确切的记录,为何要取这样一个名字。以动物名字来命名,在佛教建筑中也比较少见。
  《玄奘西游记》给出了一个答案。书中说到,玄奘在印度时,有一次参观了一座佛塔,名字叫做亘娑塔,这个塔的来历有一个故事。据说有几个小乘佛教的信徒想吃肉,看到天上大雁飞过,便口称佛陀说:我们已经好久没吃肉了。佛陀立即亲自化身成为一只大雁,落在他们的脚边。这几个小乘佛教徒被佛陀舍身的行为感动,改信了大乘佛教,并将那只大雁埋葬起来,在上面修建了一座塔,正是玄奘参观的“亘娑塔”。钱文忠教授根据他的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亘娑”译成中文就是“雁”。因此,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想象,也许玄奘生前向人们说过,那个远在印度的“西域”“雁塔”的故事,而且,他督建的塔模仿的就是那个“亘娑”塔。因此,当人们重建的时候,想起了玄奘讲述过的印度故事和来历,便用这个故事命名了新建的塔。从此,“大雁塔”在中国独树一帜。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也许在印度,那座“亘娑塔”已经不在了。如果有朝一日印度想重新修建“亘娑塔”,说不定还要到中国的西安,模仿“大雁塔”的外形。
  当年韩东的诗里写道:“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很多年里,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在钱文忠教授的书里,我偶然地、不经意地获得了满意的答案。这种快感不是刻意寻找后的满足,而是无意中发现宝藏的喜悦。这种喜悦在阅读钱文忠的时候,经常出现。
  10月5日19点补充:
  本文后面的跟贴有人指出,“大雁塔”名字的来历早就知道了,不用钱文忠教授来指出。也许本人孤陋寡闻,不知道关于“大雁塔”名称来历的最新考证。我手边有一些资料,记载了“大雁塔”名字的来历。《中国的佛寺》,吴英才、郭隽杰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58页写道:“至于雁塔的得名,说法不一。可能和佛教故事中的释迦化身为鸽有关,并非塔形似雁。鸽和雁同为鸟类,唐代习尚,以雁为鸟中佳者,凡言鸟多以雁代之,故寺塔以雁命名。”可见,在这本较为权威的书里,关于“大雁塔”名字的来历依然是猜测,而没有钱文忠教授提供的论据。另外,以前关于“大雁塔”的名称来历还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建塔的地点过去常有大雁落脚;还有一种说,玄奘在穿越沙漠的时候,是大雁引路,让他找到了水源。因此,至少对于我来说,钱文忠教授关于“大雁塔”名字的由来,是最新的一种说法,而且,我认为,也是最合理的一种解释。特此。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他写的。我在钱教授的书中得到了一个可信推论:爱好佛学的王维肯定不懂梵文。王维,字摩诘。把他的名、字连起来,“维摩诘”来自佛教的一部经书,《维摩诘经》。“维摩诘”是古印度一个富裕居士的名字。由于这部经是佛陀亲自讲授的,因此在佛教经典中,《维摩诘经》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三国时期,一个叫支谦的人翻译了这部经,取名《维摩诘经》。后来,著名的鸠摩罗什也翻译过,取名《维摩诘所说经》,都是差不多的意思。钱文忠教授告诉我们,玄奘从印度回来后,也翻译过这部经。但是,玄奘翻译的名称与前人很不一样。在玄奘那里,《维摩诘经》变成了《说无垢称经》,这是怎么回事?
  钱文忠师从季羡林先生,对于梵文等冷僻语言颇有研究。他告诉我们,前人的翻译是音译,玄奘的翻译是意译。“维摩诘”就是“没有脏东西在各处”的意思。如此一来,联系到王维,字摩诘,“王维”的意思等于是“王没有”或“王无”,“摩诘”就是“脏”得很“均匀”或“到处都脏”的意思。由此使我想到,王维虽然喜好佛学,很多诗作也表现了空灵、幽远的意境,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令人回味无穷。但是,如果王维懂梵文,他还会给自己取这样的名字吗?《王摩诘文集》等于是说“王全脏文集”!懂得太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不懂梵文的时候形成的那点审美趣味,在懂了梵文后,荡然无存了!幸亏历史上、现实中懂梵文的人不多。
  类似的读史快感,在钱文忠的书中经常藏头露尾地存在,就看读书的人能否抓住它。例如,小说《西游记》中那个神通广大的猴子,我知道它的来源与古代印度的神猴故事有关,也许还与中国南方的神猴传说有关。但是,它为何取名“孙悟空”呢?通过钱文忠教授的书,我第一次知道,在玄奘之后,有一个唐朝的和尚,也到达了玄奘曾经踏足的印度,而这个和尚的法号真的就叫“悟空”。那么,吴承恩知道这个历史事实吗?吴承恩在给自己构想的那只石猴取名字的时候,是绞尽脑汁地想出“悟空”这个名字,还是很偷懒地随手找了一个现成的名字?这种对于历史会心一笑的快感,并不因为没有答案而减弱。
  小时候读《西游记》的时候,对于妖怪为何老想吃唐僧肉,总是难以理解。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了北京的雍和宫,知道雍和宫里有一些佛像被遮起来了,因为,那与佛教某些派别的性崇拜有关。这两件事情对于我来说,以前是毫无关联的,但是,在钱文忠教授的书里,它们居然融为一体!钱文忠教授告诉我们,雍和宫里信奉的那个神,名叫“难近母”,它是印度宗教里“性力”崇拜的主神之一。对于它的崇拜仪式,包括群交、用人做牺牲等内容。而小说《西游记》中唐僧遭难,差点被吃掉,来源于玄奘在印度的一个真实的危险经历。玄奘有一次被当地人抓住,已经被送上了牺牲的祭坛。钱文忠教授告诉我们,那些抓住玄奘作牺牲的人,信奉的正是雍和宫里供奉的“难近母”!
  读书读到这里,我不禁又联想一番。吴承恩在小说中关于妖怪吃唐僧肉的情节,应该是来自玄奘的亲身经历。但是,吴承恩知道“难近母”这个性力崇拜的神吗?如果吴承恩知道,如果吴承恩生活在今天,唐僧的故事也许不光是“牺牲”,被吃肉,说不定还会演绎出一场“性乱”的情节。前不久听说,“难近母”崇拜中一个仪式的名字——轮座,居然成为现代娱乐场所色情活动的一个新游戏、新术语!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竹林七贤”,很多人也知道佛陀在印度最早的寺庙雏形之一叫做“竹林精舍”,我甚至尽可能地找到了一些“竹林精舍”现在模样的照片。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两件事情连起来。钱文忠在书中转述了陈寅恪先生的一个观点。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在“竹林七贤”活动的地方附近,并没有“竹林”,那么他们为何会留下“竹林七贤”的名称呢?陈寅恪先生认为,这个名称的来源就是佛陀的“竹林精舍”,这个解释不禁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快感。
  除了上述种种读书的快感,难以名状地撞击着午后的时光,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还让我产生了说话、写作的冲动。作者在书中写道,玄奘是信弥勒佛的。武则天、唐高宗也是弥勒信徒,武则天还宣布自己是弥勒佛降生。白居易也是弥勒信徒。在唐朝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信奉的都是弥勒佛。但是,从唐玄宗起,弥勒信仰被禁止。为何弥勒信仰在后来的中国不再兴旺?钱教授在书中只简单提到,由于弥勒佛是未来佛,因此,“弥勒降世”经常成为民众造反的口号和旗帜。
  我的冲动在于,对此问题我还有过一些心得。利用弥勒信仰最成功的,就是朱元璋与白莲教的关系。信仰弥勒佛的白莲教帮助朱元璋夺取了江山,因此,朱元璋充分认识到“弥勒信仰”的厉害。从明朝起,直到清朝后期,只要与弥勒信仰沾边,几乎都被朝廷定为“邪教”,严惩不贷。而几乎所有的民间秘密宗教都与弥勒信仰有关。
  弥勒下凡对于中国是改朝换代的信号,钱文忠教授说,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圣经》体系也诞生了“弥赛亚”信仰。“弥赛亚”的意思是救世主,与弥勒佛很像。那么,它们是各自独立发生的,还是相互影响的?孰根孰源?我曾经读过一位德国人写的书。他在书中说,耶稣的一生在《圣经》中有一大段空白。耶稣出生后,没有关于他的童年、少年、青年的记载,人们不知道耶稣的成长、学习经历。耶稣再次出现便是一个成熟的宗教家。这位德国人认为,耶稣的少年时代是在印度渡过的,他甚至言之凿凿地说,耶稣少年时在印度学习宗教的地点,就在今天的克什米尔。如果他的说法成立,能否解释钱文忠教授提出所谓弥勒和弥赛亚信仰的源流问题?
  钱文忠教授的《玄奘西游记》带给我的读书快感还有很多,一一罗列,篇幅太长了。我想说,这种快感是读书特有的快感,没有其他东西能够替代。如果一定要找一句话来描述这种快感,大概只有孔夫子的话,“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钱文忠教授的书,给了我一个快乐的假期。来源:长江网讯

 
 
 
前五篇文章

大般涅槃经·二鸟双游喻之微言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略论持戒主体——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玄奘法师年谱

 

后五篇文章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佛教徒要众志成城,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

现当代史上的高僧大德

僧肇: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为散之老友画肖像———访南京狮子岭兜率寺主持圆霖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