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明代女性之观音画研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明代女性之观音画研究
  【中文关键词】观音女像| 明代| 慈容五十三现| 善财与龙女|妙善传说|丁云鹏|吴彬
  【中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探讨明代女性所绘制之观音画作,并透过对明代女性社会地位、信仰思潮与主流画风的探索,厘清女性与男性间作画特质的异同。
  传统儒教中的性别角色教育,是一种「事夫主义的教育」,也是形成女性文化与社会化的主要途径。而所谓「妇女在家则天父,出则天夫」、「夫为妻纲」,都是对于夫妻关系的最主要信条。在此思想的驾驭之下,丈夫当然具有无上的威权与主控权,并显示出女子卑微的地位」。(第二章第一节)尤以明后,由于对妇道的日趋讲求,长期以来各种女教及节妇烈女的典范,对妇女尽孝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压力。妇女处在这种情况下,面临内心的自我争扎,为了伦理或人生处境的外在要求,对追求更完美的形象,有一种执着与狂热。另一面,社会迷思与「贞烈」自虐心态的萌芽,所看到的是夫系社会下所给予女性自虐行为的崇高嘉许。而这种贞节却也转换成一种内在自我价值的提升。(第二章第二节)此外在男性的欲望下,女性对自我产生迷思,明代妇女文化的中心思想,常将缠足过程视为神明庇佑的开端,对十七世纪中国女性文化与女性自觉依附在这种矛盾的自然现象中,从一消极反面的解释中,中国女性无疑地接受此般冷酷与伦理传统,加诸于限制女性言行的预言中,她们并无发出反对的关切之声;而以一正面积极的解释来看,从缠足的社会化及仪式化情况来看,女性自我形成的阴性社会中,妇女不但是自动自发的推展缠足风俗,宿命论的伴随,是女性的保守本能,让她们世代相继,毫不质疑地奉行传统的宗教信仰。(第二章第四、五节)
  因此宗教信仰的在女性中所形成的是观音信仰的热潮,观音是中国佛教徒所崇敬的菩萨中,流行最广的一位,依「观音」形像,亦有数种重要之经典依据,兹追溯其来源有四﹕法华系统、西方净土思想之系统、华严系统、密教系统举例说明其信仰(第三章第一节)。观音女像与本土化,找出本土化观音较能为大众接受的观音女像的来源,在此种以女性支持者的论典中去延续论文中女性绘观音的主要源承。(第三章第二节)
  在万历年间,由谢肇淛所著《五杂俎》,提供了当时思想、宗教方面的重要参考数据。藉由当朝文人对观音信仰的流行原因重塑观音信仰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女性间的神秘经验,虽然并不是科学的验证所得,但是明代妇女皈依三宝,而贻有嘉誉者之事迹记录于内。其中观音显现神迹之例,相当的多,因此这种经验的流传却也提出对明代观音信仰最有力的证据。(第三章第三节)
  透过宝卷的内容,可得知民间秘密宗教的信仰人口中,女性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经明清观音信仰所形成的宝卷与民间传奇,成为下层社会?常见的宗教书籍。形成具有特色的民间宗教思想体系。透过这些宝卷数据,可以推知当时基层社会的共同理想与愿望,及其内在的心灵意识。(第四章第一节)在宝卷中常有一脉相传阴性神格的延续与崇拜,尤其藉由观音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庶民实际生活的文化意识。民间秘密教派为了吸引更多女信徒,常在宝卷中宣扬 「女人成佛论」,以求得生存与发展,然此种说法增加了女性信仰观音的主要原因。(第四章第二节)在宝卷中对女性价值及信仰问题,强调了个人的自我意识与觉醒,出现了独立思考倾向的新思潮,影响所及却导致与传统道德伦常互相抵触的异端思想的出现。(第四章第三节)因此宗教思想弥漫于明代社会阶层中,在宗教仪式的实践过程,女性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女性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层面是广泛的,无论是正统佛教或民俗信仰,都可让女性藉由信仰去实践填补生活精神层面的空虚。透过仪式的实践或作品的创作,获得自我肯定与外人赞许的目标,因此女性绘制观音画便以此为出发点。在宗教信仰中绘画的实践,也可产生人神间感应的媒介(第四章第四节)。
  然明代观音造像所出现的特殊性,在于宗教神权的淡化,而以审美与玩赏的要求,居于创作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卷轴画的创作中,观音画像被视为一种艺术创作的题材,深入艺术家个人灵性内自省空间的宗教画作。画家失去了以往宗教活动的舞台,宗教宣传的教化任务,似乎转而为民间工匠所承袭。(第五章第一节)然明代传统观音描绘,源承前面所述的四大系统分类下,将观音画分成传统观音画、民俗观音画、及变体观音三大方向来说明,以实际的画作来分析,包括传统风格中唐寅、夏昶、徐渭、仇氏、仇英、丁云鹏等传统观音画的说明(第五章第二节),其次明代观音画的特色便是民俗观音形象的流行,明代民俗性的观音创作,最主要作用乃是因为家家供奉观世音,作为正厅厅堂的摆设之用。因此溯其源探析源承与发展,以妙善故事为主轴来探讨民俗观音的由来。(第五章第三节)另一方面,在明代文人画,对于观音画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变形观音的风格,其热潮流行于明后,而对后来的观音画像有相当大的影响,就是不拘泥于外型的描绘强调笔趣,乃其绘画特色。
  而明代女性绘制观音画像,也可溯源至元代管道升的《观音大士传略》,以管氏在后世女性心中端正形象来撰写观音传,无疑使女性在妇德与信仰虔诚间画上了等号,因此女性绘制观音画具正面的意义,在明代女性画家中,宗教人物画题材的表现上,闺阁画家不约而同的选择有救苦救难寓意的观音、罗汉像。这似乎可透射出闺阁画家们在精神道德与实际境遇的重压下,希冀超拔、被拯救的心理。在具体的创作上,一部份女画家侧重于作品中的题诗作跋,视所绘的观音、罗汉图仅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她们把对大士的敬仰和祈求等更主要地倾注在画中所题的诗文中,其探讨女性包括徐灿、仇氏、邢慈静、方维仪、周禧等(第六章第一、二节)。女性绘制观音的题材中,女性画家在绘制观音画像所抱持的心态,是一种强烈的对原罪感的道歉,解释,请求透过大士的渡化。女性似乎先从自己身上找一切弊病的根源,与负罪的感情。当这一切罪过的情感,透过实践与净化,女性便与大士结合。,长久以来加诸于女性负罪感造成女性在自己与他人面前,不得不通过更大的成就来维护自己,女性画家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正当。女性在长时间的社会歧视中,自体所发展了一种内在价值的体系,这种内在价值的自我尊重,赋予她们一种完整。在亚文化的制度中,利用其协调、组织和实用的能力,给自己建立一个进步的、内在的、虽无求报偿,但藉由此在父权制的异化中,找回自我认同的世界。(第六章第三节)。在比较男女画家间的不同点时,其结论是女性一直维持古典传统的画风,然男性确是渐渐走向创新风格的领域(第六章第四节)。
  明万历时代印刷品与佛教的昌盛现象中,针对女性绘制观音画的脉络中,必有许多是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流行所制作,以此时代的印刷品盛行中,必有许多名家绘制的画稿,取材用做画稿,而女性则利用这些粉本或墨稿来用作为绣稿。以女性在绘制或刺绣观音相时,都可能以当时流行的版画作品来作底稿。因此版画的大量印行,必定是影响女性观音画像的最主要风格来源。(第七章第一节)在明代流行的观音版画中,发现二部版画作品,一为由胡应麟所助印的《观音大士慈容五十三参》及翻印于清朝相同的版画作品,另考据由丁云鹏所绘的《观音三十二相》的比较,发现了明清女性许多都以此为稿本来作画及刺绣,包括了仇氏、邢慈静、金淑芳等女性都以此为稿本,另外在民国上海永乐社所出版的《观音宝相》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清至民国的女性都以此为稿本作画,肯定了此画册的重要性(第七章第二、三节)。从女性以观音、善财、龙女的图像大量绘制,我们所探讨的是母性传统中对未来生命活力的延续与喜乐,观音的此种图像,都反应了女性冀希在观音信仰上得到自我力量的发现与实践(第七章第四节)。
  因此,观音于正统佛教至民间信仰的转变,虽然正统佛教在此洪流中有些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民间信仰的力量茁壮,这是中国化发展的结果。而深植于女性间的女像观音,已成为女性观音信仰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论文说明的是绘画题材的创作,男性画家的样本对女性画家的导引作用,体现在题材的取向及表现手法上。然若依此认定女性画家对男性画家屈从的则过于牵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结构中,女性如欲获得社会地位,当然是需男性强权为取向中学习发挥,展露自己的才能或美德。因此女性画家在表现技法中,可明显地看出男性画家的创作模式,或是某种习气的承袭,这是自然的行为。宗教绘画本来就有净化个人心灵的功能,在悲情的中国女性眼光中更能强化自我与达到感情舒发的投射。当试着去建构明代女性绘制观音画的历史,对女性那种在现实中对真实自我追求的无力感,与传统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轻视下,抱以最高的尊敬与同情。冀希以古鉴今,盼宗教不再是女性痛苦时的解药,而能活出自我重新评析两性的真正平等。
  【论文目次】
  -目 录-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研究方法6
  第三节 、前人的研究成果8
  第四节 、研究架构11
  第二章 、明代女性家庭地位研究
  第一节 、传统女性的教育13
  第二节 、贞节观深化的荣誉感17
  第三节 、明代文化思潮的反动20
  第四节、 男性社会欲望下的迷思-缠足-24
  第五节 、阴性家庭的建构26
  第三章 、明清观音信仰略述与影响
  第一节 、观音信仰与形像源流举隅29
  第二节 、观音信仰在中国女像化与本土化36
  第三节 、明代观音信仰影响相关数据44
  第四章 、宝卷中观音女性特质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妙善传说所衍申相关宝卷沿承探讨50
  第二节 、宝卷中阴性神格的崇拜思想55
  第三节 、宝卷中对女性价值及所获得的宗教信仰问题58
  第四节 、小结62
  第五章 、明代文人笔下观音画探析
  第一节 、明代宗教画局面65
  第二节 、传统观音描绘66
  第三节 、民俗观音的形象74
  第四节 、变体派观音新的图像语汇79
  第六章 、宗教艺术对女性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女性绘制观音画像典范与滥觞87
  第二节 、女性画家观音画分析92
  第三节 、宗教情怀的实际行动-藉由信仰中发现自我108
  第四节 、古典与创新的分歧─男女画家对观音画的诠释112
  第七章 、女性绘制观音之源承关系
  第一节 女红即女性艺术理论的建立118
  第二节 明代观音版画影响探讨123
  第三节 、观音版画对女性绘画的影响129
  第四节 、三位一体-女性中心信仰的思想-134
  第五节 小结136
  第八章 、结论137
  附录一 、参考书目143
  附录二 、图录154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1《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闺媛典》卷33-36,古今图书集成
  2《明史》卷二百九十一《张文秉传》
  3Alan Cole ,Mothers and Sons In Chinese Buddhis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Cahill James.The Distance Mountains: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1570-1644. New York and Tokey:Weatherhill,1978
  5Chu-Tsing Li edited. Artists and Patrons:Some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Lawerence Kansa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9
  6Diana Y. Paul ,Women in Buddhism Image of the feminine the Mahayana Tradi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Second edition
  7Dorthy Ko: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e,1994
  8E.M.温德尔着,刁承俊译,《女性主义神学景观》,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12月香港第一版一刷。
  9Ellen Johnston Laing:Women painters in Traditional China-Wome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ainting.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Pp81-101。
  10James Cahill:The Painting of Liu Yin-Wome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ainting.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Pp102-121。
  11Jinhua Emma Teng,: Religion AS A Source of Oppression And Creativity For Chinese Women,J. of Women and Gender Studio, Taipei:Women’s Research Program, 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 ,NTU,No. 1 Pp165-194。1990。
  12Linda Nochlin着、游惠贞,《女性,艺术与权力》,台北,远流出版社,
  13Marsha Weidner:Views from Jade Terrace —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New York,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1988.
  14Oertling, Sewall Jerome II,:Ting Yun-P’eng : A Chinese Artist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USA. Michigan,Pressed by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from the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H. D,1980
  15Susan Mann ,《What Can Feminist Theory Do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A Brief Review of Scholarship In The U.S.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史?第一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1993。页241-页260。
  16Tseng Yuho ,”Women Painters of The Ming Dynasty”.IN Artibus Asiae LIII/niversit1-2,1993,249-261. English version of unpublished paper presented in Chinese at “Symposium on Painting of the Ming Dynasty,” Art Gallery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30 Nov. —2 Dec., 1988. On Ma Shou-Chen, Hsueh Wu, Wen Shu, and Liu Yin
  17Tseng, Yu-ho ,”Hsueh Wu and Her Orchids in the Collection of Honolulu Academy of Arts.” Arts Asiatiques II/3, 1955, pp. 197-208.
  18Weidner, Marsha et al.. Flowering in the Shadows: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ainting.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19Whitney Chadwick着、李美蓉译,《女性?艺术与社会》,台北,远流出版社,1995。
  20丁佩,《绣谱》,(艺术丛编本,台北,世界书局,1982),2辑七辑,页219-220
  21丁云鹏 绘《明代木刻观音画谱》 出版地: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2于玉安编辑,《中国历代美术典籍汇编(九)》,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97
  23于玉安编辑,《中国历代美术典籍汇编(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97
  24于玉安编辑,《中国历代美术典籍汇编(十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97
  25于君方,《宝卷文学中的观音与民间信仰》,
  26于君方注张译心徐雅慧译《找寻女性观音的可能前身-观音和中国的女神》香光庄严第五十九期中华民国八十八年九月,Pp40-55
  27于君方注张译心徐雅慧译《智慧为母,慈悲为父-观音和其性别》香光庄严第五十九期中华民国八十八年九月,Pp56-71
  2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第一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2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第三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第六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31中村元等着,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台北,天华出版社,1984年初版
  32中村元等着、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天华出版
  33中国美术全集. I, 绘画编 /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市 :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
  34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0《版画》》,台北,锦绣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4
  35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6《明代绘画》》,台北,锦绣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4
  36丹青编,《当代美学论集》,台北,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9。
  37元明绘画美学,
  38方熏,《山静居画论》,艺术丛编本,台北,世界书局,1976
  39方熏着,《山静居画论》,世界书局出版,美术丛书第三集第三辑页一三
  40毛奇龄,《西河集》
  41牛建强,《明代中后其社会变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42王士祯,《池北偶谈》,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4。
  43王伯敏,《中国版画史》,台北,蓝亭书店,1986年初版。
  44王见川.林万传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的探索》,台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印行
  45王见川.蒋竹山编,《明清以来民间宗教的探索》,台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印行
  46王云五主编,葛万里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清钱牧斋先生谦益年谱》、胡文楷编《清钱夫人柳如是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
  47王端淑,韩则愈,丁圣肇,《名媛诗纬初编》清康熙间清音堂刊本
  48王庆淑着,《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性别歧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95。
  49古正美,《从佛教思想上转身论的发展看观世音菩萨在中国造像史上转男成女像的由来》台北,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刊,第十五卷,中华民国七十六年二月,页157-216。
  50永明,《佛教的女性观》,台北,佛光出版社,1997年二版。
  51刑莉着,《观音信仰》,台北,汉扬出版社,1995。
  52安碧莲,《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强化与实践》,台北,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1995。
  53朱启钤辑,《丝绣笔记》,收于《绣谱》(艺术丛编本,台北,世界书局,1982)4辑二集,页245
  54朱鼎臣 (明) 编辑,<<南海观音全传>>《古本小说集成》,[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不详]。
  55衣若兰,<最近台湾地区明清妇女史研究学位论文评介>,《近代中国妇女研究》第六期,台北,天华出版社,1984年
  56余怀,《板桥杂记》,
  57吴承恩,《西游记》,台北,三民书局,1992年十月四版
  58吕坤着,《吕新吾闺范》,台北,中华书局,1984年,册二
  59李小江、朱虹、董秀玉,《性别与中国》,
  60李玉民,《观音》,故宫文物月刊
  61李春燕,《《红楼梦》:中国女性文化性格的荟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一期,页68-页70。
  62李国彤,《明清之际妇女解放思想综述》见《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5年8月,第三期,Pp.143-161。
  63李湜,《方维仪和她的《观音图轴》》上海,《文物?第十期》,页95-页96。
  64李湜,《周淑熙?淑祜和她们的《大士三十二应身像册》》,《文物》1995
  65李湜,《明清女性绘画展巡礼-谈古代女画家艺术》,《雄狮美术》,第301期,1996年,页41-页47。
  66李湜,《明清闺阁画家人物题材初探》,《艺术家》,期238(1995,3),页310-325。
  67李湜,《掀开尘封的画卷-明代闺阁画家艺术谈》,台北,《故宫文物月刊》,页34-页41。
  68李湜着,《明代女画家薛素素和她的几件作品》、《文物》,第十期,1992。页78-85。
  69李渔,《笠翁全集》李渔全集 / 浙江古籍出版社编杭州市 : 浙江古籍社出版 : 新华发行, 1991[民80]
  70李贽,《焚书/续焚书》台北,汉京文化出版,1984。
  71杜德桥(Glen Dudbridge)着.李文彬等译,《妙善传说─观音菩萨缘起考》,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国立编译馆编,1980。
  72沈以正,《谈绘画史上的观音像》,佛教艺术杂志第二期,台北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73沈季友编,《檇李诗系》卷三十五,钦定四库全书
  74沈云龙,《碑传》《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九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75沈云龙,《碑传集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壹佰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76周芜编着,《中国古代版画百图》,台北,兰亭书局,1986。
  77明?谢肇淛撰,利瓦伊祯校,《五杂俎(附索隐)明万历戊申年刻本》,台北,新兴书局出版,1971年。
  78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别展.米国二大美术馆所藏中国之绘画-Special Exhibition Chinese Painting from Two American Museums》,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1982
  79林木着,《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80林保尧编着,《观音宝相,台北,台湾东华书局,1994
  81林美容,《台湾的「严仔」与观音信仰》收录于《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台北,1996年未出版。
  82林丽月,《孝道与妇道-明代孝妇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六期,页1-页31,1998年。
  83邱仲麟,《不孝之孝:隋唐以来割股疗亲现象的社会史考察》,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五期,中华民国八十五年八月。
  84俞正燮撰,《癸巳存稿》,台北,世界书局,1977
  85俞昆,《中国绘画史》,页332
  86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87故宫博物院,《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石渠宝笈(七)》,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1。
  88施闺章,《碑传集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佰辑,沈云龙主编,碑传五十九,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89洪美华,《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妇女》,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1。
  90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台北,鼎文书局,1973。
  9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台北,广文书局,
  92胡晓真,《才女彻夜未眠-清代妇女弹词小说中的自我呈现》,《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三期,页51-页71,1998年。
  93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辛部、庄岳委谈上》
  94郎绍君《中国书画鉴赏辞典》北京市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 第2版
  95孙康宜,《古典与现代的女性阐释》,台北,联合文学,1998.初版。
  96孙康宜作,谢树宽译,《柳是和徐灿:阴性风格或女性意识?》,《中外文学》。第22卷。第六期。1993年11月。
  97孙康宜着,李奭学译,《明清诗媛与女子才德观》,《中外文学?第21卷?第十一期》,台北,1993
  98孙康宜着、李奭学译,《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台北,允晨文化出版,1992。
  99徐士俊、汪琪辑评,《分类尺牍新语二十四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九六》,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100徐世昌,《晚清簃诗汇》,卷183,北京,中华书店影印,1988年,第四册,
  101徐建融编着,《观音宝相》,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102殷伟,《中国五千年艺苑才女》,台北,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
  103马宗霍辑,《书林藻鉴》,台北,台北商务印书馆,1982年台二版。
  104高木森,《中国绘画思想史 》台北市:东大出版, 三民总经销, [1992] ,初版
  105高可?宋军?张希舜?濮文起,《宝卷?初集(22)》,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106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一五七○~一六四四)》,台北石头出版社,初版一刷:1997年6月
  107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一三六八~一五八○)》,台北石头出版社,初版一刷:1997年6月
  108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台北石头出版社,初版一刷:1994年8月
  109高彦颐,《「空间」与「家」-论明末清初妇女的生活空间》,《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三期,页21-页31,1998年。
  110高祯霙 鱼篮观音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学年度: 1991
  111国立故宫博物馆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1。
  112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主编,《中国美术史研究之省思研讨会》,台北,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未出版。
  113康正果,《重新认识明清才女》《中外文学?第22卷?第六期》,台北,1993
  114张玉法、李又宁,《中国妇女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
  115张光福.《中国美术史》,台北,华正书局出版公司印行
  116张庚,《国朝画征录》,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
  117张庚,《国朝画征录续编》,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
  118张瑞芬,教经典到民间传说李靖、妙善故事之变异》兴大中文学报第五期1992年01月出版
  119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台湾中华书局,页12。
  120清?许瑶光等修?吴仰贤等纂,《浙江省?嘉兴府志(五)》,台北,成文出版社,
  121盛叔清辑、黄朴存,《清代画史》,台北,广文书局、
  122许丽吉,《晚明变形画风的研究-以丁云鹏、李士达、吴彬、崔子忠、陈洪绶为主》,台北,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1997
  123许丽蓉,《晚明变形画风的研究-以丁云鹏、李士达、吴彬、崔子忠、陈洪绶为主》,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
  124郭因着,《元明绘画美学》,台北,金枫出版,1987年初版。
  125郭秀蓉,《晚明女性绘画研究》,台北,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
  126郭昀,《中国佛教史》
  127陈怡蓉,《丁云鹏与徽派版画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1989。
  128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台北,商务印书馆,
  129陈眉公选,《批注历代名人尺牍(上)》,台北,广文书局,
  130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华发行,1980。
  131陈清香,《「观音」菩萨的形像研究》华冈佛学学报第3期
  132陈清香,《千手观音造形研究》,空大人文学报第三期,1993年4月
  133陈清香,《台湾早其观音像造形源流》,中华民国八十年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六月出版
  134陈清香,《印度石雕与南北朝隋唐石雕之关系》,历史文物月刊第七卷第陆期,1997年9月
  135陈清香,《观音造像系统述源》,佛教艺术杂志第二期,台北1986年十一月十六日
  136陈维崧撰,冒襄注,《妇人集》,台北,新文丰,第十册,1985年初版。
  137陈学文着,《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台北 : 稻禾出版,[1991
  138陈韵如,《吴彬佛教人物画风研究》, 国立台湾大学 艺术史研究所
  139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与商业资本》,台北,谷风出版社,1986
  140傅衣凌着,《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谷风出版社 出版年:1986 ,
  141单国强主编 ; 余辉副主编,《金陵诸家绘画》,香港 : 商务印书馆, 1997
  142喻松清,《民间秘密宗教经卷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94年九月初版。
  143彭际清,《居士传》,收录于续大藏经本,台北,新文丰图书公司,册149。卷一
  144彭际清,<善女人传卷>,《续万藏》,
  145曾晒淑,《女性主义观点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之省思研讨会》,台北,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主办,未出版,1997年六月二十四。
  146汤漱玉,《玉台画史》,美术丛书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 。
  147冯金伯,《国朝画识》,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
  148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八月初版
  149黄贞燕、林铭勇、许景丽编,《中国美术备忘录》,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150杨家骆主编,(俞正燮,《癸已类稿》)《读书剳记丛刊第一集》,台北,世界书局,1980。
  151杨家骆编,《读书记丛刊第二集第十三册》,台北,世界书局印行。
  152杨新、班宗华、高居翰等着,《中国绘画三千年》,台北,联经出版社,1999。
  153杨荫深编着,《中国文学藏书家考略》,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5年十月一版二刷。
  154葛婉章,《妙有无碍真空论院藏佛教人物画》故宫文物月刊八十一年五月
  155葛寅亮(明),《金陵梵剎志53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
  156虞君质,《美术丛刊》,台北,国立编译馆,1986 年再版。
  157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台北,中华书局,1971
  158刘士经着,《中国古代妇女史》,青岛,青岛出版社出版,1991。
  159厉鹗,《玉台书史》,美术丛书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
  160广西美术出版社,《明代崇祯刻本《金瓶梅》插图集》,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3。
  161潘承玉,《佛、道教描写与《金瓶梅》的成书时代新探》,《中外文学》第26卷.第10期,台北,中外文学月刊社,1998。
  162蔡良俊,《试论明清人情小说的因果报应思想》,《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一期,页71-页72。
  163郑 振铎 《中国古代木刻集》北京] : 人民美社, 1985
  164郑正明,《中国社会与宗教》,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十一月二刷。
  165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166郑培凯,《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明清的情色意识与贞淫问题》,收录于《中国妇女史论文集 三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3,页97-页120。
  167郑培凯,《明清妇女的生活想象空间-评高彦颐《闺塾师:十七世纪中国的妇女与文化》》,《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四期,页329-页337,1996年。
  168郑培凯着,《晚明袁中道的妇女观》见《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3年6月,第一期,Pp.210-216。
  169震钧《国朝书人辑略》卷十一
  170赖毓芝,《前进与保守的两极─陈书绘画研究 》,台大艺研所,1986硕士论文
  171钱杭、承载着,《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台北,南天书局,1998
  17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173钱谦益,《牧斋齐学集(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4鲍家麟,《中国妇女史论文集。四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5。
  175鲍家麟,《中国妇女史论文集。续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1。
  176蓝吉富,《观世音菩萨圣德新编-四大菩萨圣德丛书(一)》,台北,迦陵出版社,1995年。
  177魏爱莲着,刘朱迪译,《十七世纪中国才女的书信世界》,《中外文学》,第22卷6期(1993,11),页58-页81。
  178严观着,《江宁金石待访目》,上海市,商务印书馆,1936年
  179窦镇,《国朝画家笔录》,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
  180释印顺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展开》,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前五篇文章

企业家“以人为本”的佛家四大法宝

踏上心灵幽径: 穿越困境的灵性生活指引

为散之老友画肖像———访南京狮子岭兜率寺主持圆霖法师

僧肇: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现当代史上的高僧大德

 

后五篇文章

净化心灵 化解危机——人类走向光明之路

游祥洲:佛教与全球化:异化乎?典范乎?

李志夫:拟成立“国际佛教和平友好促进会”之我见

维集辛哈腊:开发人类的心灵世界

本焕长老:这是世界佛教历史的转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