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古建筑群――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教科书 |
 
五台山古建筑群――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教科书 如果说山西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皇冠”,那么五台山无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五台山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荟萃了中国多个朝代的佛教建筑文化古迹,融汇了佛教、道教等近十种庙宇建筑艺术和造像风格之精华,是一部篇幅浩大的、又是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教科书。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崔正森说,五台山的寺庙建筑古朴典雅,既有历史的连续性,又有各个时代的特色,规模宏伟,构件精细,样式繁多,工艺典型,堪称全国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宝库。 据崔正森介绍,目前五台山保存比较完整、有宗教活动场所证书的寺庙68座。这些大多数集中在台怀镇寺庙集群区的寺庙,多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沿着五座台顶辐射出去,形成了一个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古代建筑群。 五台山有着中国留存下来的唯一两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他们就是佛光寺和南禅寺。南禅寺内的大佛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 崔正森告诉记者,唐代以后,宋、元、金、明、清,直至民国年间,均在五台山留下了大量典型的木结构大型建筑。唐代建筑庄重朴实,宋代建筑柔和绚丽,辽金建筑大胆减柱,元代建筑粗犷自然,明代建筑规矩谨严,清代建筑豪华精致,民国时期的建筑细腻繁杂。历朝历代样式繁多,风格各异,不一而足,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全景图。 上得五台山,只有去了普化寺才算不虚此行,普化寺被认为是五台山古建筑的一个代表。 普化寺前身为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始建于距今近400年的明崇祯年间。走进普化寺,迎面那精雕细刻的照壁令人叹为观止。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王别子”和“溪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陪衬。普化寺的这座照壁是五台山建筑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除了木结构建筑,五台山还有众多的宝塔佛刹,这种诞生于古印度的高台建筑,与中国传统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塔,为中国建筑宝库增添了新的品种。五台山有砖塔、石塔、木塔、铁塔、琉璃塔、铜塔、银塔、水晶塔等诸多种类。大者高达五六十米,巍然耸立,高耸入云;小者仅0.05米,精巧玲珑,妙不可言。五台山的塔类建筑以“清凉第一胜境”塔院寺大白塔最为知名。 崔正森说,五台山的寺庙古建筑群既是一部完整的古建教科书,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历史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保存着自北魏以来历朝历代所建之塔150余座,被称为中国佛教宝塔艺术的“展览馆”。 据崔正森介绍,在五台山上,各类古塔星罗棋布,并因种类多、规模大、历史久、造型殊、设计妙、结构巧等特点,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令人叹为观止。 据调查,目前五台山现存150余座佛塔,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数量之多、用材之广、形制之全、性质之繁,都是全国同类地区罕见的。 五台山的古塔,从建造的时间来看,尚存的从北魏始祖塔开始,以后历朝历代的都有;从使用材料看,有砖塔、琉璃塔、木塔、银塔、水晶塔等;从建筑形制上看,有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等;从规模上看,大者高56.4米,“欲与天公试比高”;小者0.05米高,精巧玲珑,“足令鲁班折腰”;从性质上看,又可以划分为佛塔与墓塔两种。 在五台山的塔中,有许多是中国之最。如五台山佛光寺的无垢净光塔,建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6年),是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古的覆钵式墓塔;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通高75.3米,比北京妙应寺的白塔高24.4米,是中国最高的覆钵式的白塔;五台山圆照寺塔院中建于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的高40余米的室哩沙哩塔,比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早建39年,高出1.2米,是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 如果五台山要评选“地标”,则位于塔院寺中的大白塔将毫无疑问地当选。这座“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是五台山的象征,被作为“清凉第一胜境”的代表,是中国现存元代覆钵式塔最高建筑。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佛教中心台怀镇,与显通寺相邻。该寺原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年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 塔院寺的得名来源于寺中的大白塔,寺以塔名,这是不多见的。大白塔始建于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佛教传说,古印度阿育王将释迦牟尼佛的84000颗舍利子分送世界,中国得到19颗舍利子,其中五台山得到一颗,遂建大白塔珍藏之。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大白塔于汉明帝以前就已建成了。 现存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因塔的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首屈一指。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帝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 大白塔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 每逢风和日丽,云过影移,风吹铃响,大白塔别有一番幽雅情趣。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 大白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 民间说法:“上得五台山,许愿要找五爷庙,看寺必看显通寺”。原因在于,显通寺不仅是五台山最古老、第一大寺院,还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开山祖之一,寺内荟萃了中国一大批古代建筑的精品杰作。 显通寺,又名大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时期。公园68年,汉明帝请来的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看中了五台山的“风水”,奏明皇帝在此破土建庙。于是,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同时显通寺也成为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所佛教寺院。 如今的显通寺占地面积120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且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寺内中轴线上的几座高大的建筑,气势巍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的精品杰作。 无量殿便是中国无梁殿砖木建筑的代表作。无量殿通体呈白色,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四壁全用青砖砌就,殿顶为重檐歇山式,用方木砌就。殿内无大梁、无立柱,殿外无廊檐,因此人们又叫它“无梁殿”。殿内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个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这是五台山各寺庙中的一座特殊建筑,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也不多见。 第一次来到显通寺的游客,往往会因为在寺内见到一座“迷你版”的“金殿”而惊喜不已。实际上,这座座落在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的殿堂,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史载,这座铜殿是明代万历年间用铜十万斤铸造而成的。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是中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铜殿隔扇的外壁,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如玉兔拜月、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非常精致。铜殿前原有铜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现仅留下两座,八面十三层,玲珑秀丽,引人注目。 除了无量殿和铜殿,显通寺内其他建筑如大文殊殿、千钵文殊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也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水准,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