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行军到过阿尔寨石窟吗? |
 
成吉思汗为了灭金灭宋,出于先排除侧翼受敌之患考虑,从1205~1218年间对西夏发动四次进攻。第四次,蒙古军长驱直入,包围中兴府。西夏王李遵顼命太子李德留守,自己逃到西凉府。他派遣使者到蒙古军中请降,奉表谢罪。李德也表示,一旦发生战争,可以出兵助战。当时,成吉思汗已决定西征花剌子模(即撒儿塔兀勒),派使者去西夏征兵助战。其使者对李遵顼传成吉思汗令说:“汝曾言,为汝右手焉。(今)撒儿塔兀勒百姓断我金麋绳唉。将征讨以折证,其为我右手而行之。”没等李遵顼开口,西夏的大臣阿沙敢不就抢先发话说:“力气既不足,何为称罕为?”拒绝出兵援助,将蒙古的使者打发回去。成吉思汗听此话十分气愤,但为了集中兵力西征,成吉思汗只好暂时放弃西夏。然而又明确表示:“若获长生天之佑护,得以牢握金勒归来后,却再理会之。” 1223年,负责偏师经营金国的木华黎进攻金朝的凤翔时,西夏虽派兵助战,但由于蒙古军长期不能取胜,西夏统兵官中途撤兵。木华黎派使者责问,李遵顼害怕蒙古军再次攻西夏,让位给次子李德王。李德王年轻气盛,决定改变对蒙古屈辱求降的政策。当时蒙古军主力尚在西征前线集中作战,征金主将木华黎也不久病死了。李德王认为有机可乘,便派人去联络漠北诸部,“阴结外援,蓄异图”,企图与蒙古对抗。成吉思汗从中亚撤兵,在额尔齐斯河下营时,李德王从额济纳河方向侵犯蒙古领土。于是,木华黎之子孛鲁,奉成吉思汗的密旨,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五次进攻。对此事,《元史·孛鲁传》记载到:“太祖十九年,甲申(1224年)秋九月,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生口马驼牛羊数万,俘监府塔海,命都元帅蒙古不华将兵守其要害而还。”西夏损兵折将,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成吉思汗西征回来后,首先考虑到如何摆脱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成吉思汗认为,只有首先征服西夏,才能拆散夏、金联盟;西夏地处金国西方,位于黄河上游,只有占领了西夏,蒙古军才能居高临下,直插金国的中央所在地——河南一带。为此在回师蒙古草原的当年秋天,成吉思汗不顾七年西征的疲劳和六十四岁的高龄,亲自率兵第六次进攻西夏。 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命察合台留在斡耳朵后方二翼军队中,将窝阔台、拖雷和也遂妃带在身边出征。当时由于唆儿忽黑塔尼别吉失明,拖雷迟后几天才赶上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决定分兵两路进攻西夏:西路军攻打贺兰山以西河西走廊沙、肃等州,成吉思汗亲率东路大军攻打贺兰山以东西夏复地。 在军旅之中,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不幸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一带养伤。对此,《蒙古秘史》记载到:“冬间,于阿儿不合地围猎,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纳·巴图吉日嘎拉先生在论文《<蒙古秘史>地名“阿儿不合”“搠斡儿合惕”考略》中列举很多佐证资料后论证说:“阿儿不合”是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山;“搠斡儿合惕”是今阿尔寨石窟。 但是部分学者否认成吉思汗第六次进攻西夏时曾进入过今鄂托克旗地面,甚至认为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阿尔寨地区搞军事活动是无稽之谈。因此,成吉思汗第六次进攻西夏时,是否进入过黄河套内的今鄂尔多斯地方,是否在阿尔寨石窟下过营,如果进入过鄂尔多斯,又从哪里进入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西夏通史》第七章《西夏王朝的衰落和灭亡》第一节中有一幅“蒙古军队进攻西夏线路图”(见附图)。在西夏博物馆展厅的墙壁上,也展示着这幅图。图中分别用不同的箭头标记着蒙古军每次进攻西夏的线路。图上很清楚地看到:第六次进攻,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东路军,从西夏边境要塞黑水城一带入兵,苏不台率领的西路军,先后攻占西夏的沙州、肃州、甘州城,切断西夏军的退路,形成东西夹击战局。据图上标记的线路看,东路军从黑水城一带向东挺进,经过乌兰布和沙漠和贺兰山北麓,进入今阿拉善左旗的敖龙布鲁格苏木、巴音木仁苏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音高勒镇一带后,入据黄河套内的。其中巴音木仁苏木与蒙西镇所在地碱柜,一水相隔,近在咫尺;磴口县与蒙西镇的伊克布拉格嘎查隔河相望。从这些地方跨过黄河之后,可以由北向南穿过布尔嘎斯太沟、千里沟、苏白沟等阿尔巴斯山地要隘,直达阿尔寨、乌仁都西一带。东路军进入阿尔巴斯地区之后,又向西渡过黄河,经贺兰山,直指甘州、删州。这与“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百眼窑地区拔营直趋阿剌筛山(贺兰山)”,“至而与阿沙敢不战,胜阿沙敢不,逼使寨于阿剌筛山上,遂擒阿沙敢不,掳其有褐子帐房,有骆驼驮伏之百姓,使灰飞而尽矣,屠彼唐兀惕(西夏)勇健敢战之士”等记载非常吻合。所以《西夏通史》“蒙古军队进攻西夏线路图”标记的东路军入据河套的进军路线,就是成吉思汗率大军入驻鄂尔多斯,在阿尔寨地区养病的同时,制定灭西夏战略决策的行军线路。(仁钦道尔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