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教造像艺术之美——《出世神韵·青州佛像造像艺术展》联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造像艺术之美——《出世神韵·青州佛像造像艺术展》联想

  有学者称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是宗教艺术。日前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的《山东青州佛像造像艺术展》可以使我们欣赏到中国佛教造像辉煌时期的作品。我记得台湾学者黄永川先生这样评价北魏的佛像艺术:“北魏为后世的雕刻艺术建立了神秘的内涵、庄严的宏规。”另一位学者林保尧先生则说北朝一代的造像世界可用“造作之美,造作之最来赞叹了。”

  几年前青州的部分造像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过,当时我国台湾、还有日本、韩国专门组团来参观,国内许多从事佛教史和雕塑艺术史的专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参观时啧啧称奇。但是由于人们还不熟悉青州,许多普通观众未能走进展厅欣赏这些文物。我们在感觉遗憾的同时,也观察到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只要进了展厅的观众都感觉不错,一有现场讲解都会聚精会神的倾听。的的确确,这些观众不仅在审美中精神得到愉悦,而且在审美中增加了知识,而且是形象地、生动地中国佛教发展史、艺术史的一些知识。因此,我很高兴这次能再次在北京展出青州佛教造像艺术,给了北京和中外观众经历一次美的享受机会,一次了解青州的机会。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这些造像背屏并不完整,许多有臂无手,有的在手腕处还留下一个圆孔,来到近处明显发现无论是端庄的佛、秀美的菩萨,几乎都留下了断裂粘补的痕迹。是谁忍心对顶礼膜拜的佛和菩萨下手呢?手腕上那些小孔又是做什么的呢?心存疑虑的观众很快得到了答案:原来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被史学家称为“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展出的这些佛像主要属于北魏、东魏和北齐三个时期,从石刻题记和佛的造型衣饰看他们的雕造时期在北魏太武帝灭佛以后,应是在北周武帝灭掉北齐,下令在原北齐境内禁断佛、道二教时首次遭此劫难的。再观察一下手腕处的小孔,不难发现这是历史上再次毁损佛像的证明-原来接上的手掌又被毁掉了。沧桑巨变,青州造像向后人诉说了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灭佛的这个短暂插曲。留下了残断的但极具历史价值的艺术品。灯光徐徐,瑰奇华丽,整个展厅构成了一个诱人探询美的艺术境界。

  佛教曾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呈现出一种十分特殊的现象。姜伯勤先生说过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但实际上已不是印度佛教,而是中国的佛教了。事实如此,中国佛教造像的演变轨迹与佛教信仰思想内涵的要求是息息相关的。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一个突出象征就表现在造像艺术上。

  这次展出的造像绝大多数是青州本地所产的石灰岩质的青石像。被纯化了的精神及艺术思想,通过一尊尊造像展现在世人面前,一铺三身的背屏式造像,造型比例适度,人物组合妥切,大气恢宏,富于层次。单体造像中,那些丰满俊秀、雍容典雅的菩萨,面部流露出隐约愉悦的微笑,有人说这是充满了慈善之美,有人说这是散发的亲切、人性的笑,有人说这是神秘莫测的深幽感。我则认为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传统审美观的阐发。崇美、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取向,人们的意愿、追求和宗教热情,不同阶层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共同塑造了存在于他们之中的偶像,使之深达观者的官能和心灵。

  比起菩萨,一尊尊佛陀在单调得近乎刻板的制作程序中显现出来,静静站立,右手曲臂上举呈“施无畏印”,左手下垂作“与愿印”。除了端庄稳重,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当我静下心来,在柔和的灯光下,在远离展品一米开外欣赏时,突然生发出一种如临其境遥遥不尽之感。北朝时期这些闪耀着神秘的灵光,注入了神圣法力而被顶礼膜拜的佛,表情为什么如此丰富和亲切?有的怡适清雅,有的平淡天真,有的圆润丰满。这些激扬着活力,呈现出恢宏博大气度的石雕,你能说他们没有生命吗?此时此刻,我略为感觉到李可染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真谛了。

  无论是著外衣对领,内衣系带的“褒衣博带”的佛,还是著薄而贴身,褶纹稠叠的“曹衣出水”的佛,尽管前者被认为是受南朝士人流行款式的影响,后者是天竺佛教的形像,但他们都是在中国本土制造的佛,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和审美观念塑造的佛。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精华,创造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风格,这就是魅力所在。有学者说青州北齐佛像走上了以体造型的新路,改变了此前重在以线造型的风格。我则认为是心灵、是意境改造着形体,设计文化的依附性在这里凸现出来,它离不开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能透过这些佛教造像去追寻那独有的文化情致吗?我想只要你们特别注意一下他们的眼神描绘,答案是肯定的。(原历史博物馆馆长 孔祥星)

 
 
 
前五篇文章

浅谈雕塑艺术中佛教造像的鉴定方法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特色

佛教在商业中的反思

阿底峡尊者略传

“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学

 

后五篇文章

胡立新居士谈——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特点及流变

原始佛教的宇宙观

我国佛教文化史上的丰碑

冯骥才与山西绵山神佛造像

罗家洞:黄河西流赤壁 密宗双修圣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