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水是心灵的镜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水是心灵的镜子——江本胜

  人由水构成,了解这一点是认识整个世界的关键。只要从这个角度综观我们周边的世界,我们就会看到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风景。

  人类所编织的无数的史诗,可以说都是通过水所映照出来的一段段的故事。人类社会就如广阔的大海,我们以各自的姿态滴落其中,便是参与了社会的运作。

  我希望将水中所蕴涵的信息告知更多的人,于是决定把我拍到的水结晶照片拿去出版。出版后的书虽然只是沧海一粟,却出乎意料地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并逐渐形成更大的波澜回返到了我的身边。

  那本摄影集出版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照片的6年后,也就是1999年。之前,我所拍摄的大量的照片始终只能沉睡在我的办公室的角落里。

  在我为了摄影集的出版而整理这些照片时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些水结晶的照片已经写就一段段非常美妙的故事。照片上的每一片水结晶,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并组成了一首首壮阔的史诗。

  而我开始有将这些照片以摄影集的形式出版的想法时,马上把我的这一想法告知了好几家出版社,但都没有得到很理想的答复。然而这依然没能动摇我出版这本摄影集的信念。

  最后我决定以我公司的名义自行出版这本摄影集。可是进入实际销售这一步骤时,遇到了一个困难,那就是因为我没有加入到出版流通的行列,无法将书在书店上架销售。

  虽然我心里很苦恼,却别无他法,只好将已经接受了别人预先订购的数百本书亲自包好,邮寄出去。

  那些摄影集刚寄出去没多久,我发现事情有了变化,那就是预购过书的人又开始来邮购了。就是说,买了这本书的人,又将其介绍给朋友和一些相识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知道了这本书。于是,他们受朋友委托,5本、10本地来购买了。这就有点儿像水面上荡起的涟漪。

  因为想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这本摄影集,我还特地让翻译公司在说明文字的旁边加上了英文。拜此之幸,该书有机会呈现在海外人士面前。当然,这全都要归功于这本摄影集的英文翻译--阿维汉特静子女士,是她不断将它寄给她在欧美的朋友,让这些海外人士看到了它。没过多久,为这本摄影集而感动的人们开始向我发出热情邀请,希望我能到他们那里去演讲。

  于是,从瑞士开始,我有幸将这些水结晶的照片陆续介绍到了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

  我想我真的是碰上了一个绝佳的时机--人们正在从这个混沌世界中寻求出路。虽然我所出版的这本摄影集微不足道,但它却将极有意义的一滴水,注入了这个世界。

  这些照片,有的曾经收录在我以前出版的《水知道答案》中,有的则收录在它的续集《水知道答案2》中,也有一些我最新拍摄的作品。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体会水在阅读文字、看到照片,以及听到音乐时所发生的奇妙变化。

  我出版的摄影集在日本以及世界各地传开之后,得到了很多反馈意见和感想。换句话说,我所激起的小小涟漪最后却出乎意料地引发了巨大的波澜。

  人的意识或语言所具有的能量,能够通过水结晶,以人的肉眼可见的形态显现出来,这件事令许多人惊讶不已。在过去,诸如此类用语言或思想改变水或其他物质的性质的想法,都常常只是被归入宗教或者哲学的范畴。

  但此刻,相信许多人都有了与我一样的感受,那就是在水结晶的庄严姿态中,蕴藏着世界上所有存在着的美。相对地,根本无法形成结晶、甚至只呈现出扭曲状态的水,则暴露了长期隐藏在人们心底的黑暗。

  我在演讲时,经常会放映一些水结晶的幻灯片,每个人的反应都大不相同。有的人因为太出乎意料而惊叹不已,有的人还会感动得落下泪来。谁又能想到,一滴水竟能在人的心里激起如此多的涟漪呢!

  邀请我到瑞士,并策划了那里的演讲活动的马妮爱拉·金姆女士,在看过摄影集后说出了这样一番感受:

  "水结晶的照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们的肉眼看得到。且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的意识得以快速的觉醒与飞跃。对于我们所经历与感受到的一切,因为有眼见为证,从而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而一位日本读者在寄来的明信片中这样写道:

  "通过这本摄影集让我认识到,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还是大自然生命力的一种展现,并具有净化的功能,以及抚育万物的神秘力量。看到人的心理波动让水结晶发生的变化,让我感觉到人的心灵与语言的重要性。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一份珍贵资料,它令我感动!"

  水结晶在一瞬间就如此地捕获了人心,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这是因为其中隐藏了解开宇宙之谜的关键,同时为人类该如何在这个宇宙中生存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

  水是心灵的镜子。为什么水可以映照人的心灵呢?而人类的意识又是什么?在具体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请各位了解下面这些事实。

  万物是通过波动而存在的,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波动,并且各自拥有一定的波长,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波动。

  这就是我所有实验的前提。而我在不断研究水的过程中也发现,这同时还是宇宙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理。

  上面涉及到的关于万物都在波动的观点,用语言只短短一行就能表达完整了。但对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说法的人,或许还是很难理解。

  "世间的一切都在波动?眼前的桌子、椅子、自己的身体,眼前所见到的一切都在波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的确,若单是相信人的触觉所触摸到的物体的实感的话,告诉他说,其实内外都很坚实的木材、石头、水泥等物体都在波动,真的会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在量子力学等科学领域,物质的波动是一个常识。如果将物质一一细分,其实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一切都是粒子与波动的不可思议的世界。

  假如你将自己的身体设想成一个极其微小的个体,并准备开始去探索宇宙形成的奥秘的话,就一定能明白,世间万物不过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而已。其中的原子通过电子的数目与形状,维持着其固有的波动。

  无论是什么东西,它的原子世界都不是密实得毫无缝隙的,它随时围绕着原子核作着波动。

  所有的物体均通过波动处于非静止状态中,并以超高速的频率不断循环往复。《般若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换言之,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种真实,肉眼所不见者,却常常就是真实的存在。

  过去释迦牟尼的这句谜一样的偈语,现在却很神奇地得到了科学的证明。

  万物肉眼可见,波动却看不见。像下面这种情形或许大家都曾经历过。

  一天和某个朋友两个人正在屋里聊天,气氛愉快而热烈,这时另外一个朋友突然来访。当这个朋友打开门的一瞬间,原本明朗得如百花盛开一样的气氛,骤转直下,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整个房间顿时都被阴暗、沉郁的氛围所笼罩。

  再看走进来的这位朋友,面容憔悴、垂头丧气,怎么看都是一副为了生活而极其疲顿的样子。他到底怎么了?失恋了?工作不顺利?还是他的人生充满了烦恼与困惑?

  至于到底为了什么,就任由各位去猜想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他打开门的一瞬间,为什么房间里的气氛会凝固了呢?

  其实这是因为,人也在波动。每个人都有其各自固有的波动频率,同时也像具有接收器一样,能接收外来的波动。

  对人生感到悲观的人,就会发出悲观的波动频率;对一切都能欣喜相对的人,就能发出一种欢喜的波动频率;爱上他人时,会发出爱的波动频率;做了坏事时,所发出的波动频率往往充满了黑色的邪恶。

  自身可以波动的并不仅仅限于人类,某些事物及场所同样能发出波动。就像在某一地方开店,就会生意兴隆,是因为那地方总是被幸福的气氛所笼罩。说到这里,不禁使我联想起经常听到的有些宝石会给主人带来不幸的传闻。

  不只是物质,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都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当大气内部的能量发生某种变化时,就会引发雷电或台风。虽然其剧烈的能量转换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但换个角度想,那也未必是件坏事。假如雷电或者台风能把地面上累积的负面能量一扫而空的话,倒也是件值得感谢的事情。

  从这方面去考虑,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祭奠了。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穿着华丽的衣装又唱又跳时所发出的明快而高昂的频率,肯定能使原来凝重的负面能量因此而灰飞烟灭。

  万物皆能发出波动,并有其固定的波动频率。了解了这一点,相信除了能让你更加深刻地感知世界,还能令你在面对过去与未知的未来时,一改压抑在你意识底层的忧郁,通过新的发现与感动,为你的人生增添瑰丽的色彩。

  既然万物都能发出波动,那么也必然能发出声音。

  不过我们未必能听到所有的声音。也许少数人拥有能听见树或者花草之间的对话的能力,但绝大多数人的耳朵却听不见植物所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比较稳妥的说法是,万物所发出的每一种波动,都能被置换成各自不同的声音。

  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大约在15~20000赫兹之间。所谓赫兹就是指一秒钟所波动的次数。只能听到这个范围内的声音其实对我们很有益,如果能听到所有的声音的话,恐怕夜里我们就很难入睡了。

  自然界的构成真的可谓非常神妙。有声音,就有倾听声音的高手--那就是水。

  为什么水听到音乐,其结晶会发生变化呢?还有,为什么听到声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呢?这一切都因为有"波动"存在,还因为水对万物所发出的波动都非常敏感,它能将那些波动一一如实地复制下来。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波动。音乐所拥有的波动频率,是在人的耳朵最乐于接受的范围内。连佛教仪式中的诵经,都通过开口发声,产生出一种有治疗作用的波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释水看了文字后其结晶所产生的变化呢?那是因为写在纸上的文字本身就会发出一种固定的波动频率,而水能够感知到这种频率。

  水可以忠实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发出的波动频率,然后通过我们肉眼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视为一种波动,并将这种波动给它留下的"印象"具体表现出来。

  而语言到底又是什么呢?据《圣经》记载,宇宙在创造万物之前,"语言"就已经存在了。

  我从来不认为语言是人创造的,而觉得是人类从大自然当中学会了语言。

  远古时代,当人类还生活在蛮荒中时,或许为了自己的安全,通过倾听自然界中种种事物所发出的波动及声音,以确定是否有危险临近,才慢慢学会了自己的语言。

  轻拂而过的风声、潺潺而流的水声、动物漫步草丛的脚步声……人类可能通过辨别这种种声音,然后用嘴唇和声带模仿这些声音,并与同类之间相互传递这些信息,这就是人类语言的最初雏形。或许他们当初只能使用两三个最简单的音,但随着文明的进步,积累了更多经验之后,语汇量也渐渐丰富起来。

  那么语言又为什么因国家及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关于这一点,同样可以用语言源于大自然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人类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当然就有差异。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环境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灼热的沙漠、气候多变的欧洲、闷热的南亚小岛,这些环境迥异的地方所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拥有的声音就相当丰富,从而用来表达大自然之灵动的语言也异常确切与多样,以象声词为例,就有"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无论是哪种语言,当水看到"智慧"后,其结晶都非常整齐而美丽。

  图片依次为上图智慧(中文)、中图wisdom(英文)、下图weishieit(德文)。

  无论是日、英、德任何一种语言,当水看到"谢谢"后,其结晶都非常整齐而美丽。与此相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只要是看了带有辱骂及攻击性的,例如"浑蛋"等字眼的水,便都散乱得无法形成结晶,而且样子还惨不忍睹。

  这或许是因为,就如《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所提到的那样,在太古时代,人类曾经使用同一种语言,还可以进一步说明,虽然地域及自然环境存在着差异,但大自然的基本定律却恒久不变。

  我所拍摄到的水结晶,大都呈现出均等的六角形,我想这是因为,这种能形成结晶的水与大自然所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相一致的吧。而对于人类无视自然定律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及受到污染的自然物,水都无法形成结晶。

  我曾试着拍过东京自来水的水结晶,结果竟呈现出非常可怕的形状。这是因为,日本的日常生活用水都用氯来消毒,使水的结构遭到了破坏的缘故。

  水在结冰后,水分子的排列会非常整齐,并形成串联在一起的结晶体,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构稳定的六角形的样子。但是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违背纯自然的成分,水就无法形成美丽的六角形结晶。

  "谢谢"、"爱"与"感谢"等都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 "圣物",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水在看到这些文字时会呈现出美丽的结晶。

  拥有同样的波动频率会产生共鸣,这就是共鸣的原理。

  更有趣的是,即使波动频率不同,但只要呈倍数,一样可以产生共鸣。用钢琴同时弹出440赫兹的"la"音和低八度的220赫兹的"la"音,我们就能听到非常悦耳的音乐。而这时在音叉上敲出上述两个八度音,都会产生共鸣。

  只要波动频率呈2倍、4倍、8倍,或者1/2、1/4,均能产生共鸣,而且这个数字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也就是说,无论波动频率相差多少,只要是倍数,就可以产生共鸣。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的话,不管两者在什么层次上,它们都存在着共鸣的可能。

  试想,世界上有很多人受到具有高波动频率的耶稣基督、释迦牟尼的影响;同时也有人对那些无视社会规范、活得"奔放而潇洒"的诸如大盗--石川五右卫门之类的人充满羡慕。

  这其实并不矛盾。不同的人就是会与不同阶层的人或事物产生共鸣。有句俗话说,"清浊并饮",也许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更自然,更适合人类。

  那么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爱情,又该如何用波动理论去解释呢?

  爱情也是一种共鸣现象。比如,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波动的世界中可以归为第10级的话,那么自己只能和拥有第10级波动能力的人产生共鸣,或者憧憬着与拥有比自己"高级"的、波动能力为第12级的人相恋。

  我总在想,在这种情况下坠入爱河的话,人所拥有的能力就可能发挥到一种极限。如果一个人拥有10级的才能,却常常只能施展出5级来,这时他若和拥有10级能力的人恋爱,他的能力必定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到10级。若恰好对方拥有的波动能力达到了12级,那么相信他的能力肯定将随之提高。

  所以说,当人恋爱的时候,工作效率就会特别高。人只要一谈恋爱,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周围所处的环境,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改变。这样说的话,那些已经不再年轻、却依然在工作上充满干劲的人,也许是因为无时无刻都在"恋爱"着的缘故吧。

  当然,这里所说的恋爱,并不仅仅局限于世俗意义上的男人与女人的相恋,而是包括了很广泛的人对人的崇拜,以及对他人人格的景仰。

  恋爱能提高波动频率,同时也能让人逐步完善自身。所以请各位,只要活着一天,就不断展开"恋爱"吧。

  与此相反,类似"浑蛋"等语言,也许原本在大自然中并不存在,是人类后天衍生出来的。还有责怪、伤害、蔑视等语言,应该都是人类文明出现之后的产物。

  大自然中理应只有"爱与感谢"的共存。这只要看一眼周围的自然风景便能明白。树与花草互相尊重,共存共生。动物也一样,狮子只有肚子饿了的时候才会攻击其他动物。大自然中既没有在树阴下受不到阳光普照而怨气满腹的花草,也没有企图独享食物的禽兽。

  1989年,美国的科学杂志《21世纪》刊载了一位名叫沃伦·哈马曼的人所写的论文。论文中提到,如果将人体中的有机物质的频率转换成声音,相当于42个八度。若真的那样,我们将最高频率的标准定在八长调的"do"的话,它就会高达570兆赫兹。而1赫兹表示1秒钟波动1次,这也就是说,人体所产生的波动每秒钟高达570兆次。换言之,人类其实隐含着超乎想像的能力。

  42个八度的确令人难以想像,但这也恰恰说明,人类拥有各种各样的频率波动。人体就是一个由不同频率所组成的"宇宙",只是依靠人体本身,就能演奏出一首恢弘的大宇宙交响曲。

  我在谈及波动及波动频率的时候,通常会采用我所独创的"八度理论"。

  何谓"八度理论"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包罗万象的万物之中,所有事物所具备的频率,均能包含在跨越一个八度的7个音符内。

  宇宙是由频率从高到低的不同事物组合而成,就像钢琴上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的琴键一样,只要弹奏上面白色的琴键,八度音中的音符即能流泻而出。

  其中一个八度的"do"和第二个八度的"do"之间的波动频率相差两倍。但是相差两倍的波动频率,同样都由"do re mi fa so la si"这7个音符"构成"。这也就是说,只要重复这7个音,就可以表现从极高到极低的音域。

  那么将所有的波动频率都转换成声音的话,会出现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首先主要会产生一种共鸣现象。同样的波动频率就会产生同样的共鸣。用音叉做个实验,你很快就能明白了。音叉是一种U字形的器具,击打其金属部分就可以发出声音来,通常用于乐器或者合音的调音。

  对着音叉敲出440赫兹"la"音,然后让另外一种发声器同样发出440赫兹的"la"音时,音叉就会产生"嗡嗡"的声音,这就是共鸣。

  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东西,只要一方发出声音,另一方就能产生共鸣。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以类聚,指的就是这种具有相同波动频率的东西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共鸣"。

  如果平常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这种共鸣现象随处可见。

  走在大街上的狗看到其他动物往往无动于衷,但是道路的另一侧也有一条狗的话,它就会很敏感地作出反应。此外,还有一些狗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以及沿街叫卖的喇叭声时,会大声狂叫,这都是一种共鸣。

  反观人类也是一样。具有同样波动频率的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吸引,从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不同类型的人,不管距离再怎么近,彼此也会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有一个你讨厌的人试图接近你,其实说明你与他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鸣的。

  日本武士道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换言之,就是不与你的敌人产生"共鸣"。而经过比试后获得胜利,毕竟还是与敌人产生了某种"共鸣",所以层次要略逊一筹。

  "波动"与"震动"不同,彼此之间如果没有共鸣的话,肯定会越走越远,因为我们无法接受与自己不是"同类"的人。

  自然界中的诸多事物,大多只能发出固定的波动频率,就像所有的麻雀所发出的叫声都千篇一律(虽然就麻雀本身而言,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不同),猫狗的叫声也并无太多的变化一样。

  相对于它们,人类可以自由地唱出"do re mi fa so la si"来,甚至还能创造出更多优美的旋律。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吗?

  惟有人类可以和自然界中的万物产生共鸣;惟有人类可以和宇宙中的万物展开对话,赋予它们能量,并从它们身上获取能量。

  但这一切却因为想法的不同,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如果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的话,那他就会把破坏自然的能量,全都散播到世界上。

  地球如今之所以会如此脏乱,都是因为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一味地贪图生活的便利,贪婪地追求生活的奢华所致。在人类的生活里,创造出了所谓消费社会,从而极度地威胁到了自然环境。

  此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认为,人类已经走到了需要彻底改变意识的转折点。既然人类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产生共鸣,那么我想就一定能架起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桥梁,不再污染自然环境。要对整个世界发射出什么样的频率,要让地球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星球,这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

  那么你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

  只要心中充满爱与感谢,值得我们去爱与感谢的事物就会源源不断地降临,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充满幸福与健康。如果我们人类发出的只有怨恨、不满或者悲哀的波动,世界又将如何呢?想必,人类从此会越发深陷于仇恨之中,最后堕落到灭亡的地步吧。

  要选择什么样的世界,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可能全在人们的一念之间。

  文/江本胜

 
 
 
前五篇文章

《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出版之意义

阿格旺波零星传记·生起信心良药

八大法行的历史简介·信莲盛开之太阳

毛泽东游沩山

释迦真胜 禅茶一味么

 

后五篇文章

面对新环境适应新环境

略谈中国汉传佛教雕塑与佛教传播

原创佛教壁画“功夫在诗外”

唐卡收藏喜与忧

画佛学佛 学佛画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