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经看早期佛教壁画 |
 
从佛经看早期佛教壁画 [邓宜阳] 佛教艺术是伴随着佛教的诞生而出现的。我们至今没有发现佛陀在世时的佛教艺术品,佛教壁画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我们可以通过佛经追溯当时的一些情况。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七》载,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 “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庄饰。”即往白佛。佛言: “随意当画。” 闻佛听已。集诸彩色并唤画工,报言:“此是彩色可画寺中。”答曰: “从何处作?欲画何物?”报言:“我亦未知。 当往问佛。”佛言:“长者, 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 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 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檐下画作本生事;佛殿门傍画持鬘药叉;于讲堂处画老宿苾刍宣扬法要; 于食堂处画持饼药叉; 于库门傍画执宝药叉;安水堂处画龙持水瓶着妙璎珞;浴室火堂依天使经法式画之,并画少多地狱变; 于瞻病堂画如来像躬自看病; 大小行处画作死尸, 形容可畏;若于房内应画白骨髑髅。”是时长者从佛闻已,礼足而去,依教画饰既并画已。 当时舍卫国有个大臣须达多,因为他常常布施给鳏寡孤独,所以大家叫他“给孤独长者”。他想买个园子来供养佛,请佛来这里说法。他找来找去觉得只有祗陀太子这个园子最合适,于是向祗陀太子表明想买园子的意图。祗陀太子并不想卖,就说: “如果把这园子的地上铺满金砖,我就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对请佛说法特别虔诚,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拿来变卖了,总算用金砖铺满了这个园子。祗陀太子本来以为只是句玩笑话,事已至此,他只好对给孤独长者说: “虽然你用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可是在有树和房子的地方你没有铺满。这样吧,这个园子是你供养佛的,这些树和房子就是我供养佛的吧。”所以,这个园子就叫“祗树给孤独园”,也称“祗园精舍”。后来佛陀在这里讲经说法达25年之久。 给孤独长者施园之后想: “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庄饰。”于是去请示佛陀。为了宣扬法要,佛陀还是同意在祗园绘制佛画,并明确指出在什么地方绘制什么样的内容。 从所绘的地方来看,有寺门两颊、檐下、佛殿、讲堂、食堂、库房、安水堂、浴室、瞻病堂、厕所等等。所绘内容非常丰富:有本生事、执杖药叉、持幔药叉、持饼药叉、执宝药叉、苾刍、龙众、如来、死尸、髑髅以及地狱变相、五趣生死之轮等等。 所画本生事是指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化为国王、婆罗门、商人、动物等所行善业的种种故事,情节生动,用以教化众生。常见的本生故事有:九色鹿王行忍辱、萨捶王子舍身喂虎、尸毗王以身贸鸽、月光王以头施与婆罗门等等。 在瞻病堂绘的是如来躬自看病的画。佛教认为,疾病是八苦之一,直接影响众生的身心, 佛陀为了解除众生的痛苦 而 出家。佛陀不但讲解佛法, 为众生治心病;而且还亲自为众生治身病,向众生普及医药知识。佛陀把“医方明”归纳为“五明”之一。在《大藏经》中,涉及医药的经论达400多部。 修不净观时需观髑髅(即骷髅)或死尸,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苦、空、无常的观念。忏云老法师在开示修不净观时说:“一起欲念,马上观骷髅骨。观其不净,清除杂念,生起出离心。”五趣生死之轮,指小乘佛教的天、人、畜生、恶鬼、地狱这五道生死轮回。大乘佛教增加阿修罗成为六道轮回,用于教化众生要精进修学佛法,早日脱离生死轮回,才能彻底去除苦厄。从所绘五趣生死之轮,可以看出佛陀当时正在弘扬小乘佛法。可见在佛陀初入祇园精舍时讲授的是小乘佛法。 《天使经》讲因果报应理念,若造恶业必受地狱之苦。佛教经典中多处出现对地狱的描绘。 《天使经》中讲到六种地狱,其中大地狱,又译为无间地狱或阿鼻地狱,是佛经中最厉害的地狱。地狱变是根据佛经而描绘地狱的画图。 彩画中多处绘了药叉,有执杖药叉、持饼药叉、持鬘药叉、执宝药叉等等。药叉是梵语的译音,也译为“夜叉”、 “野叉”,原义为勇捷。本是印度民间崇拜的一种小神灵。在佛教中作为守护神,列为天龙八部之。 大神通变是指根据佛陀修持大神通的故事而绘制的画,用以教化修持禅定的方法。佛教认为,修持禅定可以达到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这五神通;进一步修持达到漏尽通,断除一切烦恼惑业,永远脱离生死轮回,就可以达到佛的阶位。 龙为守护佛法的八神(天众、龙众、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喉罗伽)之一。佛经中的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概念不完全相同。佛经中的龙能兴云布雨,能解众生之热恼,是吉祥威严的象征。 从这段经文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在世时,就已经有了佛教绘画。在当时因为佛陀不主张个人崇拜,佛画的绘制是十分慎重的,要在什么地方绘,要绘什么内容都要请示佛陀。佛陀一生的事迹很多,在整个祗园精舍所有的绘画中,绘有佛陀的形象画只有一幅,即如来在瞻病堂躬自看病的画。这幅画很可能是第一幅描绘佛陀形象的壁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