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 七佛雕像为北魏先祖 |
北石窟 七佛雕像为北魏先祖 被人们称之为黄土高坡的陇东,却隐藏不少石窟。汉唐以来陇东开凿的石窟寺和石雕像群达69处之多,其中开凿于北魏永平年间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庄浪石窟、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保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莲花寺石窟、石空寺石窟、石拱寺石窟等等。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以黄土深厚而闻名,那些黄土中的石窟是如何开凿出来的?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国后,人们从陇东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上发现了中国诸多艺术的源头?今天,人们在那些石窟中还能发现什么呢? 近日,记者赶赴庆阳走进北石窟寺,采访考古专家和石窟寺的守护者,寻访隐藏在黄土高坡深处的故事。 走进佛教殿堂 我们最先到的是北石窟寺中最大的一个窟。它就是人们所说的 165窟,为北魏时开凿,是北石窟寺的第一座石窟。它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在永平二年(公元 509年)开凿的。 这座窟坐东面西,一走进洞窟,我们就被其规模所震撼。8米高的佛像,站在一米多高的祭台上,与殿堂中朝拜的信徒,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们这些平凡众生,感到生命是如何的渺小。 甘肃省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宋文玉所长介绍说,165窟居于主窟群中部,高14.50米,宽21.70米,深15.70米,面积达340多平方米。施工的工匠们打破了当时流行的中心塔柱式石窟造型,大胆采用了拱形支撑和三角形稳定等原理,开凿了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佛殿式的石窟。这种造型的石窟,让来此朝拜的信徒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对比的压力,让信徒感到“佛法无边”。 令人赞叹的是那些高大的佛像。165窟内正壁和左右壁雕凿 8.00米高的七尊立佛。这七尊佛像面相方圆,嘴唇厚重,两耳垂肩,体魄雄健,带着北方少数民族气质特征。而在前壁两边雕凿有 5.80米高的两身交脚菩萨;同时佛与佛之间还雕凿有 4.00米高的胁侍菩萨十身;窟门内南北两侧雕凿有 3.05米高的乘象菩萨和 3.10米高的三头四臂阿修罗天造像,所有的造像无不表现出北魏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特色。 北石窟寺与平凉泾川南石窟寺同时开凿,现存窟龛 296个,石雕造像 2126身,碑碣8通,壁画 69.7平方米,题记 150方。在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文玉先生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 165窟是北石窟寺最大的一个洞窟,也是最为精美的洞窟。 七尊佛像背后的谜团 有关专家介绍说,建立北魏的鲜卑族拓跋部,最初活动于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过着游牧生活。西晋末年,拓跋部分为三部。公元 307年,猗卢统摄三部,控弦骑士四十余万。猗卢因帮助西晋抗击刘聪、石勒,被晋封为代王。公元 316年,猗卢被杀。从此,拓跋部落四散,又陷于纷乱之中。公元 338年,什翼犍即代王位。拓跋部“始置百官,分掌众职”,国家机构逐步完备,什翼犍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战争,虏掠数以百万计的牲畜和人口。公元 376年,苻坚征服了拓跋部。什翼犍被杀,部落离散,余众被分为二部。公元386年(魏登国元年),什翼犍之孙拓跋乘前秦瓦解之际,在盛乐称代王,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创建北石窟寺的奚康生北魏宣武帝时期的一名武将,能征善战。十几岁开始投身军队,东征西杀,由一名中下级军官,逐渐升到了封疆大吏,甚至成为北魏王朝的“救火队”,哪里有危机就被调到哪里。他担任泾州刺史的原因也是,泾州爆发了僧侣叛乱,地方部队不能控制局面,朝廷只好将奚康生调来。奚康生在泾州平定了沙门刘慧汪叛乱后,为了安定民心,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政权,创建了北石窟寺和泾川的南石窟寺。 无论奚康生当初开窟建寺的动机如何,但从这些洞窟的修建背后,我们能感觉出当时普通百姓崇拜佛教的虔诚之心。南北石窟的开凿,给我们见证了北魏时期陇东黄土高原上的佛教信仰,也从一个侧面给我们展示了庆阳的黄土文化。 整个北石窟寺背靠董志塬西侧的覆钟山,面临蒲河水,西来的茹河在窟前汇入蒲河向南流去。蒲河的西岸是镇原县的居士沟,沟南有鸡头山,沟北是大坡山,为北石窟的天然屏障,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行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人们非要在 165窟修建七佛呢?七佛在佛教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含义呢?他们真的是为宣传佛教修的洞窟吗? 关于七佛来历是这样的,佛教为宣扬其历史悠久,声称在佛祖释迦牟尼之前就有成佛的圣者。其前六代的佛名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逊佛、拘那含佛、迦叶佛,连同释迦牟尼佛共七佛。 宋所长介绍说,七佛图和七佛造像题材,全国早期开凿的其他石窟也有实例,然而完整意义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伟、最有代表性,为以后七佛窟的兴建开创了先例。 “在北朝的石窟造像中,七佛为常见的题材,特别是甘肃陇东的南、北石窟寺和陇南的天水麦积山中,七佛的造像非常普遍。七佛中除释迦牟尼佛之外,其余诸佛,均系传说中的人物”。 整个十六国、北朝时期,人们都喜欢塑造七佛。佛教认为,一世一劫只有一佛出世教化众生。所以,七佛就代表着七世。有人认为,七佛的流行包含着当时社会上对祖先的追溯。而在佛教中认为,“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间”。佛经中的七佛,不但能“宣说法教”,“照明于世间”,礼拜七佛还能解除众生的一切生死痛苦。不管怎么说,当时统治阶级开凿佛像的目的是为了麻醉普通老百姓,让他们逆来顺受,安于现状。 七佛为北魏先祖 在北魏时,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股开凿洞窟的热潮,这中间自然少不了帝王将相。在北石窟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对七佛石造像的来历,还存有另外一种说法。 不论是南石窟寺,还是北石窟寺,其主体雕像都是七佛,这固然是当时社会的流行,但是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有专家认为,奚康生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所有的重大行动都是经过中央政府批准或者授意的。泾州作为北魏宣武帝胡太后的家乡,人们自然要照顾几分,而这位胡太后在中国历史上以崇信佛教而出名,显然奚康生修建石窟得到了胡太后的默许或者支持。否则,一个地方官吏不可能动用如此大的财力来进行石窟寺的修建。 早在北魏初期,人们修建云冈石窟时,佛像就是按照北魏皇帝的几位祖先面貌雕凿的。还有人欲盖弥彰说“非是拜皇帝,乃礼佛而。” 北魏从道武帝拓跋到宣武帝元恪正好七位皇帝,奚康生秉“皇帝即当今如来”之旨意,为北魏七个正式皇帝大造七佛,一则歌颂佛教历史,加强佛教正统思想的传播;二则讨好朝廷,歌颂皇帝功德,安抚民众,巩固北魏统治政权。 因此南北石窟寺的七佛,有可能就是按照北魏皇帝及其六位祖先的模样雕刻,这里其实就是,北魏皇室的家庙。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