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陈沂和他的《报恩寺琉璃塔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陈沂和他的《报恩寺琉璃塔记》

  作者:范金民

  明末南京人周晖称:“报恩寺宝塔有三篇名笔,陈石亭,盛云浦赋,淡园焦先生化缘疏。”…石亭为陈沂之号,云浦为盛时泰之号,淡园为焦竑之号,即澹园。“三篇名笔”是指陈沂记、盛时泰赋和焦竑化缘疏。三人都是明代南京中后期的大手笔。陈沂《报恩寺琉璃塔记》收于嘉靖《南畿志》,该书刻于嘉靖十三年(1534),按照陈沂的仕宦经历和社会声望,是则此记当作于陈沂致仕家居后,也即嘉靖十年(1531)前后。盛时泰为嘉靖时贡生,陈沂去世于嘉靖十七年(1538),盛出名时陈沂大约已辞世。焦弦出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少年时曾向盛时泰请教学问,又与盛之子为幼年之交口’,盛为焦之父执辈无疑,盛以贡生至京师归,未及仕宦即偶染疾卒,焦竑撰写了祭文。万历二十八年(1590)大火,大报恩寺佛殿焚毁,而塔尚存,其时塔向东北方向倾斜,寺僧弘恩化缘修葺,花费了万两银子。当时只有焦竑还健在人世,其修塔的化缘疏大概就撰写于此时。可见三篇名笔不是作于同时,而是不同时代的前后三人所作,只有焦竑之化缘文可能作于万历二十八年大修之时。

  三篇名笔,笔者至今只见过陈沂之记和盛时泰之赋,而焦竑之化缘疏则尚未寓目。兹先探讨陈沂和他的记文。收录陈沂记文的文献颇多,但文字微有出人,今将明清两代的相关文献和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所收罗列,以资比较。

  1、嘉靖《南畿志》卷七《郡县志四·方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24,书目文献出版社,第125页):

  陈沂记 南都城之南有大佛宇,孙吴时云神僧所居,南朝始有寺,因地长干。日长千寺。赵宋改名天禧寺。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名大报恩寺。故有舍利塔。文皇诏天下,尽甄工之能者,造五色琉璃,备五材百制,随质呈色,而陶埏为象,品第甲乙,钩心斗角,合而瓮之,为大浮图。下周广四十寻,重屋九级,高百丈。外旋八面,内绳四方。外之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连大宫后,叠玉砌数级,上为五色莲台座,高拥寻丈。乃列朱楹八面,辟为四门,悬十有六牖于八偶,门绕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具头目手足异相,冠簪缨胄衣带琐甲异制,戈戟轮铎,器饰异执,种种不类。载以狮象,承以棼,井棋翔起,光彩璀璨。覆以碧瓦鳞次,螭头豹尾,交结上下。又蔽以镂槛雕楹,青琐绣闼,于外二级至九级,不设琐闼,惟楹槛皆朱,壁皆黝垩。榱棋则间以玄朱。其花萼旋绕,牖户悬辟之制,皆如初级焉。尽九级之上为铁轮盘,盘上轮相叠起数仞,冠以黄金宝珠顶:维以铁裤,坠以金铃。每级飞橘皆悬鸣铎,明牖以蚌蛎薄叶障之。胃出楹外,凡百四十有四。昼则金碧照耀云际,夜则百四十有四篝灯如火龙自天而降,腾焰数十里:风铎相闻,数里响振。雨夜舍利如火珠数颗次第出入轮相间有声。浮图之内。悬梯百蹬,旋转而上。每层布地以金,四壁皆梯百蹬,旋转而上。每层布地以金,四壁皆极致精巧,眉发悉具,布砌周遍。井拱叠起,皆青碧穹覆如华盖。列牖设篝灯处,若蜗壳宛转,一霭鹊茅出。、门至绝级亦洞敞,首不低缩。出桐槛外,则心神惶怖,不能久伫。四顾群山大江,关阻旁达,无远不在;近观宫城廨舍,陆衢水道,民居巷市,人物往来动息,罔不毕觅。飞鸟流云;常俯视在下矣。

  2.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卷兰十一《聚宝山报恩寺》(五十三卷,明万历兰十五年南京僧录司刊本,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善本,20册本)

  《琉璃塔记》明行太仆卿鄞陈沂南都城之南有大佛宇,孙吴时云神僧所居,南朝始有寺,因地长干,曰长干寺。赵宋改名天禧寺。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名大报恩寺。故有舍利塔。文皇诏天下,尽甄工之能者,造五色琉璃,备五材百制,随质呈色,而陶埏为象,品第甲乙,钩心斗角,合而甏之,为大浮图。下周广四十寻,重屋九级,高百丈。外旋八面,内绳四方。外之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连大宫后,叠玉砌薮级,上为五色莲台,座高拥寻丈。乃列朱楹八面,辟为四门,悬十有六牖于八隅,门绕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具头目手足异相,冠簪缨胄衣带琐甲异制,戈戟轮铎,器饰异执,种种不类。载以狮象,霉以棼枯榇,井棋翔起,光彩璀璨。覆以碧瓦鳞次,螭头豹尾,交结上下。又蔽以镂槛雕楹,青琐绣闼,于外二级至九级,不设琐闼,惟楹槛皆朱,壁皆黝至,榱棋则问以玄朱。其花萼旋绕,牖户悬辟之制,皆如初级焉。尽九级之上为铁轮盘,盘上轮相,叠起数仞,冠以黄金宝珠顶,维以铁解,坠以金铃。每级飞桐皆悬鸣铎,明牖以蚌蛎薄叶障之,器出楹外,凡百四十有四。昼则金碧照耀云际,夜则百四十有四篝灯如火龙自天而降,腾焰数十里;风铎相闻,数里响振。雨夜舍利如火珠数颗次第出入轮相间有声。浮图之内,悬梯百蹬,旋转而上。每层布地以金,四壁皆方尺小释像,各具诸佛如来因缘,凡百种,极致精巧,眉发悉具,布砌周遍。井拱叠起.,皆青碧穹覆如华盖。列牖设篝灯巧虻;若蜗壳宛转,一寂穿出。门至绝级亦滑敞,首不低缩。出橱槛外,则心神惶怖,不能久伫。四顾群山大江,关阻旁达,无远不在;近观宫城廨舍,陆衢水道,民居巷市,人物往来动息,罔不毕见。飞鸟流云,常俯视在下矣。

  3. 康熙七年《江宁府志》卷三十一《寺观·大报恩寺》(原刻本,第20页)编修陈沂《报恩寺琉璃浮图记》都城之南聚宝门之外有大佛宇,孙吴时云神僧所居,南朝始有寺,因地长干,曰长干寺。赵宋改名天禧寺。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而差小焉,名大报恩寺。故有浮图,放舍利光。文皇诏天下.尽甄工之能者,造五色琉璃,备五材百制,随质呈色,而陶埏为象, 品第甲乙,钩心斗角,合而甏之,为大浮图。下周广四十寻,重屋九级,高百丈。外旋八面,内绳四方。外之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连大宫后,叠玉砌薮级,上为五色莲台,座高拥寻丈。乃列朱楹八面,辟为四门,悬十有六牖于八隅,门绕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具头目手足异相,冠簪缨胄衣带琐甲异制,戈戟轮铎,器饰异执,种种不类。载以狮象,霉以棼枯榇,井棋翔起,光彩璀璨。覆以碧瓦鳞次,螭头豹尾,交结上下。又蔽以镂槛雕楹,青琐绣闼,于外二级至九级,不设琐闼,惟楹槛皆朱,壁皆黝至,榱棋则问以玄朱。其花萼旋绕,牖户悬辟之制,皆如初级焉。尽九级之上为铁轮盘,盘上轮相,叠起数仞,冠以黄金宝珠顶,维以铁解,坠以金铃。每级飞桐皆悬鸣铎,明牖以蚌蛎薄叶障之,器出楹外,凡百四十有四。昼则金碧照耀云际,夜则百四十有四篝灯如火龙自天而降,腾焰数十里;风铎相闻,数里响振。雨夜舍利如火珠数颗次第出入轮相间有声。浮图之内,悬梯百蹬,旋转而上。每层布地以金,四壁皆方尺小释像,各具诸佛如来因缘,凡百种,极致精巧,眉发悉具,布砌周遍。井拱叠起.,皆青碧穹覆如华盖。列牖设篝灯巧虻;若蜗壳宛转,一寂穿出。门至绝级亦滑敞,首不低缩。出橱槛外,则心神惶怖,不能久伫。四顾群山大江,关阻旁达,无远不在;近观宫城廨舍,陆衢水道,民居巷市,人物往来动息,罔不毕见。飞鸟流云,常俯视在下矣。

  4.康熙二十二年《江宁县志》卷十四《艺文志下》(《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10册,第1050-1051页):

  《琉璃塔记》陈沂 南都城之南有大佛宇,孙吴时云神僧所居,南朝始有寺,因地长干,曰长干寺。赵宋改名天禧寺。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名大报恩寺。故有舍利塔。文皇诏天下,尽甄工之能者,造五色琉璃,备五材百制,随质呈色,而陶埏为象,品第甲乙,钩心斗角,合而甏之,为大浮图。下周广四十寻,重屋九级,高百丈。外旋八面,内绳四方。外之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连大宫后,叠玉砌薮级,上为五色莲台,座高拥寻丈。乃列朱楹八面,辟为四门,悬十有六牖于八隅,门绕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具头目手足异相,冠簪缨胄衣带琐甲异制,戈戟轮铎,器饰异执,种种不类。载以狮象,霉以棼枯榇,井棋翔起,光彩璀璨。覆以碧瓦鳞次,螭头豹尾,交结上下。又蔽以镂槛雕楹,青琐绣闼,于外二级至九级,不设琐闼,惟楹槛皆朱,壁皆黝至,榱棋则问以玄朱。其花萼旋绕,牖户悬辟之制,皆如初级焉。尽九级之上为铁轮盘,盘上轮相,叠起数仞,冠以黄金宝珠顶,维以铁解,坠以金铃。每级飞桐皆悬鸣铎,明牖以蚌蛎薄叶障之,器出楹外,凡百四十有四。昼则金碧照耀云际,夜则百四十有四篝灯如火龙自天而降,腾焰数十里;风铎相闻,数里响振。雨夜舍利如火珠数颗次第出入轮相间有声。浮图之内,悬梯百蹬,旋转而上。每层布地以金,四壁皆方尺小释像,各具诸佛如来因缘,凡百种,极致精巧,眉发悉具,布砌周遍。井拱叠起.,皆青碧穹覆如华盖。列牖设篝灯巧虻;若蜗壳宛转,一寂穿出。门至绝级亦滑敞,首不低缩。出橱槛外,则心神惶怖,不能久伫。四顾群山大江,关阻旁达,无远不在;近观宫城廨舍,陆衢水道,民居巷市,人物往来动息,罔不毕见。飞鸟流云,常俯视在下矣。

  5.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卷七《集文》(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出版,商务印书馆发行,第61-62页):

  《报恩寺琉璃浮图记》陈沂鲁南 都城之南,聚宝门之外有大佛宇,孙吴时云神僧所居,南朝始有寺,因地长干,曰长干寺。赵宋改名天禧寺。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名大报恩寺。故有舍利塔。文皇诏天下,尽甄工之能者,造五色琉璃,备五材百制,随质呈色,而陶埏为象,品第甲乙,钩心斗角,合而甏之,为大浮图。下周广四十寻,重屋九级,高百丈。外旋八面,内绳四方。外之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门牖,实虚其四,不施寸木,皆埏埴而成连大宫后,叠玉砌薮级,上为五色莲台,座高拥寻丈。乃列朱楹八面,辟为四门,悬十有六牖于八隅,门绕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具头目手足异相,冠簪缨胄衣带琐甲异制,戈戟轮铎,器饰异执,种种不类。载以狮象,霉以棼枯榇,井棋翔起,光彩璀璨。覆以碧瓦鳞次,螭头豹尾,交结上下。又蔽以镂槛雕楹,青琐绣闼,于外二级至九级,不设琐闼,惟楹槛皆朱,壁皆黝至,榱棋则问以玄朱。其花萼旋绕,牖户悬辟之制,皆如初级焉。尽九级之上为铁轮盘,盘上轮相,叠起数仞,冠以黄金宝珠顶,维以铁解,坠以金铃。每级飞桐皆悬鸣铎,明牖以蚌蛎薄叶障之,器出楹外,凡百四十有四。昼则金碧照耀云际,夜则百四十有四篝灯如火龙自天而降,腾焰数十里;风铎相闻,数里响振。雨夜舍利如火珠数颗次第出入轮相间有声。浮图之内,悬梯百蹬,旋转而上。每层布地以金,四壁皆方尺小释像,各具诸佛如来因缘,凡百种,极致精巧,眉发悉具,布砌周遍。井拱叠起.,皆青碧穹覆如华盖。列牖设篝灯巧虻;若蜗壳宛转,一寂穿出。门至绝级亦滑敞,首不低缩。出橱槛外,则心神惶怖,不能久伫。四顾群山大江,关阻旁达,无远不在;近观宫城廨舍,陆衢水道,民居巷市,人物往来动息,罔不毕见。飞鸟流云,常俯视在下矣。《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一。

  陈沂的记文,以如椽之笔。先简单介绍了大报恩寺及塔的来历,接着即详细地摸摹了琉璃塔的形制、结构、宏伟气势,凡塔之高广层级,巍峨气势,外观之瑰丽夺目,设计之工于匠心,装饰之精致讲究,用料之考究,构筑之精巧,佛像之逼真,铃铎之声响等,通篇文字,奇丽流畅,将大报恩寺塔的壮丽景象立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可以说,这是有关南京大报恩寺塔最为详尽精彩的文字,在此之前,只有《明成祖实录》“高庄坚丽,度越前代”和正德《江宁县志》“塔庙之盛,旷古无与为比”。等简略描述,在此之后,除了盛时泰《报恩塔赋》过度夸张性的文字,其余描述或多或少取材于此。可见陈沂之记文,对后世有关报恩塔的形容文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沂的记文,依照成书年代,嘉靖《南畿志》、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康熙《江宁府志》、康熙《江宁县志》,以及1936年镇江金山江天寺僧人校刻本、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等皆曾收录。比较上述各种文献所引陈沂的《琉璃塔记》,嘉靖《南畿志》、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和康熙《江宁县志》是同一内容,康熙《江宁县志》引的是嘉靖《南畿志》或葛寅亮《金陵梵刹志》,而从文字看,又完全同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故当引自此志;而康熙《江宁府志》则是另一来源。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所收陈沂记文.谓引自葛寅亮《金陵梵刹志》,惟未说明是何版本。由上述内容比较可以看出,不是万历初刻本,或许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校勘本,而又与康熙《江宁府志》所载相近。具体比较上述各书异同,约有如下数端:

  一、嘉靖《南畿志》、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和康熙《江宁县志》载“南都城之南有大佛字”,而康熙《江宁府志》载“都城之南聚宝门之外有大佛宇”。笔者以为,陈沂撰写

  此记时,南京为南都,谓“南都”城之南是确切的,故应以嘉靖《南畿志》等所载为妥;又大报恩寺在聚宝门之外,仅谓南都城之南,过于笼统,故应以康熙《江宁府志》所载为宜。

  二、嘉靖《南畿志》、葛寅亮《金陵梵澍志》和康熙《江宁县志》载“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名大报恩寺。故有舍利塔”,而康熙《江宁府志》载“国朝永乐初大建之,准宫阙规制而差小焉,名大报恩寺。故有浮图,放舍利光”后者较前者更为具体确切,似应以后者为宜。

  三、嘉靖《南畿志》载“悬十有六牖于八偶,门绕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和康熙《江宁县志》载“悬十有六牖手八隅,门绕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剐四部大神”,而康熙《江宁府志》载“悬十有六牖于八隅.门缦以曼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门大神”。“八偶”当系梓刻之误,应为“八隅”;绕”字当也系误刻,应为“缦”字。至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所载“县有十六牖于八隅,门缦以陀优钵昙花。壁刻以天王金刚四部大神”,则印刷错误至难以通读。

  四、嘉靖《南畿志》载,“壁皆黝垩”,而葛寅亮《金陵梵刹恚》和康熙《江宁县志》皆载“壁皆黝至”后者当系刻误. 综合上述比较,从具体文字来看,后出的康熙《江宁府志》较之先出的嘉靖《南畿志》、葛寅亮的《金陵梵刹志》更为具体确切。且嘉靖《南畿志》、葛寅亮的《金陵梵刹志>等皆有梓刻之误,而康熙《江宁府志》反少手民之误,因此若以康熙《江宁府志》为准,在所载记文之开头加一“南”字,当更接近陈沂记文原貌。

  陈沂(1469-1538),原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居士。祖籍浙江鄞县,明朝初年,其先人陈瑶者,以医征入太医院,遂家南都。父钢,初为黔阳知县,升为湖南长沙通判。所至有惠政。陈沂生乎成化五年(1469),弘治十四年(1501)中乡试,但会试连续五科不中,直到正德十二年(1517)第六次会试才中进士,为二甲第57名。陈沂既入仕,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与修《武宗实录》,嘉靖二年(1523)礼部聘为同考官。次年,与编修邹守益、修撰杨慎等再论嘉靖帝即位之“大礼”。《武宗实录》成,进侍讲,随充经筵讲官。陈沂讲《孟子》后献言,为大礼议获罪诸臣请命,请世宗皇帝“恩溥雨露,量开天地,无知者均海化育,有罪者并荷包容”。五年(1526 ),诏令翰林官外任以习民事,陈沂授为江西布政参议。在任,随事竭力。擢升为山东左参政。募民耕种,赈荒救饥,捕治钜野一带盗贼,奏免沂、莒等州马种、薪木和运布等繁役,按治郡县,定九等赋则,兴废举作,均体恤民情。在江西时,遇因大礼议而晋身的桂萼。桂说,“恨不能留公讲筵”,陈沂说,无论内官还是外任,都是王臣,本人视议礼戍役诸臣已为叨窃了,若能因公放归,即是公之留本人也。等到任职山东,又遇另一新贵张孚敬。张说 “公毋忧,即召入也”,陈沂回答“东民困甚,公行某疏.胜公德某。”前后两次应对执政之笼络虚意,不卑不亢,颇有风骨,连忤执政之意。久不召入,任为山西行太仆寺卿。陈沂疏请致仕。归家筑遂初斋,杜门著书。嘉靖十七年(1537)六月二十六日,陈沂卒于家中,终年七十岁。 陈沂颖异早见,据说五岁能属对,八岁能摹写古人画,十岁能作诗,十二岁能从事举业,年少时著《孑L墨辩》、《赤宝山赋》等文.传诵人口。会试屡次不中,虽久处韦布,但时名烨然,大学士刘忠、吏部尚书乔宇等当年在南都任职的海内巨瞻,都与其引为忘年交。更与同乡顾磷、王韦,人称“金陵三俊”,其后宝应朱应登继起,称四大家”。陈沂少时好苏东坡诗,人称其笔势澜溢,自号小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归于简古,工画及隶篆。著作丰瞻,有《皇明翰林志》、《维祯录》、《畜德录》、《诲似录》、《献花岩志》、《游名山录》、《拘虚晤言》、《诗谈》等著述,《询刍录》、《遂初斋》、《拘虚》、《石亭》等诗文集。更留心乡邦文献,热心纂修地方文献。正德十年(1515)即应江宁知府之委参与纂修府志,次年成《金陵古今图考》一书。致仕后,又应督学御史闻人诠之聘,纂修《南畿志》,成六十四卷之煌煌巨著。陈沂文章、政绩、德行皆足称道,时人誉为“清修厚德、文藻惠政,合而归之有道仁人”[10],洵为名至实归。

  陈沂与同乡顾磷尤为至交。顾磷自弘治九年(1496)中进士后即与陈沂结交为文友,倾心四十余年,切磋学问,诗文倡和,互相契许,日益胶固.顾磷形容俩人关系“真如兄弟骨肉”。陈沂去世后,顾磷为撰墓志铭,高度评价陈沂的事功德行,详述俩人的交往情谊,称赞陈沂的才华文采;又作《祭陈石亭文》,颂扬陈沂“文如丽锦,行如美玉,德如庆云,量如虚谷,盖四方之特见,非一方之可局”;又为《哭陈石亭》诗,伤心痛悼。陈沂也屡屡撰作与顾磷交往的诗作,在其《拘虚集》中,至少有《和顾华玉朱升之山游次韵》、《顾氏圆》、《与华玉登(上草下金)山》、《雪中呈华玉》等诗篇”。可见俩人交谊之深,堪称明代中后期南京文坛的佳话。

 
 
 
前五篇文章

丽江明代壁画

为何太虚大师到晚年才注意寺僧的经济建设?

雍和宫在“金瓶掣签”制度中的历史作用

思想史上的异域风 佛教如何融入中国

灵麓寺:佛教文化入湘之始

 

后五篇文章

大报恩寺在明清佛教中的地位

佛教瓶颈不是浮华的寺院经济现象

和谐的脚步——星云长老到法源寺演讲

明代士绅编撰佛教方志动机再探

明代佛教方志研究概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