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意斋——记赵朴老的茶室 |
 
无尽意斋——记赵朴老的茶室 李敏生 赵朴初自称“无尽意”居士,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无尽意斋”。 赵朴老曾经说过:我的书斋有一个名字叫做“无尽意斋”。有人问我为什么取这个斋名。我说,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报人民大众的恩。“无尽意”三字是说报众生恩的心意无有穷尽。我是用这三个字来提醒自己、勉励自己,作为努力的目标。 “无尽意”是赵朴老哲学和佛学思想的精髓,体现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寓意深邃。我们的体会只能说是肤浅的理解,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钻研。 “无尽意”说的正是人的思想、观念是无休止的、无限的,这个理念映射在实际生活之中,便是不能自满,并且要超越一切束缚和障碍。无尽意表达了无限进取,精进不息的精神。 赵朴老在遗嘱中写道:“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存,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这是对“无尽意”的深刻解析与说明。赵朴老在这里说明了自然、社会和人是生生不息的,每个人既是有限的存在,又是无限的存在,自然社会和人均是无尽意的。所以赵朴老在遗嘱中谆谆嘱咐,在为他办后事时不要说“安息吧!” 在“无尽意斋”之中,赵朴老展卷读书,或是泼墨挥毫的身影曾时时可见,伴着清幽的茶香,他写下了一首首意味深长的茶诗,为中国的茶文化留下了一笔可贵财富。而那只见证过赵朴老暮年时光的茶杯,如今仍旧摆放在他的书案之上。 赵朴老的这只茶杯不是瓷的,也不是紫砂的,而是一只特制的塑料杯。经年累月,这只原本透明的杯子,已被茶浸泡变成了茶锈色,且里面已布满了细细的、密密的裂纹,因此而显得陈旧。 这只茶杯比普通的茶杯要大许多,它的容积可能是普通茶杯的一倍半到两倍,但它的重量却很轻。赵朴老自称“茶篓子”,他饮茶的量很大,杯子大一些便是很自然的了。 这只杯子的特点是双层的,周边的夹层中置放了多条细细的彩棍。底部的夹层中有一些不固定的、散的、可滚来滚去的如小米粒般大小的蓝色颗粒。 茶杯的外圈有一行小字,但由于多年的磨擦,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根据残留的痕迹,我判断这应该是日文,由此再推断,大概,这杯子是日本友人赠送给他的吧。 赵朴老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介绍,赵朴老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佛教传入中国后,居士一般指隐居不仕之士、佛教居家修行人士、所有非出家的学佛人士。赵朴老就属于居家修行人士,而这小小的“无尽意斋”,就是赵朴老的清修之地。 学海无涯,佛海无边,书香、墨香、茶香,香气四溢——这便是赵朴老的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