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林绝壁的唐代摩崖石窟群 在距离旺苍县城23公里处的普济镇佛子崖,在清江河畔一密林的绝壁上,有唐代摩崖石窟30龛220余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其中有国内摩崖雕刻中罕见的书法珍品、灵塔雕像1座、“裸佛”30尊、“西方三圣”1龛等珍品。 雕刻精美的书法珍品 该摩崖石窟群耸立在普济镇远景村清江河东岸宝鼎罐山脚下密林。百丈高崖下,峭壁如削,石窟依山开凿,自北向南横亘300多米,现存主要洞窟30个,石雕造像220余躯。在最北端离地面7米许的悬崖上,写有“天竺飞来”四个大字,字体属颜体字,字径约2米,笔画粗约30公分,字体遒劲有力、气势磅礴,据题字落款为唐天宝年间郑太守巡检到此书写。专家介绍,该题字可说是唐代遗留的书法珍品。 多姿多彩的石窟造像 石窟自北向南错落排开,最北的1号石窟内,壁上彩绘有释迦牟尼等佛教人物。2号石窟南、北、中壁彩绘有唐僧取经图、观音救难经变、十二生肖经变等,色彩鲜艳、绘法精湛,彩绘壁画保存面积达90%以上。3号石窟为“牟尼阁”,正面本尊为释迦佛,左为弥勒佛,右面为阿弥陀佛赤足踏在人面地神中生出的莲茎上,十分别致奇特,据专家介绍,这在国内其它石窟中十分罕见。4号为观音阁石窟,窟高2.05米,宽1.58米,深0.36米,观音造像肌体丰满,比例适度,衣纹流畅,装饰华美,画面布局严谨,立体感强,经千年风雨剥蚀至今完好无损。5号石窟正面朝南清晰地绘有一佛二菩萨像,其两侧各有一壁画;东西两侧(除东面塌毁三分之二)分别绘有两组壁画,窟顶还可见暗红色的涂层,保存也比较完整。6号石窟内,彩绘的20幅佛像,形神兼备,最小的仅10厘米。 国内罕见的佛教灵塔 7号石窟为灵塔,灵塔雕刻面积约1平方米,左右各有一对称的尖塔,塔高7层;中为2层大塔,每层塔角雕有对称的铃铛,塔顶两面有3对铃铛,灵塔下3级台阶上站着的7佛,象征7级浮屠,对佛教教义作了生动逼真的诠释。整个灵塔雕刻精美,色彩鲜艳,保存完好。专家介绍,这在国内佛像雕刻中实属罕见。 优雅传神的“裸佛” 8号石窟和20号石窟中央雕有观音坐莲台和站莲台佛像,两边均为神态各异的裸佛共30余尊,8号石窟还有釉彩,20号石窟釉彩已经脱落,裸佛或坐、或沉思、或双手抱膝、或正襟危坐、或闭目养神、或双掌合立面露笑容、或头部微偏侧耳聆听,有3尊佛像可清晰的看到其男性生理特征,作品形态逼真,相貌栩栩如生。造像从姿态到面容、到服饰,不含丝毫威严和神秘,流露的全然是纯朴如水的真情。艺术家创造的优雅传神的人物形象,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浓郁气息,令观赏者无不为其高超艺术造诣所倾服。据专家介绍,国内唐代佛像雕刻中,除敦煌石窟发现裸佛外,鲜有所见,其塑造技巧和表现手法,几乎荟萃了魏晋、隋代以后我国佛教造像的风貌,从历史和文物价值来衡量,此处摩崖石刻意义重大。 雍容华贵的“西方三圣”像 29号石窟为西方三圣造像,龛高2. 1米,宽1 .6米,深0.4米,三圣均赤足立于0.5米莲花台上。中佛高1 .8米,中佛上部已毁,下部尚存,其雕刻精细,衣纹线条流畅,袈裟下沿着彩图,规范美观。左右2菩萨高1. 68米,左边观音菩萨面部丰满,体态匀称,造型逼真,近乎世人,其头戴珠冠花饰,身着长袖长袍,胸前配饰璎珞, 风带缠绕腰间,给人以潇洒自然、仪态万方之感,可惜下部已毁;右边为大势至菩萨,浓眉慧眼,服饰华贵,造像略逊于左边观音,腰部已残缺。专家介绍,该龛佛像为唐代佛像雕刻精品。 专家: 打开了研究唐代历史和佛教文化的一个窗口 据文物研究专家广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物副研究馆员杨荣生考证,在三号石窟内的“牟尼阁”,落款有题记,清晰可辨。文曰:“地平县(笔者注:古县名,设今旺苍县普济镇大营坝)员外尉王伟因谪官至此,敬造释迦牟尼佛一铺,愿早平安归。天宝六载六月建造。张季和书。” 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距今1257年。杨荣生介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是唐代的遗物无疑。该摩崖石窟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造像构思独到,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30龛佛像,龛与龛毫无雷同;雕刻精美,窟与窟风格各异。整个布局纵横交错,造像众多,主次分明,大多数保存较为完好,千姿百态的造像艺术,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该摩崖石窟群,石刻的线条、轮廓、字体都是纯正的唐代风格,且部分石窟结构设计奇特,塑像造型精美,其书法、灵塔、“裸佛”、“西方三圣”像在全国石窟中堪称独树一帜,是国内其他地区发现的唐代摩崖造像中前所未有的珍品,可以说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打开了研究唐代历史和佛教文化的一个窗口。 四川政协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