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石窟中的佛尊 |
 
其实,早在响堂山石窟开凿之前,中国佛教造像的雕刻与崇拜就已经分不清是在拜佛还是在拜皇帝了。这个起因是源于北魏时期赵郡(河北赵县)的一个僧人法果。法果曾任僧徒统监。太宗时更是授予忠信侯、安城侯等号。法果提出了“帝既是当今如来” 的主张,拜天子即拜佛,从而大大削弱了佛教的独立性,也使佛教开始依附于统治者,反映在佛教造像上即出现了佛与帝王的合身像。 在响堂开凿之前的几个皇家石窟寺,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就有这样的记载。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16-20窟),就是“沿西方旧有佛像服饰的外观,摹拟当今天子之容颜风貌”雕刻的。《魏书·释老志》也记载有洛阳龙门石窟的开窟目的,“景明初,……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受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影响,响堂山石窟的开凿也对应了北齐高家皇帝的形象。 北响堂北洞、中洞、南洞是北齐开凿的三个大窟。其开凿时间的顺序是北洞中洞稍早,大概在东魏晚期,完成于北齐,南洞稍晚,约在北齐。据文献记载,北洞的开凿就是为了安葬北齐高祖高欢的灵柩,也就是说,北洞对应的是高欢。那么中洞对应的则是高欢的长子高澄,南洞则对应的是高欢的次子北齐文宣帝高洋。有学者曾经提出,这种三窟对应的布局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尊卑礼仪,其意思即说,高欢作为长者应该位居中央,只有位据中央(即中洞)才能显示出他的尊严和地位至高,似乎这样才符合我国的传统习俗。其实非然,在高欢陵葬的选择上,高氏皇室确实是经过一番周密勘察的,这也是高欢死了以后一直“秘不发丧”的原因。据史载,文宣帝高洋曾亲率数十位方伎之士(风水先生)为其父卜宅兆相,选择陵位。最后才选定义平陵。为了迷惑民众,他们选择建造了“假陵”(或称为疑冢)。但在当时选择建造的时候并不存在真假,应该说都是按真的去营造。因此,它们所在的位置按方伎之士的说法应当是“风水宝地”、“位居龙脉”。我们从北响堂的位置来看是符合这一点的。北响堂石窟所在位置四面环山,濒临近水,远离闹市,“山空避喧,承风觉道,海谛难论,水流可闻。”自然环境雅致幽静,这已具备了选择它的基本条件。于是,开“三石室”刻诸尊像。而在位置的安排上,石窟总体设计师接受了外来及传统两方面的思潮。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佛教有关的两个方面。其一,受佛教经典著述的影响。按照金刚界东因说,北方位置属于涅磐之位。其二,受佛教发源地印度的传统习俗影响。佛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它在向外传播过程中一些传统习俗自然也会随之而传,并象佛教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印度的传统上人们认为北方属于高位,是胜方,是受人们尊重的位置;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受中国古代风水术的影响。从北响堂石窟的山势走向来看,很显然是北高南低,那么北方自然成为整个载体的要位。因此作为齐高祖高欢的位居无论从上述哪方面来看安排在北洞是最合适不过的。依次可推中洞应属高澄、南洞对应高洋。 同样,南响堂石窟也暗中对应着北齐的帝王。南响堂现存北齐编号洞窟七座。为上下层结构。笔者在1991年曾就南响堂石窟上下层结构的问题专门撰写过论文。并最早提出了“塔形窟”和“楼阁式塔形窟”的学术观点,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笔者在论文中将南响堂石窟的上下层结构称之为楼阁式塔形窟构造,所谓楼阁式塔形窟即是从石窟布局的纵向结构分析,上下层合为一座楼阁样式,而并非每个洞窟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如南响堂第一窟与上层的第三窟合为一座楼阁式塔形洞窟。第二窟与上层的第五窟并四、六窟合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楼阁式塔形窟。第七窟则为一座独立的覆钵塔洞窟。这样南响堂现存的七个编号窟,从楼阁式塔形窟的角度去分析,实际南响堂也应是三组大窟。即(1+3)窟的组合,(2+5、4、6)窟的组合,以及7号窟。南响堂的开窟建造时间是在北齐天统元年,而自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天保之后到南响堂开窟之前(后主天统元年)这段时间,北齐共历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维四个帝王,其中废帝时间短祚且无多大建树,多不被人们提及。除他以外就剩下孝昭、武成与后主三位。这正好与南响堂三大窟吻合。可见南响堂的每个石窟也对应着皇帝的形象。 关于这一点其实并不难解释,从南响堂石窟的开凿背景和历史上对南响堂石窟开凿者高阿那肱的为人评价即可窥知一斑。 南响堂石窟的开凿营建是有北齐大丞相淮阴王高阿那肱出资的,《滏山石窟之碑》碑中记载,高阿那肱开凿南响堂石窟是由于陪着皇帝出巡,在这里休息,才广舍珍爱之财,为皇帝修建了离宫别馆,“翼帝出京,憩驾于此……遂发发大心,广舍珍爱之财,开此滏山石窟”,显然,南响堂石窟的出现是高阿那肱取悦皇帝的产物,也就是现在流行的献媚工程。而这一点也是符合高阿那肱奸巧性格和低劣人品的。《北齐书》记载,高阿那肱“才伎庸劣,不涉文史,识用尤在士开之下,而奸巧计数亦不逮士开。”北齐书中对和士开的评价是“禀性壅鄙,惟以谳媚自资”,而高阿那肱在奸巧献媚上比和士开还要高明。这样的一个奸臣为取悦皇上,也为了表达自己伪善的忠心,而为皇帝树造形象也就顺理成章了,广大的信众在礼佛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朝拜着皇帝。龙颜怎能够不大悦呢? 北齐也就是在高阿那肱这样的献媚和虚假恭维下走向了灭亡。北齐书有诗评曰:危亡之祚,昏乱之朝。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