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石家庄的宗教建筑:──井陉苍岩山福庆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石家庄的宗教建筑:──井陉苍岩山福庆寺

  潘正公:资料整理

  苍岩山位于石家庄市西南50公里的井陉县境内,自古就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盛名。巧夺天工的悬空寺——福庆寺就座落在苍岩山上。

  福庆寺原名兴善寺,宋乾兴元年改称福庆寺,清道光十二年又称福缘善庆。自创立之后,历代均有增建或重修。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庆寺依山就势分布在苍岩山北侧悬崖峭壁上,离地高度200米,始建于隋代,经历代重修、重建,现有建筑为明、清时代遗物。福庆寺主要建筑有桥楼殿、大佛殿、天王殿、公主殿、经幢、藏经阁、木牌楼等。桥楼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歇山琉璃瓦顶。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琉璃瓦顶。两殿分别建在离地70米和10米高的两崖之间的石拱券上,其他建筑散建在悬崖上,是研究古代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福庆寺的古代建筑,既同以南北中轴线为主体的传统封闭院落式有别,也不完全同于悬空寺一类半倚半悬的山间寺庙。它独特的风格,可概括为崖间就势,涧上飞构,即借山势的险峻,以成殿宇的雄奇;天工、人力浑然一体,静中寓动,使佛门的法力和威严,以形象的“仙界”展示于人间。无论整体布局,还是主体建筑,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福庆寺的建筑坐落,按其空间格局可分为上、中、下三层次。

  下层依次为山门牌楼、山门、钟楼(已不存)、苍山书院、碑房、戏楼(现存基址)、万仙堂、行宫建筑群(已不存)以及西南绝谷360级的“云梯”。

  中层依次为灵官庙、天王殿、桥楼殿、天桥(即复道大石桥)、圆觉殿(亦称大佛殿)、山中栈道、僧舍群房、梳妆楼、关帝庙、峰回轩(又名藏经楼)、烟霞山房(即阎王殿)、子孙殿、先贤寺、大乘妙法莲花经塔、南阳公主祠、猴王庙(今已不存)、南天门、东天门。

  上层依次为公主坟、玉皇殿(今已扩建)、塔林、和尚坟(今仅有个别残石等)。其建筑精华,主要集中在中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门牌楼

  在福庆寺山门外一木构牌楼,由主楼和次楼组成。顶为悬山布瓦敷顶,主楼由四朵九踩斗拱,次楼是二朵五踩斗拱用四根方柱支撑,方柱由铁箍石头固定,并用侧腿围护。主楼挂有李苦禅题的“苍岩山福庆寺”匾额,牌楼保存较好,创建于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福庆寺山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苍山书院

  在山门内右侧,临西峰崖下,建有石涵,其上建有屋宇一栋曰“苍山书院”,为硬山出檐小木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39.70平方米,苍山书院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清代、民国重修。

  这里古柏葱茏,清溪潜迹,虽日午、亦绿荫遍地,古代文人墨客多为其咏唱,并将其概括为苍岩山十六景之一的“书院午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万仙堂与行宫

  万仙堂为一院落,正殿为悬山式出檐建筑,建筑面积67.7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七架梁,没有任何装饰,檐柱上原有倒盘泥龙,今已无存。昔日属“行宫”建筑群的一部分。明嘉靖至崇祯年对行宫佛殿多次重修,因此万仙堂最晚建于明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王殿、桥楼殿、天桥

  天王殿亦称小桥楼殿,坐落在西南绝谷的小石桥上,小石桥横跨在两崖间的峭壁上。为拱券纵向并列砌筑的单孔桥。东西宽16.20米,南北长11.30米,建筑面积48.4平方米,从清代和民国的碑文记载,曾先后两次在其西侧加宽了桥面。观看拱券的跨度东面大于西侧,拱券上的吸水兽和其它雕饰既不对称,而雕造手法亦不相同,西侧拱券上只有兽头和两个天马雕饰,而东侧拱券上整个券面兽头两侧雕满了十分精美的图案,按内容可分为降龙、伏虎等6幅,并以双银锭形的腰铁嵌入拱石,卡住各个相邻两块拱石,东侧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望柱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考其加宽原因,一是为建殿有足够的空间,二是为行人让出通道。

  天王殿

  天王殿没有建在桥的正中。该殿为歇山黄绿琉璃瓦顶的重檐楼阁式大木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正脊蟠龙鸱吻之间,四龙相向而行,中央有狮驮双层莲花塔和高座莲花塔三座,翼角高翘,戗脊博脊均有兽。上下檐均有斗拱,上下檐明间、柱头、转角各出一斗拱,但不尽相同。下檐斗拱纯属装饰殿宇,斗拱为十字拱,拱头雕作龙、凤、象,且上下叠压,十分奇特。上檐明间为斜形拱。柱头拱为五踩双昂拱,昂头为琴面。梁架为五檩三件做法,五架梁,梁与梁之间用短柱。上下檐柱之间用栏额、普柏枋,两山檐柱及前后内檐柱均砌入砖墙内。殿之前后出廊,外檐柱用素面鼓形柱础,前檐平身柱础为束腰形莲花式。外檐柱与栏额间有透雕云龙雀替。雀替剔刻玲珑别致,上涂金彩。西侧外檐柱上挂有草书楹联:“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梁枋上涂有开光形苏式彩绘,左次间后山墙上壁一小门,置楼梯以通上下。

  据立在天王殿的金泰和二年《苍岩山福庆寺石桥记》碑文载,桥与殿同时建造于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明、清、民国都曾有维修。

  桥楼殿

  桥楼殿建在一个与小石桥相同的单孔拱形石桥上,由于所处两崖间距大于小石桥,高度89米故跨度大,且仿赵州桥,筑成敞肩拱桥,桥长15米,宽7.8米,拱券纵向并列,共有22道,拱石大小不一。两侧拱券上各雕有6幅神龙、神兽图案,只有券顶上的两只吸水兽形式不一,且西侧的一只不在正中,两旁的雕饰不对称,显然为后来修补而成。东侧的吸水兽带有两肢,同两旁的雕饰相配协调,并用双银锭形的腰铁嵌入拱石,卡住各个相邻两块拱石。

  桥楼殿属歇山九脊黄绿琉璃相间重檐阁大木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围出廊。建筑面积135平方米。

  桥楼殿

  殿顶与天王殿做法基本相同,黄绿琉璃瓦敷顶,翼角翘起较高,正脊两大吻之间琉璃脊筒上有人骑龙四个,相向而行,中央是狮子驮塔和两个凤鸟;四条戗脊上分别有人骑凤,前后戗兽,垂脊按有垂兽和狮马,四翼角装有兽头,下檐有四条角脊和四条围脊,围脊用琉璃花草敷上,角脊上有一狮。

  上下檐均有斗拱,上下亦不同,做法与天王殿基本一致,上檐明次间柱头、转角各出一朵斗拱,明间和两山墙明间各出一朵斜拱,斗拱为五踩重昂拱,下檐是明间、次间、稍间、柱头、转角各出一朵三龙凤像头拱。上下檐柱与柱之间用阑额、普柏枋。梁架为七架梁,梁与梁之间用短柱。下檐用内外两槽柱,柱础用素面复盆式。内外檐柱用月梁连结,上檐柱同下檐内檐柱作成通柱。外檐柱上有透雕雀替,明间为透雕龙凤,次间梢间为透菱牙子。下檐四角有四根立柱,顶着上檐,使上檐四翼角翘起。殿的前后装修,下檐明间为六隔扇,次间坎墙上安四扇窗,稍间及两山均砌砖墙,上檐柱间为六抹隔扇,檐下额、椽、檩、枋上均有苏式彩绘,绘画内容大多为人物、戏剧故事和花草。殿内装饰,顶部采用明栿和草栿的做法,装有天花。天花的做法:在枋内的空间上用纵横相交的支条搭成正方形的格子,格子上盖木板,木板上绘有色彩鲜艳的龙凤图案。两稍间有楼梯,可以登临楼上。殿内南北壁绘有释迦牟尼及其弟子说法布道及唐僧师徒取经题材。

  殿内柱上涂有苏式彩绘,山墙中檐柱顶端写有一个“禧”字。

  桥楼殿及石桥创造于何时,已无文可查,现存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建苍岩山桥楼碑记》云“不知何时许建桥梁于两壁之间”,“迩来偶遭火劫,顿成灰烬”。现存楼桥殿是康熙初被火焚毁后重建的。桥楼殿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天王殿,堂皇雄伟,被世人称为神工。上原挂有“天下奇观”四字匾额,今已不存。

  天桥

  位于桥楼殿东,长17.60米、宽4.40米,横跨两崖山间,是由16道拱券纵向并列砌筑的独拱敞肩拱桥。东侧拱券石上,有带角的吸水兽,各2幅荷花、士兵举旗图案,还有“苍岩山福庆寺”、“天桥”、“中华民国贰拾伍年拾月创建”字样。东面石上刻“彩虹并驾”。西侧拱券石有荷花、吸水兽、飞机、大炮图案。

  据有关碑文记载,天桥建于1936年,天王殿早于桥楼殿,应为金大定年问,桥楼殿不晚于明万历年间。在桥楼殿西侧拱券伏上发现一通元碑,上有“元至正”字样。据此推断,桥楼殿应为元至清初的建筑。

  圆觉殿

  亦称大佛殿,福庆寺主殿之一,位于桥楼殿南,坐南朝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137平方米,单檐黄、绿、兰三色琉璃瓦敷顶的歇山式建筑,殿顶正脊中央为力士驮塔,正吻为龙凤阴阳面黄绿琉璃吻,整个正脊为黄绿相间的高浮雕龙琉璃大花脊。正脊的力士驮塔塔座上有“康熙口口”题记。垂、戗脊为里花和外卷草,各脊都有兽。

  大佛殴

  该殿斗拱为六铺作三昂计心造斗拱,外14厘米,斗拱后尾出四翘,昂为卷觜,拱为直拱。转角、补间柱头斗拱共计20朵,其中明间有2朵斗拱。该殿有两金柱,其直径大小不一,东柱直径50厘米,柱础为覆盆,西柱直径45厘米,柱础有龙饰。其它檐柱均用砖砌抱。柱与柱间用栏额和普板枋。梁架为七檩大木,用平梁,五架梁,七架梁,明间东西两缝梁架用平梁,五架梁,金柱直通平梁下皮,两次间梁架用七架梁。梁与梁之间用瓜柱,梁下有随梁枋,檩下用两道枋子。殿正面装修明间为落地六抹隔扇,两次间在坎墙上按四扇槛窗,稍间一半檐墙一半槛窗,两稍间的装修尺寸不一。彩画为苏式彩绘,殿内梁架上绘有云龙和夔龙。台基高75厘米,下用当地石头砌筑,上用青条石砌平。明间处垂带踏跺。殿前有一对方一尺的石雕,双狮盘卧,雕法古拙,全国少见。殿之檐挂一道光时的木匾额,上书“福缘善庆”。

  梳妆楼

  建于栈道中段南侧之悬端,属硬山式小木二层楼,为布瓦敷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五架梁无彩绘。据清代雍正时《创建梳妆楼记》载,有本山住持僧人义来、矢志创建,募化十方,遂鸠工于雍正二年秋七月,落成于雍正七年春三月,立石以志。

  藏经楼

  建在峰回轩的绝壁上,为重檐悬山小木式,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占地51.2平方米,五架梁,用布瓦和琉璃瓦敷顶,底层用砖砌墙围柱,上层露柱。台基用石条砌筑。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藏经楼

  关帝庙

  建在峰回轩处,为单檐硬山小木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26平方米,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公主祠

  位于西峰崖间,座西面东,为单檐歇山式大木靠山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瓦顶形式和檐下斗拱与圆觉殿相同。檐下飞头上原挂有风铎(已不存)。周围用一圈柱,五架梁放在前后檐斗拱上,有随梁枋,梁与梁之间有角脊、瓜柱。两端三架梁,粱上用叉手,瓜柱、角北和十字相出的麻叶头斗拱,托着脊檩。檩下有垫板,枋子为三件做法,前檐明间开一石旋门,安朱红木门两扇,石旋门用五块青石条券成,门券上浮雕三龙。次间墙腰处各作圆窗一个,后檐明次间,柱间均安有木框门额,上有苏式彩绘。明间有天花,天花做法与桥楼殿相同,无彩绘。紧靠后檐的山檐下,作三个佛龛,内塑公主及其妹妹的三个塑像,在龛后北头有公主寝宫。

  据碑文记载:公主祠始建于金代,原名妙阳公主真容堂,明代改为真容殿,明清均有重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公主祠与妙法莲花经宝塔

  大乘妙法莲花经宝塔

  该塔位于公主祠南,平面呈六边形,为五层楼阁式仿木实心砖塔,高约10米,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高2.26米,塔身高7米,出五层檐,檐均仿木一斗二升拱,拱上用桃檐枋,拱下普柏枋,每层斗拱下圈饰悬鱼式花边,每层檐角出木角梁,以挂风铎,风铎今已不存。塔的第一层最高,正面辟券龛,门楣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青石匾,上面镌刻“大乘妙公主祠与妙法莲花经宝塔法莲华经宝塔铭”。背立面设对开式方形假门,门楣上有青石匾,镌刻“经塔宝记”。其它四侧面均设有假窗。塔刹今已不存。塔创建年代今已无任何记载,从风格上看不早于金代。

  福庆寺将自然美和人文美融为一体,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整个寺院散布危崖绝壁的崇山峻岭,远眺气势雄伟,颇为壮观。桥楼殿、天王殿、公主祠绚丽的苏式彩绘,线条流畅,施彩精细;桥楼殿、公主祠的清代壁画,保存完整,画工精细;福庆寺的建筑玲珑别致,精巧绝伦,吸引着众多的中外艺术家和游客前来参观。

  资料及图片来源:

  1、《石家庄建筑精览》·梁勇、张献中主编·政协石家庄市委员会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版次/2001年3月第1版·印次/2001年3月第1次。

 
 
 
前五篇文章

佛教寺院建筑规制——地藏殿

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

《古刹凌绝》,九华山上的佛教建筑

故宫及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

宋辽金元的建筑及壁画雕塑艺术遗迹

 

后五篇文章

简论石家庄的宗教建筑(下)

简论石家庄的宗教建筑(上)

从平面结构看十方普觉寺的历史——文物建筑踏查报告

乡土建筑印记——愿瑞安再现水木清嘉

大报恩寺琉璃塔建筑之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