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悟鸡足山 |
 
再悟鸡足山 鸡足山,是一座灵气四溢的佛教名山。正因为有了它灵气的召唤,我一次又一次地靠近它,用整个心灵去感悟它。 之所以喜欢鸡足山,就是在一步一步登上石阶的时候,世俗的烦躁在溪声鸟鸣中,在古木苍苔里,一点一点地消散而去,甚至是登山的疲劳,都能成为一种绝妙的享受。 我不喜欢鸡足山的索道,也不喜欢骑着马上山,更不喜欢看到游客悠闲地坐在滑竿的躺椅上被人抬着上山,看着石阶那么陡,抬竿的人咬着牙关,一脸的汗水,六七公里的山路,想一想都让让人心悸。 我已是第四次上鸡足山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曾经写过一组题为《感悟鸡足山》的散文诗,《金顶晓月》一章中有这样一句:古塔肃立,嫦娥无语。记得那次登山已是深冬,天气很冷。夜宿金顶,凌晨五点便醒来,独自一人立于山颠,享受清冷的月光抚摸,一颗心,就如离尘世万年,距现实千里,一伸手,便抚摸到嫦娥腮边清冷的泪珠。那是我有生以来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次震颤。 真敬仰古人,凭着人背马驮,在那奇险的颠峰,建起如此雄壮的古塔。沉默的古塔,以千年不变的姿势,屹立成一种执着,一种信念。我不相信前生后世的轮回,但我相信感动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在我的心里,一颗千年前的种子,也能生根发芽。 在与鸡足山有关的古人中,我最敬佩的是虚云和尚与徐霞客。虽然只能在历史资料中读他们,但只是一遍,便在我的生命中挥之不去了。虚云和尚为了筹建祝圣寺,徒步走遍东南亚各国化缘筹资。在缅甸化缘时,曾滴水粒米未进打坐七天,缅甸国王知道后感动万分,慷慨为建祝圣寺出资。我无法查证资料是否翔实,但一种信念震撼了我的心灵。徐霞客曾于1638年12月和1639年8月两次登上鸡足山,两次一共在鸡足山住了半年时间。徐霞客一生涉猎史地、行踪飘忽、历览天下,而鸡足山是他一生旅游考察的终点,也是他一生中考察时间最长的地方。徐霞客一生不计名利、勇于探险、持之以恒,而鸡足山也为他的崇高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座山的灵气,不仅仅是源自山本身,只有真正融入了淳厚的人文内涵,山,才真正地成为灵山。而山的灵气,更需要用心灵去感悟。 从无边的遐想和沉思中走出来,我看见三五成群的老人迈着健朗的步子登上山去,虽然有的还背着东西,但他们一路欢声笑语,有的甚至还展开歌喉唱起了山歌。我突然觉得,他们才是真正领悟了山。 欣赏着山中空灵的景致,我仿佛觉得这才是我第一次登鸡足山,一切都似曾相识,却又不曾相见······ 鸡足山,永远都不会让人一览无余。 来源: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