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石钟山十七号石窟:阿嵯耶观音化现梵僧造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石钟山十七号石窟:阿嵯耶观音化现梵僧造像

  此窟中雕刻的是授记细奴逻建立南诏的“阿嵯耶观音”所化现的“梵僧像”。该窟题材最早出自绘制于公元899年现今流落于日本的《南诏图传》“观音化现梵僧南诏立国故事”中。由于其对南诏立国有功,所以在绘于大理国时期、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张胜温画卷》中已被称为“建国梵僧观世音”。

  南诏国为什么要画国史画卷《南诏图传》?我们可以从《文字卷》所录中兴二年皇帝的敕文中得知:

  大封民国圣教兴行,其来有三,或从胡梵而至,或于蕃汉而来,弈代相传,敬仰无异。因以兵马强盛,王业克昌,万姓无妖扎之灾,五谷有丰盈之瑞。然而朕以童幼,末博古今,虽典教而入邦,末知何任为始。誓欲加心供养,图像流形,今世后身,除灾致福。因问儒释耆老之辈,通古辩今之流,莫隐知闻,速宜进奏。敕付慈爽,布告天下,咸使通闻。

  以上敕文说得很明白,中兴皇帝因年幼无知,不知道哪个是最初把佛教传入南诏的僧人,而他又发誓要诚心供养并流传他们的图像,以除灾致福,就发布诏书告知天下有识之士,希望他们不要隐瞒自已所见所闻,尽量把自已知道的事情告诉他。

  中兴皇帝的敕文公布以后,很快就有了回应。《画卷》上的题记说:“巍山主掌内书金券赞卫理昌忍爽臣王奉宗,信博士内掌酋望忍爽张顺。按《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等记并《国史》上所载图书,圣教初入帮国之原,谨画图样,并载所闻,俱列如左,臣奉宗等谨奏”。《文字卷》又云:“保和二年乙巳岁,有西域和尚菩立陀诃来至我京都云:‘吾西域莲花生部尊阿嵯耶观音从蕃国行化至汝大封民国,如今何在?’语讫,经于七日,终于上元莲宇,我大封民国始知阿嵯耶来至此地也。”

  从以上可知:〈〈南诏图传〉〉之出现,就是中兴皇帝的两个大臣王奉宗、张顺根据蒙舍诏建立后,僧人到巍山化斋的史实逐渐被神化,变成了僧人到巍山授记细奴逻父子的故事。蒙舍诏建立,亦被说成是“圣僧入国授记”的结果。于是一本名叫《巍山起因》的书,对圣僧入国授记细奴逻父子的建国始末作了详细的记录。南诏建功立业以后,细奴逻父子崇奉佛教,代代相传,敬养有加。南诏蒙氏还在每年的二月十八日,就是传为僧人乞食授记细奴逻父子的那天,用牲宰祭祀西洱河,以使象征祥瑞的金螺金鱼不被毒蛇所困,从而达到奠定建立霸业基础和息灾除难的目的。

  后来,这一故事在《白古通记》、《南诏野史》、《白国因由》中逐渐演变为在大理地区家喻户晓的《观音伏罗刹》故事。为了纪念观音伏罗刹这一宗教事件,而产生了大理地区被誉为“一街赶千年”的“三月街”民族节。“观音化现梵僧”的故事表现的是外来的佛教通过克服种种困难在大理地区取得统治地位的宗教故事。

 
 
 
前五篇文章

石钟山十六号石窟:大黑天神造像(南诏末期)

石钟山七号石窟:甘露观音造像

石钟山二号石窟:阁罗凤出巡图

石钟山第十号石窟:阿嵯耶观音化现梵僧造像

天梯山石窟之绘画艺术

 

后五篇文章

石钟山十三号石窟:阿嵯耶观音造像

石钟山十四号石窟:佛、菩萨、弟子造像(南诏末期)

明嘉、隆时期佛道思想的日常化(以松江士人何良俊为例)

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

南郭寺的古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