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南郭寺的古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南郭寺的古树

  作者:白尚礼

  古树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文历史和诠释地球气候变化的信息库,是大自然和人类文明活动的结晶,是活着的文物,它不仅起着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损失,将无法挽回。

  天水是我国古树较多的城市,现有古树名木约550株左右,其中现存千年以上的古树达230多株,数量上仅次于江苏扬州,位列全国第二。说起天水的古树,最珍稀和有价值的算是南郭寺的“春秋古柏”,它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中国古树研究界誉为“中国古树的活化石”。

  南郭寺,又名妙胜院,位于天水市城南约二公里的慧音山坳,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因地处城郭之南而得名。南郭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古树参天,苍松翠柏葱茏成荫,殿宇禅院错落有致,既有汉柏唐槐的传说,更有诗仙诗圣的游览题咏。清乾隆十五年曾被敕赐为“护国禅林院”,是享誉陇右的一座千年古刹。

  大凡游览过天水南郭寺的游客,对景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院内那些郁郁苍苍、挺拔俊秀,充满生机活力的古木奇树。在这个山上,既有生长了2500年的古柏;也有生长了1300多年的唐槐;既有300多年生长史且在黄河流域十分罕见的卫矛;还有树龄达300余年、树冠及胸径居全国第一的龙爪槐,这些多姿多态的稀有树种,见证了这座古城千年来的风雨历程。

  在南郭寺西院大雄宝殿庭院内,有一青砖砌成的长方形花墙,围护着一株形态龙钟的古柏,树身分三枝,分别向南北横逸斜伸,这便是南郭寺最有名的一景——“南山古柏”。它与“麦积烟雨”、“仙人送灯”、“玉泉仙洞”、“诸葛军垒”、“石门夜月”等景观互相映衬,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秦川八景”而为世人称道。

  南郭寺“南山古柏”,学名“侧柏”,属常绿乔木。早在唐代时,诗圣杜甫流寓古秦州在《山头南郭寺》的诗中对其就有所描写,并题咏它为“老树”。诗仙李白五言无名律诗最后两句“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中也将它称为“古柏”。

  究竟它古老到什么年代呢?1987年秋,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古树研究专家专程来天水考察此柏,通过C14测定古柏树龄在2300年—2500年间,它的初植年代与孔子生年差不多,所以又可以称它为“春秋柏”。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除了陕西黄陵的手植柏,相传是轩辕黄帝当年亲手所栽,属我国有记载最早的柏树外。“春秋古柏”算是当之无愧的“稀世珍宝”,这棵全国罕见的“文物树”不仅是天水历史名城的象征,也是天水古老文化的象征,更是天水沧桑不老的象征。

  2010年6月21日,在南郭寺景区举行的地球村1号风水树汉字生态文化景点授牌颁证暨植树风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仪式上,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国际环保研究会副会长张鑫元女士、地球村环保志愿者瑞典联络官伊莎女士代表国际环保研究会地球村环保者联盟、世界华人研究中心风水树研究所、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地球树下网等组织,向南郭寺景区授予了“春秋古柏世界生态文化双遗产景点”证书。至此,“春秋古柏”也将成为全球首株获此殊荣的古树。

  南山古柏历经沧桑,不倒不枯,风韵犹存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天水特有的水土养育之外,主要来自人工和自然的保护。据当地志书记载:第一次是在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当时向北斜伸的一枝已有倾倒之势,人们立碑树下,既支撑树身,又记事传之后事,可谓一举两得。经过300多年,树围扩长出20多厘米,把石碑包进树身,树和石连为一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又是古柏的一个景观;第二次加固保护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当地政府拨款修砌砖柱,顶在枝干着力的部位,虽然简陋,但也体现了当时国家在经济恢复的困难时期对文物的重视;第三次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用角钢焊接支架来支撑树身,并用砖石加固了树根四周原有的破旧围护花墙,南北两枝的保护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由石到砖再到钢架,三种不同的物质,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风格和精神,正好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棵古柏北侧枝下还长着一颗槐树,和古柏相比显得太年轻了,但它也有300年的树龄了。按照槐树现在所处的位置,后人猜想当年的种植者也不是有意让槐树去作为古柏的支撑物,而是给它留下了向西发展的方向和空间。但槐树显然没有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却屈居于古柏树枝之下。令人惊奇的是,这棵居于古柏枝下的槐树,分叉环抱,枝干有力的支撑在古柏最需要扶助的位置。有人这样说,就如同一位体态孱弱的老人,当他行走在最困难的路段时,突然得到了强有力的提携。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年曾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领导听到此事后惊叹不已,说这棵树具有雷锋精神。现在当地人在看到这棵与古柏枝叶相连的槐树时,还戏称之为“雷锋树”。

  天水人在说起“南山古柏”时,还常常会说起一个遥远的民间传奇故事:据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西征,打了胜仗后驻军天水。看见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宜人,又是汉时飞将军李广的故乡,李世民决定给将士们放假休整。那个时候,南郭寺内古柏参天,香火旺盛。李世民手下的两员大将尉迟恭和秦琼上山后,把战马分别拴在古柏两个枝杈后去观赏风景。良将胯下久经沙场的战马,性情刚烈,因无人看管,使起野性来,一个向南,一个往北,分头跳将起来,拉倒大树后扯断缰绳,一直沿着天水旧城跑了几十公里。当战马跑下山的时候,口渴难耐,就用前蹄猛叩地面,不一会儿,战马所过之处,遍地涌出哗哗的泉水。从此,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马跑泉”,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而现在人们看到的古柏两侧伸展倾轧的分枝,据说就是当年被战马所拉倒后又长出来的。

  当人们登上南郭寺山门前的平台,首先看到的是两棵参天的槐树。这两棵树距今有1300多年的生长史了,当地人一直称之为“唐槐”。由于这两棵“槐树”对称地生长在山门两侧,树形相似,并且都长得枝繁叶茂,浓密如盖,如同两位镇守山门的大将军,给古老的山寺平添了几分庄重和威严,于是当地人又叫它“将军槐”。

  在南郭寺大雄宝殿庭院的西北角,长着一株“龙爪槐”。树身高十多米,也有300多年的树龄,如此巨大的龙爪槐,其树龄和气势在国内也属罕见。据了解,龙爪槐是槐树的一个变种植物,特点是树身不高,树冠呈伞形,自然弯曲下垂,他遍布全国各地。而这株龙爪槐却与众不同:它躯干高大,枝干在盘曲中飘逸而上,长成了巨龙形状,并且一年四季呈现不同景观。每当盛夏及初秋季节,树叶茂密,遮蔽枝干,游人看到的是巨龙的一鳞半爪,而且时隐时现,摇曳不定,如同龙在雾中游动,当地人称之为“龙游云中”到了冬天,黄叶落尽,枝干裸露在外,则像一群苍龙盘曲缠绕,我们称它“群龙聚舞”;落雪之后,平日盘来绕去的苍龙披上银装,互相依偎,瑟缩成团,变成了无数“银蛇”。尤其是南侧的一枝,你若细细观察,就会发现,上部有椭圆形弯曲树干,长有下垂细枝,犹如鹿衔草若惊之状,人们又称它“鹿衔草”。

  在大雄宝殿庭院的西北角,还长着一株斜卧在屋脊上的卫矛,又叫“鬼箭羽”。据当地传说,这是一位高僧特意从南方用瓶子装着树苗带入天水,是专门种在寺内护卫南山古柏的神树。卫矛属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下垂成串,秋叶紫红,初夏开花,花带黄色,果实紫色。卫矛在长江流域属小灌木,普通常见,而在黄河流域尤其是大西北十分罕见,但在南郭寺却长成高大乔木,在国内也是小有名气。

  天下奇木古树多不甚数,大都生长在荒山野岭,天生地长,无人惊扰,任凭风摧雷劈而自生自灭,千年古树则实不多见,偶有幸存者也是枯杆断枝苟延残喘,可天水古树却遍布古城街巷,古人栽植,后辈养护,历经千百代而不懈,使古城与古树共生,古树与古城相伴,古城有多古老,古树就是最好的见证,古城有多厚重,古树就是最有力的象征。

  古树是活着的历史,岁月的烟岚潜隐在年轮的纹路里,接通着远古和将来。天水的古树触手可及,当一株幽静的古树亲切地隐蔽出一片夏日阴凉时,那份溢自心灵深处的感恩与感动,瞬间会被一枚古树的叶子轻轻托起。如果将历史比拟为一部厚重的大书,那么抒写和见证天水历史的就是以其均衡的高数龄特征遍及城乡的一株株参天古树。

  当南郭“老树”的枝叶葳蕤成为陇右地区古树遗存的代表性文物时,天水古树以其2500的春秋年轮,参天矗立,成为渭河中上游地区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性文化符号,在漫长的岁月生长和延伸中,为天水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灵气,带来了生机活力。

  (2010-6-30)

 
 
 
前五篇文章

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

明嘉、隆时期佛道思想的日常化(以松江士人何良俊为例)

石钟山十四号石窟:佛、菩萨、弟子造像(南诏末期)

石钟山十三号石窟:阿嵯耶观音造像

石钟山十七号石窟:阿嵯耶观音化现梵僧造像

 

后五篇文章

南郭寺的下午

南华禅寺:岭南佛教圣地

南华寺六祖慧能真身考

南太行地区的深山名刹——白云寺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极品——大鹏金翅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