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南郭寺的下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南郭寺的下午

  作者:白尚礼

  生在天水,长在天水,对位于城南慧音山坳的陇右第一刹——南郭寺,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往每次去,不是游山玩水,观山看景,就是醉卧杏树林喝酒聊天,品茶玩牌,白白浪费了许多大好时光。春去春又回,花落花又开。转眼间,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到来,某天中午,应一帮子知己文友相约,在城北“溢香源”火锅店小醉后,相约再次来到南郭寺,随行的有本地著名诗人欣梓,青年作家左氏昊苏,美女作家汪彤、闫武装、苏静、兰叶子,还有老同学邢娟娟,文学同事陇上秦风等。车停南郭寺山脚下,又恰遇南山诗社的几位朋友游玩,遂一同登临览胜。

  南郭寺的春天是美好的,除了记忆中的杜少陵祠,北流古泉,二妙轩诗抄,南山古柏,千年古槐,清风翠竹外,还有被称为南郭寺“第四绝”,享誉海内外的知名讲解员,年逾耄耋的周法天老人。提起周老不由得让我辈肃然起敬,他渊博的文史知识,深厚的学识造诣,已经成为南郭寺另一道靓丽的风景。每次去南郭寺,总想拜见这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平易近人的老人,但每次到了山门前,都犹豫再三,心存余悸,不敢抬脚迈进先生的门槛,深怕惊扰了老人家的休息。抑或嫌自己资历不够,学识浅薄,愧对先生的热情接待。

  这天下午,大家嚷着要从另一个角度欣赏杏花,所以放着大路不走,偏挑曲折难行的小路上山。到了山顶,早已大汗淋漓,气喘嘘嘘,先在停车场稍作休息后,又在山门前的台阶上拍照留影。周老怎么得知大家上山的消息,早已站在台阶上热情相迎,大家感到既高兴又受宠若惊,赶忙上前握手问好,周老满面春风,与大家一一握手,热情相迎大家到雅室小坐。周老住的地方在右厢房,顺着天王殿绕进院内,两侧青竹掩映,随风拂动,门口正前方是一方水泥池塘,内有游鱼五六只逐尾嬉戏,门右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玉兰花,在竹隙斜阳的抚润下,白色的花朵开的正艳。受眼前美景的感染,众友纷纷与周老合影留念,那天周老也特别高兴,说很喜欢和年轻人照相,希望大家有空多到山上来转,多和他坐坐。

  我们一行在周老的房间小坐后,欣梓老师、闫武装和我特意留下来陪先生,其他人去了后院朝拜诗圣杜甫塑像和二妙轩碑亭。周老送她们出门,并特意叮嘱一位工作人员带领大家玩得尽兴。返回房间,先生特意给我们三人添了新茶,然后并排坐在中间的竹椅上,一边介绍南郭寺的独特风景,一边引古论典的讲述山上每一块牌匾,每一棵古柏的价值和意义,周老吐字清新,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谈话期间,欣梓老师怀着崇敬的心情,高度赞扬了周老对天水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对南郭寺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周老对欣梓老师的评价感到很欣慰,谦逊坦率的更正我们对他的褒奖。提起南郭寺文化,周老心存感激和热爱,这么多年来,是天水人民对南郭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使得这座诗圣曾经流寓过的名山,逐渐恢复了往昔的名望和繁华。

  当提起他从事讲解员的经历时,周老幽默风趣的说,他是2001年春天,经人介绍到南郭寺“打工”的,当时他已经65岁了,刚从银行退休,待在家里没事干,便想着到南郭寺买买票、看看门、扫扫垃圾,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顺便借南郭寺幽雅的环境,听松品茗颐养天年。在他来之前,南郭寺经过政府部门的多次修缮,游客比以前多了起来,偶尔有外地游客来览胜,看到寺内古柏、古槐和杜少陵祠等景观,感到十份地惊讶,然而由于景点旁边没有设立解说标牌,景区内又没有文史资料提供大家阅读了解,一时弄不清具体的文化内涵,往往是惊讶之余一头雾水。

  特别是有一次,周老在门口散步,听到有位游客对弥勒佛殿上悬挂的宋代米芾书体的匾额“第一山”提出质疑,并嘲讽南郭寺口气太大,我国五岳名山都不敢自称“第一山”,区区一座南郭寺竟有如此的霸气。周老听到游客泄私愤的话语后,不知道怎么解释原由,背地里感到很脸热。他心急如焚,立即向有关领导建议,希望尽快挑选或者培养几名讲解员。不久,有关部门便安排了两位年轻人来做讲解员。但年轻人不肯花力气,下功夫,给游客讲解时含糊其辞,莫能两可,时间长了,呆在山上又耐不住寂寞,走马观花的应付工作。周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暗暗下定自己学习和试讲的决心,为南郭寺精髓文化的阐释奉献一份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要想讲好南郭寺就要对天水历史文化有全面的了解,于是周老便利用各种闲暇时间,查阅了《天水县志》、《秦州志》、《杜诗详注》等仅有的一些文史资料,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层面。后来,他又听说报社的一位记者那里,有些南郭寺方面的资料,周老多方打听到住处后,当天就提着礼品前去请教,这位记者很热情的接待了周老,并翻拣出很多书籍供他学习参考。回到住处,周老如饥似渴的挑灯夜读,可翻来覆去得看,除了些许诗作外,上面记载南郭寺的资料很少,还是没能挑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随后的日子里,周老买来了《辞海》,订阅了相关文史杂志,并四处搜集有关资料书籍,通过多年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讲解,逐渐对南郭寺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形成了自己独道的讲解风格。

  自那以后,周老便一讲不可停歇,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聊到这里,周老停了下来,呷了一口茶,又说起一件对他很受鼓舞的事。有一年,天水籍著名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等人来到南郭寺览胜,领导让他去讲解,周老想着今天在这么多专家学者的面前,我怎么能班门弄斧,推辞再三,勉为其难的他只好再此担当重任。那天,周老陪着霍先生一行,从山门的千年古槐开始,一直讲到后院的北流古泉。最后,在杜少陵祠和二妙轩处,周老不好再讲下去,霍老看出了先生心中的疑虑,鼓励周老对学术性问题,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尽管阐述自己的见解。周老依照自己平时的理解,通古纳今的对这两处景点做了精彩的讲解。霍老等人听了后连连称赞,并对一些知识细节进行了悉心点拨,使得周老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把南郭寺文化发扬光大的夙愿。

  古人说:大器晚成,终必远至。从此以后,周老更加勤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坚持坐在书桌前,查资料记笔记,编写梳理讲解词,留心各种和南郭寺有关的文史资料,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法天老人硬是凭着一颗对南郭寺文化,对天水家乡的挚爱之心,凭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坚强意志,将南郭寺的人文历史、文物古迹、民间传说和风土人情,融会贯通到整个天水的文化精神中去,通过以身说教的演说来感染、启发和教育人,在讲解这块领域里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没有亲眼见到周老之前,从各种报刊和朋友的赞誉中,我对周老早就深怀敬佩和仰慕。那天下午,欣梓老师扶着周老的右臂,周老紧握着他的左手,面朝我和闫武装解读南郭寺的人文景观,我耳朵里萦绕着周老洪亮生动,寓意深刻,诙谐幽默,耳目一新的话语,如饮醇酒,久而弥笃。老人博学多才,趣味横生,抑扬顿挫的言辞,强烈地充实着我的心灵和未知世界,如弥蒙中聆听梵音,醍醐灌顶,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想听,百听而不厌。

  南郭寺的下午是诗情画意的,也是让人留恋忘返的。不知不觉间,已到黄昏时分,初春的夜幕降临的很早,后山的晚霞即将笼罩整个山坳,仅从云幕中透射出的几绺阳光,把周老的窗楞掩映的熠熠生辉。到后院赏景的众友返回房间,几位朋友要赶时间下山接孩子,我们便与周老依依惜别。临行前,我们诚切地劝周老止步休息,但老人执意送大家到了山门,我们一行已经走到了大路口,还远远望见周老站在台阶上摇手送别。

  在老人身旁,两株高大挺拔,虬劲擎天的千年古槐,静静的矗立在半山腰,映衬着周老白发苍苍的背影,连同身后墨色如黛的山岚,点缀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画,永恒的定格在南郭寺的山头,浑然一体,静穆肃然……

  (2010年3月31日于北山陋室)

 
 
 
前五篇文章

南郭寺的古树

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

明嘉、隆时期佛道思想的日常化(以松江士人何良俊为例)

石钟山十四号石窟:佛、菩萨、弟子造像(南诏末期)

石钟山十三号石窟:阿嵯耶观音造像

 

后五篇文章

南华禅寺:岭南佛教圣地

南华寺六祖慧能真身考

南太行地区的深山名刹——白云寺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极品——大鹏金翅鸟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 崔杼·庆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