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朝阳寺 |
 
图一:在古刹遗址上这株千岁古松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图二:残碑上记录着古刹的历史 在历城区西营镇的赵家庄村西的一座大山间,有一座建于唐代的寺庙——— 朝阳寺,这座古刹因坐西朝东而得名朝阳。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座寺庙的遗址上如今只剩下一棵合抱之粗的松树和两块断碑。 深山幽谷藏古刹 赵家庄位于西营镇的东南方向,村子不大,村子西面是一片大山,数个山头绵延连在一起。朝阳寺就在其中的两个山头之间的一条山谷间。 沿着进山小路前行,路边是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同行的西营镇人大办公室主任于庆介绍,这水是从朝阳泉流出来的。朝阳泉就位于朝阳寺的门前,是朝阳寺重要的生活水源。这个泉的名字也是因朝阳寺而得。 就在我们沿着小路进山的时候,天空中突然飘起了小雨。很快,这一阵小雨过后,经过沐浴的大山更加清秀,也更显妖娆。山上的植被苍翠欲滴,山间的云雾缥缈缭绕。空气格外清新,深深吸入肺中,惬意无比。之后,我们忍不住大口呼吸起来,恨不得把这难得的好空气全部吸入肺中,将体内所有的浊气彻底置换出来。踏着湿漉漉的进山石路,我们宛若正步入仙境。 进山大约2公里,我们看到了一道完全由石头垒砌而成的拦水坝,水坝并不长,大概有50米。石坝看样子只是由石头堆砌而成,显得比较简陋。 于庆告诉我们,这道水坝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坝一直很坚固,只是在去年,因为上游来水较多,整座石坝被巨大的水压往前推移了半米多。 登上石坝,我们注意到坝内的水并不算多,朝阳寺遗址就在水坝西侧的一块高台上。 站在石坝上远远望去,一棵苍翠的松树卓然挺立着。环视四周,再也没有这样高大的松树与其为伴了。如伞的树冠,让这棵古老的松树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松树的旁边有几间小房子,房子上还挂着红色条幅和一些小红旗子,这给朝阳寺遗址增添了一丝神秘而肃穆的气氛。 环视四周,青山环抱,山谷蜿蜒。偶有小鸟飞过,留下几声鸣叫,然后隐进林中不见了踪影。鸟鸣之后,这山谷显得更加幽静。 断碑残文说沧桑 在朝阳寺遗址上,除了这株苍翠的古老松树外,还能诉说历史的只剩下两块断碑以及碑上那残缺不全的碑文。 我们在一棵软枣树下的草丛里,发现了两块断碑,仔细辨认,也能从这残缺不全的碑文中,看出这座朝阳寺的些许历史。 从碑文上判断,这两块断碑一块立于清代康熙年间,另一块立于明代隆庆年间。 立于康熙年间的石碑上的碑额上刻有“重修朝阳寺碑记”。这篇碑记是由“赐进士出身原仕直隶顺天府通州武清县知县宁天瑞沐手撰文。” 碑文的大意是,当今华夏有三种教派,其中之一就是佛教。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迄今有千年了。受佛教影响,有众多继承衣钵者,如守静禅师……他如教化于雨,点头于石般若者,妙也……在济南历城之东仙岩山,有寺曰朝阳,始创于唐,继修于宋,其来久已。殿宇辉煌……涌泉之河绕其前,梨枣成林,桑榆盈户……诚古刹胜境也哉! 立于明代隆庆年间石碑上刻的是“重修朝阳寺正殿文记”其原文如下(“□”为无法辨认的字): □□巽地百里许,有古刹焉,稽唐制也,扁曰朝阳,其刹四面环山,叠□□□……邑□山面水,有可乐之地,倚石观□皆自得之天。不惟其地之美…… 从这两块断碑上的碑文我们可以判断,朝阳寺最早建于唐代,迄今已经千年有余。对这座古刹的始建年代,于庆告诉我们,早先,他在山东省图书馆曾查到相关资料,资料上显示这座朝阳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也就是公元1008--1016年间。 和这两块断碑不同,虽然这株年过千岁的松树无法言说它所见证的历史,但有关这棵松树的传说,还是在民间流传着。 传说,附近村里有一位姓康的人。有一天,这人来到了古松树下,看古松上的树枝繁茂,就想折一根树枝回家。于是,他就爬上了古松,折断了一根松枝。等他准备从树上下来的时候,他傻眼了,因为他看到树下是一片汪洋。这人吓得大喊救命。 后来,有人找来了一位年长者。这位年长者知道是姓康的冒犯了古松,便在树下焚香祷告,最后,这才将姓康的救了下来。 据介绍,这座朝阳寺在1958年被拆之前,香火异常兴旺,大殿内供奉着如来佛祖,寺里住有百余名僧侣。每年正月十五,来赶庙会的群众络绎不绝,最远的来自莱芜等地。 (记者 徐传强 摄影 周瑾)
|